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案_第1页
《滥竽充数》教案_第2页
《滥竽充数》教案_第3页
《滥竽充数》教案_第4页
《滥竽充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

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

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排场”“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

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寓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般含有讽刺和劝

诫的意思。一般寓言故事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你知道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指生说)

2、做游戏:看图写成语.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

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

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

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齐读

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

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

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

的片段。

3.设疑。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梳理问题,出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

续读。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

排场待遇腮帮竽眼儿

装腔作势滥竽充数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

读词语,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吗?

3、(出示交流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能留在吹竽队里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的逃走了?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

充数。(学生齐读)

B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形容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C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

充会,不懂装懂,以次充好的。

D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出示图片,看图想象练习说话。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

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

也混不了一世。)

你有什么话对齐宣王和齐湣王说?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

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

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

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

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

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

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

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

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

(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

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

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

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

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

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

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

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

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七作业布置

进入“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

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

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

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

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

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

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

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

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

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

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

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

—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

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

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

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

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

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

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

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

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