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_第1页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_第2页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_第3页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_第4页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说的训练。

如:请同学仔细观看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然后老师做合并的动作,再让同学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请个别孩子说了后再请全班的同学这样完整的说一次。在“摆一摆”“练一练”等环节中也注意强调要求同学说完成的话的训练。……

二、动手操作的训练。

无论是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还是在“摆一摆”“练一练”环节中,我都注意引导同学用小棒代替图上的实物进行操作,切实体会加法的含义;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正确计算。

三、与实际生活像联系的训练。

让同学通过找一找身边的加法问题,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学问并不神奇,就在我买的身边。

四、其他方面。

我上课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始终是语速较快。上届的孩子由于已经习惯了我上课,在语速上我也没刻意去留意。现在由于是一班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听的力量还较弱,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我尽力留意语速适中,让孩子能听明白,听懂。教学的方式上注意步骤分明,层次清楚。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2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熟悉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目标主要是:

1.在详细的情境活动中,让同学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同学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同学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让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

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说的训练。

如:请同学仔细观看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然后老师做合并的动作,再让同学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请个别孩子说了后再请全班的同学这样完整的说一次。在“摆一摆”“练一练”等环节中也注意强调要求同学说完成的话的训练。

二、动手操作的训练。

无论是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还是在“摆一摆”“练一练”环节中,我都注意引导同学用圆片代替图上的实物进行操作,切实体会加法的含义;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正确计算。

三、与实际生活像联系的训练。

让同学通过找一找身边的加法问题,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学问并不神奇,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其他方面。

我上课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始终是语言不够精炼。现在由于是一班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听的力量还较弱,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我尽力留意语速适中,让孩子能听明白,听懂。教学的方式上注意步骤分明,层次清楚。

同学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阅历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我通过实际操作,一只手拿2支铅笔,一只手拿3支铅笔,然后把两只手的铅笔合在一起,让同学讲一讲是什么意思,体验加法的含义。然后鼓舞引导同学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同学体验到加法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使同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同学初步体验加法意义的同时,通过练习提高同学对加法的熟悉。如:书上“试一试”的题目,把4辆汽车和1个警察加起来。在消失这种错误后,老师要准时强调加法肯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然后同学在做书上练一练的第2题时消失了2个加法算式:2+3=5和4+1=5两种状况,在同学集体反馈时,有的孩子说不出算式表示的意义,我注意引导同学说出2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从不同角度观看图,列出不同算式。

总之,新课标、新理论,我们既要不断的探究,又要乐观实践,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素养训练,以人为本,育人至上,敬重差异,重视进展。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熟悉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熟悉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4、参加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初步的数感。

学习重点:

11—20各数的熟悉以及组成。

学习难点:

1、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同学学会倾听与沟通,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前预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20支铅笔、猜数卡片

同学:白纸、20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老师抓一把铅笔:你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同学猜)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猜得正确?(数一数)咱们就来数一数(1—20)谁猜对了?

2、(收起铅笔)谁能从1数到20?

数正确了吗?有没有跟他数得不一样的?(倒数、数单数、数双数……)

谁能从9数到20?

3、揭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熟悉11—20各数。(板书课题)

[课的一开头,支配了数铅笔的环节,让同学经受一个从数详细的事物到抽象地数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不断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数法”,以开启同学的思维,为同学供应更大的探究空间,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数的熟悉、数数

1、生活中的数:小伴侣,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在哪儿?

2、直尺上的数:直尺上也有这些数,我们一起来看着直尺数一数(出示尺上的一段)。你发觉什么了吗?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

问:10的邻居是谁?

[亲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数的概念来源于实际(包括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应当让同学充分熟悉和理解这一点。在这里,设计了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填一填:

(1)20、、、、、15(火车进山洞)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小兔在20号车厢,小熊在15号车厢,你知道长颈鹿、大象、小狗、小猪分别在第几号车厢吗?你是怎么想的?

(2)10、12、、、18、

(二)数的组成

1、抓铅笔嬉戏

(1)请每位小伴侣随便从桌上抓一把铅笔。估量一下,你抓了几支?

(2)动脑筋想一想,抓的这些铅笔假如摆在桌上,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支?想好了,把它贴在白纸上。

(3)4人小组沟通,商议 一下选一种贴到黑板上。

(4)反馈讲评:多少支?能一眼看出来吗?

(把10支扎成一捆)这一捆就是一个十。这样摆,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把10支捆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让同学动手抓一抓,估量一下,摆一摆,发觉当铅笔数目多时,不简单一下子看出是多少,激发同学查找好方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在活动中,主要目的是要让同学建立一个10根一捆就是1个十的概念,突出把10作为一个单位,使同学形象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进一步学习数的组成及以后的写法作预备。]

2、巩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课件闪过几件物品:10个一堆,另零散的几个。

(2)你看到的东西有多少?把数量写下来。谁写下来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数清晰了?有没有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3、熟悉数位及意义

(1)我们把15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个位上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一,两颗就表示2个一,3个一,4个一(边拨边数)10个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去掉,用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那么15应当怎么拨呢?十位上是1颗珠子,个位上是5颗珠子,所以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

(2)同学拨数

①拨一个数:13,说说13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16是由什么组成的?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③谁能拨一个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

(3)20的组成:

师:19再加1是几?(个位拨一颗珠子)20也可以这样表示:把个位的10颗珠子去掉,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那么20是由什么组成的?

[利用计数器让同学很形象直观地通过观看知道数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猜数嬉戏(逐一出示条件)

(1)比19小的数;比15大;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

(2)是15的邻居;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

(3)由2个十组成的数。

同学猜以后,用卡片出示正确答案,猜对的小伴侣奖给一颗“才智星”。

2、实际应用(录像)

(1)内容:拿12根木棒,一生一根一根地数,另一生先拿一捆(10根),再拿两根。

(2)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评一评。

[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同学在学习了数的概念后,利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这样能使同学渐渐建立起学问来源于实际、又能应用实际的观念,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上了今日这节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作业: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熟悉

15:1个十和5个一组成

贴铅笔图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

20:2个十组成

反思:

新课程所提倡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带着学问与阅历走进课堂,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共性理解的过程。

1、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同学的情感因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同学对

数学活动的参加,而参加的程度却与同学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亲密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胜利的学习经受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念与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学校低班级的同学更多关注“好玩、好玩、新颖”的事物,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情愿接近数学,因此,老师在选取学习素材以及支配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同学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可以讲故事、利用玩具、新颖的事物等。

在这节课内,我尽量设计一些同学感爱好或好玩的情境,比如最终的一个猜数嬉戏,充分利用了同学特别感爱好的才智星,一出示,就吸引了全部同学的留意力,大家爱好特别深厚,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每个同学都参加到了这一活动中去,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是这节课,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利用一些动物、水果、汽车等图片,创设一些同学熟识的、好玩的情境。我们发觉,假如这节课上“玩”的东西、趣味性的东西比较多,那么同学的爱好特殊深厚,留意力就比较集中,反之,课堂上的感觉就比较散,。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把同学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当然,这里的非智力因素还属于外部动机,最终目的,还应当使之转变为直接指向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2、同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阅历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同学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是同学主动构建的重要途径。我们这一册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它编写的其中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构建主义理论,里面有许多内容都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得到的,他们所熟识的,在同学来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阅历。比如图形,生活中随处可见;数数,同学在幼儿园已经会了;人民币和时间,和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同学把这些生活阅历与数学学问联系起来。例如:这节课虽然是同学开学来第一次接触11—20各数,但不需要由老师再去教他们怎么数,完全可以放手给同学,(事实上,同学数得很好,方法许多)老师只要拎一拎,理一理,引导同学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学问联系起来,由此进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3、同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从同学熟悉发生进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老师讲授,同学联系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同学进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同学学习的障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当注意同学的进展,应当为同学供应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同学乐观参加。教学中,不应追求学问的“一步到位”,要体现学问进展的阶段性,符合同学的熟悉规律;教学中不应追求“统一化”,而应致力于“多样化”与“合理化”。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观看、猜想、推理、沟通等环节,给同学供应必要的机会,让他们经受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以使同学对学问的真正理解和共性进展成为可能。

4、同学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共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不同进展阶段的同学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进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进展阶段的不同同学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进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再加上各种外部因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前面也提到了教学中本身应致力于“多样化”。例如摆铅笔的过程,同学依据自己铅笔支数的不同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摆法,这就是一个方法多样化体现,然后通过沟通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转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进展。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4

“加法”是在同学熟悉了1~10的数,比大小后进行的,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初步熟悉加法,学问虽然简洁,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有几支铅笔”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层层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