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疫事迹100字_第1页
关于抗疫事迹100字_第2页
关于抗疫事迹100字_第3页
关于抗疫事迹100字_第4页
关于抗疫事迹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抗疫事迹100字【十四篇】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2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成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接近顶峰,武汉疫情呈扩散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心快速接受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集中,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安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刺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领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篇二】抗疫事迹100字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斗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惊、全国震惊、世界震惊,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阅历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峻,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心建议“武汉必需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2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承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决信念,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与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许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胜利,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果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完毕以后,盼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篇三】抗疫事迹100字

李文亮(1985年-2023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23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3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常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别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其次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疑心她是病毒性肺炎。由于CT显示,她的病症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解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状况。不过,由于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消失了咳嗽病症。随后他的病情也进展消失严峻病症,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集中,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篇四】抗疫事迹100字

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终究离开了人世。武汉市政府已在官网公布公告,对李文亮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其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表示敬意,并对其家人表示慰问。

深夜时分,许多人关怀李文亮医生的安危,他是倒在了抗击疫情的医护一线上。疫情面前,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声与病毒搏击的呐喊都值得倾听。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全部奋战在抗疫战斗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我们依旧面临着严峻和简单的形势。各行业各部门在这个时候都要连续提高警觉,积极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扩散,保卫广阔人民群众的安康。

打赢抗疫战斗,我们要有坚决的信念。疫情的变化不等人,面对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罹难者,惟有擦干眼泪,负重前行,才能告慰他们的灵魂。现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医疗力气都来到了湖北、来到了武汉,来自海内外的爱心救济也源源不断地发往疫情严峻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一起扛,肯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斗。

无论是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还是疫情平静以后,都要敬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医生是重大公共卫生大事的“吹哨人”,必需敬重他们的专业推断,爱护他们在业务领域发声建言的权利,准时响应来自一线的预警。

医护人员是冲在抗疫战斗最前面的战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护的人。当前在一些地方,仍旧存在防护物资欠缺的问题,不管怎样,必需优先保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供应,扫除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对由于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点怠慢,让更多的“李文亮”顽强地站起来。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的大考。李文亮医生生前的一些遭受,反映出当地疾控体系存在不容无视的短板。人们哀悼李文亮,也不禁惋惜,假如他的“哨声”被更准时地倾听,假如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视,或许疫情的破坏可以掌握在更小的范围。这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缺乏,仔细吸取教训,切实提高处理重大突发大事的力量。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医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道这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士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李文亮医生明知有风险,仍旧坚守在最危急的岗位。在患病以后,他在病床上对记者表示,盼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这种责任担当,这份大仁大爱,在当下的抗疫战斗中,何等珍贵!疫情严峻,只有各个部门准时补足短板,担当责任,每个人尽职尽责,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生者奋然,死者安眠。愿医务工的付出都得到牢记,愿全部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负。

【篇五】抗疫事迹100字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2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成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接近顶峰,武汉疫情呈扩散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心快速接受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集中,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安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刺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领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篇六】抗疫事迹100字

从小学大家,长大做大家!今日的《大家故事》,叙述的是《抗疫英雄李文亮》。

李文亮1985年诞生,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3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享年35岁。

2023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他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群里公布消息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提示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让家人亲人留意防范”。李文亮也由此成为最早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的人之一。

2023年1月8日,李文亮在接诊时遇到不明缘由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月10号他自己就消失了咳嗽病症,随后病情也进展消失严峻病症,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2023年2月7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深深悼念!深深致敬!》的网评:“奇迹终究未能发生。李文亮医生永久离开了我们。作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李文亮以自己的乐观、顽强、无畏,再次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平凡与宏大。对这种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医者大爱,我们深深致敬!战斗还在连续。我们必需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比赛。成功的消息,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李文亮医生,请安眠吧。你的精神不朽!”

像这样悄悄无闻、恪尽职守在岗位的医护人员有许多,李文亮医生只是其中一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各地医务工作人员勇毅地奔赴一线与疫魔战斗。为了打赢疫战,他们用行动呈现了医务人员甘于奉献、效劳社会的高尚品质,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为人民群众撑起了爱护伞。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他们的牺牲和行动,每时每刻都告知我们,什么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什么是中华文明中最优秀的东西。少先队员们,让我一起向英雄致敬,向典范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篇七】抗疫事迹100字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洁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立者虽然特别疲乏,但-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确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奉献!”

【篇八】抗疫事迹100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为了避开穿插感染节省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爱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气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承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许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篇九】抗疫事迹100字

从小学大家,长大做大家!今日的《大家故事》,叙述的是《抗疫英雄李文亮》。

李文亮1985年诞生,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3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享年35岁。

2023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他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群里公布消息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提示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让家人亲人留意防范”。李文亮也由此成为最早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的人之一。

2023年1月8日,李文亮在接诊时遇到不明缘由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月10号他自己就消失了咳嗽病症,随后病情也进展消失严峻病症,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2023年2月7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深深悼念!深深致敬!》的网评:“奇迹终究未能发生。李文亮医生永久离开了我们。作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李文亮以自己的乐观、顽强、无畏,再次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平凡与宏大。对这种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医者大爱,我们深深致敬!战斗还在连续。我们必需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比赛。成功的消息,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李文亮医生,请安眠吧。你的精神不朽!”

像这样悄悄无闻、恪尽职守在岗位的医护人员有许多,李文亮医生只是其中一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各地医务工作人员勇毅地奔赴一线与疫魔战斗。为了打赢疫战,他们用行动呈现了医务人员甘于奉献、效劳社会的高尚品质,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为人民群众撑起了爱护伞。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他们的牺牲和行动,每时每刻都告知我们,什么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什么是中华文明中最优秀的东西。少先队员们,让我一起向英雄致敬,向典范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篇十】抗疫事迹100字

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终究离开了人世。武汉市政府已在官网公布公告,对李文亮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其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表示敬意,并对其家人表示慰问。

深夜时分,许多人关怀李文亮医生的安危,他是倒在了抗击疫情的医护一线上。疫情面前,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声与病毒搏击的呐喊都值得倾听。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全部奋战在抗疫战斗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我们依旧面临着严峻和简单的形势。各行业各部门在这个时候都要连续提高警觉,积极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扩散,保卫广阔人民群众的安康。

打赢抗疫战斗,我们要有坚决的信念。疫情的变化不等人,面对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罹难者,惟有擦干眼泪,负重前行,才能告慰他们的灵魂。现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医疗力气都来到了湖北、来到了武汉,来自海内外的爱心救济也源源不断地发往疫情严峻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一起扛,肯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斗。

无论是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还是疫情平静以后,都要敬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医生是重大公共卫生大事的“吹哨人”,必需敬重他们的专业推断,爱护他们在业务领域发声建言的权利,准时响应来自一线的预警。

医护人员是冲在抗疫战斗最前面的战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护的人。当前在一些地方,仍旧存在防护物资欠缺的问题,不管怎样,必需优先保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供应,扫除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对由于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点怠慢,让更多的“李文亮”顽强地站起来。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的大考。李文亮医生生前的一些遭受,反映出当地疾控体系存在不容无视的短板。人们哀悼李文亮,也不禁惋惜,假如他的“哨声”被更准时地倾听,假如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视,或许疫情的破坏可以掌握在更小的范围。这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缺乏,仔细吸取教训,切实提高处理重大突发大事的力量。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医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道这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士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李文亮医生明知有风险,仍旧坚守在最危急的岗位。在患病以后,他在病床上对记者表示,盼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这种责任担当,这份大仁大爱,在当下的抗疫战斗中,何等珍贵!疫情严峻,只有各个部门准时补足短板,担当责任,每个人尽职尽责,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生者奋然,死者安眠。愿医务工的付出都得到牢记,愿全部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负。

【篇十一】抗疫事迹100字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斗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惊、全国震惊、世界震惊,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阅历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峻,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心建议“武汉必需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2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承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决信念,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与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许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胜利,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果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完毕以后,盼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篇十二】抗疫事迹100字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很多突发大事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或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可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可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需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需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篇十三】抗疫事迹100字

春节是个阖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