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7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热点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决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十三个方面重要成就之一进行总结概括,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抒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绿色根基。生态文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生态文明1.生态意识:“敬天”“顺天”“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人合一”“尊重生命,善待万物”。2.中国古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规模扩大,使两汉时环境的破坏状况缓解。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3)明清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加,开垦的荒地面积大量增加。围湖造田的现象日益增多,人地矛盾愈发突出。此外,从明清两代开始实行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1.1949—1978年: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初步探索(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是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导向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2)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厉行节约,对破坏山林、浪费劳力等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3)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指出要从战略上看待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包括采伐森林、开发矿山、兴建大型水利工程,都要考虑到对气象、水资源、水土保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只看局部,不顾全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首次全国环保会上已经萌芽。2.1979—2002年: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理念(1)党的十二大报告在提及“生态平衡”问题时强调,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行科学种田,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并且全面发展林、牧、副、渔各业,以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3)1994年,我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这标志着党和政府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5)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党的十六大正式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写入党的报告,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3.2002—2012年:从生态文明理念到生态文明(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使用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表述。(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尊重和维护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理想及幸福状态的最高追求,生态文明之路就是以人的能动性意识加诸社会发展之上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模式。4.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保障体系的完善(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制度层面,更加明确提出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治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从法律上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模拟演练】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个派别是()A.道家 B.墨家C.儒家 D.法家2.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A.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论语·述而》主张“子钓而不纲(渔网),弋不射宿(归巢栖息的鸟兽)。”《礼记·祭义》也说“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狩猎要善于抓住时机B.仍处于采集渔猎文明阶段C.体现天人感应的唯心思想D.先秦文化蕴含朴素生态观4.周、秦之际,黄河中下游地区农地垦殖规模快速扩大,然而国计民生对依靠山林川泽资源的采集经济仍具有很大依赖性。对此,国家则通过制定礼制、禁令等方式强化对山林川泽的保护管理。先秦国家对资源的保护()A.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体现B.根源于社会经济的转型C.说明生态文明理念成熟D.反映出集权政府的形成5.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6.作为一本明代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这本书的命名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天而行的理念贯穿全书。如《乃粒》篇中作者就提到:“绿豆必小暑方种。未及小暑而种,则其苗蔓延数尺,结荚甚稀。”这本书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7.(2022·丹东高三二模)在邓小平推动下,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其中,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环境保护正式被确立为基本国策,随后一大批法律法规陆续颁行。这说明我国()A.开始有效发挥政治手段作用B.走法治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C.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思想8.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市民表示,这些活动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等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一现象表明,新时代的中国()A.社会发展成效显著B.重视睦邻友好关系C.遵循生态和谐理念D.积极推进大国合作9.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列选项中违背该思想的有()A.“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B.“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C.“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D.“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参考答案1.A[老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与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构想相符,故A项正确。]2.A[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A项正确。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小农经济的水平,排除C项。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而非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D项。]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主张渔、猎有度,《礼记·祭义》强调要在适当的时候伐木、狩猎等,体现了先秦文化中蕴含朴素生态观,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狩猎要善于抓住“时机”,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文明时期,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人感应的唯心思想,C项错误。]4.B[周、秦之际,国家通过制定礼制、禁令等方式强化对山林川泽的保护管理,限制依靠山林川泽资源的采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故选B;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错在“成熟”,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5.B[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科技著作,其体现了“天人合一”以及尊重自然、顺天而行的理念,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药典,排除B项;《农政全书》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宣传画册策划方案
- 运输设备操作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市政设施维护安全施工应急预案
-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应急预案
- 国际医疗多学科会诊评估体系比较
- 公共交通事故隐患报告和反馈机制
- 学校校车驾驶员管理与安全制度
- 环形交叉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 城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 城市幼儿园幼小衔接优化方案
- 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
-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 Thebestjobintheworld
- 最终版加气机使用说明书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 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库建设移民问题
-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doc
-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 锅炉英语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