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陋室铭》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陋室铭》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陋室铭》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7课《陋室铭》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词(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 (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 (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 (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 (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2.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孔子云:何陋之有?(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感悟课文,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题目中的“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4.品读课文回答问题。(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6)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的主旨句是:。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③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④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容亦善骑射() ②然弗之好也()③奉旨使江西()④惟载书籍数车()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抚慰新附之民A.夫君子之行(《诫子书》)B.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C.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D.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闻容知吏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5.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三、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问题。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1.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3.结合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概括分析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