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1分)喜雪【1】李商隐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14.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飞鸟常被古代诗人用于诗中表情达意。在“,雄飞雌从绕林间”中,李白借悲鸣之鸟的意象渲染蜀道的险与难;在“舍南舍北皆春水,”中,杜甫以鸥鸟群飞的意象表达自己闲居乡村的寂寞,衬托客至的欣喜。(2)张若虚将大雁飞不出月光的想象化为《春江花月夜》中的“”,李贺欣赏李凭弹箜篌时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展开“,芙蓉泣露香兰笑”的联想。这样的想象和联想让诗歌具有新奇的魅力。(3)苏轼从水与月不变的视角体悟到“”之理;柳宗元从橐驼“”“不抑耗其实”等不违背生长规律的养树之道领会到养人之道。(4)勇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认为士“任重而道远”,“任重”的原因即“”;魏征认为国君一定要“”,才能像疏浚泉源使水流得远、加固树根使树长得好那样,使国家安定。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1-13题。(共11分)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1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重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1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13.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是读诗的门径。请以这两首诗歌为例,说说关注题目对读懂诗歌的作用。(5分)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作为借古鉴今之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①,②。”苏洵在《六国论》中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③,④。”《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⑤,⑥”的自然之理。(2)经典诗文可以为生活增添雅趣与温暖。当暂时远离世俗的束缚,投身山水美景时,我们可以借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⑦”表达内心的愉悦;当朋友有学科短板却羞于向同学请教时,我们可以引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⑧”来鼓励他。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3题。(共12分)水龙吟①辛弃疾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②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③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④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1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13.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有关陶渊明的“归来意”,要想准确作出把握,首先需要关注陶渊明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表达:,。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陆游也有被罢官的人生经历,他在《书愤》中用“,”来抒发自己已然年老但是壮志未能得酬的悲愤。(3)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讽喻现实人生,是古代文章写作的常用手法。杜牧就曾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4)在“学会学习”主题班会上,有人提出身边人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并引用《论语》中的“,”,来说明会学习的人善于借鉴经验,也善于汲取教训。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蓝田山石门精舍①王维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②。注:①精舍:寺院。②觌,相见。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落日”两句写诗人傍晚驾舟游览,任回风吹荡,内心十分惬意。B.“遥爱”四句写诗人遥望心仪美景,在前往途中产生疑虑和惊喜。C.“朝梵”四句写僧人们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询问世事。D.“再寻”两句写诗人担心重来此地会迷路,黎明时再次各处登览。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涧芳”两句以动写静,写出了山涧花草的芳香和山月的清明。B.结尾作者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恋恋不舍决意重游的心情。C.本诗写了一段漫游的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法,行文清晰、流畅。D.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既蕴含着丰富的情味,也着意表达了理趣。14.明代周珽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心”与“有得”的理解。(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应念岭海经年,,”来抒写自己在坎坷困顿中的孤高品质、磊落襟怀。(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发出了千古咏叹:“,。”(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表达对《离骚》言辞浅近、立意深远的赞赏。(4)当同学因懊悔过往而沮丧时,你可以用《归去来兮辞》中的“,”,鼓励他向前看。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解语花·梅花吴文英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1】。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2】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3】。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4】。料准拟、何郎词卷【5】。欢未阑,烟雨青黄【6】,宜昼阴庭馆。注释:【1】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霙:雪花。【3】“琼树”二句:暗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指梅子熟时。1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找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飞霙弄晚”中的“飞霙”,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13.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石景山区2023年高三统一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送沈亚之歌并序李贺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白藤交穿织书笈【1】,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2】,烟底蓦波乘一叶。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携笈归家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3】。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注释:【1】笈:书箱。【2】春卿:主管考试的官员。【3】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为官,三次被免。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四句写沈亚之春日东归,坐骑瘦小,表现其落第失意的形象。B.“白藤”二句写沈亚之当初入京时,携带了一书箱整整齐齐的文稿。C.“春卿”二句写主考官主持选才,将沈亚之进献的黄金弃置于一旁。D.“请君”二句表达诗人对沈亚之的鼓励,期待他来年秋天再来应试。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怨”开篇,整首诗笼罩在才子落第的凄凉颓丧的气氛之中。B.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七言古体诗,诗中都有丰富奇特的想象。C.本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奇诡浪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D.诗歌表达了送别友人时深挚而复杂的情感,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13.诗中写沈亚之入京应试和落第归家时都用到了“笈”,试分析其意义和作用。(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古人诗文中常借“扁舟”来表情达意。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寄托了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前赤壁赋》中的“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之乐。(2)古代散文或以情见长,或以理取胜。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抒发了对亡妻的追怀,感人肺腑;《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传递出求实精神,发人深思。(3)国外友好学校师生来访,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用杜甫《客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外国朋友的欢迎。(4)青年人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才能担当起国家兴盛的重任,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共12分)海棠歌陆游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C.“扁舟”两句叙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13.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论语》中曾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士人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担当大任。(2)《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有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当你登临送目,感叹祖国河山壮美、英雄辈出时,可借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的情感。诗歌答案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12.B(3分)【解析:“班扇慵裁素”,是用班婕妤所用素扇的特点表现“朔雪”的洁白与轻盈。】13.A(3分)【解析:B项,“无树不开花”的“花”是想象,为虚写,比喻雪,寄寓喜雪之情;“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是实写,含有落寞之情;C项,本诗尾联不对仗;D项,柳永《望海潮》并未大量化用典故。】14.(5分)答案示例:(1)我认同这一看法。虽然从“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但是从诗中的“寂寞”一词可品出诗人闲居之悲,从最后两联可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而“全隔”与“正赊”则暗含这样的希望并不容易实现的悲情;故喜中含悲。(2)我不认同这一看法。题目既为“喜雪”,可见全诗要表达的就是喜悦之情。从首联的“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诗中的“寂寞”一词只是暗示诗人闲居的状况,并无悲情;从最后两联则可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即便并不容易实现,也能感受到诗人因希望而产生的愉悦,故喜中并不含悲。【评分建议:有明确的观点,且有合理的阐述,得1分;答出“喜”的理由,得2分;答出含悲或不含悲的理由,得2分;共5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5.(共8分)(1)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见群鸥日日来(2)鸿雁长飞光不度昆山玉碎凤凰叫(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害其长(4)仁以为己任积其德义【评分建议与补充说明:每空1分;共8分;(3)题第2空答“(能)顺木之天”也可得分;有错字、别字等舛误,该空不得分。】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11.(3分)B12.(3分)D13.(5分)解说:题目的作用可以从指出对象、明确角度、点明类型、暗含情感、暗示手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参考答案:略。评分标准:指出诗歌题目的作用(至少两种),2分,结合两首诗内容分别进行分析,2分;语言表述恰切合理,1分。14.(8分)参考答案: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③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④是又在六国下矣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⑦复得返自然⑧师不必贤于弟子评分标准: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别字,该句均不得分。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1.(3分)C12.(3分)D13.(6分)参考答案:从作品文字来看,辛弃疾和陶渊明在三个方面有相似处:①“曾识”“梦中一见”,都是离开仕途,选择隐居;②“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都是看淡功名,不慕富贵;③“应别有,归来意”“甚东山何事”,退隐之中,内心仍然有所期待。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4.(8分)(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评分参考:每空1分,多字、少字或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C13.(3分)D14.(6分)“无心”是指诗人随意泛舟游览,赏玩美景,远远看到让人心生喜爱的“云木秀”,并且随着流水自然到达,出游遇到的美景都是偶然相遇,并非刻意寻求。“有得”是指诗人在石门精舍看到僧人逍遥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沉浸于夜晚涧边花香袭人、月光朗照的美景氛围,而获得了精神上的安宁与愉悦。15.(8分)(1)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3分)B(“直接展现出……横斜之姿”错误。)12.(3分)C(A项,“飞霙”呼应“皱碧”错;B项,“天气变化无常”错误,“夜暖”为词人赏梅的心理感受;D项,“三美女与何郎”不存在对比关系。)13.上阕先从地理环境和天气写起,为梅花出场做铺垫(1分);接着又着笔于梅影,写梅花映在水中的横斜之态(1分);再接着,宕开一笔,写飞雪将梅香吹散千里(1分);之后梅花正式出场,但又以三美女为喻,上下阕衔接,写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1分);然后笔锋一转,写梅花处于清冷荒凉的境地,无语中暗含春怨(1分);然后写梅花凋残孤独之景(1分);最后想象欣赏梅子成熟时的情景,从而丰富了梅花的形象(1分)。【评分标准】共6分。七点答及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