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时1十几减9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和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9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另外一只小猴子蹦蹦跳跳跑来了,它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小朋友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挂图,你能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课时2

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2、在算法多样化的体验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来了,你听它在考小兔:“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把怎样减去8把?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并且说说算法。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课时3十几减6,5,4,3,2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同一道进位加得出两道退位减的结果。

教学资源:

主题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个)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个)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个)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从每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2、

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

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区别。

4、

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想想做做”1题的图片: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课时1数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3.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的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它表示一个什么?

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数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认数

操作数数,认识新知

认识几十几何几十

(1)初步感知几十几

要求:请小朋友数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

可以先摆2捆是2个十,再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自己摆一摆,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

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

?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追问: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板书:三十)

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十是三十,

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认识一百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你能摆出八十五吗?

要求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引导:九十九再添上1根,数出十多少?

强调: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想想做做1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交流结果。

2.想想做做2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

3.想想做做3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再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想想做做4

先看图,再交流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课时2数的组成与读写教学目标:

1.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计数单位“百”;在主动探索和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中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初步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在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和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读写原理。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操作、引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

三十,二十三,四十六

。提问:10

个十是多少?

2.揭题:这节课就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操作尝试,学习新知

1.认识数位

和20

以内的数一样,除了可以用小棒摆出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

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

说明: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

十位上满10怎样拨?再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上的1颗表示一百,那么这一位就叫“百位”。

从右边起,数位式怎样排列的?

指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数数时,个位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是一个十;十位满十就要向百位进1,是1个百。2.探索、尝试写数和读数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数位,就可以学习写数和读数。小朋友有信心自己来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并且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尝试摆、拨、写四十、四十五、一百,并说说数的组成。

交流结果。

指出:写几十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几十几先在十位上写几表示几个十,还有几就写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一百要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读数时,读几十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读几十几时,十位上的几读几十,个位上的几就读几,连起来读成几十几;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三、练习巩固,发展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

讨论: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回顾小结,引导概括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课时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

6+10=

10+7=

12-2=

14-10=

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0+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作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作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作“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30里,减号前面的数叫作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作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作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作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作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作“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作“差”。课时4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2、“单数”、“双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发现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00以内的数目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

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

).。

(3)9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

3.揭示课题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三、小组合作,探索规律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比几大的数是(),几比()小几的类型。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课时5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1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课时6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准备:

例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四串,右手三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四串糖球是4个十,是40。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0+3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是70,也可能会说因为,4+3=7,所以40+30=70。)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课时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3.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答。(数的组成)

2.口算

。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70+20呢?动手动脑,探讨新知(示图)

1.教学45+30

。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求: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摆小棒: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演示:计数器

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2.教学

45+3

。提问: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会算吗?3.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45加30,30的3加在45的哪一位上?为什么?

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40个苹果,3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课时3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学会口答结果。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探求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

师:想要的小朋友坐端正了,开动你的小脑筋。谁今天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10个笑脸胸针放在一个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盒子里抓礼物。

(请两个小朋友把盒子里的礼物全部抓光)

师:现在盒子里还有礼物吗?盒子里的礼物被分成了几部分?

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笑脸吗?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____个,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____个。把这两部分加(合)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笑脸个数了。)

师:你真棒,大家一起表扬表扬他。谁还想来说一说。(指名1-2位学生再说一说。)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笑脸,就要把**抓出来的和**抓出来的两部分合起来。

(师将抓出的笑脸放回盒子里)

4.谈话:小朋友们还想不想得到老师的礼物?(想)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简单实际问题,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他奖励的。

二、主动思考,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猴妈妈说:已经摘了23个桃了

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仔细观察,树上还剩几个桃?看看哪个小朋友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小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能解决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指名学生反复说这个问题,全班齐说)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课件突出原来两个字)

(原来就是桃没有摘下之前)

师:现在桃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经摘下来的部分和树上还剩下的部分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有多少桃。)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23+5=28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追问:23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28呢?

谁能完整来说一说。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再次出示)

指导写单位、口答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算式列完之后要有单位,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那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

这里的单位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这里的问题是什么?谁会答?

生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的和已经摘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在解决问题列式计算后,要想一想单位是什么,写在得数后面,还要口头说一说,口答题目里的问题。最后还要检查一下算的对吗。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里去转转。看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啊。游乐园。“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

师: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拼得怎么样了?(课件出示小男孩的一句话:已经拼好了21块)看到了什么?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还剩3块没有拼。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块拼图?(课件出示问题)

师:你能完整地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吗?

(指名生交流)已经拼好了21块拼图,还剩3块没有拼,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生:21+3=24(块)

3+21=24(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师:谁来口答?

生:一共有24块拼图。

师:求一共有多少拼图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下面,老师再带大家到生活馆里去瞧瞧。

(二)生活馆: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情景图,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看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师:12是怎么来的?(数出来的)要求学生把12写在盘子下面,若有学生写了给予表扬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把吃掉的4个苹果和剩下的12个合起来就是妈妈买的苹果。

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课时4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指名说说3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出示情境图。提问: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2.学生探索算法。

①同学们,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3.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座位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4.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86-50=(

54-2=(

86-5=(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让学生尝试口答。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课时5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等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感受学习、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解答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2.画图帮助

如果有的同学还不懂,我们一起来画图研究,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28个桃(板书)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7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7=21(个)

3.揭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课时6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我省著名的景点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1.教学例题,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出示竖式)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课时7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在结合具体情境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探求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的成果,感受探索学习的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教学难点: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熊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第五单元元、角、分课时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

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作美元,英国的钱叫作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作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有的学生拿的是1张1元纸币,有的学生拿的是1枚1元硬币,还有的学生纸币、硬币都拿了。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

(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是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延伸练习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时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识别人民币的活动中,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数出人民币,能简单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模拟兑换和人民币计算的活动,初步体会1元以上各种人民币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钱、换钱、算钱的技能。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能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学现象与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不同面值钱币间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及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儿童玩具钱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认识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4.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2”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教学准备:实物多媒体、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

20+10=(

6+5+30=(

4+9=(

20+13=(

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小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4、优选方法,小结重点。(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填一填、算一算。

(2)集体交流:算的过程。

2、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课时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师生共同准备小棒。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计算机显示例题画面)引入:有三位小朋友做了些画片,他们分别有多少张画片?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2.设疑、揭题。

谈话: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30-8,33-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1)30-8等于多少?想想看,怎样算?(2)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

2.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