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3.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4.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学派B.自动调节学说C.生物学派D.法瑞学派

5.下列生物中,属于K对策者的是()

A.大熊猫B.虎皮鹦鹉C.狗尾草D.蓝藻

6.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7.下列环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称为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C.一个牧场里的奶牛D.一个蜂巢里的蜂

8.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艳丽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

A.繁殖后代的需要B.吸引异性的需要C.自然选择的结果D.竞争配偶的结果

9.生态学是研究()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

B.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

C.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D.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我国中部山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1.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12.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13.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14.人类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能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这些能源为()。

A.可再生能源B.不可再生能源C.直接能源D.再利用能源

1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16.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17.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B.生物量C.生产力D.生产量

18.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随季节变化的日照长度B.随季节变化的日照强度C.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高低D.随季节变化的温度强度

19.坡度在16°~25°的是()。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20.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

21.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2.队群落角度看,多样性的含义是()。

A.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数目或丰富度

B.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说明了种的均匀度

C.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D.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各个物种需要的面积

23.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内分布型为()

A.均匀型B.集群型C.随机型D.三者都不是

24.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A.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B.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25.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并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B.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C.土壤水分过少,使土壤内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减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慢,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2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老鼠B.麻雀C.鱼D.熊猫

28.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29.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30.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三叶草田鼠黄鼠狼能量DDT能量DDT能量DDT

A.2.7×1070.254.98×1061.893.48×10530.24

B.2.7×10730.244.98×1061.893.48×1050.25

C.3.48×1050.254.98×1061.892.7×10730.24

D.3.48×10530.244.98×1061.892.7×1070.25

31.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32.种的多样性的涵义是(),

A.丰富度和均匀度B.丰富度C.均匀度D.多度

33.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3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35.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A.生物的种类B.气候条件C.经纬度的递变D.地球自转

36.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7.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38.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

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有机整体

39.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40.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

41.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42.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43.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44.下列不属于森林植被净化空气的方式()

A.分泌杀菌素B.吸收、吸附作用C.光合作用D.强大的根系

45.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A.白箱方法B.灰箱方法C.黑箱方法D.遥感方法

46.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47.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B.2个层片C.3个层片D.4个层片

48.下列现象中反映了共生关系的是()。

A.小麦与稗草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上

B.青蛙与蟾蜍在同一个池塘内生活

C.鹿与斑马生活在同一草原的不同范围内

D.豆科植物根部有固氮菌的生长

49.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50.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二、填空题(20题)5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四个阶段。

52.只有当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是______日照植物。

53.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54.单位面积或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数量称为种群______。

55.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56.世界上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分布在______。

57.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58.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______、______四个基本参数。

59.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

60.排放到大气中的SO2的增加,加剧空气污染,也是导致______产生的重要原因。

61.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62.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的最小光照度是______。

63.珍贵的大熊猫一般只以箭竹为食,大熊猫属______性生物。

64.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65.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66.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67.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68.早稻不宜连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于种内的______作用。

69.典型草原是内陆______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70.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B.错误

72.香蕉不能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因为降水量少。[]

A.正确B.错误

73.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74.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

A.正确B.错误

75.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76.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A.正确B.错误

77.生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不同,其中在生殖阶段的耐受性范围最宽。()

78.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A.正确B.错误

79.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80.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82.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83.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

84.根据全球森林植被对温度的适应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

85.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2题)86.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87.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A.环境因子的影响B.人工干预C.生物因子的影响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A

6.B

7.A

8.C

9.D

10.D

11.D

12.C

13.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14.A

15.B

16.B

17.C

18.A

19.B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5°以下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险坡45°以上

20.D

21.D

22.A

23.B

24.C

25.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6.A

27.C解析:一般陆生动物是恒温动物,而水生动物往往受水体温度影响而变温,故选C。

28.B

29.D

30.A

31.A

32.A

33.C

34.C

35.B

36.C

37.D

38.C

39.B

40.D

41.B

42.D

43.C解析:非密度制约因子是指种群外部环境因子,故选C。

44.D

45.C

46.C

47.A

48.D

49.B

50.A

51.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52.中中

53.信息流

54.密度

55.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56.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

57.太阳辐射能(或太阳)太阳辐射能(或太阳)

58.迁入率,迁出率

59.苔藓层

60.酸雨酸雨

61.S型增长

62.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63.窄食

64.负

65.高斯原理

66.间接

67.原生演替

68.他感他感

69.半干旱半干旱

70.大大

71.B

72.B

73.A

74.A

75.N

76.B

77.N

78.B

79.B

80.B

81.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牛作用,借助于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上升并超过了平衡密度,死亡率就会上升,出生率就会下降。相反,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

82.(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8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说对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84.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林、夏绿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此外还有红树林和竹林两种特殊的森林。全球森林植被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林、夏绿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此外,还有红树林和竹林两种特殊的森林。

85.(1)植物系列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