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1.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1:2:1B.5:2:1C.1:2:1D.7:6:12.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核苷酸结构的是A. B.C. D.3.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模拟的是雌、雄亲本产生配子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D.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10、20、104.一双链DNA分子中G+A=120,G+C=180,在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21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次A.1 B.2 C.3 D.45.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A.Z>X>YB.Y>X>ZC.Z>Y>XD.X>Y>Z6.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B.mRNA是翻译时的模板C.m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来的D.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能转运氨基酸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⑴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⑵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⑶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⑷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_________,常见的隔离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经过长期的_________隔离而达到_________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_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⑹通过对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_的方向。8.(10分)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F1表现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请回答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__________。(2)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4种,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从F2中随机选取一粒黄色圆粒甲,欲鉴定其基因型,于是选择了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黄皱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9.(10分)(1)蛙的红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____________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2)白毛羊和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______。(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____________过程中。(4)DNA分子之所以能够精确复制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提供了精确的模板。(5)____________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10.(10分)下图甲、乙是某种雄性动物性腺中细胞分裂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染色体,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姐妹染色体单体,甲乙所示细胞的时期分别与丙图中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期对应。(2)乙细胞中共有________个四分体,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期。(3)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个精细胞,其中一个基因型为AB,其余三个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为某家系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据图回答:(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为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5)研究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时,正确的方法是(____)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由于两者数量比例为1:1,则AA占1/4,AA自交后代仍然为AA,因此AA自交后代占所有后代的1/4AA;Aa占1/4,Aa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1/4AA、1/2Aa、1/4aa,则整个后代中比例分别为1/16AA、1/8Aa、1/16aa,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7:6:1.【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B【解析】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一分子核苷酸中,碱基连在五碳糖的1号碳原子上,磷酸基团连在五碳糖的5号碳原子上,B项能正确表示核苷酸的结构。故选B。3、C【解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实验过程中要随机抓取,且每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目的是保证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比例相同,重复的次数要足够多。【详解】A.本实验模拟的是性状分离比,A错误;B.模拟实验中要选大小相同的小球模拟雌雄配子,以避免主观因素产生的误差,B错误;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C正确;D.理论上小球组合AA、Aa、aa的数量比接近1:2:1,统计40次的数量偏少,三种组合的比例不一定是1:2:1,D错误。4、C【解析】

1、计算DNA分子复制后需要的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应该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该DNA分子中的该种碱基数,然后用DNA分子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乘以该碱基数。

2、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T,G=C,根据一双链DNA分子中G+A=120,G+C=180,可知G=C=90,A=T=30,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21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2n-1)×30=210,可知n=3,故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3次,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5、A【解析】人体细胞有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如果细胞内溶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如果细胞内溶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而涨破,所以X>Y,B、C错误。如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失水皱缩,所以Z>X,A正确,D错误。6、C【解析】

A、核糖体的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A正确;B、翻译时是以mRNA为模板,B正确;C、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经转录形成的,C错误;D、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并将氨基酸转运到相应的位置,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R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核糖体的成分、转录、翻译过程以及反密码子、密码子的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据正确的思维判断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原材料方向2×10665%35%果蝇的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必要条件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生殖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隔离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种群的基因库即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种群中果蝇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2×104×107×10-5=2×106。(3)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2+60)÷(100×2)=65%,a%=1-65%=35%。(4)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说明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被淘汰,说明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调节,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大多新物种形成都是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生殖隔离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点睛】大多新物种形成都是先经过地理隔离,再达到生殖隔离;还有一部分新物种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8、YyRrYR:Yr:yR:yr=1:1:1:19:3:3:1绿色皱粒YYRr【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的杂交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F1的基因型为YyRr,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YR:Yr:yR:yr=1:1:1:1。(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共4种,欲鉴定其基因型,选择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黄皱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纺锤丝和染色体性状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独特的双螺旋结构RNA【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无丝分裂的特点、性状分离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转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蛙的红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2)白毛羊和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性状分离。(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4)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5)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10、有丝分裂初级精母细胞48D、G21AB、ab、ab【解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丙图:A-E表示有丝分裂,F-M表示减数分裂。【详解】(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甲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乙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丙图中的D时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于丙图中的G时期。(2)乙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2个四分体。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丙中的I时期。(3)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个精细胞,其中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相同,如果其中一个的基因型为AB,则其余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