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和协调训练_第1页
平衡和协调训练_第2页
平衡和协调训练_第3页
平衡和协调训练_第4页
平衡和协调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和协调训练第1页/共65页

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2第一节概述平衡的定义第2页/共65页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3第3页/共65页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4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第4页/共65页反应刺激前庭系统人体平衡系统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整合、加工形成主观意识运动神经核第5页/共65页6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第6页/共65页平衡的评定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等7平衡测试仪的出现是人类研究自身平衡功能的一个里程碑。测试仪一般由受力平台即压力传感器!显示器!电子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构成。第7页/共65页平衡训练方法的分类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8第8页/共65页第9页/共65页第10页/共65页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称为共济失调11协调第11页/共65页第12页/共65页协调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第13页/共65页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1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第14页/共65页协调的评定(诊断)第15页/共65页前庭系统病变眩晕性癫痫的急性呈发作性急、恶化快,经治后好转快脑外伤急性小脑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共济失调的诊断一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急性呈发作性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急性小脑病变眩晕性癫痫的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急性小脑病变眩晕性癫痫前庭系统病变急性呈发作性急、恶化快,危及生命小脑出血改善营养状况后症状改善酒精中毒及维生素缺乏注意起病急缓及病程第16页/共65页共济失调的诊断二年龄与家族史有参考意义儿童期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遗传性疾病儿童期急性小脑共济失调脑炎青年期少年型脊髓型症脊髓空洞症青年与壮年齿状核红核萎缩症橄榄桥脑小脑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中老年小脑萎缩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第17页/共65页共济失调的体格检查

1、姿势平衡2、步态3、指鼻试验、指-指试验4、轮替试验5、闭目难立征6、跟-膝-胫试验7、反跳试验8、肌张力检查9、震颤第18页/共65页一、姿势平衡

坐位姿势异常时,可见躯干摇晃,两腿外展以保持平衡,两腿并拢则坐不稳。站立姿势异常时,两足分开(足基底宽),躯干摇晃。小脑蚓部病变时,向前后或左右摇晃;小脑半球一侧病变或一侧前庭病变向病灶侧倾斜。

第19页/共65页二、步态异常步态为走路蹒跚,两足分开,足基底加宽,不能走直线,步幅小,不规则。检查时可令患者睁眼、闭眼向前行走,并令突然转弯。或突然停步,再开始行走。足尖走路、足跟走路;向前走,再倒退走;蹲下,站起来;单脚跳等动作可以显示较轻的共济失调。第20页/共65页指鼻试验三、指鼻试验

患者先将上肢伸直外展,然后用食指指尖触其鼻尖,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两侧对比。

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

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第21页/共65页让患儿先用左食指,后用右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睁眼和闭眼各指五次;然后让患儿同样用食指尖,先左后右,指对面坐的医生的食指尖,睁眼和闭眼各指五次。记录方法:除对试验中所见协调动作描述外,并以数字记载。指鼻试验:左?/5,?/5,右?/5,?/5,;指-指试验:左?/5,?/5,右?/5,?/5(分母为试验次数,分子为偏离目标次数,而前为睁眼,后为闭眼)。多动症患儿一开始往往不用手指尖,而用整个手去摸目标,经医生纠正后他们指鼻和指?指偏离次数多,而在闭眼时尤其如此(闭眼时偏差3次以上),他们不象正常儿童用指尖轻触,而是打,笨拙或左右分不清。

第22页/共65页四、快速轮替试验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背;或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用手的掌侧和背侧交替接触桌面;小脑损害时以上动作笨拙,节律不均。第23页/共65页五、跟膝胫试验

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肢举起,屈膝,将足跟放在对侧膝盖上,再将足跟沿胫骨前缘向下滑动。反复数次。两侧比较。小脑病变时举腿及触膝时有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沿胫骨下移时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足跟找不到膝盖。第24页/共65页六、闭目难立征:小儿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眼后倾斜欲倒为异常。小脑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都站不稳,闭眼稍明显。小脑蚓部病变易向后倾;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或一侧前庭损害向病灶侧倾倒。感觉性共济失调只当闭眼时站立不稳。第25页/共65页七、反跳试验

患者闭眼,一侧上肢用力握拳屈曲,医师用力使其拉开的过程中突然放松,正常保护动作:不会自己碰自己。小脑病变时.由于控制主动肌和桔抗肌的协调功能不良往往使动作过度和上下摆动时间过长。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或维持臂向前平伸的姿势。第26页/共65页八、肌张力检查在静止状态下检查肌张力可触摸肌肉的紧张度、硬度。当被动屈伸小儿的肢体时,正常时可感到阻抗。阻抗过小,或关节活动的范围过大,说明有肌张力减低。两侧比较。降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折刀样增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铅管样或齿轮样增高:锥体外系病变锥体外锥体束病变第27页/共65页九、震颤

在保持特定姿势时可有粗大、无节律的动作性震颤。

分静止性和运动性

运动到达目标时震颤明显,即意向性震颤,指鼻试验可以发现。

小脑病变出现运动性震颤。第28页/共65页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第29页/共65页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协调的维持机制第30页/共65页李某,男,50岁。患者缘于2000年4月12日中午无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随即摔倒,神智清醒,无头疼和语言不清,1小时后于县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见“左侧基地节区可见2.1com×4.8com×4com高密度影”,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于此同时患者出现生神志不清、言语不能、烦躁不安、右侧肢体无知觉,给予脱水、降压及脑康复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一个月后右下肢可自行活动,右上肢轻微活动,言语不流利,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患者于2000年7月进行康复治疗至今,期间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经过1年康复治疗后,右侧肢体无力明显好转,此次患者为进一步进行康复治疗入我院康复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体重减轻,目前病情稳定,下肢可缓慢行走,右上肢可抬举过头顶,手指轻微活动,神志清醒,语言流利,精神佳,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第31页/共65页

二、讨论问题:讨论问题:如何进行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训练?

床边平衡训练

床边正确的坐姿,保持身体平衡,包括躯干前后左右和旋转各向活动。

站立平衡训练

患者双手Bobath叉握,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超过膝关节,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渴望能站立行走。每日3~4次,每次30~45min。

第32页/共65页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包括踝对策、髋对策和迈步对策。一、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第33页/共65页1、循序渐进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从睁眼到闭眼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2、综合训练3、注意安全

二、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第34页/共65页三、训练方法分类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35第35页/共65页训练顺序训练顺序: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坐位→双膝跪位→半跪位→站立位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坐位→双膝跪位→半跪位→站立位第36页/共65页仰卧位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1.桥式运动2.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上移动具体训练方法第37页/共65页桥式运动定义:病人仰卧位,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因完成此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桥式运动”。双桥运动: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单桥运动: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在床上进行翻身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患侧伸髋屈膝肌的练习。这对避免患者今后行走时出现偏瘫步态十分重要。如患髋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时,则帮助将患膝稳定。桥式运动第38页/共65页床上翻身

以免长期固定于一种姿势,出现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患者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同时向患侧用力转动躯干、摆膝、转头,完成肩胛带、骨盆带的共同摆动,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第39页/共65页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患者用健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然后Bobath握手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第40页/共65页患者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患者先将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反复练习后患者可以较自如地在床上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

床上卧位移动第41页/共65页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适用于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1.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2.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3.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

第42页/共65页肘膝跪位适用于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1.静态平衡训练2.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3.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肘膝跪位(1)整体活动:患者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也可上、下活动躯干并保持平衡(2)肢体活动: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复杂性第43页/共65页第44页/共65页坐位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辅助坐,独立坐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患者开始可坐于治疗床上,后坐于平衡板或Bobath球上,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或旋转躯干,或同时活动上肢,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第45页/共65页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

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再行半跪位平衡训练1.静态平衡训练2.他动态平衡训练治疗床上训练、平衡板上训练3.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抛接球训练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还是抛接球训练,都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然后在平衡板上进行,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第46页/共65页第47页/共65页第48页/共65页站立位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第49页/共65页静态平衡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进行独立站立训练。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当患者的静态平衡稍微改善后,则可以减少辅助的程度。独立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静态平衡训练第50页/共65页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治疗师对其进行外力干扰训练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如在地面上,并可逐渐缩小两足之间的支撑面积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如气垫或软垫上活动的支撑面上训练:如平衡板上

第51页/共65页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项目:重心转移训练、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太极拳云手式训练、触碰物体训练、抛接球训练、伸手拿物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等。注意: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时,要注意随时纠正患者的站立姿势,防止患膝过伸等异常姿势。

第52页/共65页协调的影响因素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视觉、本体感觉与协调有重要关系。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2.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3.动作的频率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越易保持协调,反之,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协调性4.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第53页/共65页手指协调训练器第54页/共65页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协调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协调训练基本原则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重复性训练3.针对性训练

4.综合性训练第55页/共65页上肢协调训练1.轮替动作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2.方向性动作练习:指鼻练习、对指练习、指敲桌面、画画、下跳棋等。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3.手眼协调: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画、写字、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第三节协调训练方法第56页/共65页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