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碳循环【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突破_第1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碳循环【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突破_第2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碳循环【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突破_第3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碳循环【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突破_第4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碳循环【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门考点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总复习专题之

碳循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20年可完全更新一次。知识点回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人类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通过碳循环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碳循环过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图左是全球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图,图右示意碳循环。典型例题(1)据图左说明1900年以来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二者的关系。(2)阐释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3)参考范例,分别概括表中我国制定的控制碳排放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典型例题措施目的范例:清洁利用化石能源、开发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或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低能耗、高效益的新兴产业①

植树造林,恢复湿地②

设立南南合作基金③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④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措施精讲精析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措施(1)节能:主要包括降低化石燃料依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效率。减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能源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的效率。(2)移除: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生物去除是通过各种植物和土壤来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3)替代: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答案】(1)变化特点∶1900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1900-1940年,1950-2000年气温明显上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上升速度呈越来越快趋势,二氧化碳浓度呈持续上升,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二者的关系∶全球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趋势较吻合,说明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有关。(2)阐释∶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规模开采、使用化石燃料,使浸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生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土地、湿地破坏等扰动土地的行为,都能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虽然大气中部分二氧化碳可以被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吸收,但短时间内进出大气的二氧化碳难以形成新的收支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3)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转型(产业结构转型或升级)。;增强自然界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提升他们的节能减排能力。;推动公众参与,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典型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典型例题(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典型例题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精讲精析

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管理措施:①严格执法,对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并对其它水污染企业进行达标排放;②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③推广使用无污染日化产品,如无磷洗衣粉;④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⑤寻求同一流域其他地区的支持(共同行动)等。工程措施:①污水处理工程;②清淤、打捞工程;生物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依赖。技术措施:除藻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答案】(1)外源:来自于长江流域陆地土壤流失的颗粒有机碳;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颗粒有机碳的输入。内源:长江口水体内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产物;海底沉积物中颗粒有机碳的再悬浮。(2)三峡水库截留了上游大颗粒物质,可降低河口地区颗粒有机碳量;河口沉积区颗粒有机碳沉积数量减少,使水体上泛带来的颗粒有机碳变少;三峡水库可减缓河水流速,使部分颗粒有机碳沉积在下游河道中;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停留时间增长,浮游植物在水库中吸收营养盐而大量繁殖,减少了河流向海输送的营养盐,可减少河口地区浮游生物量。典型例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生物泵。如果生物泵的摧毁,会影响海洋的碳循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典型例题1.生物泵的过程是()A.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碳C.浮游植物——无机碳——浮游动物——物理沉降D.无机碳——物理沉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2.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A.减轻温室效应 B.促进碳氧平衡C.促进煤炭形成 D.减小臭氧空洞典型例题【答案】1.A

2.A【解析】【点评】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需要结合材料,分析每个过程的原理及各个过程之间的前后关系,再进行综合排序。31.根据材料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生物泵”。大气中的碳是无机碳,首先无机碳会被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然后浮游动物食用浮游植物,碳元素进入浮游动物身体内部,之后在食物网内的转化,最后通过物理沉降转化为海底埋藏的碳元素。故生物泵的过程是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32.根据材料可知,海洋生物泵可以储存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温室效应,A正确;生物泵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固碳作用,与碳氧平衡和减小臭氧空洞关系不大,B、D错误;煤炭一般是陆地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地质时期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与生物泵的作用无关,故C错误。故答案为:A。典型例题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典型例题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开发风能等绿色能源,可直接影响图中①环节B.控制②、③、④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C.图中虚线框内的生物圈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单位D.②和⑤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的作用,人类最迫切需要()A.保护沼泽地,大力发展旅游业

B.开发水能,增大清洁能源比重C.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退耕还草,保护生态典型例题【答案】1.A2.C【解析】1.开发风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需求,减少矿物能源的燃烧,直接影响图中①环节,A错误;一般认为低碳经济具有能源消耗量低、污染轻、碳排放低的特点,其实质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故控制①环节矿物能源燃烧碳的排放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B错误;图中虚线框内的生物圈是相互联系的单位,C错误;图中②和⑤都不是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D错误。故答案为:A。2.图中⑤环节表示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森林是“地球之肺”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作用,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保护森林,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人类迫切需要保护热带雨林,C正确,AB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典型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碳循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与循环运动的现象(下图)。2022年夏季的重庆山火备受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碳循环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