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舞台勘探报告报告文字部分11.17剖析_第1页
时尚舞台勘探报告报告文字部分11.17剖析_第2页
时尚舞台勘探报告报告文字部分11.17剖析_第3页
时尚舞台勘探报告报告文字部分11.17剖析_第4页
时尚舞台勘探报告报告文字部分11.17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述1.1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1.4勘察方案、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2.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2.3水文地质条件2.4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2.5不良地质作用2.6不利的埋藏物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1室内土工试验3.2原位测试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4.2天然地基分析评价4.3桩基础分析评价5、基坑工程评价5.1基坑安全等级5.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1概述5.3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参数5.4基坑围护方案建议5.5基坑开挖施工注意事项5.6地下室抗浮评价5.7岩土工程监测5.8基坑的变形监测5.9基坑检验6、结论与建议合图例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钻孔柱状图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勘探点一览表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图三轴压缩试验成果图波速测试报告水质检验报告抽水试验报告1173818123456789123456789我院受苏州市工业园区时尚舞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建筑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北侧为双圩路,西侧为复兴街,具体位置见(图:2)。m8.4m×9.5m8.4m×9.5m8.4m×8.4m31000kN/柱30000kN/柱6500kN/柱建筑物名称基础形式桩筏基础桩筏基础桩筏基础地上层数3地下层数222注:1、上表内容来源于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勘察任务委托书》。约为±0.00以下12.00m,标高-8.25m。类标准》(GB50223-2008)第。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01规定,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场地90.45米深度范围以内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做出评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2、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情况及补给、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别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3、判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4、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深度,并提出整治方5、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6、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预估单桩承载力,提出桩的类型及施工方法等建议。评价沉桩可行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如下:1、甲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图2、设计方提供的岩土勘察任务委托书B1.4勘察方案、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方案由我院按规范要求确定,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设,共布静力触探孔27个,孔深30.00~76.00m,另外,为查明暗浜、暗塘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布置小螺纹钻孔97个,孔深为2.50~4.50m。(因静力触探孔C18号位于场地低洼地处,低洼地处有积水,故用机钻孔代替,孔号为JC18)。勘探工作量一览表项钻探工作目原状土(件)扰动土(件)数量室内土工试验项目数量含水量(项)370密度(项)370比重(项)497液限(项)338塑限(项)338颗粒分析(组)221点测量次点测量次孔数(个)孔数(个)3高压固结(项)水平(项)垂直(项)总进尺(m垂直(项)波速测试孔数(个)3水质分析组21.4.2勘察方法(1)勘探点测量勘探点测量由我公司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布置勘探点并采集坐标,采用GPS实施放样,为城市坐标系统;高程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引测于拟建场地西北侧双圩路与复兴街交叉口路面上一点(红详见“勘探点一览表”。(2)钻探和取样砂类土则采用冲砂钻头泥浆护壁、冲击或回钻钻进。取样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及薄壁去土器,重锤少击法采取不扰动土样,试样等级Ⅰ~Ⅱ级,扰动样利用标贯器采取。(3)静力触探试验过探头内的传感器把探头在贯入土层中所受的锥尖阻力(q)、侧壁摩阻力(f)cs转变为电讯号,最后由利用静探资料可确定地基土的类型、估算土的强度参数、压缩性指标、桩基础的承载力。(4)标准贯入试验下落,先预先将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以消除上部扰动土的影响),再记下贯入30cm的击数(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击数)。在取土孔中,针对粉土、粉砂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目的在于评价土的物理状态,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沉桩的可能性。 (5)现场波速试验数据采集记录仪使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的RS-1616K(s)一体化浮点式工程动测仪及相关配套设备。单孔波速测试是利用人工敲击木板产生的剪切波向下传播,在地层的某深度直接接受第一个直达剪切波的到达时间,从而求得某一土层波的传播速度。米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6)稳定流抽水试验井管直径110mm,二次降深,采用电测水位计测量水位,用水表计流量,抽水停泵观测各井恢复水位。(7)水位观测本次勘察分层测量了潜水、微承压水及承压水的稳定水位。浅部潜水采用干(8)钻孔回填钻孔施工结束后,对钻孔进行了回填封孔工作,采用木桩+海带,并用水泥(9)水质分析我院在现场采取水样2件,进行了水质分析。以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10)室内土工试验1)常规物理性质试验物理性质指标主要为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同时对粉土、粉砂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2)常规力学性质试验b、固结试验:提供e~p曲线3)特殊试验a、为验算基坑边坡稳定性和为基坑工程支挡设计提供参数,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UU)。b、当采用考虑应力历史的固结沉降计算时,对桩端持力层及其以下土层进行了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绿化草坪,一般地面标高为1.17~3.36m,相对高差为2.19m。地势稍有起伏。场地西南部,分布有一低洼地,低洼地中有积水,水深0.2~0.4m,水底有泥分布,淤泥厚度0.2~0.4m。场地南侧与东侧,分布有一河道(已砌筑驳岸),m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2.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据勘探揭露,在地表下90.45m深度范围内,除第①-1层淤泥和第①-2层素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滨海、河湖相沉积物。该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粉土、粉砂、粉细砂组成。按其工程特性从⑧层和⑨层分三个亚层。各土层分布厚度及结构特征详见表2.2及《工程地质土土层描述粒含量平均值为7.7%,为砂质粉①-1①-2②③淤素粘粉填质粘泥土④-1粉土夹粉质粘土层顶标高(m)——1.17~3.36-1.04~0.32-4.21~-3.00-5.65~-3.88层顶埋深(m)————2.00~4.405.10~6.806.20~8.00土层厚度(m)0.20~0.401.60~4.402.40~4.000.60~1.601.10~2.50平均厚度④-2⑤-1⑤-2⑤-3⑤-4⑥⑦⑧-1⑧-2⑧-3⑨-1⑨-2⑨-3⑩⑾-1⑾-2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细砂1.30~3.303.40~7.000.70~3.601.10~5.300.60~4.902.60~4.105.40~10.802.00~6.401.80~4.601.90~4.502.40~5.309.70~13.004.60~7.403.70~5.809.30~11.00该层未揭穿2584-7.15~-5.70-9.32~-7.99-14.69~-12.45-16.71~-14.05-19.38~-14.97-19.98~-18.93-23.30~-22.18-33.24~-27.85-35.24~-33.17-38.13~-36.51-41.76~-39.41-45.89~-42.65-56.20~-54.49-61.89~-60.30-66.88~-64.90-76.21~-75.907.90~10.1010.30~11.7014.60~16.8016.10~18.9016.90~21.5021.00~23.0024.20~26.5029.90~36.5035.00~38.5038.50~41.1041.50~44.8044.50~48.8056.80~58.8062.20~65.0066.80~70.0077.70~79.30灰黄~灰色,稍~中密,饱和,局为砂质粉土,场地局部变薄或缺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局部夹粘粒含量0.5~7.1%,场地局部变62.00m处局部夹钙质结核,无摇全场地分布。含量0.8~4.3%,全场地分布。2.3水文地质条件苏州市为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位2.5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1999年枫桥最高洪水位2.68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潜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苏州市历史最高潜水位为2.63米,最低水幅一般为1~2米。微承压水:苏州市历史最高微承压水位为1.74米(56黄海高程),近多年本场地浅层地下水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1层淤泥、第①-2层素填土等浅部土层中,勘察期间测得的场地初见水位埋深0.70~1.90m,初见水位标高1.08~1.22m;稳定水位埋深0.30~1.60m,稳定水位标高1.45~1.55m。潜水含水层水位量测:预先在钻孔旁钻孔,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再钻入含定时间进行量测。一般情况下,地下潜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通过地面蒸发及侧向径流排泄。其水位随季节、气候变化而波动,在雨水季节补给量大于排水量,潜水面相对上升,含水层厚度加大。旱季,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变薄。一般情况下夏秋季节为高水位,冬春季节为低水位。本场地微承压水赋存于第④-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第④-2层粉砂(第Ⅰ微承压含水层)及第⑤-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⑤-3粉砂中(第Ⅱ微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及透水性自上而下逐渐增强,主要补给来源为浅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径流,以民井抽取及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1)因微承压水对本工程基坑施工有影响,本次量测了微承压水的水头。以微承压水含水层抽水试验恢复水位为微承压水水位。(2)为查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依据。勘察期间进行了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钻孔测得第Ⅰ微承压水含水层第④-1层粉土夹粉层粉砂层微承压水位埋深1.35~1.40米,标高0.50m。(3)勘察期间在J10、J13、J14号孔对第Ⅱ微承压水进行了量测,用套管0.42m、0.35m。微承压水富水性及透水性良好,主要补给来源为浅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径流,以民井抽取及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本场地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⑧-1层粉土、第⑧-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第⑧-3层粉砂夹粉土(第Ⅰ承压含水层)中,主要接受径流及越流补给,埋藏深。据苏州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承压水水位标高在-2.00~-3.00m,年变幅为测定微承压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依据。在拟建场地东北侧布置一条走向西~东的试验线,进行稳定流抽水试验(具体详见其后所附——稳定流抽水试验报告)。测得:(1)试验期间测得静止水位埋深1.35~1.40米,标高0.50米。(2)抽水试验测得微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下:渗透系数影响半径K=2.10×10-4cm/s(3)含水层厚度在拟建场地范围内略有变化,故应注意水文地质参数的应经查看拟建场地附近无污染源。我院在J6号勘探孔及J9号勘探孔提取地年版)第12.2.1条~第12.2.5条,按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层渗透性按B类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2.3.5.1。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表2.3.1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水035.1L00HCO-(mmol.L-1)3总矿化度(mg.L-1)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性性4<30微腐蚀性性性性042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含含量(mg.L-1)水中Clˉ32.7期浸水判别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水的淋滤作用使土中离子与水中离子含量一致。由上表判别结果,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微腐蚀性。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无明显污染源,场地雨量较多,根据地区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地下水以上土体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水质分析报告表见勘察报告的附图13。2.4场地及地基的地震效应GBA苏州市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2.4.2场地类别GB1~2010)要求,我院测试组对本次勘察场地共3个钻孔进行了波速测试工作,具体施工方法详见波速测试报告(附图③④-12⑤-1⑤-2⑤-3⑤-4③④-12⑤-1⑤-2⑤-3⑤-4土层名称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土层名称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45//根据本次勘探揭露,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90米,根据波速测试结果,筑抗震的一般地段。2.5不良地质作用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及其附近不存在采空区、危岩、滑坡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2.6不利的埋藏物据本次勘察结果,本场地未发现不利的埋藏物。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1室内土工试验为了获得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本次勘察对采取的原状样、扰动样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试验,还进行了一些特殊试验。并对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剔除了个别异常值,统计成果见表3.1。当采用考虑应力历史的固结沉降计算时,对桩端持力层及其以下土层进行了高压固结试验。统计成果见表3.1.1。前期前期固结压力Pc(kPa)正常固结土正常固结土正常固结土正常固结土正常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土层名称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细砂超固结比压缩指数Cc095213181184177139Cs030032031030029029⑧-3-1⑨-2-3⑩通过现场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根据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分别计算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见表3.3.2。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双桥静探双桥静探标准贯入抗剪强度指标(C)q土qCfΦkfaka)(kCfΦkfaka)(k)N(击)(k)kk②③-1④-2②③-1④-2-1⑤-2⑤-3-4⑦-1⑧-2⑧-3-1⑨-2-3⑩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细砂824.841.215164.524.5.5.6.02390细砂c土的容许承载力);粉土fak=0.02Ps+50.0,粉砂、粉细砂fak=0.02Ps+59.5(武汉治金勘察公司);结合苏州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的建议值及压缩模量Es见表3.3.2。0.1~0.2ak0.1~0.2土土层名称质粘土夹粉质粘粘质粘粉粘粘土夹粉质粘砂质质质质夹粉粘粘粘粘细压缩模量Es0.1~0.2(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土层编号②③④-1④-2⑤-1⑤-2⑤-34⑦⑧-1⑧-2⑧-3⑨-1⑨-23⑩⑾-1⑾-2土土土砂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砂砂粘粉粉粉粉粉粉粉粘粉粉粉粉粉粉粉粉粉细质土夹砂粉夹质质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1、拟建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苏州地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接受堆积,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地貌,沉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冲湖积相。第四系下伏基岩的构造断裂均为隐伏状,据本次勘察资坡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影响本工程建设的地下障碍物。稳定性良好。3、拟建场地各土层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地下室底板在第④-2层粉砂或第⑤-1层粉质粘土中,深部有可供选择的桩基持力层(第⑨-2层粉质粘土、第⑩层粉质粘土、第⑾-1层粉细砂),采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后,拟建场地适宜建第①-1层淤泥,黑色,流塑,具高压缩性及不均匀性,属欠固结土,仅场地西南部低洼地处分布。第①-2层素填土,灰黄色,松软,回填时间7年,属欠固结土,全场地第②层粘土,褐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工程性质较好,全场地分布。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④-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稍密,局部夹粉质粘土,该层为砂质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工程性质一般,全场地分布。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⑤-1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工程性质一般,全场地分布。第⑤-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灰色,稍~中密,该层为砂质粉土,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工程性质一般,场地局部变薄或缺失。第⑤-3层粉砂夹粉土,灰色,中密,中偏低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工程性质中等,场地中、南部分布。第⑤-4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工程性质一般,场地南部局部变薄或缺失。第⑥层粘土,暗绿色,可塑,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工程性质较好,全场地分布。第⑦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局部夹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⑧-1层粉土,灰色,中密~密实,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工程性质较好,场地局部变薄。第⑧-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中密,夹粉质粘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⑧-3层粉砂夹粉土,灰色,中密,局部夹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工程性质较好,场地局部变薄。第⑨-1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工程性质一般,全场地分布。第⑨-2层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局部夹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⑨-3层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局部夹粉土,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0kPa,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⑩层粉质粘土,灰~青灰色,可塑,顶部夹钙质结核,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工程性质较好,全场地分布。第⑾-1层粉细砂,灰色,密实,中偏低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kPa,工程性质良好,全场地分布。工程性质良好,该层未揭穿。本场地属同一地貌单元。本工程拟建二层地下室基底坐落于第④-2层粉砂或第⑤-1层粉质粘土,其第⑤-4粉质粘土,分布厚度不稳定,层顶、层底坡度>10%,属不均匀地基。地下室相通,本工程建议采用桩基础。东、西塔楼可采用桩筏基础;裙房及外扩的纯地下室可采用桩基承台+防水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②层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第③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第④-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④-2层粉砂,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第⑤-1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不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⑤-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厚度分布不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⑤-3层粉砂夹粉土,厚度分布不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⑤-4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不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⑥层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第⑦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第⑧-1层粉土,分布较稳定,厚度不稳定,土质较均匀;第⑧-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⑧-3层粉砂夹粉土,分布较稳定,厚度不稳定,土质不均匀;第⑨-1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工程性质中等;第⑨-3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工程性质中等;第⑩层粉质粘土,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工程性质较好;第⑾厚度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采用桩基础时,地基为均匀地基。4.3.1桩基持力层选择qqqq根据本场地所揭露的地基土层的工程性质,结合建筑物荷载及结构特点,本工程可供选择的桩基础持力层如下:厚度9.30~11.00m)此二层土压缩性中等,强度中等,故第⑩层粉质粘土、第⑾B:拟建的裙房及其外扩纯地下室部位稳定分布的第⑨-2粉质粘土(顶板标C:拟建外扩纯地下室,抗拔桩桩端可置于第⑦层粉质粘土(层顶标高4.4.3桩基设计参数的确定pk根据野外钻探和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并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4.4.3.1预预制桩(预应力管桩)q(kPa)pk钻孔灌注桩q(kPa)pk土层名称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抗拔系数λi②③-1④-2-1⑤-2⑤-3⑤-4土粉质粘土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质质质质粘粘粘细⑥⑦-1⑧-2⑧-3-1⑨-2-3⑩土土土土砂粉粉粉粉粉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表桩桩侧阻力增强系数βsi桩端阻力增强系数βp土层名称质粘土夹粉质粘质粘质粘粉粘粘质粘粉粘粘土层代号②③④-1④-2⑤-1⑤-2⑤-34⑦⑧-1⑧-2⑧-3⑨-1⑨-2土土土砂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粘粉粉粉粉粉粉粉粘粉粉粉粉粉粉土夹砂土夹砂粉夹粉夹质质质质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根据土工试验及双桥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假设东塔楼以第⑩层粉质粘土或第⑾-1层粉细砂作桩基础桩端持力层,桩顶标高为-8.50m,有效桩长分别为第⑾-1层粉细砂作桩基础桩端持力层,桩顶标高为-8.50m,有效桩长分别为J7号孔(西塔楼),C2号孔(裙房及地下室)为计算模型。Q=uΣql+qAuksikipkpQukuΣqskli+αqcAp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见表4.4.3.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单桩竖向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裙房及地下室建议值(kN)桩端持力层⑩⑾-1⑩⑾-1⑨-2桩径(mm)桩顶标高-8.50-8.50-8.50-8.50-8.50.00.0042.00(1)、若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的分层总和法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时,用Es取值可依据e-p曲线,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压力段进行计算确定。土试成果的各压力段对应的Es值见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夹粉土粉粉粉粉粉细质质质质粘粘粘粘土土砂砂细P(kPa)-1600P(kPa)00P(kPa)P(kPa)P(kPa)50-100P(kPa)50⑥⑦⑧-2⑧-3⑨-2⑩(2)、若采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附录F中的式压缩模量Es(MPa)值一览表4.4.3.3-2土层名称静探触探试验标贯试验⑥粘土⑦粉质粘土⑧-1粉土⑧-2⑧-3粉砂夹粉土⑨-1粉质粘土质质质质粘粘细.0⑨-2⑩粉粉粉粉土土土砂注:一般粘性土:E=3.7q+3.4;粉土及粉砂E=3.4q;E=1.0N。scscs4变形特征预测拟建场地桩端土层土质均匀,分布较稳定,下卧层土层为正常固结土层,层厚稳定,分布均匀。不同的结构单元采用上述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一般不会发生过量及差异沉降。由于不同结构单元荷载差异较大,为防止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地下室底板开裂、渗水等影响正常使用,设计时应根据荷载等条件进行沉降、沉降差计算分析,以便采取适当的建筑结构措施(如设置沉降缝、后浇带),以减少不均匀拟建建(构)筑物采用钻孔灌注桩时,根据场地的地层情况,钻孔灌注桩成桩难度不大,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确保单桩承载1)采用钻孔灌注桩时,施工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保证成桩质量。在成孔施工过程中,均应采用泥浆护壁,注意泥浆的比重和稠度,防止在粉土、粉砂土层中塌孔、软粘性土中缩孔,同时减少孔底沉渣,以确保成孔及浇注质量,2)当钻孔灌注桩遇到厚度大且呈密实状的粉砂时,钻进速度较缓慢,钻孔施工时间长,孔壁的密实砂土由于应力释放、泥浆的渗透侵润等影响,易造成桩身局部夹泥,影响单桩承载力。3)按目前实际施工水平,对长桩并且灌注桩,孔底清淤较困难,孔壁泥皮厚,故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并选择信誉良好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以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4)本场地分布的第①-2层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较松软、局部厚度较大,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桩机设备下陷,给施工带来不便。5)为达到最优成桩质量,充分发挥单桩极限承载力,可采用灌注桩后注浆工法提高单桩承载力。拟建外扩纯地下室抗拔桩采用预制方桩时,沉桩难易程度不仅与地质因素,还与桩身强度、断面尺寸、沉桩设备、施工顺序、工艺等因素有关。当以第⑦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时,桩身穿越场地中、南部分布的第⑤-3层中密状态的粉砂夹粉土,穿越难度较大,其余土层桩体穿越较容易。因此必须选用较大沉桩能力的设备且桩身有一定的强度,并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如预钻引孔沉桩),这样才能保证沉桩的顺利进行。由于预制桩为挤土桩,应考虑沉桩时土体的隆起和水平位移及对已入土桩的挤压。随着入土桩数的增加,排土量和超孔隙水压力将大幅度提高,给沉桩带来困难,因此必要时需采取下列措施:①选用较大能力的沉桩设备,并通过试桩进一步核实沉桩设备的沉桩能力,且沉桩设备应有一定的余量,以备桩间土挤密后能正常沉桩,必要时可采用预②合理安排沉桩顺序。③控制沉桩速率。④若通过试桩选用的沉桩设备在施工后期因桩土挤密效应难以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时,应采取预钻孔取土等措施以确保桩基顺利施工。⑤如果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沉桩困难,也可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⑥为防止沉桩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影响周边道路及管网的安全,应预先设置防挤沟及应力释放孔,同时对周边道路及管网进行监测。4.4.4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拟建场地周边有已建道路及地下设施,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成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但泥浆污染较大,应做好排污工作。4.4.5成桩质量控制及单桩承载力检测设计时可根据地基土情况,建筑物性质等因素,综合分析选用相应类型的在成桩过程,以标高控制为主。选择合理的沉桩顺序,以免对邻桩产生不利影响。为确保桩基工程质量,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按规范要求必须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和单桩静荷载试验。桩基检测应严格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5基坑工程评价5.1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南侧距离河道(已砌筑驳岸)约8m,东侧距离河道(已砌筑驳岸)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安全等级本工程拟建建(构)筑物±0.00相当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3.75m。东、西塔根据《苏州市深基坑专项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指导意见》(试行),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5.3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参数根据苏州地区工程经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其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建议按34.312.534.312.552.00.6(0.55)18.8静静止土侧三轴剪切质粘γФk度kUU/////③⑦度/////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砂夹粉质粘土土土土粉粉粘粉CCUU试验K③④-1⑤-1⑤-3⑦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K验5.4基坑围护方案建议本工程东、西塔楼部位地下室、裙房及外扩的纯地下室开挖深度自自然地第②层粘土、第③层粉质粘土、第④-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第④-2层粉砂、第⑤-1层粉质粘土。基底坐落于第④-2层粉砂或第⑤-1层粉质粘土,第④-2层粉砂为微承压水含水层,透水性较好,第⑤-1层粉质粘土,局部夹薄层粉土,稍有透水性,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涌水、流砂等渗透变形,基坑开挖时,极易产生侧向边线而导致开挖面失稳。基坑开挖深度揭露土层情况见表5.4.1土层土层性状土质不均匀,自稳能力差稳能力较好均匀,自稳能力一般匀,自稳能力差匀,自稳能力差土层名称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高(m)1.17~3.36-1.04~0.32-4.21~-3.00-5.65~-3.88-7.15~-5.70-9.32~-7.99m)1.60~4.402.40~4.000.60~1.601.10~2.501.30~3.303.40~7.00土层编号③④-12⑤-1根据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条件,结合本工程基坑特点,本工程基坑可采用排桩(钻孔桩)+止水帷幕+内支撑体系(增加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支护。支护结构嵌固深度宜根据实际开挖深度、结合地层特征按相关规范要求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抗渗流、抗倾覆稳定性验算的要求。内支撑必须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其刚度应满足变形计算要求。建议甲方委托相关单位对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专项设计。5.5基坑开挖降、排水本基坑开挖深度约11.00m,相应标高-8.25m,基底位于第④-2层粉砂或第第④-1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第④-2层粉砂为第Ⅰ微承压水含水层,水量中大。2)第Ⅱ微承压水场地中南部局部分布有一定厚度的第Ⅱ微承压水含水层第⑤-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第⑤-/层粉砂夹粉土。地下室底板埋置标高-8.25m,基坑范围第Ⅱ微承压水含水层层顶板标高-12.45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附录w公式γ(t+Δt)mw微承压水顶板-8.25mγ(t+Δt)=18.3*(-8.25+12.45)=76.86mP=[0.42-(-12.45)]*10=128.7wγ(t+Δt)/P=0.597<1.1,基底抗渗流是不稳定的。mw基坑直接开挖将引起基坑涌水和流砂,导致边坡失稳、塌方,不但危及基坑安全,还会危及相邻建筑的安全。因此,必须进行专门的基坑降水设计。基坑降水可采用坑内管井降水,以疏干坑内的地下水,基坑周围采用深层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设置止水帷幕,将影响基坑开挖的含水层隔断并封闭起来进行基坑内降排水。止水帷幕应穿越第⑤-4层粉质粘土,进入其下粘性土相对隔水层考虑到基坑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必须采用有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与施工。由于本工程基坑深度大,施工周期较长,地下水降水周期也较长,长期施工将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措施防止基坑渗漏对东侧、南侧已建驳岸及西侧、北侧已建道路产生不利影响。可通过施工监测基坑外侧地下水位、地面建筑物变形等情况,来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必要时,可采用回灌措施,确保地下水位,减小由于降(排水)水引起的变形量,将施工过程中可能诱发的不良地质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基坑开挖时,应防止东侧、南侧河道内的水深入坑内,做好截、排水措施。5.6基坑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基坑设计和基坑开挖时均应考虑长时间降雨和暴雨对基坑安全的影响,预备应急措(3)基坑东侧约12m、南侧约8m为一明河(已砌筑驳岸),基坑开挖时应考虑该河道对本工程的影响。(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若需在基坑周边堆载或行驶车辆,必须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4)基坑应分层均衡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5)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以减少坑壁位移。(6)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且开挖较深,应加强监控工作,以保证基坑施(7)施工顺序:基坑开挖时,先对地下室进行施工,地下室施工本着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再对其他拟建建筑基坑进行施工。5.6地下室抗浮评价直接位于建筑物结构下的地下室,主要是施工期间的临时抗浮问题。纯地下室属永久抗浮,可采用抗拔桩(各土层抗拔系数见表4.3.3.1)对地下室进行抗浮。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基坑工程的施工时间较长,地下水位较高,应进筑物均采用桩基础,其抗浮措施可充分利用工程桩。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监测是对建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引起岩土性状和周围环境、相邻交通主干道、河道及地下设施发生变化而进行的各种观察工作,并视其变7结论与建议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5.8基坑的变形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规定的监测内容及要求进行监测工作。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基坑侧壁土体、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地下水位等的监测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密切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各监测值的变化,一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找出原因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本工程基坑(槽)开挖后必须进行基坑(槽)检验,在确认达到设计的持力层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以防基底下隐藏异常地质情况,给建筑物造成质量6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是指在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岩土体性状、周边环境、相邻建筑、地下管线设施所引起的变化应进行的现场观测工作,并视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工程主要包括:基坑工程监测、桩基施工监测和塔楼建筑的沉降观测。1、基坑工程监测应根据工程情况、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重点监测基坑内土体和邻近地下管线的水平、竖向位移、邻近已建建(构)筑物的沉降和裂缝;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的变化。尤其应该加强对场地北侧、西侧已建道路的的监测,以免影响其正常运行。2、按规范要求应对拟建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在被观测建筑物周边的适当位置,布置2~3个沉降观测水准基点(长期),具体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时间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可不进行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建筑场地类别属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7.1.3勘察场地内未见明显的污染源,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室良好的桩基础桩端持力层;第⑩层粉质粘土压缩性低,强度中等,第⑾-1层粉细砂压缩性低,强度高,为拟建塔楼良好的桩基础桩端持力层。第⑦层粉质粘土,可作为拟建外扩纯地下室抗拔桩的桩端持力层。7.2.1除淤泥、素填土外,其余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的建议值7.2.2根据拟建建(构)筑物性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委托方意见,建议拟建建(构)筑物采用桩基础,其中:裙房及纯地下室以⑨-2层粉质粘土作桩基础桩端持力层,桩型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宜小于2d,桩径视需要而定;拟建东、西塔楼宜选用钻孔灌注桩,以第⑩层粉质粘土7.2.3拟建建(构)筑物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时,根据场地的地层情况,钻孔灌注桩成桩难度不大,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确保1)采用钻孔灌注桩时,施工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保证成桩质量。在成孔施工过程中,均应采用泥浆护壁,注意泥浆的比重和稠度,防止在粉土、粉砂土层中塌孔、软粘性土中缩孔,同时减少孔底沉渣,以确保成孔及浇注质量,2)当钻孔灌注桩遇到厚度大且呈密实状的粉砂时,钻进速度较缓慢,钻孔施工时间长,孔壁的密实砂土由于应力释放、泥浆的渗透侵润等影响,易造成桩身局部夹泥,影响单桩承载力。3)按目前实际施工水平,对长桩并且大直径灌注桩,孔底清淤较困难,孔壁泥皮厚,故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并选择信誉良好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以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4)应做好废弃泥浆的外运工作,以免污染环境。5)本场地分布的第①-2层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较松散、局部厚度较大,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桩机设备下陷,给施工带来不便。工法提高单桩承载力。拟建外扩纯地下室抗拔桩采用预制方桩时,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