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全章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课标分析: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本条标准并未将学习的要求定位在完整掌握目前广为承认的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如同心圆地带理论、梯度理论、扇形理论、城市内部的中心地结构理论等)上,而是定位在能用这些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差异。至于“要学习几个理论”、“学习哪个理论”、“要掌握某个理论中的哪些概念或原理”等问题,该条标准亦未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强调“运用实例”,对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而理解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地理思想。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本条标准涉及人口和城市两部分内容。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可放在第一章处理。第二章应重点放在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讨论上。
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域集聚的特定文化现象,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其中最显著例子是不同的宗教文化形成不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等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
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和日常的媒体接触中,已对世界和中国的一些城市文化景观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实际的体验,因此这条标准的达成,可以通过举一两个具体的典型实例来讨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二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
对照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发现,本节教材并未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作专门的讨论,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补充这部份内容。考虑到课时关系,在补充这一内容时,不必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可在讨论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后,举一两个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适当讨论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积聚而成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观点;
2、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1、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新课引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每个城市内部,部位不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板书】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2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内容,思考:城市中的土地有那些主要的利用方式?(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什么是集聚效应?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分别是怎样形成?不同功能区有明确界线吗?(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并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无明确的界线)城市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那种?(住宅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部分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其有何功能?工业区是怎么形成的?其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分析、讲解,并适时引导读图)
【板书】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举例: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住宅区
①地位: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②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引导读P19图2.2“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
不齐全
商业区
①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P18第二段]
②分布特点: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③商业区分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市场最优(市中心)、交通最优(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④中心商务区(cBD):建筑物高大密集[引导读P20图2.3“纽约的cBD——曼哈顿”]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工业区
①形成: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企业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导致工业企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②布局特点: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原因: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引导读P20图2.4“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
【练习】
、P19“读图思考: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点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文化和高科技园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P21“活动”(点拨:1、(1)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其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不相邻。因为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而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3)略。2、略)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内部,部位不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主要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各功能区的成因不同导致分布特点的差异。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2、功能分区
(1)形成: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住宅区
①地位: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②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
不齐全
商业区
①形成:
②分布特点:
③商业区分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④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
功能:
工业区
①形成:
②布局特点:
第2课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新课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内部,部位不同,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而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今天我们将要来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板书】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承转)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知识。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让学生自行阅读即可)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21—2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并完成下表:
(归纳)有时间的话也只做适当讲解分析即可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示意图
同心圆
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形,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图2.6a
扇形
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图2.6b
多核心
模式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图2.6c
(过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接下来学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板书】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承转)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也就是地租的高低。而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其对于土地利用来说,就是地租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板书】经济因素(地租):主要因素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3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并完成P23“读图思考”。
(点拨)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变化最快,住宅用地其次,工业用地变化最慢。
2、oA处应为商业区,AB处应为住宅区,Bc处应为工业区。
(讲解、分析、归纳)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最大。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oA区,在o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小。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A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B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承转)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除了我们刚学到的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外,还会受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
【板书】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下面三种“交通区位”的“通达度”与“租多高低”。
区位
通达度
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讲解、分析、归纳)
区位
通达度
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最高
最高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较高
较高
远离公路的地区
较低
较低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3图2.8“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举例”,思考: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后,讲解、分析、归纳)【板书】其他因素:
①收入(工资水平)——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②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③民族与宗教:——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引导学生案例探究“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并强调:案例1说明民族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这也反映出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地域的影响。)
④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也逐渐发展变化。
【板书】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24中间的一段文字,完成下表: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工业发展方向
原因分析
(学生回答后,讲解、分析、归纳)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狭小
扩大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
分异明显
工业发展方向
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
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过渡)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怎样使城市结构合理化是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注意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4“活动”
(点拨)方案二较为合理。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方案二分散了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管理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校医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拓展试题及答案
- 母猪繁育与护理的相互关系测试题及答案
- 药物配方中的科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药物分类与药耗策略研究试题及答案
- 华文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 激光打孔技术的关键参数试题及答案
- 持续学习与更新知识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渣土运输公司安全培训内容
- 奇特的视觉图形 课件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2023年度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考核试题(附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及答案解析
- HIV感染产妇分娩母婴阻断演练脚本
- DL∕T 794-2012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JTGT3650-01-2022)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 新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初级样卷真题-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
- 《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装技术规程》(NB/T 10087-2018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