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一中201届9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分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这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后来《周易》卦爻辞和《鲁春秋》也是如此,不过经卜官和史官按着卦爻与年月的顺序编纂起来,比卜辞显得整齐些罢了。便是这样,王安石还说《鲁春秋》是“断烂朝报”。所谓“断”,正是不成片段、不成章节的意思。卜辞的简略大概是工具的缘故,在脆而狭的甲骨上用刀笔刻字,自然不得不如此。卦爻辞和《鲁春秋》似乎没有能够跳出卜辞的氛围去,虽然写在竹木简上,自由比较多,却依然只跟着卜辞走。《尚书》就不同了。《虞书》、《夏书》大概是后人追记,而且大部分是战国末年的追记,可以不论;但那几篇《商书》,即使有些是追记,也总在商、周之间。那不但有章节,并且成了篇,足以代表当时史的发展,就是叙述文的发展。而议论文也在这里面见了源头。卜辞是“辞”,《尚书》里大部分也是“辞”。这些都是官文书。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打官司的时候,原被告的口供都做“辞”;辞原是“讼”的意思,是辩解的言语。这种辞关系两造的利害很大,两造都得用心陈说;审判官也得用心听,他得公平的听两面儿的。这种辞也兼有叙述和议论;两造自己办不了,可以请教讼师。这至少是周代的情形。春秋时候,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不用说更需慎重了。这也称为“辞”,又称为“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郑子产便是个善于辞命的人。郑是个小国,他办外交,却能教大国折服,便靠他的辞命,他的辞引古为证,婉转而有理,他的态度却坚强不屈。孔子赞美他的辞,更赞美他的“慎辞”。孔子说当时郑国的辞命,子产先教裨谌创意起草,交给世叔审查,再教行人子羽修改,末了儿他再加润色。他的确很慎重的。辞命得“顺”,就是婉转而有理;还得“文”,就是引古为证。孔子很注意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件易事,所以自己谦虚的说是办不了。但教学生却有这一科,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言语”就是“辞命”。那时候言文似乎是合一的。“辞”多指说出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但也可以兼指。各国派使臣,有时只口头批示策略,有时预备下稿子让他带着走。这都是“命”。使臣受了“命”,到时候总还得随机应变,自己想话说;因为许多情形是没法预料的。——当时言语,方言之外有“雅言”。“雅言”就是“夏言”,是当时的京话或官话。孔子讲学似乎就用雅言,不用鲁语。卜、《尚书》和辞命,大概都是历代的雅言。讼辞也许不同些。雅言用的既多,所以每字都能写出,而写出的和说出的雅言,大体上是一致的。孔子说“辞”只要“达”就成。“辞”是辞命,“达”是明白,辞多了像背书,少了说不明白,多少要恰如其分。辞命的重要,代表议论文的发展。(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周易》卦爻辞和《鲁春秋》也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节,但是比作为现存中国最早的文的商代的卜辞显得整齐些。B.郑国子产办外交让大国折服,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辞命引古为证,婉转有理而态度却很坚强。C.外交语言中,各国所派使臣,受的“命”可以是口头批示,也可以是预备好的稿子。即使带走的是预备好的稿子,他到时候总还是会有要说的话。D.讼辞是打官司时候的口供,是被告辩解的言语,陈述的时候得很用心,审判官也得很用心听。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尚书》有章节并且成篇,代表了当时叙述文的发展,这里面也可以寻见议论文的源头。B.根据选文,中国古代卜辞和《尚书》都是“辞”,它们记言记事,都是官文书。另外,讼辞和外交的语言,都可以称为“辞”。C.卦爻辞和《鲁春秋》写在竹木简上,自由比较多,但是依然只跟着卜辞走,大概是没能跳出卜辞的氛围去。D.孔子认为辞命“顺”“文”不是件易事,但从他教学生有这科可以看出来,孔子是可以办到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少在周代,讼辞兼有叙述和议论,如果原被告双方自己办不了,也可以请教讼师。B.孔子更赞美子产的“慎辞”,因为子产的辞命非常慎重,需要他自己创意起草、审查、修改,最终再加以润色。C.孔子讲学、卜、《尚书》和辞命,大概用的都是当时的京话或者官话,而讼辞也许不同些。D.雅言每字都能写出。子曰“辞达而已矣”,意思是用辞命明白就成,辞的多少要恰如其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年关岁末 徐建英摩托车灯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留下一路突突的轰鸣声,吱地一声停在一个农家小院前。摩托车刚停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从小院里迎出来。小院的铁门“嘎吱”一声在娘手中拉开一条缝,不等何水清发问,娘就帮着他支下车脚垫,后退,又向前一着力,摩托车倏地滑进了小院。爹坐在堂屋前叭嗒叭嗒地吸着旱烟,烟和过往一样,一袅一袅地绕着,打着转儿,旋成一道道细细的烟圈。何水清松了口气,爹好这口自家产的老烟叶,烟杆儿是爹的命。瞧这烟雾,节奏还是过往的那几出,看来爹好着呢。看到何水清推摩托车进屋,爹连说:好!好!然后磕了磕手中的烟杆灰,食指头小心地伸向烟窝里戳了戳又说:自个儿骑车回,好!何水清刚坐下,爹的话头就开始了。他还是习惯地把年头到年尾的事儿倒豆子般叙一遍。末了,爹说:我和你娘就是想你了,想和你唠唠话儿。知道年关来了,你审计局的工作会比平时忙,若不说我病了,兴许你还不见得回吧?春种秋收,爹指不上他这独生儿帮上忙。逢年过节,他似做客般匆匆忙忙。想到此,何水清眼一热,眼角开始痒痒的。他忙蹲下身抓了一撮烟丝,殷勤地从爹手上边接过烟杆边说:我一早计划过,忙完这阵就休年假回来好好陪陪你和娘。又掂了掂手中泛黄的新烟杆,问:爹,你换了新烟杆?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你从小到大的同学论桌儿地数,谁也不及小伍识礼数,懂情义。都当上大主任的人了,还常来咱家帮这帮那的。上次来咱家送冬柴时,瞧见你爹的铜烟杆儿豁了口,特地请五金厂的师傅打的。娘在一旁接过嘴道。何水清摸着烟杆沉吟半晌,又默默地对着烟窝一撮一撮地捺烟丝,摁着摁着,烟丝纷纷飞了一地。到何水清醒悟过来时,发现爹在盯着他看,忙不迭地“噗”地一下帮爹点上火,看了看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话的娘,又望了望叭嗒叭嗒地默默吸着旱烟的爹,他悄悄地退出了堂屋。年终的审查工作刚开始,他就接到了举报,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这中心花园本是政府斥资打造的,是给老百姓提供休闲用的。这几日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派人勘查此事以及怎么样来查这事。娘突然来电话说爹病了。院子里的柴垛高高地码着,足够娘和爹燃上两个冬的。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感激的话他在心里说了不下八百次。这次的事,只要他稍稍动点手脚,伍思源就会平安。只是,原本为百姓造福的城市公园,会遭人唾骂。而他的心中,从此会多了一处污印。想到此,他倚在柴垛上,重重地叹了口气。不知几时起,爹捧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了过来。爹说:唠也唠过了。你工作忙,就不留你,你还是趁黑赶回去吧,明天还得继续上班呢。你娘呢,特意备了些辣椒干,都是你爱吃的。这些个辣椒干啊,别看着土里土气的,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爹动手把鼓鼓囊囊的塑料袋绑在摩托车后座,边捆边自言自语地唠开了:这人啊,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工作上的事儿,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啥忙。这天黑了,路上小心!得空了,记得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娘。何水清轻轻地推过摩托车,车灯又一次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向城里驶去。坎坷的土路上,车身一颤一颤的,屁股被后座的塑料袋一下下戳得生疼。猛记起,他自幼就不爱吃辣椒干,这个,娘怎能就忘了?他赶忙停了车,塑料袋被解开的那一瞬,他怔了——那把崭新的“铜”烟杆就放在辣椒干上,在车灯的照耀下,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干,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铜”烟杆儿。爹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烟丝纷纷飞了一地”,暗示何水清在往烟锅里摁烟丝时不专心,听了母亲的话,为自己曾想要查伍思源的想法感到惭愧。B.小说在结尾处把铜烟杆的“铜”字加了引号,是因为它的材质并不是铜,而是金子的,这暗示何水清想把烟杆据为己有。C.何水清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在农忙时节帮父母的忙,这让何水清内心深处有愧疚之意,同时这样的内容又为介绍伍思源代替他照顾父母埋下了伏笔。D.何水清离家回程之时,爹给了他一包他娘特意准备的他爱吃的辣椒干。之所以给他辣椒,是要提醒他,在处理事情时应该像辣椒一样“辣”。5.“铜烟杆”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你认为何水清最后会审查伍思源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步步向生,时时可死“我还有十年的世寿,我要全部用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0年6,叶曼老师如是说。北京时间201年72月15日,叶曼老师于美国洛杉矶往生。享年10岁3。大德离世,人天共悲。记得叶曼先生曾说:“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纵观先生此生经历,应当对得起“不负此生”一说。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年4生,祖籍湖南。她6岁以《左传》开蒙,193年5,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后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世人尊她为“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其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叶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她却对佛教非常反感,认为它只是士大夫阶级的另外一种消遣品。8岁那一年,叶曼开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为怜惜那些被宰杀的动物,从此下决心不再吃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她吃的并不是佛家素。这样的食素,她一坚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战”开始,离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对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来处与去向,叶曼从小就有许多疑问。但是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些超现实的问题上。上大学后,受到北京大学思想自由氛围的熏习,叶曼慢慢地又开始注意到超自然的问题。她开始试着用逻辑的方式,借助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论人生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但她并没有从中找到答案,于是逐渐回归到了东方思想,进而靠近宗教范围。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叶曼认识了南怀瑾。叶曼问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问题。南怀瑾告诉她这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叶曼开始跟随南怀瑾学习《楞严经》。之后的几年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严经》后,她才发觉,过去自己把唯识误认为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跟随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驻外总计二十五年,后旅居美国洛杉矶。叶曼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六十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七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待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八十年代中,叶曼曾代表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台湾),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期间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戏剧性的相识,让他们成为挚友。后经朴老邀请到北京拜访北京云居寺时,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当即发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年0,叶曼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三十二万美金善款。其中三十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条幅赞其功德。其余二万美金捐助云南以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望小学。一九九二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200年611月,叶曼先生曾接受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专访,回顾自己早年求学、中年向佛的经历,并说曾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岁3,希望能把预言中的后十年过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这是叶老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则是她90岁高龄后还在做着很多事情,在为自己未了的心愿奔走。今天,大师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的智慧及风采长存世间。愿叶曼老师往生极乐,愿您乘愿再来。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叶曼先生富有佛缘,不仅与父母信佛有关,更重要的是她日后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疑问,并不断地追问下去,最终在南怀瑾那找到了答案。B.全文不仅在写叶曼先生的人生事迹,更在写她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叶曼先生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C.“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一句,以谦卑的语气,很好地体现了叶曼先生在追寻人生路上的感悟,体现出了叶曼先生的无所畏惧而又有点戏谑的人生态度。D.本文运用了引用、倒叙等艺术技巧,语言朴实华美,全面地把叶曼先生的一生和高尚的品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8.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八十年代,叶曼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结识,后又筹集善款,捐助了多所小学,因此被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金奖。B.叶曼先生讨厌佛教,认为它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后来经过学习《楞严经》,认为唯识是很好的东西。可见,在这里,唯识与佛教意义是相同的。C叶曼先生走上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跟她的丈夫田宝岱的身份职业有密切的关系,说明叶曼先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而不是叶曼先生主观追求的。D.“步步向生,时时可死”的意思是,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费,尽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9.当今社会是否还需要叶曼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日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宋史•杨徽之》,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B.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C.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D.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C.通判:宋太祖创设的官职,主要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拥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D.太宗:谥号名,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后世亦用以称父殁后在宗庙所立之木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徽之自幼学习刻苦。他跟从善写赋的江文蔚、会写诗的江为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后又到庐山自修学业,期间,到汴、洛地区后,深得窦仪、王朴的礼遇。B.杨徽之深得皇帝赏识。太宗曾经向他索要诗集,看后大加赞赏,并把自己写的诗直接赐予他。杨徽之生病时,太宗派医生去诊疗,并赐钱抚慰。C.杨徽之处事常无心机。他并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话告诉刘昌言,借此搬弄是非。但还是得罪了张洎,自己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出京城任职。D.杨徽之品性淳朴耿直。他崇尚务实进取,肯定温仲舒、寇准的晋级途径;他极少与时俗合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5分)(2)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的军旅生活,写得极为豪壮,令人振奋。B.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C“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D.全词思想上始终贯穿着报效国家的主线,笔调上则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结,动人心弦。1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而随意歪曲,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3)诸葛亮《出师表》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致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分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按照老规矩,禹在生前也指定了接班人,这就是“益”。禹去世后,益也,躲到了箕山之阳。然而,酋长们都不理睬他,反倒成群结队地拥戴启当老大。夏启也不客气,受之无愧了。司马迁说,启这个人,其实是很优秀的。不像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扶不起来。再说了,益当二把手的日子,才干和功劳都还没来得及表现。所以酋长们都拥护启,()。是的。禹的儿子,这才是关键。其实,启优秀,难道益不优秀?不优秀怎么能入禹的法眼?益当副手的时间短,难道启的时间长?他可是一天都没干过。说到底,就因为世袭制,此刻不过瓜熟蒂落,。因此,不但益的资历深、功劳大,比启还要德才兼备,竟然也没用,只有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实力才是资本,世袭才是趋势。事实上,启废禅让之前,各部落的酋长恐怕早就已经世袭。这时,如果联盟的老大还得“让”,谁都别扭。相反,能把禅让制给废了,则。那些早已变成“各路诸侯”的家伙,当然乐观其成。事不宜迟,顺水推舟,夏后启毅然闯红灯。结果怎么样呢?他成了“元后”。其他那些,则叫“群后”。当然,他们原本就叫“后”,比如后夔、后稷、后羿等等。但,名称没改,性质变了。过去是部落酋长,现在是国家元首。当然,这时的国家还不成熟,只是雏形,因此只能叫“部落

国家”。国家”。(选自易中天《国家》有删改)恰当的一项是(3分)恰当的一项是(3分)水到渠成 大快人心马到成功 大快人心马到成功 皆大欢喜水到渠成 皆大欢喜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循规蹈矩 势不可挡萧规曹随 势不可挡循规蹈矩 势在必行萧规曹随 势在必行18.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A.既然益的资历深、功劳大,比启还要德才兼备,那么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B.尽管益比启还要德才兼备,资历深、功劳大,但是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C.就算益的资历深、功劳大,比启还要德才兼备,恐怕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D.任凭益比启还要德才兼备,资历深、功劳大,却也没用,除非益的实力大大超过启。19.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都说我们的缔造者大禹的儿子不愧为领袖啊!B.都说缔造者大禹的儿子不愧为我们的领袖啊!C.都说我们的领袖不愧为缔造者大禹的儿子啊!D.都说领袖不愧为我们的缔造者大禹的儿子啊!20.下列一段话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印发了《对于做好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调整的通知》,根据通知显示,我国下降了14种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的支付标准和采购价格,要求月底前后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都要按照调整后的新价格公开挂网采购。这14种抗癌药材均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品种。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21.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未带身份证*收费窗口办卡带身份证持卡患者无卡患者患者来院未带身份证*收费窗口办卡带身份证持卡患者无卡患者患者来院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年56月,十余名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将一个中国女生衣服扒光、强迫其吃沙子、剪掉她头发并逼她吃掉等。主犯被判刑后,家长难以接受:不过是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怎么就要判刑?一家长愤怒地表示,为官司自己已花了20多0万人民币。另一家长竟飞到美国行贿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结果被警方逮捕,锒铛入狱。201年88月11日,“河南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闹剧终于真相大白:四名考生的成绩都是真实的,不存在调包的事件。核查期间,举报人之一的苏某不仅对女儿的谎言信以为真,甚至面对其女论文涉嫌抄袭造假的质疑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辩解:天下文章一大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银川一中201届9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iD(概念理解有误。“两造”指原告和被告双方。应是“原告和被告辩解的言语,双方在陈述的时候都得很用心”。).B(范围扩大了。原文是“《尚书》里大部分”。)3.B(错解文意。需要经过他人创意起草、审查、修改,最终子产自己再加以润色。)C(A项错在对原因的分析不正确。何水清并非感到惭愧,而是在想,正当要查伍思源的时候,伍思源送了他父亲一个“铜”烟杆,他担心父亲会替伍思源说情,内心产生了忧虑。B项错在“想据为己有”。D项错在“他爱吃辣椒干”。后文交代他从小就不爱吃。另外,给他辣椒,是希望他心明眼亮,头脑清醒。父亲的话“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即是证明。)“铜”烟杆的作用有二:①作为线索,串起Y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对话、人物的行为等基本都是围绕“铜”烟杆进行的。②表现人物性格,它暗示了伍思源的贪婪,写出Y“爹”的深明大义,表现了何水清的不徇私情。(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3分)6、会审查伍思源。理由如下:①何水清是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他不愿意4中留下“污印”。②伍思源的问题已被举报,“爹”E经用“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的话提醒他纸里包不住火。③何水清得到了“爹”的支持,他“爹”最终没有要那支“铜”烟杆。④小说结尾处写他“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说明他E经放下了心理负担,下定了审查伍思源的决心。(观点2分,理由4分。意思对即可).B(A”最终在南怀瑾那找到了答案”错,应是“佛法”;C“体现出了叶曼先生的无所畏惧而又有点戏谑的人生态度”错;D“语言朴实华美”错,文章没有体现出华美的语言。)8D(A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B“唯识与佛教意义是相同的”错,应为“不同”。C”而不是叶曼先生主观追求的”错。)9需要。(分)①她的品质具有超越时空的特质,任何时代都需要她这样的大师,其精神不朽。(分)②她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其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分)③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4浮躁,功利主义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很容易忘记了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才是应该摒弃的。而叶曼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智慧,告诉了我们,人生所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是我们应该追求与坚守的。(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0.C1错在“谥号”,应改为“庙号”。.B”把自己写的诗直接赐予他”错,原文“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13.(1)当时刘昌言从低下的位置提拔上来,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担心无法满足民众的期望,经常寻求自保的办法。(“拔自下位”是状语后置句,1分。厌:满足,1分。句意3分。)(2)杨徽之性情纯厚清正耿直,遵守标准法度,崇尚名教,尤其痛恨通过非正常渠道谋官的人。(介:耿介、耿直,1分。疾:痛恨,1分。干:求取,谋求,1分。句意2分。)【古文翻译】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父杨郜,在福建做官,官职为“义军校”。其家世代尚武,父亲杨澄改变志向成为文人,终老于浦城令这个职位上。杨徽之从小刻苦学习,同一个城里的人中,江文蔚善写赋,江为会写诗,徽之跟从他们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曾于浔阳庐山自修学业,当时,李氏据有长江以南地区,于是就偷换士兵衣服到了汴、洛地区,把文章投给窦仪、王朴,深得他们的礼遇。乾德初年,杨徽之与郑玘一起当上了天兴令,府帅王彦超早就听说过杨徽之的盛名,以宾礼相待。蜀地平稳以后,改任峨眉令。当时,宋白任玉津县宰,他们之间多以诗词吟咏酬答。后又担任著作佐郎、全州知州,升迁为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年,调回京城。宋太宗赵光义早就熟知他的诗名,因而向他索要诗集。徽之把数百篇奏折献上,并专门写诗表示答谢,其最后章节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的句子。太宗看后加以赞赏,从此,太宗自己写的诗词大多另外抄写一本赐给他。后来他迁升为侍御史、权判刑部。杨徽之曾生病,太宗派太医诊病治疗,并赐钱三十万。当时刘昌言从低下的位置提拔上来,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担心无法满足民众的期望,经常寻求自保的办法。董俨那时是右计使,想要搞垮刘昌言取而代之,曾对徽之说:“皇帝对张洎、钱若水很器重,早晚将有大用。”直史馆有一个叫钱熙的人,与昌言交情深厚,一次拜访徽之,徽之在谈话中提及此事。钱熙赶紧告诉了刘昌言,昌言又告诉张洎。张洎正被皇上宠信,听刘昌言说杨徽之让钱熙造谣中伤自己,就告诉了皇帝。皇帝很生气,召刘昌言核实原话。于是将杨徽之调出京城,担任山南东道行军司马,钱熙降职为朗州通判。徽之还没有成行,又改任镇安军行军司马。不久,(杨徽之)以脚痛不方便为由请辞,皇帝取名药来赐给他。城郊祭祀,来不及跟从,赏赐跟侍祠一样。皇帝驱车北巡,杨徽之极力推辞留在苑中。皇帝怜惜地对他说:“卿应当加紧医治,等到再见面,不会很久的。”等到在大名停留的时候,特意降下手诏留下谕旨。第二年春正月,皇帝车驾返回,又派遣使者当面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