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义复习目标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3.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4.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5.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内容①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是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规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国徽。(2)作用: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代行人大职权;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3.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4.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1.思维拓展——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点人民政权的巩固1.剿匪镇反: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2)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3.稳定物价(1)措施: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2)结果: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4.抗美援朝(1)时间:1950—1953年。(2)结果: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3)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2.学术前沿——新中国土地改革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由于废除了宗法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作为一个阶级永远地被消灭了,农民在经济上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废除,成为平等的、更具独立人格的人,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这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成为新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契机。——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50周年》解读: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在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规模空前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毛泽东称之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3.学习情境——抗美援朝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提示: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知识点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第一次建交高潮(1)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成就①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②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概况:未解决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2)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12月,中印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2)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4.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概况: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4.思维拓展——“一边倒”方针的消极影响“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5.学习情境——“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想一想“同”和“异”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提示:含义:“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意义:“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亚非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知识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1.背景:经济恢复、政权巩固、国际环境相对稳定。2.概况(1)经济①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②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③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2)政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3)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3.意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1)1956年中共八大背景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内容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3)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左”倾失误(1)内容: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实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经济调整(1)背景:1959至1961年,经济发生严重困难。(2)表现①从1961年1月开始,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总结了经验。③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6.思维拓展——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7.图解历史——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知识点“文化大革命”1.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2.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3.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8.社会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安的发展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重新兴盛”的原因。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9.思维拓展——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1961年至1963年6月,全国共精简职工1887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人,还有100余万名干部到基层劳动和工作。周恩来曾说过:这项工程等于一个中等国家搬家。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国民经济调整的意义。提示:扭转“大跃进”以来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为“三五”计划的提出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点伟大的建设成就1.工业(1)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2)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2.科技:两弹一星。3.农业: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5.外交: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潮(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0.学术前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意义在尼克松访华之行前不久,1971年10月,中国就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