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_第1页
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_第2页
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_第3页
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_第4页
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体现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之一就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抓手就是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因此,地方高校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热议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地关注。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办学实践中,较早地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走办学转型之路,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办学转型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一、正确认识转型

怎么正确认识地方高校转型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认识集中到、聚焦到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其中最核心、最宝贵的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理念的一次内涵的丰富、层次的提升,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的丰富和发展。这十二个字高度概括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什么样人的根本性问题。

(一)转型势在必行

高等教育转型的思想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机的协调的而不是孤立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通过政府统一协调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有机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特别是在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调到中高速的新常态,已经从资源型环境消耗破坏、低成本的社会劳动力走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需要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的支撑,这是大学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特别是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下,这种转型是一场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即打破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等教育的弊端,牢固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思想,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新体系,彻底改变就教育办教育的现象。就如同国企改革一样,过去是以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是以消费决定生产。

作为地方高校要真正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求导向,以贡献求发展,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基于此,从现实和需要出发,地方高校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真正意义在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增强地方高校对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缩短教与用、学与用的距离。国家提出要实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引导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既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又是对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检视。

(二)职业教育代表一个方向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大专层次为主体,于是社会上就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高职高专;把引导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说成是转为“高职”,从而引发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焦虑。讲职业教育,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它是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一个方向。由于教育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等原因,造成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看法,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专科层次的教育,把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看成职业学校。这是对职业教育的一种误解。

(三)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理念

正如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所讲的,关于“应用型”,不应该在定义上做文章、去纠结,而是应该看到其本质。“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的能力,落脚点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走应用型道路代表着一个方向,所有大学都应该关注应用型教育。应用不代表低水平;面向职场培养人才也不是低水平;强调应用研究更不是低水平。

二、转型对我校的战略思考

地方高校的转型是一个变与不变的过程。在哲学意义上讲,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蕴含在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转型对我校来说就存在变与不变的选择。

(一)坚守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我校更名大学后,我们进一步明确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培养,都是以应用型为主。坚持以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办学转型,由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办学要围绕学生转、围绕企业和社会转、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转。按照需求来办应用型高等教育,以倒逼机制构建起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服务型办学体系,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有机联动、互融互通,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二)转型中的办学思维转变

学校办学转型需要超越原来的办学格局,站在经济社会的大平台上,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换角色定位,跳出自我封闭、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惯势,真正走近学生,走进企业与社会,根植于区域经济,构建与学生、与地方、企业、社会有机协调、融合的关系。转型的切入点和关键是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角色转换,也就是如何以学生和地方与行业角度来看学校自身。

(三)转型中的办学策略

在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总体架构下,转型对我们来说,变的是什么,我认为体现在四个字上,“调”、“转”、“动”、“改”。具体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调”,在专业设置上要“转”,在师资配置上要“动”,在教学管理机制上要“改”。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要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从“适应现在”向“既适应当前又面向未来”转移,从“满足就业”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转移。要树立“五个注重”的教育理念。即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确保基本质量;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彰显人才特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现本科属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实现以人为本;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现担当精神。

三、我校以办学转型推进内涵发展的初步实践探索

(一)推进教育教学转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一个指导、一条主线、两个需求、一个遵循、一个融合、五个结合。即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需求,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与人才成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思想,做到五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用倒推法来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全面搭建“专业+企业群”平台,建立课程置换机制,引入企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相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3+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以校内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向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打破脱离生产实际的单一培养模式,形成校内情景模拟、校外顶岗锻炼的二元培养模式。我校矿业类、机械类、土建类、信息类、经管类等专业进行改革和实践,收到显著的效果。如:计算机类专业2011届300余名毕业生全部通过课程置换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找工作,深受企业的欢迎。机械类专业“3+1”试点班学生用半年时间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按照国际化模式进行综合训练,再用半年时间到哈飞等著名企业顶岗实践,连续两届学生70%以上就业于世界500强企业。矿业类专业实行跟班顶岗实习,学生既做到了“真学真干”,又体验到了矿工的艰辛,树立了改变矿山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一方面,按照以“用”导“学”、以“用”促“学”的思想,推进“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行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组式教学、情景试教学、问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逐步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现代的教学正在发生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一本书、一支笔,一个黑板,一个教室以及传统教学方法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作为教师正在由传统的书本知识性教学,向真正意义上开启心智、培养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转变,教师角色将由单纯传授教书型向导师型转变,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靠。

四是在教学内容上:按照课程服务专业、专业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思想来优化课程体系,注意将产业发展最新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引入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复合性和创新性,而不是复制和修边角、争课时。如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程按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教学,较好落实了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

五是在实践教学上: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必须首先摆脱理论体系对实践内容的束缚,将实践教学摆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按照实践教学本身的规律和内在联系,重组实践课程,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一,专业能力实践平台:主要是建立健全以大工程为背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程基础训练与基础实验平台、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公共实践平台;以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一级学科为依托的专业实践平台。其二,职业能力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开展顶岗实践,真刀真枪地去实践锻炼。在提升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其三,人文素养实践平台:建立德育实践基地,一方面坚持德育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在提升专业能力过程中培养非专业能力,如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等。另一方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活动为主阵地和依托,以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为主线,以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精神为特色,以基础文明建设、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为基础,结合不同学生,不同阶段,设计德育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开展德育实践。

(二)推进科技工作转型,着力提升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

应用型大学要坚持应用研究的科研方向,特别要以技术开发型的研究为主,注重面向行业、职业实践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等的应用研究,提升解决区域生产和经济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与服务行业的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推进科技工作转型,把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紧迫问题,把科研促教学、把科研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作为科技工作的关键点,改变就科研而科研的现象。通过科技工作转型,进一步端正学术风气,增强全员学术意识和创新意识,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学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一是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科研质量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促进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能力上,因此要改革科技机制、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建立更加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

二是由重立项向重战略发展转变。学校的学科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尤其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发展,组织开展应用型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重大问题、紧迫问题。

三是由分散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必须改变小作坊式、单打独斗、急功近利的现象。科技发展必须围绕大的方向集成创新,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要胸怀广阔,有团队协作精神。

四是由自由发展向导向性转变。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要与国家和经济社会大的发展方向相接轨,这样就需要在政策与机制、评优与考核、组织与指导上需要导向。

(三)推进内部管理转型,着力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

内部管理转型主要是改变就管理抓管理、行政化、官本位、等靠要、终生制等弊端。

一是在治理结构上,以落实大学章程为契机,努力推进学校由行政化向现代大学制度转变,切实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学院运行”的“六位一体”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系,尤其要深化学术管理,在决策和执行中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辅政、师生员工议政、企业社会参政的作用。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由过程管理向过程与目标管理并重转变,积极推进二级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二级学院党委发挥政治保障作用,重要事项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决策;院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负责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术决策。通过“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把学院党委、行政、教授委员会各方力量凝聚起来,激发二级学院办学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在管理机制上,以岗位设置改革为契机,建立适合校情和有利于教职工全面发展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利益能增能减,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切实使责、权、利相统一。

四是在管理手段上,由人力手工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转变,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