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课件_第1页
新高考语文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课件_第2页
新高考语文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课件_第3页
新高考语文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课件_第4页
新高考语文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活动1掌握关键能力掌握答题“3步骤”概括分析文言文主观题答题“3步骤”第一步:审设问,看要求,明方向认真审读题干,抓住问题的关键词,明确提问方向。阅读文本及组织答案语言的时候始终扣住问题里的关键词,使思考和答案都紧紧围绕提问方向,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况。第二步:读文本,定范围,找信息明确提问方向之后,就要扣住文本,找准解决这一问题的文本范围,并锁定相关信息。有的题目给出答题的范围,有的没有给出具体范围,我们就要扣住文本去锁定范围。无论所锁定的范围是某一段还是某几段,我们都要找准找全,不要遗漏。第三步:析要点,巧归纳,规范答列出上一步找到的信息点,综合分析,据此组织答案,规范作答。在组织答案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考生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2.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考生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时一定要按关键点作答。【典例示范】【例】(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文本见“任务组一真题研磨方向更重要”)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2分)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1分)【解题步骤】步骤具体运用第一步:审设问,看要求,明方向审清题干,抓住关键词,如“为什么”“救助成功没有”“简要说明”,找出了关键词,也就找出了提问方向及答题注意点,就是“简要说明孙奇逢等倡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的原因及结果”。第二步:读文本,定范围,找信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确定答题的信息区间。锁定相关信息: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步骤具体运用第三步:析要点,巧归纳,规范答结合锁定的相关信息,提炼概括:第一问,结合信息“……认为左光斗为官时对京城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分析,孙奇逢等认为左光斗有德于畿辅,即前面所说的左光斗出京管理屯田时,大兴水利,百姓得利;第二问,结合信息“但左光斗和杨涟已经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分析可知,未能营救成功,救助过程中,左光斗已在狱中被害。【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精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节选自《宋史》)该段表现了何铸怎样的品格?试结合内容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何铸在审讯岳飞时,查实其冤情,为国护才;面对秦桧的权势,何铸坚持自己的判断;在秦桧以皇上之意来威逼时,何铸义正词严的申诉令秦桧语塞。这表现了何铸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以国事为重的品格。附【译文】何铸字伯寿,是余杭人。任命他做监察御史,不久升为殿中侍御史。在此之前,秦桧大力主张和议,大将军岳飞有战功,为金人所深忌。秦桧厌恶他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想要铲除他,(于是)胁迫岳飞的旧将王贵诬告岳飞谋反,逮捕岳飞并将他关押在大理狱,秦桧先命令何铸审问岳飞。何铸把岳飞带到厅堂,责问他谋反的情况。岳飞袒露出后背给他看,背上有先前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到肌肤里面。不久查证事实,都没有证据。何铸察觉到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给秦桧。秦桧不高兴地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曰:“我难道仅仅是为了救一个岳飞吗?强敌未灭,无故杀死一员大将,会失去军心,这不是国家的长远之计。”秦桧无言以对,改命万俟卨审问。岳飞死在狱中,他的儿子岳云被处斩于集市。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金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选自陈鳣《续唐书》,有删改)孙晟谥号“文忠”,“忠”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②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丢失一寸土地;③招降刘仁赡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④始终不透露江南的虚实。附【译文】

孙晟,是高密人。(孙晟)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尤其擅长作诗。年少时到洛阳应试进士。当时,(洛阳)士子们注重仪表,崇尚名声和节操。孙晟举止放纵不拘,不遵守法度,于是放弃功名离开,渡过淮河,客居赵国和魏国之间。

庄宗建国,任命豆卢革为丞相。豆卢革向来知晓孙晟,征召他担任判官,后来升官为著作佐郎。天成年间,又担任朱守殷的判官。朱守殷造反被诛杀,孙晟逃命到正阳,还没来得及渡河,追杀的骑兵突然赶到,对他(高大、与众不同)的外貌很是惊讶,打量着他。孙晟没有回头,坐在淮河岸边摸着破衣服捉虱子吃,追杀的人于是离他而去。(孙晟)渡过淮河到了寿春,节度使刘金遇到了他,接见他并和他交谈,孙晟假装失声不回答。在授馆居住了多日,忽然(有一天刘金带他去)拜谒汉淮南王刘安的宗庙。刘金事先派人趴在神像底座下面,把他的祷告都听到了,就送他到金陵。当时烈祖辅佐吴国,各地豪杰大多都到他那里,孙晟口吃,遇见仓促之间不能寒暄,坐了一会儿,辩论自如,谈笑风生,(内容)上到君臣下到百姓,从古到今,使听的人不知疲倦。烈祖非常喜欢他,让他起草的条例法令总是合乎心意,于是和他秘密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孙晟)每次入宫觐见,没一会儿就出来,尤其注意谨慎隐秘,旁人不能看出他们亲近。烈祖即位后,(孙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即位后,(孙晟)多次升官,官至左仆射,和冯延巳同处相位。(孙晟)总是鄙薄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相。保大十四年,周国军队进攻淮南,围攻寿州,分出一部分兵力攻破了滁州,擒住了皇甫晖,江南(君臣)大为震慑。(元宗)任命孙晟为司空,奉命出使周国,请求归附周国。孙晟看到冯延巳说:“这次出行应当委托您,然而我要是推辞(的话),这就是辜负了先帝。”出发后,(孙晟)深夜里叹息,对他的副礼部尚书王崇质说:“我这次出行是必不可免的,但始终不忍出卖永陵的一抔土罢了。”之后周国人用楼车载着孙晟到了寿州城楼下,派他招降刘仁赡。刘仁赡远远看见孙晟,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在城下的孙晟行礼,孙晟远远地对他说:“你受到了国恩,不可以打开城门接纳贼寇!”周主斥责他,孙晟说:“升任为唐国的大臣,怎么可以让节度使向外叛变呢?”于是(周主)打发王崇质回去而留下了孙晟。

正值夏季多雨,(周主)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孙晟跟从军队到了大梁,住在都亭驿。每逢朝会,让他站班在东省官后面,每次召见,喝的都一定是美酒,询问江南的事情,孙晟却说:“我的君主对(您)没有二心。”周将张永德和李重进相互猜忌有矛盾,(张永德)扬言李重进要谋反。金陵听到这件事,认为有间隙可以利用,(于是)就用蜡丸书送给李重进。李重进把金陵的蜡丸书呈给周主,(周主看到信里)有很多诱人叛变的话,因此发怒。当时钟谟也奉命在驿馆,就把他和孙晟都召见过来斥责,孙晟脸色端正严肃,请求一死,没有阻挠的言辞。(周主)又向他询问江南的虚实,(孙晟)始终不肯回答。等出来后,命令都承旨曹翰护送孙晟到右军巡院,喝了几杯酒,曹翰站起身说:“丞相您犯罪了,请自行了断性命。”孙晟神色轻松自然,整理了衣服,望着东南面叩拜说:“臣受到的恩情很深,只能以死相报。”于是(孙晟)自尽了。元宗听说这件事后痛哭流涕,赠(孙晟)为太傅,追封为鲁国公,谥号“文忠”,丰厚地抚恤了他的家人。活动2掌握关键能力突破“3题型”题型一原因分析、推断题这类题的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推断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至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作者写作的理由。但是,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命题,答题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理清答题角度。既是问原因,结果肯定在题干中出现。既有结果,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有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答题的关键点自然在于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在原因、深层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自然要关涉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

2.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转换为答案。

3.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合理;二是看看答案表述是否与结果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①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②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子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使人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论曰:“世称来君叔天下信士。夫专使乎二国之间,岂厌诈谋哉?而能独以信称者,良其诚心在乎使两义俱安,而己不私其功也。”(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有删改)【注】①隗嚣:东汉初天水人,趁乱为陇地豪强拥立,归汉后仍图谋割据。②冘豫:犹豫。根据作者的评论,概括来歙被世人称颂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层原因:来歙外在的言行表现得诚实可信;深层原因:来歙出使的根本目的并非贪图个人功劳,而是真心诚意地促使双方信守道义,各得其宜。附【译文】

来歙字君叔,是南阳郡新野县人。归附光武帝刘秀,封他为太中大夫。当时正为陇、蜀不能统一而忧虑,来歙于是主动请求说:“我曾和隗嚣在长安相遇。这个人开始起事的时候,以拥汉为名。现在陛下圣明的品德盛大兴旺,我希望能遵奉您威严的命令,拿着您的手书作为信物(前往陇地),隗嚣必然乖乖地来归顺您,那么蜀地的公孙述自然灭亡,不值得谋划了。”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

建武三年,来歙开始出使隗嚣。建武五年,又恭敬地捧着皇帝的玺书给隗嚣。回来后,又前往劝说隗嚣归汉,隗嚣于是派儿子隗恂跟随来歙来洛阳做人质。当时太行山以东大体平定,光武帝策划向西接管隗嚣的军队,和他一起伐蜀,又让来歙传达皇上的旨意。隗嚣部将王元劝谏隗嚣,摆出许多疑问,使隗嚣好长时间犹豫不决。来歙向来刚毅,于是愤然责问隗嚣说:“国家以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足下出于一片忠诚,派儿子做人质,这是君臣互相信任的结果。如今却想听信奸人的蛊惑之言,做招致灭族之祸的策划,背叛君主、辜负儿子,违背忠信吗?”(来歙)想上前刺杀隗嚣,隗嚣起身入内,部署军队,要杀来歙,来歙从容地拿着节符登车离去。隗嚣更加愤怒,派人带兵围困他。来歙做人讲信义,言行一致,并且多次前来这里游说,(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得到核实、验证,西州的士大夫都信任尊重他,许多人都替他说话,因此能够得以脱身而东归。

史官评论说:“世间称来君叔为天下信士。他作为两国之间的专使,怎么能不用诈谋呢?而他独能以诚信著称于世,是由于他的诚心在于使两边都得其所安,而他自己却不自私谋功。”题型二形象(内容)概括题这种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的具体言行概括其思想行为特征。对于这种题型,要特别注意三点:1.题干对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为人处世”“为学”的特点,概括“精神特质”等,故先要吃透这一要求。

2.表明“特点”的词语有的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细抠文字提取,有的需要对具体言行加以提炼,对此,一定要选择一个较贴切的词语,而且这样的词语要在平时多积累。如求学方面:勤奋刻苦,严谨博学。治官方面:待民宽厚,不畏豪强。为将方面:勇猛沉着,善于谋略等。

3.“特点”丰富,多点概括。【即学即练】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节选自苏辙《栾城后集卷九》)请简述贾诩两次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并概括贾诩的用兵之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第一次进言: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劝说曹操不要马上攻打东吴,而应以安抚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第二次进言:分析敌方在“地利”“人和”上的优势以及我方的劣势,劝说魏文帝不可马上攻打吴、蜀。②贾诩的用兵之道: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不打无把握的仗。附【译文】

曹公占据荆州,迫使刘琮投降,想要顺长江东下,来攻打孙权。贾诩对曹公说:“您以前打败了袁氏,现在攻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威名远扬,军队的声势浩大啊。如果凭借昔日楚国的富饶,来供给官兵,抚慰安顿百姓,(那么)江东可以不须劳师动众就平定了。”曹公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率军进攻吴地,最终在赤壁兵败。

魏文帝刚接受汉禅位(的时候),想对吴、蜀用兵,拿这事问贾诩。贾诩说:“吴、蜀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国,(但都)仗恃地势险阻。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明白虚实大势,陆逊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要地形守卫着要害之地,都很难一下子图谋(得手)。用兵的规律,先有胜算再出兵,估量敌人的力量(再)调兵遣将,所以用兵(的时候)不会失算。我私下里忖度群臣,没有人是孙权、刘备的对手,即使借助天子的威势面对敌人,(我也)看不到完全胜利的形势。”魏文帝没有听从(贾诩的话),于是发动江陵之战,士兵死伤了很多。题型三发表看法题这类题难度较大,它要求在分析概括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事作出评价,阐明理由。答好它,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一是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尤其是题干涉及的关键文字,弄清楚事件的始末、人物的言行等。二是基于文本做中肯的分析、评价,分析、评价不要脱离原文,发表看法要实事求是,不要武断。就答案构成来讲,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看法、观点,要求鲜明、准确、简洁;另一部分是阐明理由,要求结合文字,理由充分。【即学即练】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于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节选自《韩非子》)选文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