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以上三类

2.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3.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4.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5.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即()。

A.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B.物种的丰富度和信息的紊乱C.物种信息的紊乱和均匀性D.物种的均匀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

6.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7.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8.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9.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10.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A.生物的种类B.气候条件C.经纬度的递变D.地球自转

11.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2.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13.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

14.浮萍属于()。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

15.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16.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17.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18.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原理。

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

19.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

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

2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1.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

22.马→马蛔虫→原生动物这条食物链为()。

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3.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4.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25.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26.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7.生态型是哪个选项的分类单位

A.种以下B.种以上C.科以上D.属以上

2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29.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0.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

31.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32.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33.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群落交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原因是()。

A.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B.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C.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D.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34.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

35.引起物种数量减少的因素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总体数量变化

3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37.一般来说,群落名称应该反映()的主要特性。

A.种群B.群落C.物种D.生态系统

38.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以上都是

39.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40.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41.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态要求相近的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的原因是()

A.生态型不同B.资源不足C.生活型不同D.年龄相同

42.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43.暖流将()的动物带到较冷的地方。

A.喜冷性B.喜热性C.喜干性D.喜湿性

44.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45.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______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46.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47.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48.各种生物源所拥有的基因、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这就是生物的()。

A.适应性B.多样性C.调节性D.连续性

49.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50.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二、填空题(20题)51.种群内分布型主要有______、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2.指数增长又叫______。

53.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54.草原群落以______占优势。

55.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温度。

56.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57.在着丝粒内表面的配对结构域发现了与染色单体有关的蛋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8.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速度在近代大大加快了,其原因常与______环境的改变有关。

59.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60.相邻不同群落的交界处叫______,也叫生态交错区。

61.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62.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的出生率______。

63.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________。

64._____________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它能与新合成多肽N端信号序列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及与其相连的核糖体与ER结合。

65.一些昆虫依据______信号总是在白天羽化,另一些昆虫则在夜晚羽化。

66.马利筋这种植物体有毒,大多数动物不取食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现象:

67.排放到大气中的SO2的增加,加剧空气污染,也是导致______产生的重要原因。

68.不同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特征各异,______群落具有物种非常丰富、生态位特化、季相不明显等重要特征。

69.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______效应作用的影响。

70.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的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72.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A.正确B.错误

73.

第49题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否B.是

7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A.正确B.错误

75.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

76.自然选择中,可能引起基因型变化最快的类型是稳定选择。[]

A.正确B.错误

77.香蕉不能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少。[]

A.正确B.错误

78.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79.K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A.正确B.错误

80.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物种形成的过程。

82.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

83.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84.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85.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五、论述题(2题)8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87.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六、单选题(0题)8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参考答案

1.D

2.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A

4.B

5.A

6.C

7.C

8.D解析:次级生产力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海洋中能量流动与贮存多维持在消费者层次中,故其次级生产力最高,选D。

9.C

10.B

11.B

12.D

13.B

14.A

15.C

16.A

17.B

18.D解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位原理,即物种在生态系统时空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故选D。

19.A

20.A

21.B

22.C解析:马蛔虫寄生于马身体中,原生动物寄生于马蛔虫中,所以这是一条寄生链,故选C。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C

30.A

31.B

32.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33.A

34.A

35.B

36.C

37.B

38.C

39.D

40.C

41.B

42.C

43.B

44.C

45.C

46.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47.D

48.B

49.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50.C

51.均匀分布均匀分布

52.J型增长

53.信息流信息流

54.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55.【正确答案】:

最适温度

56.降水

57.

58.栖息栖息

59.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60.群落交错区

61.10%定律

62.低低

63.光抑制

64.SRP(信号识别颗粒)

65.周光期

66.适应适应

67.酸雨酸雨

68.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69.密度

70.生态型生态型

71.N

72.B

73.N

74.B

75.N

76.B

77.B

78.N

79.A

80.Y

81.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1)地理隔离。通常是南于地理屏障引起将两个种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两个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各自的特殊环境。(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触但由于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基因交流已不可能出现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1)地理隔离。通常是南于地理屏障引起,将两个种群彼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两个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地进化,适应各自的特殊环境。(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假如地理隔离屏障消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再次相遇和接触,但由于建立了生殖隔离机制,基因交流已不可能出现,因而成为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

82.(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

83.(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84.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

85.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

86.(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