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主要内容:1.背景分析2.粮食与耕地的相关性3.耕地的现状、问题、解决措施(中国和日本比较)4.粮食的现状、问题、解决措施5.小结国际背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持续减少、气候变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世界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近年来粮食价格高涨、金融危机蔓延导致世界贫困现象加剧,全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已突破10亿,创下历史新高。粮农组织在《2009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由于金融危机和食品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口估计达10.2亿,比2008年增加了11%。目前全世界人口约为67亿,这意味着全球约六分之一的人口正在遭受饥饿威胁,而这些饥饿人口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饥饿人口最多,约为6.42亿;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饥饿人口约为2.65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饥饿人口约为5300万;近东和北非地区饥饿人口约为4200万;发达国家饥饿人口约为1500万。此外,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最高,约为32%。国内背景
新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生过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现状的当政者这对饥荒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今,国内外的条件和环境全变了。国内已经完全解决另外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微乎其微.
近期,国家也明确提出确保18一亩耕地不需突破.改革开放尽30多年来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却是在减少。我国的耕地现状:耕地流失这一词汇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而产生的新词汇,但是学术界对耕地流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耕地流失概念应界定为: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的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因被动或者主动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的现象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我国人均耕地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我国耕地面积在世界上排第4,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太多,平均每人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仅比弹丸之地的孟加拉国,日本国略胜一点,排在倒数第三位。而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们的18倍,印度是我们的20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比印度少7亿亩,比美国少10亿亩耕地流失的危害: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承担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重职能,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各地因土地引起的纠纷接连发生,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目前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在全国的征地过程中,每征用1亩地,将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近十年来全国流失耕地约有一亿多亩,因失地而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更是数量庞大。这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也是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难题。耕地流失面积的增多,严重阻碍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构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在我国,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有很多农民都去城市里打工,但是在这些农民心里对城市的认可度不大,他们更想回到农村的家,土地成了农民心里的宗教,没有了土地,农民就的心里就没了依托。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如果没有了土地,失地农民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面对这样的难题,我国必须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问题。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要工业化、城镇化,则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都要向工业、城镇转移、集聚。所以,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都要占用耕地,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快,占用耕地的速度也快,中国并不例外。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使用的土地、占用的耕地特别多。比较一下中日两国经济增长率和建设占用耕地的情况,可知我国建设占用耕之严重。
日本:年份19651970197519801984GDP年增长率(%)14.3816.9910.148.156.62建设占用耕地(千公顷)31.251.129.222.017.2GDP每增1%占用耕地(公顷)21703008288026992598
中国:年份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5GDP年增长率(%)7.912.28.69.5年均建设占用耕地(千公顷)176.5218.4184.3189.3GDP每增1%占用耕地(公顷)22342179022143019926我国和日本的比较
两国建设占用耕地差距这么大,固然有国情不同的原因(日本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重小,中国则比重大),主要原因是:日本是土地资源市场—价格配置,因土地紧缺,地价很高,建设用地能充分集约利用;而我国是计划—行政配置,。地方政府有行政圈地大办开发区的权力;征地的地价又特别低,政府可以从征地中“以地生财”;工业用地、城镇用地大多以无偿划拨或低价协议出让取得,低成本的土地供给激励了粗放利用土地,大量圈占耕地,使建设和农业争地的矛盾尖锐起来。所以,对待建设用地的政策应当是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促使土地集约利用,杜绝粗放利用和浪费,在集约利用的前提下,及时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而不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因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集约越好,超过这个限度,过度集约,会降低投资效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也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就会造成地价上涨,或得不到土地而阻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四)农村公益土地占用失序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各地农村兴建的企业不断涌出,农村里也相继都配备了公益设施,但是不少地方打着公益土地的旗号肆意占用农用耕地,甚至包括基本农田也被随意占用,这对我国的农业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流失。(五)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流失
现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基本上都留下了人类的脚印。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质量也受到了工业化的很大影响。工业的三废不断的排向基本农田,各种各样的化肥不断的投向耕地,土地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很多耕地由于污染程度较重无法重复耕种。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耕地面积。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我国尚有24508.8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5.8%,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和西南高原、山区,新疆、西藏、青海3各省区未利用土地占全国65.4%。这些未利用土地绝大部分为难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重盐碱地、沼泽地,其中荒草地、沼泽地、盐碱地和水域中的苇地和滩涂,视为后备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西南,面积约6189万hm2,占24.6%。这些后备土地资源由于多处于干旱少雨或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贫瘠、无水源保证,因而可开垦比例小,能开发为宜农耕地的仅为824.8万-1162.0万hm2,按60%垦殖率计算,可净增耕地面积493.3万-700万hm2,其中东北区可垦面积最大,西北次之,黄淮海区第三。1、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国内关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表明,在高投入水平下,2025年以人均450kg粮食计,中国的土地资源可养活15.48亿人;以人均500kg粮食计,极限人口承载量为16.6亿人,这应是中国人口的控制的最后界标。由此可见,人口增长将成为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国内关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表明,在高投入水平下,2025年以人均450kg粮食计,中国的土地资源可养活15.48亿人;以人均500kg粮食计,极限人口承载量为16.6亿人,这应是中国人口的控制的最后界标。由此可见,人口增长将成为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2、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实行较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划定耕地保护区;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5、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管理(一)、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现状,另一方面要确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合法地位,进一步细化土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贵权利关系。(二)、要根据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加快土地市场化建设步伐,建立土地权属有条件的市场流通机制。不论城市土地还是农业用地,都要在用途管制约束下合理流转和交易。(三)、府管理土地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及时处理土地利用中各种违章行为,并且对土地供求平衡实行宏观调控。(四)、确立法律在土地管理中的权威地位,在土地立法、司法和监督等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早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黑土的流失?
总之,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多,地少,耕地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所以,做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工作愈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粮食安全2008—2009年全球粮食产量状况:2008/2009年度全球粮食产量为22。09亿吨,比早先预计的减少1000万吨了,减少了3。4%,比去年的22。19亿吨也减少很多。小麦产量原预计为6。558亿吨,而实际产量为6。552亿吨;粗粮产量也都减少,其中预计玉米产量会达到10。99亿吨,但实际产量为10。93亿吨,减少了4。3%。我国的粮食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小麦和大米消费国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开始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压力。中国05年生产粮食4.84亿吨,消费粮食4.97亿吨。这种入不敷出的差距还会继续拉大,根据中国农业部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消费粮食5.2亿吨,到2020年将上升到5.54亿吨。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却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世界粮食市场每年总供应量仅为2.36亿吨,而中国每年需要消耗5亿我国的粮食产量:世界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
历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产量
年份粮食产量人口数人均粮食产量
1978年30477万吨96259万317公斤
1979年33212万吨97542万340公斤
1980年32056万吨98705万324公斤
1981年32502万吨100072万325公
1982年35450万吨101654万349公斤
1983年38728万吨103008万376公
1984年40731万吨104357万390公
1985年37911万吨105851万358公
1986年39151万吨107507万364公
1987年40298万吨109300万369公
1988年39408万吨111026万354公
1989年40755万吨112704万362公斤1990年44624万吨114333万390公斤1991年43529万吨115823万376公斤1992年44266万吨117171万377公斤1993年45649万吨118517万385公斤1994年44510万吨119850万371公斤1995年46662万吨121121万385公斤1996年50453万吨122389万412公斤1997年49417万吨123626万400公斤1998年51230万吨124761万411公斤1999年50839万吨125786万404公斤2000年46217万吨126743万364公斤2001年45264万吨127627万355公斤2002年45706万吨128453万356公斤2003年43070万吨129227万333公斤2004年46947万吨129988万361公斤2005年48402万吨130756万370公斤2006年49746万吨131448万378公斤2007年50150万吨132129万380公斤2008年52850万吨132802万398公斤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抉择
2010年是气候干旱多发的一年,包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在内的粮食主产国灾害严重,对粮食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也开始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高位,引发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新一轮的粮食危机苗头渐显。同样灾害天气也影响到了中国。自2010年10月以来,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八省出现了60年一遇的大旱,连续4个多月未有有效降水,旱情超过了2010年的50年一遇标准。截至2月9日,北方八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到1.1595亿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42.4%。土地之争:要耕地还是要财政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占用了大量土地。
环境之争:要数量还是要质量
耕地的问题不仅在于数量在减少,质量也在下降。大米重金属污染事件化肥、农药及外源激素长期大量使用。日积月累,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体留下大量残存。土壤已经逐步开始老化。农作物种植也开始失去对有害病虫、菌的抵抗力。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各种障碍不断出现,农作物品质、产量每况愈下环保部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受污染的耕地就已达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最新的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被污染土壤已经占到了全部耕地总面积的1/5。专家建议,国家应该加大配方施肥工作的进展,做到有针对性地施肥。不仅可以避免土壤污染,也更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我国粮食增产要转向依靠良种和更先进的机耕技术,不能再采取简单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大小之争:要政绩还是要实惠
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让我国粮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究其原因就是,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严重。据水利部的数据,我国每年农业缺水达300亿立方米以上;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老化失修严重,目前,434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不足50%,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田比重偏低,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为48%。虽然2011年的一号文件直指水利建设,强令各地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这些资金又有多少可以落实在欠账最多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上还没有定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几大问题
一、粮食产需缺口扩大
二、水土资源约束增强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五、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
六、耕地受污染严重中国农业不可冀望风调雨顺
气象对农业的漫长影响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影响人口达4亿人次、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其中,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四大类主要气象灾害是限制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
干旱对粮食生产危害最大
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全球夏季气候呈干暖化趋势,我国农作物干旱受灾、成灾面积逐年增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干旱危害的程度、范围呈加重、扩大态势。
洪涝对粮食生产危害次大
低温冷害对粮食生产危害较大{主要东北地区}
面对正在发酵的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似乎很难独善其身。不过,中国粮食产量近年来始终处于稳定增收的局面,并且有“小麦不足稻米补,北方歉收南方调”的传统,发生粮荒的几率并不大。同时,中国紧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国际粮食危机能在小范围内造成粮价波动,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粮食供求关系。未雨绸缪、稳定粮价、稳定经济,已经成为贯穿今年的政策红线,守住这条线,就是守住了生命线。粮食危机还能再出现吗?
人类文明曾经受住了传染病和世界大战的威胁。最近一系列的干旱和洪水并不是粮食供应的浩劫,而可能是人类将生活在一个愈发炎热和混乱气候环境下的预兆
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这是一场静默的海啸”,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塞特•施林的话事隔两年后,再次应验,而这场灾难似乎并不会很快消失。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指出,今年1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为230.7,连续7个月走高,同时也创下该指数1990年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已经超过了2007年到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最高点213.5,当时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8.7亿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粮农组织估计目前这个数字可能达到9亿人。,“人类文明曾经受住了传染病和世界大战的威胁。最近一系列的干旱和洪水并不是粮食供应的浩劫,而是生活在一个愈发炎热和混乱气候环境下的预兆。而饥饿,以及伴随着政权的威胁,能否最终迫使领导人们行动呢?”。2010年11月,国际粮农组织在《粮食展望报告》中警告说:“世界各地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面临的压力没有减轻,国际社会必须继续对2011年可能进一步出现的供给震荡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进入2011年新年,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6个月,糖类、肉类创下历史新高,谷物、食用油也涨势不停。世界银行副总裁卡努托预测,按供应与需求看来,粮价高涨的局面在两年内都不会结束。粮价不稳,可能在全球局部地区引发政治危机粮食安全与政治:有分析认为,近来中东、北非局势混乱与粮价飙升不无关系,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速了粮价暴涨。埃及是世界最大粮食购买国之一,小麦高价掀起了埃及骚乱的浪潮。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索特尼科夫研究员说,食品价格虽然不是埃及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但却成为其触发器。索特尼科夫说:“去年夏天大旱之后,农作物价格上涨。埃及将粮食价格提高了1.5%。国民表示没有粮食保证。这一经济原因导致了骚乱。”暴动发生前不久,埃及政府计划削减对穷人的面包补贴,但如今谁也不再提及。此外,阿尔及利亚、约旦、也门等国也发生了民众抗议食品价格上涨的示威游行和骚乱。
在东北亚,世界粮食计划署针对朝鲜全境的粮食状况展开现场调查,结果显示2/3的朝鲜居民因粮食短缺,每天只吃两顿饭。世界粮食计划署认为虽然朝鲜的粮食状况尚未严重到出现大量饿死人的地步,但如果国际社会不及时提供粮食援助,朝鲜将迅速出现饥荒。对于朝鲜提出的双边粮食援助请求,西方表示拒绝,称任何额外援助都必须通过联合国,而且朝鲜必须接受更加严格的检查,以防粮食流入军队。针对中国北方的持续干旱,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说,这有可能成为严重问题。受影响的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