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等教育学1.试述21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答:步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普及化、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还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体现了教育交流的需要,也反映出西方国家吸引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意图。(一)高等教育普及化。马丁·特罗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为准绳,把高等教育发展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应该指出的是,所谓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是就高等教育总体而言,并不排斥将精英教育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二)高等教育多样化。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式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归纳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学生成分的多样化。(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将是全球化更加突出的年代,此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教育目标上,培育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四)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管理自动化的特点。(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是个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人们判断这一事物的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变化的,发展的,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2.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答:大学理念是大学精神与大学传统的历史积淀与存在标志,大学理念又是因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择其要者,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西方世界,最早的学术自由理念源于苏格拉底,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前提,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自主招生的权力,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力等等。(3)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课程的改革等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的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应当改革当前学术权力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内涵包括:1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2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但现代大学的理念又不限于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大学会不断声称新的理念,如面向社会、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理念等正在成为符合时代变化与需求的新的大学理念,以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3.试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答:(一)高等教育亩的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是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心灵的刺激与拓展,见识的广博与洞明。(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渡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狭隘的专业学习或就业准备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扭转。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4.试述现代大学的职能有哪些?答:从大学职能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中世纪大学即以培养人才为其唯一的任务,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式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实,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态势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所独有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也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是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5.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和渠道: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从其人文意义上看,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还造成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一种极负责的人文精神——不懈的探索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的规范,人文提倡“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尊重客观,这和科学的求真相一致。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不可或缺。21世纪的教育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教育外,更重要的要把长期受到忽视、贬斥的人文教育提到它应有的地位上来。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一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其二,建立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和某些专业基础课中,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应此,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6.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的。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下,经过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具体措施: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高校毕业生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地适应实际的需要,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就业需要,鼓励专科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障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鼓励用人单位多招聘高校毕业生各类城市要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可在高校内举办。要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因此,在进入就业市场前,毕业生既要有充分的思想上、心里上的准备,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在目前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加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包括:(1)一定的招生权;(2)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3)教学计划规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4)“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全立即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利;(5)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6)教师及其他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紧贴调整和工资分配权;(7)“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助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的权利等等。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表明: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要建立期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8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VIQ进行管理,需要遵循相应的要求,处理好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关系问题,及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时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原则。下面就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给以分析。(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结合的原则。学术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务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整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效的功能。(二)公平与效率向统一的原则,坚持公平优先,还是坚持效率优先,使所有管理者都面临得两难问题。只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这一对范畴,参能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三)权利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一个管理者拥有权力是不难的,只要担任一定职务,就会拥有相应的权利。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坚持权利与权威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增强人格魅力,树立威信。(四)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分权与集权式管理行为中经常发生的一对矛盾,也是管理领域中一对重要的范畴。当然,任何组织没有绝对的集权与分权,只有程度的不同,集权与分权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要重视组织特性,所处环境和管理人员水平而定。对于高校这样一个人才,只是高度密集的组织来说,教学管理必要的集权是需要的,但实行分权是主要的。(五)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任务,高校强调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地位与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改变某些教学疲软现象。(六)统一管理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享有研究及发表成果的充分自由,但学术不能脱离社会意识形态,其教学活动也应接受学校的相应管理。第一章绪论1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是指传统的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2.高等教育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3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4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高等教育不属于异物教育。5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的特殊性:1学术型、专业性的特点2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的特点3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4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中小学密切的多。6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7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够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7、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8、高校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理解、思考,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8、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出两极性的特征,非好即坏。除了高校教师工作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外,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9、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教研讨会。8.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9.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9、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有三条:要有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10、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是首先要有问题意识。10.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1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1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帮助其更好的学习的能力。3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保持在本学科的专业水准与知识。4能将信息技术用于本学科。5对本专业学生需求市场能做出及时反映。6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双重模式教学,运用相同的材料进行面对面和远距离教学。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1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学园。3.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学生官)4巴黎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巴黎圣母院附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老师管)5.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而闻名,巴黎大学以神学而闻名,萨勒诺大学以医学而著名。6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型大学,巴黎大学属于教师型大学。7中世纪大学的课程与教学:a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b大学课程的统一性为欧洲各大学自由交往和人员流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c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d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e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及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科学家或是文学学者。8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9中世纪大学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浓厚的宗教色彩。10地理大发现不仅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而且加速了西欧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步法,特别是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11引起和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基本动因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的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型大学和专门学院。12、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的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13、洪堡的大学理念: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2教学与科研的统一。14、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1自由2宁静。洪堡认为,大学有双重任务:1对科学的探求2个性与道德的修养15、洪堡在各个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只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16、.威廉﹒冯﹒洪堡于1810年创立的柏林大学则是德国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洪堡提出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这两条原则。于是德国便纷纷建立工科大学和各种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22.大学的理念属于观念性、精神性的范畴。大学理念:可称之为大学的理想或大学的观念,他回答大学是什么的问题,是大学办学中的灵魂问题。17、1861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生效的《莫里尔法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8、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这个时期,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19、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1学历教育2转学教育3职业技术教育4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5面向社区的文化教育。20、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初级学院开始提供社区教育。这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21、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22、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的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上时,属精英教育阶段;15%-50%之间时为大众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教育阶段。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下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当时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学问传播中心。2、公元前124年,西汉武帝批准了董仲舒的奏请,创办了太学,旨在培养精通儒家经术的高级人才。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3、唐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院。书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20世纪初设立的第一批省立大学,大多由书院改名而来。4、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5、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6、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7、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8、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奠定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态。9、大学堂即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0.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11.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12.所谓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系统的教育教育观念。13、大学理念蕴含着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14、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15、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的学术著作。16、美国近代大学理念是以模仿柏林大学为开端的,“洪堡模式”成为美国18世纪后期大学纷纷借鉴的经典摹本。17、为社会发展服务是美国大学独特的理念。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18、截至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21%。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使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19、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大众化取向弱化了精英教育2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忽视了高教自身发展的规律。4诱发了高教市场化观念。20、当前。影响中国高教健康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1所谓教育的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2、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收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定规定。3、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导向性2调控性3激励性4评价性。4、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构建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的理论5、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构建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位主导的。6、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7、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8、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9、科学人本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有其自身的基本精神或核心观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10、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一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重要为出发点,一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方面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多方面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11、大致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教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12:培养人是高教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教目的的核心要旨。13.高等教育的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功能1、一般来讲,高教的功能是高教所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教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2、高教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教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3、高教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教促进社会的发展。4、目前教育民主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5、高教的文化功能:1高教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6、今天常说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职能。6、柏林大学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至此,大学开始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8、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尤其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9、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10、1898年清政府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1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所谓通才教育,通常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即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的教育;所谓专才教育,则是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专业教育往往亦称为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最相关的一对教育范畴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判断)通才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1862年,美国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允许各州以政府赠与的土地开办‘为本洲农业和工业发展服务’的农业大学。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社会政治与人文思想环境因素决定着教与学的知识源和知识面。制约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因素:(一)社会政治与人文思想环境因素决定着教与学的知识源和知识面;(二)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和人才规格提出不同的要求;(四)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既大大开拓了知识领域,同时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五)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决定着不同层次阶段的高等教育对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此两种模式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u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指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教育阶段。特罗的量化的区别虽比较直观,但他把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列,忽略了它们都具有其区别于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点: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大众教育虽包括普及教育,面向社会开放,但并未强制实施,所以事实上并为普及。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人文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在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在中世纪以及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方的高等教育主要的表现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教育自身并不能保证人类就一定会将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的目的。二是科学教育的片面发展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以及人内心的不平衡等世界性问题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而柏拉图则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平等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教育平等的表现主要是:就学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那些种类的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类各级学校的关系如何。(判断)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一)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社会的政治制度(三)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选择)纵观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选择)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是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四级不同的学术水平。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以及传统的因素,世界各国招生制度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按有的研究者的划分,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即证书制(如英、法、瑞、西等国)和高考制(美国)。多年来我国尝试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主要方向是:第一,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第二,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第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统招统分的制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必须纳入到国家的整体计划。统一分配制度,在我国有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既保证了国家重点部门所需的人才,又改变了旧中国毕业即失业的局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第八章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个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我国高等教育的种类结构状况: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个门类。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的不同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就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有两种基本模式,即一体化模式与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战略性与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判断)p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在中央集权型的宏观管理体制之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拨款、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教育活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大致可归为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管理体制,其中以法国尤为典型。所谓分权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性是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美国是实行权力分散型的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模式的典型。在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这是一种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这种模式的代表是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最为典型的是英国。英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结结合型的另外一种形式。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及高校。根据世界各国三方力量的不同作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二)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三)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校的自制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高等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一些学者通常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选择)欧洲大陆模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钢结构厂房组装协议模板
- 2024年车辆租赁结束协议样本
- 2024年新车辆融资租赁协议概要
- 2024年技术教育合作协议模板
- 2024年建筑工人介绍服务协议范例
- 2024年专利技术使用权授权协议
- 西藏地图课件教学课件
- 朗诵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二手电脑买卖合同
- 二手游艇交易合同样本
- 场景表模板(影视美术专业)(剧本统筹表)
- 完整版旋挖桩施工方案
- 中国写意花鸟画(课堂PPT)
- GB∕T 16754-2021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 挂篮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费森尤斯注射泵“阿吉”说明书
- 音标复习课件
- 摄像机安装施工规范
- 10kV线路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方案(共21页)
- 多目标线性规划的若干解法及MATLAB实现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