春秋时期历史概述_第1页
春秋时期历史概述_第2页
春秋时期历史概述_第3页
春秋时期历史概述_第4页
春秋时期历史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春秋时期历史概述春秋時期歷史概述1.春秋時期的各國爭霸

西元前770年,邵周平王放棄豐、鎬遷都洛陽起,到西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的前一年)止,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說的春秋時代。

春秋時代的諸侯國與西周時期的封國一致,“邦域〞以外還有其勢力範圍。《左傳》載,齊桓公侵蔡犯楚,楚王責齊師侵到“風馬牛不相及〞的邊遠地區時,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左傳》僖公四年),如此遼遠的地帶實非齊侯政令所能及,便是其例。直到春秋戰國之後,齊人還自己說它的疆土“南至於岱陰,西至於濟,北至於海,東至於紀隨,地方三百六十裏〞(《管子·小匡》)而已。在各諸侯國勢力範圍內的小國,除淪為奴隸主貴族的采邑外,多數降為附庸。隨著殖民封國的推展,這種附庸,便逐漸淪亡,所以趙佑《溫故錄》說:“魯屬國之邦域者多矣,自向為莒入宿,被宋遷邾,與魯世相仇殺。魯又滅項,取須句,取邿,取鄟,取■,取卞,皆附庸而不克保〞。這種滅亡人國的現象,非獨魯國而已,西周三百多年間滅國以千數,“名邑廢邑〞(《管子·地圖》),必定星羅棋佈。至於象衛國太子蒯聵,閑來無事,登城賞景,望見一處部族,問知是戎州,就說:“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左傳》哀公十七年)。這樣,不明不白被翦滅的又不知有多少。所以周初號稱千八百國,到了春秋時代僅餘一百四十八國,其中比較大的只有齊、晉、楚、秦、

1

魯、曹、鄭、宋、衛、燕、陳、蔡、吳、越等十四國,最大者則為齊、晉、秦、楚四國。2.周王室的衰微

西周末年,關中地區因受戰爭和災荒的破壞以及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東遷後的王室實力,大為减弱。

晉文侯和鄭武公幫助平王遷都洛邑,作為王的左右卿士把握了王室的政治大權。鄭武公的兒子莊公繼續作為周室卿士時,竟然打起“以王命討不庭〞(《左傳》隱公十年)的旗幟,聯合齊、魯,攻打宋、衛,制服陳、蔡,打敗北戎,獨攬了王室大權,所以平王欲立唬公為卿士加以牽制。但是,鄭莊公卻因此埋怨平王,平王為了表示對鄭莊公的信任,便和鄭國交換太子為質,此即《左傳》所說的“周鄭交質〞。平王死,桓王將使虢公執政,剝奪鄭伯的權力,鄭伯不滿,派祭足帥師在夏季麥熟時“取溫(周地,今河南溫縣)之麥〞,秋季又“取成周(今河南洛陽)之禾〞(均見《左傳》隱公三年)。桓王終於罷了鄭伯,鄭伯因而不朝,桓王遂率陳、蔡、衛三國之師伐鄭,結果被鄭國打敗,“射王中肩〞(《左傳》桓公五年)。

這一仗不僅打敗了王師,更重要的是使周天子的威風掃地,“受天有大命〞、“匍有(敷右)四方“(《大盂鼎》)的牌子也被打掉了。

這時的周“王室之尊,與諸侯無異〞(鄭玄詩譜·王城譜)。依照周制,天子要定期“巡狩、考察諸侯政績;而諸侯也須定期朝見天子“述職〞,天

2

子重新宣佈一次諸侯的爵位,這是王權的重要標誌。可是,這時的諸侯已不再按“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禮記·王制》)的規定向王室述職納貢。與此相反,倒是天子對諸侯聘問起來,據載“春秋之世,魯之朝王者二,如京師者一,而如齊至十有一,如晉至二十。..天王來聘者七,而魯大夫之聘周者僅四,其聘齊至十有六,聘晉至二十四〞。周王室由於失去了進職貢納的收入,經濟上貧困到不得不向諸侯國去“求賻〞(《左傳》隱公三年)、“求車〞(《左傳》桓公十五年)、“求金〞(《左傳》文公九年),所謂“天子不私求財〞(《左傳》恒公十五年)的尊嚴也就無法顧及了。3.列國爭雄的序幕

春秋初年,晉有內亂,楚國勢力尚未達到中原,洛邑以東地區的諸侯中以宋、衛、齊、魯、陳、蔡、鄭為最強。鄭國除作周卿士、挾天子令諸侯外,還有著在春秋各諸侯國中比較發達的經濟、政治上的有利條件,因而列國爭雄的序幕首由鄭國拉開。

鄭與宋近,又是勢均力敵,鄭國在莊公時代採取了遠交齊、魯,近攻宋、衛的政策;宋也往往聯合衛、陳、蔡以敵鄭,但多為鄭國所敗。鄭國在幾次勝利中聲威大振,齊、魯兩國聽從了它的指揮,宋國歸服之後不久,衛國也來講和,於是鄭莊公成了春秋初年的霸主。

正當各國畏服鄭國的時候,魯桓公十一年(西元前701年)鄭莊公死去,發生內亂,鄭國因而中衰。原來莊公的太子忽是鄧國女鄧曼所生,

3

莊公又娶宋國雍氏女雍姑,生一個兒子叫突,莊公死後,莊公太子忽即位,是為昭公。雍氏在宋國貴族中很有勢力,於是把祭仲誘騙到宋國,逼他立公子突,否則就要殺死他,祭仲為了保全性命,只得依從。公子突回國即位,是為厲公,昭公逃往衛國。厲公即位後,宋人逼討賄賂很急,宋鄭間的關係日趨惡劣,幾乎打了起來。當時的魯國,從中調停不成,約與鄭國會盟於武父地方,聯兵伐宋。其次年鄭國又聯合紀、魯兩國,與宋、齊、衛、燕四國開戰,結果四國聯軍大敗。但是,宋國不服,又聯合了齊、蔡、衛、陳伐鄧,焚了鄭國的渠門,一直打進大街,又侵擾鄭國東郊,奪取了牛首(鄭郊,今河南許遠縣東北)地方,鄭國由於寡不敵眾,敗北。

在鄭國敗弱之際,內部又產主了矛盾。鄭厲公是祭仲擁立的,所以政事被他所把持,厲公對此不滿,準備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在郊區設宴時殺死他。雍糾不知怎麼把消息透漏給他的妻子雍姬,雍姬就去問她母親說:“父與夫孰親?〞其母回复說:“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傳》桓公十五年)雍姬聽了這話,便把雍糾的陰謀示意其父,於是祭仲把雍糾殺了。鄭厲公見事機已泄,逃往蔡國,昭公回國複位。从前被鄭國所滅的許國,也乘機複了國。不久,厲公又引動鄭國南郊的櫟邑(今河南禹縣)人民殺其守將檀伯而占其地,與鄭昭公政權相對立。莊公十四年(西元前680年)在外流亡十八年的鄭厲公複位時,齊桓公已經上臺六年,形勢大變,加之內亂一直困擾鄭國,使他無暇外顧,鄭莊

4

公所開創的有利形勢,終也失掉。

4.管仲治齊與齊桓公稱霸

齊在今之山東省,先以營丘(今山東昌東東南)為都,幾世後,遷都至臨淄(今山東臨淄),地處黃河下游。齊於周武王時受封後,太公因“齊地負海舃鹵,少五穀而人民寡,乃勸以女工之業,通魚鹽之利,而人物輻湊〞(《漢書·地理志下》),也就是說“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史記·齊大公世家》)。齊地雖然位於中原邊陲,由於東邊東萊,有廣闊的發展餘地,東北臨渤海,有魚鹽之利,到了春秋初年,齊在諸侯國中已最強大。西元前685年,齊襄公死,桓公即位,任用管仲治齊,使齊國的社會、經濟更有飛速的發展。

管仲(?—西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或稱敬仲,齊穎上人,桓公稱他為仲父。其先與召忽輔佐公子糾,糾敗,召忽死,而管仲由其好友鮑叔推薦給齊桓公為相,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面臨著齊襄公遺留下來的殘局,管仲在內政上首先提出了“三其國而伍其鄙〞(《國語·齊語》),即“三分國都以為三軍,五分其鄙以為五屬〞(《國語·齊語》韋昭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