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6篇)_第1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6篇)_第2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6篇)_第3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6篇)_第4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6篇)教学设想篇一1、本文是学生刚接触议论文不久学到的一篇文章,自读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将先从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要点,进而复习议论文的举例论证方式。2、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式。3、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论述的问题、看法,提高对论点的认识。2、指导学生通过“寻找、替换、更改”等方式理解材料和看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对论据的认识。3、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对文章看法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与方式:1、通过小组内合作,讨论、比较、辨析关键性的问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对议论文的认识。2、朗读与写作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理解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看法。2、引导学生把握材料和看法之间的联系,准确运用论据证明看法。教学难点:1、理解的论证思路,把握论点。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三、教学策略1、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本文的论证特色是逐层深入,表明看法的语句很多,学生容易思路混乱,所以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判断论证的中心内容,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感受议论文的逻辑性和针对性。2、读写结合,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践阐述对文章看法的认识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启发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使他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进而消除对创造性思维的畏惧感,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出示思维小训练:(1)一张桌子砍掉四个角,还剩几个角?(2)1+1=?导入:小时候,我们常常为知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兴奋。现在,我们则要探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背后是什么呢?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讨论。1、不看课文回答:文章开关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为什么选这一个?2、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是,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种”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那它有什么害处呢?(就会止步不前)3、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4、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第二个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讨论后与书上对照)(①有渊博的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有持之以恒的神和毅力)5、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阅历吗?(关键在于怎么运用知识。)6、列举约翰古登贝尔g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生活实际补充一两个事例。(证明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怎么运用知识。)7、讨论: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请结合书上这些内容畅所欲言:“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及文章的最后一段。三、明确文章的主要看法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种,就会止步不前;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3、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4、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由分析几种不同答案各自的合理性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接着论述“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危害性——止步不前。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寻求第二个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自然引出“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紧接着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①有渊博的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有持之以恒的神和毅力。提出“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怎么运用知识”的看法,并列举两个事例加以证明。“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有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两个设问引出下面的论述。先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再作分析: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自我压制;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一定能使之变成现实。文章结尾强调“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鼓励人们要坚信自己,努力去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篇六【教学目标】1、积累下列词语: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锲而不舍、一事无成、汲取等。2、围绕论点理清文章思路。3、树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重难点】1、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文章先论述了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接着论述在行动时要有创造性思维必须具有的条件,然后为了说明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时分析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了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本文在论述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2、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仅仅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会放弃探求,不会形成新的创意,长此以往,人的思维将受到局限,创造性思维缺乏,最终成为一个缺乏创造力的人,所以,求学阶段要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老师现在给大家一幅图,是由两个圆、两个三角,两条线构成的,然后请同学们任意组合,看大家能组成多少个图形。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启发?(学生的构图答案可能丰富多彩,但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使学生明白:事物的真确答案不止一个。)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文章论述的范围是数学范畴吗?2、文章可以分几部分?在书上勾画出来。分析问题:1、学生能很快地从文章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如果说到数学问题的话,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但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只有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也就不仅仅是一个。2、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议论文。议论文的层次划分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师要及时引导。全文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行文的:第1—3段,提出问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第4—12段,分析问题。4—8段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9—12段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第13段,解决问题。提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三、研读课文文章结尾写到要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应有的态度和三个关键点,教师以此来设题:1、“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为什么要坚信这一点呢?2、为什么说要有创造力就要不断积累知识?3、文章怎样论述“(要有创造力就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这个看法的?4、你还能举出证明“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坚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的例子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先挑选自己愿意思考的一道题,独立思考,之后与同桌交流看法,使自己的看法表达流畅自然。参考内容如下:1、因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2、只有以优厚的知识做底蕴,并随时把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活用这些知识,才会形成新的创意。而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通各种知识就会一事无成的。所以说“说要有创造力就要不断积累知识”。3、只有知识是不能拥有创造性,但没有知识做基础是绝对谈不上有创造力的,所以,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在于怎么运用知识。如约翰·古登贝尔g和罗兰·布歇内尔,他们就是发现问题后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才发明了印刷机、排版术和游戏机。4、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鲁班发明锯子,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规律等,他们都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坚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最后获得成功的。四、品味语言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中的“必需”能否换成“必须”?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中的“细小”一词能否去掉?对语言的品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去辨析、赏析词语,提高语感。分析:1、“必需”不能换成“必须”。“必需”是“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的意思,而“必须”是“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通各种知识和活用各种知识是拥有创造性思维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它们创造力无从谈起的。而“必须”含有命令的语气,这与文章的情感不相符,所以用“必需”是恰如其分的。2、“细小”表明有创造力的人能在别人不留意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到自己的充满灵感的想法,以此为突破口,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由这种细小的想法变成现实。因此是不能去掉的。五、迁延拓展材料一: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漂亮的图形,他们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建筑物时,看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材料二:“1、2、3、4、5、6、7、8、9”这几个阿拉伯数字中中国人最不喜欢的当推“4”和“7”这两个数字了,理由是它们的谐音是“死”和“气”,你能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吗?这两道题的设置主要为了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的模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资料宝藏】1、拓展练习材料(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水果供祖赏月,倪刚却将这些供品吃个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在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上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上的字后,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怎么回答的?(3)《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点明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4)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什么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