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分散系理论课件_第1页
微粒分散系理论课件_第2页
微粒分散系理论课件_第3页
微粒分散系理论课件_第4页
微粒分散系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概述主要性质与特点物理稳定性本章重点掌握微粒分散系的相关概念及范围,微粒分散系的特性熟悉微粒分散系的重要性质与特点掌握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Stokes定律。熟悉絮凝与反絮凝的概念及DLVO理论了解空间稳定理论、空缺稳定理论、微粒聚结动力学第一节概述概念分散体系分散相、分散介质小分子真溶液<10–9mnm胶体分散体系10–7~10–9m1-100nm粗分散体系>10–7m100nm微粒分散体系10–9~10–4m1nm-100μm微粒分散体系特性1.多相,相界面2.粒径小,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热力学不稳定3.布朗运动等微粒分散系的性能与作用1.溶解速度与溶解度高2.分散度高、稳定性3.体内分布选择性4.某些微粒可起缓释作用5.改善药物体内稳定性

OstwaldFreundlich方程:

S1和S2分别为半径为r1、r2的药物的溶解度,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难溶性药物制成混悬剂时,微粒的大小往往不一致,当大小微粒共存时,微粒的溶解度与其微粒的直径有关,在体系中微粒的半径相差愈多,溶解度相差愈大,混悬剂中的小微粒逐渐溶解变得愈小,大微粒变变得愈来愈大,沉降速度加快,致使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故制备混悬剂时,除考虑粒径大小外,还应考虑其大小的一致性。

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粒径不同,分布部位不同骨髓、肝、脾、肺、肾、肠等靶向制剂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性质与特点一、分散体系热力学性质表面自由能ΔG=σΔA

表面积增加ΔA,热力学不稳定σ降低;表面活性剂

二、分散体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一)Brown运动布朗运动(二)Stok’s定律重力沉降沉降速度符合斯托克斯(Stokes)定律:

2r2(ρ1–ρ2)gV=-----------------------------------9η

(1)微粒的沉淀

微粒沉降速度可按Stockes定律计算:

V为沉降速度,r为微粒半径,ρ1和ρ2分别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η为分散介质粘度。

Stockes公式的运用条件:

①混悬微粒子均匀的球体;②粒子间无静电干拢;③沉降时不发生湍流,各不干拢;④不受器壁影响。

四、微粒分散体系的电学性质(一)电泳电泳速度与粒径大小成反比(二)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反离子、吸附层、扩散层动电位ζ

微粒越小,动电位ζ越高吸附层:由吸附的带电离子和反离子构成。

扩散层:由少数扩散到溶液中的反离构成。

双电层(electricdoublelayer)亦称扩散双电层,即带相反电荷的吸附层和扩散层。

ξ-电势(zeta-potential)即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

第三节一、絮凝与反絮凝絮凝与反絮凝微粒分散度大,有聚集趋势,微粒荷电,阻碍聚集,ζ电位在20—25mV,效果最好。絮凝剂,反絮凝剂絮凝(flocculation)

系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反絮凝

系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反絮凝剂。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量的多少

常用的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洒石酸盐、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第三节二、DLVO理论(一)微粒间的VanderWaals吸引能(二)双电层的排斥作用能(三)微粒间总相互作用能(四)临界聚沉浓度

势垒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电解质浓度达到某一值时,势能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