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的教学设计关于《烛之武退秦师》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⑴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⑵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2、能力训练目标:
⑴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⑵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3、德育渗透目标:
⑴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⑵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3、解决办法:
⑴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⑵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⑴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⑵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⑶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扞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主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扞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4、本文学习的知识点:
⑴熟悉课文,达到背诵。特别注意把握课文的支撑句:
①秦、晋围郑,且贰于楚也。
②吾不解早用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
⑵准确分辨一词多义。如若、论、辞、鄙、微、之等。
⑶注意通假字:共──供;说──悦;知──智。
⑷正确把握词类活用词。如:鄙、东、西、敝、军等。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⑴通读全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⑵标出课文的结构层次。
⑶了解《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讨论题:
⑴烛之武不拘形象从哪些情节中可以看出?
⑵从本文的写作特点中,看《左传》文学的价值。
参考答案:
关于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在第二部分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流露出他满腹的委曲和牢骚。这一情节的描写,使在郑国危于旦夕之际,郑伯由于佚之狐的推荐看到的一线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用自责化解了烛之武的不满,使他只身卦秦。文章在有张有弛,曲折有致中显示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
再有,在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第三部分中,说理透辟,文章的主旨,决定了文章必须着意描写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陈辞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再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第三部分,烛之武说退秦师。
烛之武首先向秦穆公承认郑国处在危亡的境地,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谈。然后
一面说明秦国灭郑则无益而有害,舍郑则有益而无害。一面举出事例,说明晋国不可信赖,秦国不应与晋国共事,晋国得到郑国,必将进而损害秦国。烛之武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根据事理和事实,把秦灭郑和秦与晋共事的害处分析得十分透彻,终于说得秦穆公不仅撤兵回国,而且留下一部分人助郑防御晋。
第四部分,晋师撤离郑国。
当晋国的监军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毅然撤军。说帮伯而退晋师正是烛之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利用秦、晋矛盾,说退秦国围郑之师,瓦解秦、晋联盟,保住了郑国的历史事实。
《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
本文烛之武的话虽系外交辞令,但说得透彻在理,实事求是,层层深入,简明得体,令人信服。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是不一样的。《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在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中,把握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语言特点。
二、整体感知
本文情节充满了波澜,起伏跌宕。虽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毫无呆板之意。人物就是在这样的情节中展示不同的性格,外交辞令,叙事描写各尽其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述故事情节:
2、导入新课:
⑴从初中已经学习的《曹刿论战》引发拓展,明确《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本课要求,对《左传》的语言特点要有所了解。
⑵作家、作品介绍。
⑶时代背景介绍。
⑷进入课文内容的讨论。
提问:
全文中心写了件什么事?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参考答案: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全文故事情节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秦、晋围郑,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烛之武临危受命。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秦晋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郑订阅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有的结果。
烛之武奉命说秦,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但在说辞中表现的则是处处为秦国着想。使秦君易于接受。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强大国家的君主,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语言分寸,恰到好处,可见语言艺术达到的水平。
⑸关于从本文的写作特点,看《左传》的文学价值。
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有二。其一,波澜起伏跌宕有序的情节展示。其二,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语言。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传》较高的文学价值。左传写了400多次军事行动,着名的大战如城濮之战、殽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都写得非常出色。《左传》写战争,是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来展开的,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战争的性质和起因、战前的策划和战后的影响等上,对战场的正面交锋则采用略写。这样写既写出了某种历史的必然,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左传》写战争也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情节曲折细致,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有时在紧张的气氛中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使文气优游不迫,摇曳多姿。
《左传》是编年体的史书,但在文学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它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如郑庄公的阴险虚伪、老谋深算。而且随着历史事件的进展,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如晋文公的成长就是。《左传》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善良正直或险恶邪僻,无不惟妙惟肖,宛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语言生动活泼,简洁精妙,达到着墨少而寓意繁的效果。《左传》作为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既写了各国之间的交兵,也写了各国之间的外事来往。在写外事交往中,人物极擅外交辞令。《殽之战》弦高巧遇秦军的那段讲话,名为犒师,实为警告,迫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孟明归国前明明是表示改日必将兴师报仇,却说将报君赐。有理有节、机智横生,往往使敌国折服。它语言简洁,叙事生动,而又变化万千。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无论对后代的史学或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史学上,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写成了文史兼优的《史记》。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着名的《资治通鉴》等。在文学上,《左传》对后代散文影响尤大,很多散文家都把《左传》视为文章的楷模。尤其唐宋以后,古文家取法先秦,多摹《左传》。小说家、戏剧家都从《左传》吸收营养,并从中吸取创作的素材。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总结全文,归纳文言知识,扩展知识。
二、整体感知
本文从秦、晋联合出兵围郑起,到秦、晋分别撤军离郑止,情节紧凑完整、波澜起伏,记叙简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习本文,就要着重领会以下几点: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2、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设计。
3、有关古汉语常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以训练式,分类归纳有关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秣等物。)
⑵秦伯说。(说,同悦。句意是:秦穆公听了很高兴。)
⑶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国,不是聪明。)
2、古今异义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句意是: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3、一词多义:
封:
⑴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⑵肆其封(疆界,名词)
之:
⑴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⑵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⑶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⑷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⑸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⑴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⑵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⑶以其无礼(郑国,代同)
以:
⑴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⑵以乱易整(用,介词)
⑶以其无礼(因,介词)
4、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句意是,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句意是,既然晋国把郑国作为东西的疆界。)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作定语,向西面。句意是:扩展它西面的疆界。)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句意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是:晋军屯驻在函陵。)
5、古汉语句式:
⑴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是: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句意是:用自相冲突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
⑵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句意是: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⑶省略句:
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是: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
五、总结、扩展
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确进行分析评价,就要掌握评价文意的方法和技巧。这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这对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了解作者生平及概况,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作品的思想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3、从内容到结构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这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对记叙性的文章,要重点搞清人物、事件,前因与后果,记叙与议论;对议论的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莞美容院加盟合同范本
- 个人房产与中介合同范本
- 先拿货后付款合同范例
- 2024年吴忠市人民医院自主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加盟授权合同范例范例
- 农村空地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曲靖六十九医院人才招聘考试真题
- 以资抵债合同范本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创意园厂房合同范例
- 2025年企业法务顾问聘用协议范本
- 无菌手术台铺置的细节管理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运动控制
- 议论文8(试题+审题+范文+点评+素材)-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复习
- 【理特咨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行业应用进展报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小学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6第1课时Startup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下属国企业招聘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平抛运动的经典例题
- 录井作业现场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 2025年度商会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