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7_第1页
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7_第2页
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7_第3页
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7_第4页
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7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主备人:吴从春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课时:一课时考点梳理:一、田庄手工业1、自然经济的定义: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2、田庄的生产:-----汉代的《四民月令》(1)农业生产: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等。(2)手工业: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依据:考古发现的汉画像砖上的画像。3、结论:田庄的定义: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小的社会单元,是中国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缩影。――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4、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兼营副业(即指手工业生产),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二、“工官”制度1、定义: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2、特点:(1)下属工场生产的产品,一般不面向市场,产品为官家专用和皇帝的私用物品质,如军用的兵器和装备,供宗庙陵墓使用的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玩好等。(2)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高峰。(3)生产规模较大。3、评价:(1)积极:皇室对手工业产品的较高要求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局限:A、增大了政府的开支;B、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间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也容易失传;C、在一定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束缚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元代的匠户)补充:手工业的三大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三、纺织业的发展1、原始社会时期:纺织业已经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已经出现了丝织业依据: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等纺织工具;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2、商代: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丝织业进一步发展。依据:甲骨文中出现了有关祭祀蚕神的内容,在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史书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3、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技术提高,远销海外。依据:史书记载《汉书》中有相关记载,《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到20余种。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平。4、唐:唐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丝织品甚至作为税收上交。5、宋: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棉花种植的进一步推广,闽粤地区的纺织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6、明:蚕桑、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纺织业手工作坊和工场中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四、冶铸业1、原始社会时期:青铜冶铸业,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小件铜器,但只是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品。2、商代:青铜铸造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3、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仍以青铜器为主,而在战国以后则出现了铁器。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陨铁和最早发明人工冶铁的工我,但冶炼生铁和块炼铁大体与之同期。才古发现已经明证了这一点。4、秦:已经现出现了一种相当先进的青铜防锈技术,但没有把生产工艺记录下来。4、汉:流武帝时期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后又演进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五、陶瓷业1、原始社会:彩陶出现,技艺精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逐渐发展到瓷。早期的瓷器不过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3、东汉:青瓷出现。4、唐:制作技术进步,釉陶制品中的精品唐三彩、瓷器中的南青北白,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中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与诗文用于瓷器装饰。5、唐宋以来的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6、清: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年间达到顶峰。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②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③唐时生产三彩陶器,为后来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④元代能制造青花瓷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c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

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

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灌钢法

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3、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

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4、《四月民令》反映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单纯的男耕女织B、汉代田庄的生产形式和生活形式C、南北朝时期的田庄经济D、鼓励农民在四月及时耕种5、《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D、农民的要求极低6、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D、“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7、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著名的“唐三彩”8、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9、要想全面了解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查阅A、《颜氏家训》B、《四民月令》C《周礼·考工记》D、《说文解字》10、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工匠技术水平高B、出现劳动力市场C、实行计时工资D、存在失业现象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汉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若用重钱,平称不受……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汉书》卷24《食货志下》材料二、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汉书》卷35《荆燕吴传》材料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专门机构,并下令:“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著:脚镣)左趾,没入(收)其器物。”(《史记.平淮书》)为此,大臣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盐铁论.轻重》)请回答:=1\*GB2⑴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汉武帝要将盐铁实行官营?=2\*GB2⑵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1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思路引领:从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分布、地位等角度即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第一、手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