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_第1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_第2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_第3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6课《逍遥游》学案【学习目标】

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知识链接】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背景材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专制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只有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1、字词积累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ò)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数数(shuó)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2.通假现象(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7)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3.虚词实词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4、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奚以知其然也?()(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8)奚以……为?()(9)其……?其……?()5、古今异义虽然,犹有未树也:众人匹之:腹犹果然:穷发之北之二虫有何知小年不及大年解题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朗读课文,了解大意。1、朗读全文诵读指导:《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干脆而响亮。问题思考:1、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鹏之大?2、形体硕大无比的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3、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4、蜩与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5、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6、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7、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1.学生根据自己找出的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简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提示,如从比喻时选材的特点,夸张、拟人达到的效果等方面去分析2.学生分小组交流看法,统一意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分析情况。3.教师点拨。①看奇特的描写。②探大胆的构思。③析隐蔽的情感。4.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①借用寓言说理,生动透彻。②想象奇特丰富,意境开阔。③构思大胆奇妙,叹为观止。五.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六、析“逍遥”之层次。关于庄子思想与其他诸子思想的比较我国古代思想主要是儒、法、道三家。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儒家思想偏重主体精神的开掘,强调个体对于群体和社会的责任,以克己的修为去求"仁爱",去编织温情世界,是一种"入世之学"。以韩非为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则将政治与人生熔为一炉,摆脱道德羁绊,夸大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