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摘要:为实行《福建省教化厅关于推动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和修理、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和修理等专业,组建机电专业群,就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建设。关键词:机电专业群;建设思路和目标;重点建设内容课题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老师教化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职业教化专项)《项目实践驱动“双师型”老师专业成长的行动探讨―以电工电子专业老师为探讨范例》,课题编号:JBS14544。为了实行国务院和福建省关于现代职业教化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依据《福建省教化厅关于推动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要求,依据福建省教化改革发展规划和当地“十三五”规划,结合本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我校在充分听取上级教化主管部门和专家看法、仔细论证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建设机电专业群。1建设思路和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加强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1]主动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育方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养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二)建设目标以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和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地“十三五”规划,比照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针对本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须要,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以学校优势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和修理、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和修理等专业,建设适应需求、特色显明、效益显著、中高职连接的机电专业群。通过三年的努力,把机电专业群建设成为能够发挥办学特色和改革示范的福建省现代农村中等职业教化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重点建设内容(一)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依托当地行业企业,强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机电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创新机电类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广泛汲取社会各方面参和质量评价,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参照国际标准建设专业群。1.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讨成果的运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机制建设总体思路。学校联合当地政府、行业企业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全程参和专业群建设和改革工作。选择5家企业,创新校企合作的途径,构建有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2.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制定人才培育方案。依据各专业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论证的结果,以提升就业实力为引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双方的实际,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育方案,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并逐步修改、完善。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实力为本”为着重点,比照岗位要求,以评价学生就业、创业实力为核心,建立“学生综合素养+岗位核心实力+专业职业技能”的人才标准,构建包含学校学习过程考核、行业资格认证、企业反馈和社会问卷调查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制定和完善人才评价表,全面有效地考核人才质量。4.参照国际标准建设专业群。学校将引进国际先进成熟的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育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和数字化教化资源并加以消化汲取,使机电专业群建设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二)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以培育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着力点,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共同建设全部核心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主动开展课题探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不断增加培育人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走访、调研相关行业企业,对相应岗位的人才素养要求进行剖析,确定相应岗位所需的基础学问、职业素养、专业实力、方法实力和社会实力,形成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结构体系,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2.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托本地相关产业群,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突出技能培育为根本,采纳项目教学、岗位教学和现代教化技术手段,力求在教学全过程锤炼学生技能。制定相应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过程评价标准。3.共享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围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省级特色课程和《中职“电工和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探讨》省级课题的开展,校企合作完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电工电子技能》2门群内相关专业共享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任务,共享课程资源。4.特色优质核心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以培育职业实力和素养为主线,校企共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核心课程,包括制定教学支配、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项目及实施方案、编写过程考核标准等。各专业编写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3本以上。(三)加强基地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建设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创新实训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并逐步实现区域共享。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自建、共建、捐建”,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完善4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或完善5间以上校内实训室。使各专业相关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场所,能同时满意300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2.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新增5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探讨学生见(实)习方式、支配、评价方法等,建全实习实训制度,搭建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平台。3.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发虚拟实践教学工厂、虚拟生产任务、虚拟生产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4.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探究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化MOOC(慕课),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四)打造优质团队,形成竞争活力以“提高实力”为根本点,通过“内培外引”的途径,推动老师素养提升工程。加大专业老师和名优老师的培育力度,组织老师进高校、下企业进行培训,主动打造一支素养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引导专业老师向“双师型”发展,激发老师提高自身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主动性,激励老师在教化教学改革中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全方位的培育、运用、嘉奖措施,激励老师参与学历提升教化,攻读和所教专业对口的硕士、博士学位;充分发挥本校老师优质资源和“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帮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2.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培育、聘请和引进相结合的途径,优化各专业老师队伍结构。机电专业群老师总数达32人以上,其中高级及以上职称(职务)人数达60%以上;供应支配支配,激励老师下企业实践,激励老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群“双师型”老师达80%以上;聘请高素养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兼职老师,技师及以上职务兼职老师达25%-30%。3.提升老师素养。培育学科带头人5名以上,骨干老师8名以上。学科带头人应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有较先进的专业群建设和改革理念、具有较强综合协调实力的。骨干老师应具有双师素养、行业企业工作经验,能主讲2门以上专业课程,主动探究教化教学改革和开设教改示范课,主动开展爱好小组活动和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建设期内至少公开发表一篇本专业教化教学论文和开发一本特色教材。专业群内全部老师必需完成下企业实践任务和接着教化课时。3主要保障措施(一)机构设立为保证项目按支配实施,成立机电专业群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的整体工作进行指导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专业群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项目办),项目办是项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项目办下设专业群建设组和资金管理组两个小组;专业群建设组下设机电技术、电子电器、电梯、汽修四个专业建设小组,由各教研组长负责。(二)保障机制1.项目建设政策措施为保证项目顺当实施,制定并完善如下制度:《绩效工资管理方案》、《老师职务岗位竞聘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老师学历提升方案》、《新老老师结对帮扶培育方案》、《老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机电专业群建设规划》、《机电专业群优秀教学团队培育方案》等。[3]2.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建立以机电专业群建设项目运作为基础的运行机制,以强化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和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以过程跟踪检查为核心、以通报和嘉奖为激励方式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三)经费保障此项目预算总经费为80万元。资金管理组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领导小组、项目办、财务部门负责监管资金运用,切实保证资金的运用效益。参考文献[1]陈新一,许芳奎.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实践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