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乌尊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乌尊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乌尊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乌尊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乌尊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A.BbDD B.DdCc C.EERr D.AAbb2.下图为二倍体玉米花粉培育成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是单倍体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是因为增强了生物的变异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4.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疾病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5.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现象B.该时期DNA数目已经发生了加倍C.该时期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D.该时期不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异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成结构的实验是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D.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液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_____,图2中的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图3中从④到⑤的生理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为图1中_______________。(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条。(5)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___。(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哪个种群?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作用。9.(10分)达尔文发现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岛上生活着的昆虫无翅的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中间类型几乎没有。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昆虫的寿命很短,但是它们所具有的基因却可以一代代传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3分)昆虫的祖先都是翅异常发达的,后来出现了残翅个体,并在昆虫的繁殖过程中,既有翅异常发达的,也有中间类型,也有无翅昆虫,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产生了原材料。3.(3分)最终在该小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类型,说明__________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0分)若长翅由基因A控制,残翅由基因a控制,在该小岛上的昆虫中AA共有1000个Aa共有300个,aa个体共有2000个,则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5.(0分)人为的将长翅、残翅两种昆虫分开放到很远距离的两个地方,若干年后,两种昆虫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发生了改变,相互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昆虫间出现了__________(地理隔离/生殖隔离)。10.(10分)如图中,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适宜温度、不同浓度CO2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在今年5、6月份连续阴雨的情况下,生长状况受影响较小的植物是_________。(2)A植物处于图甲中的b点时,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营养液培养A植物,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下图所示中与c点状态相符的是________。(3)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有机物总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为NA_________NB。(4)图乙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f点之后,限制A2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5)若给植物浇以含18O的H2O,经植物体形成含18O的气体有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物(CH2O)也含有18O,18O的转移途径是H2O→______________。11.(15分)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所表示的三个过程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4)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试题分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称为纯合体,即细胞内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同,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属于杂合体,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纯合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D【解析】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据此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幼苗为单倍体;若通过过程②的正常培养,则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单倍体;若过程②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处理,则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详解】A、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A正确;B、图中的幼苗为单倍体,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由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单倍体,B正确;C、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则会导致该单倍体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由该幼苗长成的植株B是二倍体纯合子,C正确;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则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D。3、A【解析】有性生殖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A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D错误。4、C【解析】试题分析:猫叫综合症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正确;先天性愚型的成因是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正确。考点: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5、B【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了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错误;减数分裂包括间期、MⅠ前期、MⅠ中期、MⅠ后期、MⅠ末期、MⅡ前期、MⅡ中期、MⅡ后期、MⅡ末期,该细胞处于MⅠ前期,而DNA复制发生在间期,B正确;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等位基因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该时期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为可遗传变异,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细胞图中的染色体的种类、数目和行为等,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6、C【解析】

脂肪的鉴定细胞已经被破坏、DNA和RNA及染色体的染色都已经用盐酸将细胞杀死了。【详解】A.苏丹III染色花生子叶切片,无需保持细胞活性,A错误;B.观察有丝分裂时,材料经过了解离液处理,没有活性,B错误;C.观察线粒体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一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线粒体的形态,C正确;D.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材料经过盐酸处理没有活性,D错误。故选:C。【点睛】熟悉相关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原理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次级精母细胞丙流动性5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③④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8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错误)【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图1是进行减数分裂,经过2过程形成的两个细胞,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了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图2中甲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平分,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整齐,是有丝分裂中期。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故丙可以过程②。图3中从④到⑤是受精作用,该生理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图2中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中期,在图3中⑤代表受精后的有丝分裂中期。其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可能是图1中的精原细胞。(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内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曲线②③④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4)生物个体发育主要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即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该个体有4条染色体,在发育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故最多是8条。(5)由于是雄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细胞质不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的情况,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8、基因库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交流地理(生殖)隔离种群1选择【解析】

据图可知,种群1中黑色个体比例较多,种群2中浅色个体比例较多,两个种群可通过地理屏障进行基因交流,还没有形成两个物种。【详解】(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2)A和A'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3)图中箭头表示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可以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4)据图1可知,种群1中黑色个体较多,据此可推测种群1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浅色个体因在该环境中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淘汰,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点睛】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不同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实质)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进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9、1.种群2.突变和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4.67%5.生殖隔离【解析】

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答各小题。1.因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所以昆虫所具有的基因可以一代代传下来。2.昆虫的祖先都是翅异常发达的,后来出现了残翅个体,并在昆虫的繁殖过程中,既有翅异常发达的,也有中间类型,也有无翅昆虫,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产生了原材料。3.最终在该小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类型,说明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若长翅由基因A控制,残翅由基因a控制,在该小岛上的昆虫中AA共有10000个,Aa共有300个,aa个体共有20000个,则a的基因频率是(20000×2+300)÷(10000×2+300×2+20000×2)=67%。5.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人为的将长翅、残翅两种昆虫分开放到很远距离的两个地方,若干年后,两种昆虫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发生了改变,相互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昆虫间出现了生殖隔离。【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10、B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向右D大于(或﹥)减少CO2浓度O2、CO2

、(H2O)CO2→C3→(CH2O)【解析】

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不同植物随光照强度变化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曲线,纵轴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因此该图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净光合作用强度,a点对应的数值是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b是植物A的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2.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点是植物A的光的饱和点,与B相比,植物A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高,因此A可能是阳生植物,B是阴生植物。3.图乙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应A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4.图中A图代表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详解】(1)A植物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比B植物大,A植物为阳生植物,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光照较弱,所以阳生植物A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阴生植物B生长状况影响较小。(2)A植物处于图甲中的b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所以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A植物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光的补偿点升高,即b点右移;c点是光的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细胞呼吸和外界环境,与D图相符。(3)分析题图可知,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相交与一点,说明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相等;由于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NA>NB。(4)e点与d点相比较,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