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网络教育应用形式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网络教育资源
第一页,共156页。2.1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1、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学习资源包括人类和非人类资源,人类资源包括指导者、学习伙伴、学习团体;非人类资源主要是物化资源,包括学习设施、设备,学习材料、工具。也有人认为非物化资源(如:机会)也是学习资源。由于机会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东西,我们不把它包括在学习资源范围内。
第二页,共156页。2.1.1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媒体、媒体环境、学习资源三个阶段。在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中,媒体就是学习资源。在这个阶段,媒体辅助教师的教学,只起单向传递教学内容的作用,学习者处于消极的被灌输状态,如图(a)。第三页,共156页。2.1.1学习资源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开始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媒体也因而成为双向交互的中介,如图(b)。
第四页,共156页。2.1.1学习资源随着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媒体观念进一步向媒体环境的观念转变。媒体环境是指由多种媒体构成的学习空间,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媒体环境常常是教师控制的,学习者只有很小的自主权,如图(c)。
第五页,共156页。2.1.1学习资源
建构主义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外部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媒体环境也不再由教师控制,而是所有的资源配置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媒体环境的的观念也因此向学习资源观念转变,如图(d)。第六页,共156页。2.1.1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观念中,教师不再是学习资源的控制者,而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学习者可以利用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学习资源来支持自己的学习过程。因而学习资源观念体现的是以“学”为中心的思想。
第七页,共156页。4.1.1学习资源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利用资源。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并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被称为信息能力(何克抗,1998);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合格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从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两个方面来划分,网络上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多个方面。
第八页,共156页。2.1.1学习资源
人类资源:学习伙伴;有组织的学习小组;非组织性的讨论小组;指导教师;在线专家;网络社团;网友;
非人类资源:基于网络的课程;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库;基于网络的网络题库;基于网络的网络图书馆;非结构化资源,主要是各种主题站点;基于网络的学习工具.第九页,共156页。学习环境(1)在当前的教育技术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就是“学习环境”。但是,尽管“学习环境”一词在文献中频频出现,却极少有人去深入讨论究竟什么是“学习环境”,它有怎样的内涵,它与“教学系统”、“学习系统”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第十页,共156页。学习环境(2)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意味着中心事物在其特定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由此推及学习环境,它当然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由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因而也可以把学习环境说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和条件。
第十一页,共156页。学习环境(3)学习环境中的“情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学习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此外还包括系统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第十二页,共156页。学习环境(4)学习环境是相对于教学环境提出来的,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因而学习环境的概念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基础。
第十三页,共156页。学习环境(5)目前对学习环境的概念存在很多误解。在教学论中,教学环境往往被定义为“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或“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主要内容是家庭、学校、课堂中的物质因素.文献中往往又把教学环境称之为为学习环境。因此教育技术学理论中的学习环境也往往成为教学环境的代名词,没有涵义上的区别。第十四页,共156页。学习环境(6)但是,我们认为不论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都绝不仅仅是物质环境,它们都包含着物质之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因素。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环境是以“教”为主的环境,而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主的环境。这里讨论的学习环境有其特定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学习赖以进行的物理环境”,更不是讨论如何美化校舍、如何在教室中布置课桌椅等。第十五页,共156页。学习环境(7)对学习环境的另外一种误解是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静态概念。这种误解来源于前面讨论的“学习环境仅仅是物质环境”的错误判断。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程是共存共生的,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变化,因此,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进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静态的学习环境观。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进程中去考察,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也才能把握住学习环境的本质。
第十六页,共156页。学习环境综合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环境的要素就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
第十七页,共156页。2.2.1校园网校园网络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具有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2.2网络教育应用形式第十八页,共156页。一、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学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学校园网工程的一般特点是:大学校园网规模较大,网络节点通常有几千个;校园主干网覆盖范围大,主干带宽要求高;子网分割较多,且各子网的独立性较强;采用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方式连入Internet。
第十九页,共156页。东南大学校园网拓扑结构图第二十页,共156页。大学校园网一般都采用主干网和功能子网互连的多层次网络结构。目前大学校园网的局域子网一般采用交换式以太网技术,而校园主干网建设主要涉及千兆以太网技术和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技术两种。第二十一页,共156页。(二)中小学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与大学校园网相比,中小学校园网的规模比较小,网络节点通常有几百个,所以大多采用单中心交换节点的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主干网和工作组子网(如教学子网、管理子网等)两个层次。目前校园主干网大多选用千兆以太网组网技术,工作组子网多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第二十二页,共156页。明德中学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第二十三页,共156页。中小学校园网络系统基本可分为:网络信息中心、办公管理子网、教学子网、数字图书馆子网、网络接入几个部分。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是整个校园网的服务和管理中心,校园内所有局域网都通过一定线路与该中心连接,由中心负责整个校园网内的信息交换以及与广域网的信息交流,同时负责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十四页,共156页。网络信息中心一般设置有中心交换机、服务器群组和网管机以及边界路由器等设备。服务器用来提供各种校园网络服务功能,如域名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网管机则是专门用来管理服务器的,网管人员可以通过网管机在服务器上进行各种操作,包括上传、下载数据,增删用户,设定账户和密码等。服务器群和网管机等设备都以中心交换机为中心,构成星型拓扑结构。网络信息中心的拓扑结构如图所示。第二十五页,共156页。第二十六页,共156页。二、校园网的基本应用校园网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
校园网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的,它既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工具。
校园网是为教师的教学和教科研服务的,如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备课、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等。
第二十七页,共156页。校园网是为学校管理服务的,如教务信息管理、人事信息管理等。
校园网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窗口,利用它既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信息。
综上所述,可以把校园网的服务功能抽象为四大部分:信息资源服务、学校教学应用、学校管理应用,以及信息交流服务
第二十八页,共156页。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系统学校教学系统学校管理系统校园网综合门户通讯交流系统第二十九页,共156页。(一)信息资源服务
1.校园网教学资源库(1)教学资源库的应用组织形式
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一般先以学科(如英语、数学等)为总的分类组织依据,再根据学科教学单元以及资源类型、用途等进行详细划分。(2)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三个模块。第三十页,共156页。2.数字化图书馆Web数据库接口
WEB服务器资源索引数据库客户端浏览器资源数据库资源库管理系统第三十一页,共156页。(二)校园网的教学应用1.多媒体网络教室(1)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硬件设施
多媒体网络教室也是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由交换机/集线器、多功能讲台系统(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以及各种公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构成。网络教室一般以交换机为中心,采用星型与总线型结合的拓扑结构。并且通过网络教室的交换机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相连,使师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园网的服务和资源。多媒体教室的拓扑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第三十二页,共156页。第三十三页,共156页。(2)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多媒体广播和转播的教学功能
学习活动监视功能
单独对讲功能
分组讨论发言功能
电子举手功能
电子教鞭功能
遥控辅导功能
发布消息功能
文件传输功能
远地命令功能
虚拟网络教室功能第三十四页,共156页。2、多媒体辅助备课系统
(1)辅助备课系统的硬件设施
第三十五页,共156页。(2)多媒体备课系统的功能根据教师备课工作的需要,其功能结构可以由资料查找、备课资料管理、备课制作、备课成品发布几个模块构成:
资料查找模块备课制作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网络课件制作模块,二是电子教案和讲义制作模块备课成品发布模块使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电子讲义、课件以及其他教学所需的资料上传到校园网服务器上。第三十六页,共156页。3.考试与作业系统网络考试与作业系统的功能组成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试题库及其管理维护功能二、网络考试功能
三、作业与自测练习功能
第三十七页,共156页。(三)校园网的管理应用1.管理办公子网的硬件环境
第三十八页,共156页。2.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通常分为教务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以及行政办公信息管理几个子系统。(1)教务管理子系统(2)学生管理子系统(3)教师/职工管理(人事管理)子系统
(4)行政办公管理子系统
(5)信息综合处理
(6)其他事务管理第三十九页,共156页。基于web的校园网信息交流系统可以为校园内外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全面支持。例如:学校主页,校园聊天室,教育论坛,电子邮箱,心理咨询室等。(四)校园网的信息交流服务第四十页,共156页。2.2.2地区/城域教育网城域教育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委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地区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
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城域教育网的建设是对区域教育的全新规划,对于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四十一页,共156页。城域教育网络建设采用以教学与管理应用为核心、软硬件并重的建设模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是建设区域性的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要使它成为五个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管理信息中心、教育资源中心、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远程教育中心;二是部署地区性教育局/教育局和其直属学校的基础教育管理数据库,实施全程现代化管理;三是部署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推进网络教学,简化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提高网络教学的绩效,培养创新人材;第四十二页,共156页。四是建设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及相应的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丰富的教育资源内容,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五是通过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多种不同层次的培训,建设一支能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六是管理制度与运营机制的建设,使城域教育网能够良性运转、长期稳定地为区域教育现代化服务。第四十三页,共156页。一个地区性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应该从两个层次着手:
一个层次是地区性教育信息中心的建设;第二个层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这两个层次通过宽带城域网络互联,形成一个以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为核心,以校园网络为基本结点的完整的地区宽带教育信息网络。
第四十四页,共156页。二、地区/城域教育网的硬件结构第四十五页,共156页。三、地区/城域教育网的应用应用体系结构示意图图书情报数据库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平台教育资源数据库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辅助备课平台教师备课资料库考试训练与作业处理平台管理信息数据库学校管理办公平台动态综合信息库学校主页通讯交流组件辅导答疑平台校园网信息发布平台浏览器资源层应用层校园网门户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第四十六页,共156页。(一)教育资源建设
一是基于地区/城域教育网的虚拟数字图书馆
二是地区/城域教育网的教学资源库
第四十七页,共156页。(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地区教育局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局内部信息的管理;二是教育局对下属学校的信息管理。例如: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研信息管理第四十八页,共156页。(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协同操作要实现不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就必须制定出统一的网上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规范,来使不同厂商开发的教育管理软件能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交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了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Educ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简称EMIF。凡是遵循该规范开发或修改的产品,都可以成为EMIF框架的一部分,EMIF框架内的软件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共享与系统互操作。
第四十九页,共156页。(四)城域教育网信息交流系统的建设
1.教育信息发布2.虚拟教育社区第五十页,共156页。(一)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简介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接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2.2.3国家教育网第五十一页,共156页。(一)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简介在上述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hinaEducationandResearchNetwork)。1999年,已有800多所大学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通Internet,CERNET通过国内、国际互联网连接通达全国70多个城市,网络用户人数达800多万人,设有通达美、英、德、香港地区的国际专线。教育网用户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用户群之一。第五十二页,共156页。(一)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简介中国教育科研网由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校承担建设与管理。分四级管理:1、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2、地区网络中心/地区主节点清华,北大,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3、省教育科研网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4、校园网第五十三页,共156页。(一)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简介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可为更多的年青人提供上大学、提高学历的机会。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试办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点放在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上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后将授予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到2002年,国内已有67所高等院校开办网上远程教育第五十四页,共156页。(一)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简介目前,中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开展下一代internet技术研究。另外,教育部对于我国远程教育的总体构想是:以CERNET,卫星电视教育网为基础,通过升级、改造,使计算机网与卫星传输网优势互补,构成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第五十五页,共156页。(二)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远程教育。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有一项就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要建立计算机网,卫星电视网和电信网三网合一的教育信息传输系统。第五十六页,共156页。(二)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的三大基础技术系统1、基于电信网的交互式远程教育系统2、基于电视网的广播式远程教育系统3、基于CERNET/Internet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育系统第五十七页,共156页。1、基于视频会议的远程实时授课系统
硬件部分: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网络和多点控制单元组成。优点:实时性好,交互性较强不足:投资很大,学习方式不灵活第五十八页,共156页。视频会议系统结构示意图第五十九页,共156页。2、基于卫星/有线电视广播的远程教育目前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中心,以遍布全国的地方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卫星地面站为依托。系统结构示意图参看:P136优点:通信覆盖面广,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不足:缺乏交互,传输延时比较大第六十页,共156页。3、基于CERNET/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1)Web技术在远程教频流育中的应用大学精品课程网站导航中小学网校(2)IP广播/组播技术应用主要用于发布以音视频流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优势:学习方式灵活,交互性较好不足:不适合实时学习第六十一页,共156页。2.3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第六十二页,共156页。本节目录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概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育支持工具第六十三页,共156页。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概述网络教育的关键是创设能够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活动离不开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支持。在网络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网络教育支撑平台起着基础设施的作用。第六十四页,共156页。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概述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是支持网上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三个功能子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是支持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网络课件点播工具、网络交流工具、网络作业和考试工具等。第六十五页,共156页。
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是支持学习者网上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网上选课工具、网上学习工具、学习过程跟踪与评价工具。网上选课工具支持学习者在线选修网络课程,并将选课信息传给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学习工具包括交流工具、作业和考试工具、字处理工具、网络笔记本、网络计算器等支持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工具。学习过程跟踪与评价工具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建议。第六十六页,共156页。2.3.1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概述网络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统计教学数据的软件系统。包括教师数据管理、学习者数据管理、网络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第六十七页,共156页。(一)基于网络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在运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静态网页的形式开发了一些辅助教学的功能,从静态到交互。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开始显现出它的雏形,其本质就是以网络课程为中心,为网络课程的使用服务第六十八页,共156页。基于网络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具有以下特点:简单易用。此类平台大多以网页形式呈现,使用时主要基于浏览器的操作,简单易用。适用面较窄。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实际上是某门课程或某系列课程的网站。如果要针对其他课程开展网络教学,则需要对课程内容以外的其他相关栏目进行重新开发,这也是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的缺点。
(一)基于网络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第六十九页,共156页。(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国内从1997年起开始关注国外基于WEB的教育应用和发展状况,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对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基于WEB学习支持系统的部分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基于WEB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问题开展研究。
第七十页,共156页。(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2000年7月,国内第一个完整集成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Vclass由北京师范大学开发完成。该系统集成了教务管理,网络教学,课程开发工具,教学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支持功能,可全面地对网上教学的各个环节给予工具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七十一页,共156页。(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此时期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具有系统完备性、通用性、集成性、符合教学机制、支持教学策略等特点,而平台的研究则具有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第七十二页,共156页。(三)基于“天网”“地网”结合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将卫星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开发基于“天网”(卫星网络)“地网”(计算机网络)结合的网络教育平台,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西部远程教育的需要
第七十三页,共156页。(四)多元化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虚拟教室
网上协同实验室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学习系统第七十四页,共156页。(五)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产品化与多样化发展阶段
网络教育公司的介入,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逐渐走上了产品化的道路。在原有集成性教育支撑平台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如校园/教育局行政管理系统、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分布式资源网、ITS技能考试系统等。第七十五页,共156页。2.3.2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理论模型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1.网络教学支持子系统
2.网络学习支持子系统
3.网络教育管理子系统
4.网络教育支持工具
第七十六页,共156页。
1、网络教学支持子系统
为网络教学实施过程提供支持:
网络教学设计功能模板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各类教学支持工具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第七十七页,共156页。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1.构成模型
第七十八页,共156页。2.功能网络课程的在线开发与上传教学活动设计和管理教学设计模块、评估系统、学生管理工具、学习管理工具
学习和探索讨论和协作
第七十九页,共156页。基于天网地网结合的教学支持平台1.模型第八十页,共156页。卫星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构成图第八十一页,共156页。2.功能
基于“天地网”结合的交互式同步实时授课
基于多级存储的异步按需点播学习子系统。第八十二页,共156页。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1.虚拟教室系统2.移动学习系统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支持平台应用得比较少。第八十三页,共156页。2、网络学习支持子系统
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发布、信息的反馈处理与答复资源服务包括课程材料、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人员服务包括辅导、咨询、兼职教师和学生顾问、学生小组活动等方面的服务设施服务
在网络教学中主要是各类网络学习工具第八十四页,共156页。3、网络教育管理子系统
对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使用者的管理
对教务的管理
发布行政信息
对学生学习的管理
对学科教学资源管理
对专业、课程、教研的管理
对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系统设置与管理
第八十五页,共156页。4、网络教育支持工具
以学生模型为中心的各类学习支持工具
师生交互工具
第八十六页,共156页。2.3.3网络教育支持工具
本节内容(一)同步、异步交流工具
(二)虚拟学区
(三)网络考试与作业系统(四)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五)网络课件写作工具第八十七页,共156页。(一)同步、异步交流工具BBS/聊天室BLOG:无主题的个性化的个人网志,注重小范围内思想的交流;Wiki:一个多人协作的共笔编辑技术,有明确的主题,有版本控制机制和权限管理机制。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
(天下维客)第八十八页,共156页。(二)虚拟学区
第八十九页,共156页。(二)虚拟学区第九十页,共156页。第九十一页,共156页。第九十二页,共156页。(三)网络考试与作业系统构成第九十三页,共156页。1.网络题库的管理(1)远程组卷:教师远程组卷、手工组卷、个人远程组卷(2)试题管理:试题查询、添加试题、查询试题、删改试题、远程收集试题
(3)系统管理:预置组卷策略用户授权系统设置2.基于网络的考试与评价(1)联机考试功能:远程联机考试、远程联机阅卷(2)评价系统的功能:评价功能、考试结果查询
(3)监考与相关功能:远程监考、多媒体考试、学习信息收集
第九十四页,共156页。(四)网络课件写作工具分类1、流媒体课件写作工具2、多媒体集成课件写作工具(1)基于时间顺序如:flash(2)基于图标如:authorware(3)基于页面如:方正奥思,powerpoint发展趋势:模板化(内容专家与技术分开)标准化与资源管理系统及资源库相结合第九十五页,共156页。作业1、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理论模型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常见的网络教育支持工具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为网络教学提供支持的?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可为网络教学所用?3、WIKI和BLOG有何区别?第九十六页,共156页。2.4网络教育资源第九十七页,共156页。目录网络教育资源概述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集成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第九十八页,共156页。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2.4.1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网络教育资源2、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第九十九页,共156页。1、什么是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是人们从事网上教育活动的条件和产物,它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图片、文档和视音频等静态内容类文件还包括讨论组、专题网站等动态资源。第一百页,共156页。2、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按技术格式分,包括:文本类、图形图象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和应用软件类。按表现形式分,包括:教学模板、电子教案、学生作品、课件、课程内容、讲演稿(演示稿)、文献、评价量规、教学课例、资源索引(链接)。按使用对象分,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按应用领域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按教育过程分,包括:备课、讲授、实验、课外扩展、练习、测试、作业、讨论、答疑、游戏等。按教育目标分,包括:言语知识、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按结构分,包括:原子、集合、网状、层次、线性。按学科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第一百零一页,共156页。2.3.2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1、使用搜索引擎2、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3、基于XML的检索4、多媒体信息的检索第一百零二页,共156页。1、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Internet上的一个WWW服务器,它在Internet中主动搜索其它WEB站点中的信息并对其自动索引,其索引内容存储在可供查询的大型数据库中,用户访问搜索引擎的站点时,通过使用分类目录查询、关键字查询或特殊搜索等功能来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目前较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有:GOOGLE()、YAHOO()、百度()、北大天网()等。第一百零三页,共156页。2、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1).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的基本特点自治性:能按照人事先给它的指令完成符合要求的任务。反应性:Agent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主动性:Agent在某一确定目标指导下也具有主动行为,能进行自动推理,判断用户的实际需求,积极的推送信息。协作性:单个Agent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多个Agent间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协同工作。扩充性:Agent具有扩充自身知识的功能。第一百零四页,共156页。(2)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与其它检索技术的区别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智能代理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而是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出发,去搜索网上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智能代理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搜索,将具有信息提取功能的Agent派遣到一台至多台服务器,执行分布式计算,试图去发现自然语言与样本网页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将这些与新近发现的网上资源相匹配,最后以一串URLs的形式供用户访问。第一百零五页,共156页。3、基于XML的检索XML语言的关键点是对文档的内容本身进行标记,它能使用户实现在互联网上对教育资源进行基于内容的检索第一百零六页,共156页。4、多媒体信息的检索(1)图象信息检索技术在基于关键字的图象检索系统中,需要先对所有的图象进行关键字标注,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张图象的理解不同,导致对图象的标注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检索的结果不能很好地符合用户的需求。基于内容的检索(参考: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DEMO,/image/cbir.html)不同于基于关键字的检索,它利用图象自身的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来进行检索,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是,由于这些特征并不代表图象真正的语义信息,基于内容的检索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第一百零七页,共156页。可以将基于关键字的检索和基于内容的检索相结合,并引入了用户的相关反馈来优化检索结果。要建立互联网上的图象检索系统,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如何从互联网上获取图象(参考:网络环境下的图像检索技术,),其次是如何对获取的图象建立相应的索引最后是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图象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参考:《信息检索的革命——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万华林胡宏史忠植,第一百零八页,共156页。(2)视频信息检索技术如何提取视频的特征并加以表示,以便在可视化检索的过程中利用是视频信息检索的重要问题。图象内容的理解和分段是视频处理的关键所在。由于视频数据的复杂性,对上述问题的完全解决方案,即从视频中自动抽取语义信息或通用的视觉识别系统,目前还难以实现。唯有全方位地综合应用文字描述、图象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视频分析等技术才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第一百零九页,共156页。《视频流处理和检索技术概述》,薛向阳杨娜,《走向实用的网上视频信息检索》,第一百一十页,共156页。(3)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基于内容的查询是一种相似查询,它实际上是检索出与用户指定的要求非常相似的所有声音。查询中可以指定返回的声音数或相似度的大小。参考:《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李国辉,/~yangdy/computer/multimedia/paper4.htm参考:《数字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研究》,罗德勇明海,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56页。(一)电子备课(二)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三)信息服务(四)模拟体验(五)知识存储与共享2.4.3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56页。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集成
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与开发1、文本素材2、图形/图象素材2、音频素材4、视频素材5、动画素材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56页。1、图形/图象素材
(1).用软件创作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等用于绘制矢量图形等。位图制作工具(2).扫描仪扫描(3).使用HyperSnap-DX抓图(4).用PhotoShop做图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56页。2、音频素材
(1).用Windows系统中的“录音机”采集声音(2).CoolEditpro(3).SoundForge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56页。3、视频素材(1)Premiere6.0AdobePremier是功能强大的影像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许多高档视频系统才具备的特性。所谓非线性编辑简单地说就是可随意把视频、音频片段插入所需要的地方,也可以随意调整它们的前后位置等。(2)Realproduce(3)MediaEncoder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56页。4、动画素材(1)3DStudioMAX(2)GIFAnimator
UleadGIFAnimator5.0是一种使用简单、方便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有许多现成的特效可以立即套用,还可以将AVI文件转成动画GIF文件。GIFAnimator可以直接输出为Mpeg格式的文件、SWF文件格式。(3)Flash(4)Cool3d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56页。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集成1、多媒体素材集成的逻辑结构组织2、使用网页进行开发和集成3、专业的多媒体集成工具4、使用备课工具进行集成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56页。1、多媒体素材集成的逻辑结构组织(1)基于图标方式
如:Authorware
(2)基于时间轴方式如:Macromedia公司的Director是一种基于时间轴的多媒体创作软件(3)基于关键帧方式如:Flash是通过使用关键帧和图符使得所生成的动画文件(swf)非常小(4)混合方式很多媒体素材的集成都采用了混合方式。混合方式最典型的代表是基于面向对象高级语言如VB、Delphi等。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56页。2、使用网页进行开发和集成(1)FrontPage(2)FireworkMacromediaFirework是专门为WEB上的图片创作而设计的图形软件工具。(3)MacromediaDreamweaver(4)SMIL(SynchronizedMultimediaIntegrationLanguage,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第一百二十页,共156页。SMIL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一个子集,在多媒体的同步应用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控制模式,它的目的是使多媒体制作者通过编制一个时间序列表,对音频,视频,文本和图象文件出现的先后次序和持续时间进行安排。不需要再去掌握编程语言,便可以制作集视频、图象、声音和文本为一身的演示文稿。SMIL可以通过RealPlayG2版本进行实时播放,SMIL实际就是为Internet中的AUDIO、VIDEO、MIDI等多媒体数据的简洁化而开发。文本格式的SMIL不是把演示内容所需的文件全部挤压在一个文件中去,在涉及到每一个具体的多媒体文件时,只给出它的URL,即将多媒体文件存在于SMIL文本文件之外,因而适合网络传输。SMIL能根据连接速度的不同使用<switch></switch>标记进行自动调节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56页。3、专业的多媒体集成工具(1)Director(2)ToolBook(3)Authorware(4)方正奥思4、使用备课工具进行集成(1)基于网络的备课工具(2)基于单机的备课工具如:word,powerpoint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56页。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1、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重要性(1)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是提高资源质量的保证(2)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评价给予用户一定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3)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是维护版权的必要途径
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56页。2、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基本过程(1)成立教育资源评审工作小组学科教学专家、资源用户(教师、学生、家长)、技术人员、统计人员(2)设计教育资源评价方案l
评价目的l
评价的准则l
各准则相应的权重l
量表和标准l
抽样方法l
各类表格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56页。3、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对教育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分项指标。通用指标的评价项从通用的角度用于对各类资源进行评价,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项指标主要针对九类教育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文献资料、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的特殊属性进行评价。综合通用指标与分项指标,以确定该资源的最终等级。
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56页。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1、基本内涵2、网络资源建设的意义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56页。1、基本内涵(1)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指资源数据本身的生产建设,还包括资源数据的管理建设以及资源信息服务的建设。(2)资源数据生产、资源数据管理和资源信息服务在平面上构成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在横向时间轴上构成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三个关键阶段,在资源建设的纵向发展上,构成了资源建设不同层次。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56页。2、网络资源建设的意义
(1)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资源的建设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3)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4)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实施远程(网络)教育的基础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56页。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标准
1、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目的2、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3、我国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化进展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56页。1、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目的使教育资源库具有开放性与可扩展性,资源库间的互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
第一百三十页,共156页。2、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IMS的LRM(LearningResource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IE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TSC)的LOM(LearningObject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它规定了在WEB页面中呈献学习资源时,所应提供的一些基本元素DublinCore元数据标准。DublinCore是一个致力于规范Internet资源体系结构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它定义了一个所有WEB资源都应遵循的通用的核心标准,其它关于学习资源的数据标准,基本上都兼容DublinCore标准
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56页。3、我国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化进展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称CELTS1.《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2.《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56页。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本结构
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56页。1、成立资源建设项目组2、需求分析3、确定标准4、资源建设培训5、资源征集6、资源审核与完善7、资源入库8、总结分析网络教育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专项练习
- 2025建筑工程合同书(空白)+安全责任
- 2025年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研究
- 工厂合伙加盟协议书
- 购房佣金协议书范本
- 2025年03月江苏泰州市海陵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5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历史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2025届初三5月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药品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理工学院《生物分子学及检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北大荒黑龙江建三江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灵活运用知识的2024年ESG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备考策略讲座
- 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小学)押题试卷1
- 医疗机构自杀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全国自考《银行会计学》2024年7月《银行会计学》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拔高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考试版)
- CNAS-SC175:2024 基于ISO IEC 2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 《汶川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