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强-舟曲民俗之艺术篇_第1页
兰强-舟曲民俗之艺术篇_第2页
兰强-舟曲民俗之艺术篇_第3页
兰强-舟曲民俗之艺术篇_第4页
兰强-舟曲民俗之艺术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强舟曲民俗之艺术篇PAGE31-转载请说明出处,严禁盗版。三、艺术篇舟曲兰强素有“藏乡江南”美誉的舟曲县,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藏族民间文化,尤其在歌舞艺术方面最为突出,象博峪的采花节,铁坝的突古,武坪的罗罗,八楞的朵迪和端午节,巴藏的朝水节,还有各处的拉依情歌等等,都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舟曲藏族同胞对真、善、美的追求,宣泄着火一般的热情,袒露出深谷似的豁达胸襟,展示出大山一样的坚强性格。(一)甜蜜而火辣的拉依情歌如果说,舟曲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是一座灿烂绚丽的星系,那么,流淌在舟曲藏乡山涧地头的拉依情歌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实际上,拉依与情歌原来并非同一回事,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相融走到一起的。“拉依”①,最初诞生在统治阶级奴役下的下层劳动人民中间,在藏语里,“拉”是“被奴役之人”的缩写;“依”取“歌谣”之意。处在社会最低层、遭受阶级压迫的劳苦大众,在服苦役时或艰苦劳作之余,总是情不自禁地吟唱拉依,控诉社会的黑暗和世道的不公,哀叹自己的不幸,深刻表达自身的内在精神、意志和愿望。拉依歌词齐整,通常四句一首,每句六言、七言不等;曲调沉重伤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依已经失去了以前所包含的那种消极内容和沉重曲调,取而代之的是情趣积极、健康,旋律轻松、明快的拉依情歌。被赋予新意的拉依情歌一经唱遍山岗,穿越田野,唱出了喜悦、幸福和丰收。说到情歌,她是爱慕的男女双方用来传情达意的歌谣。由于旧时门第之见以及各种伦理纲常之约束,情歌便成为人们倾吐爱慕之意、表达相思之苦的文化载体,在藏语里,称作“格尔勒”②、“董勒”③或“凝勒”④。“格尔勒”是指民间传统的唱法,男方一段,女方一段,如此对唱;“董勒”或“凝勒”一般指男方或女方单方面唱,意思是“心中的歌”或“最美的歌”。目前,其实是吸收了两种不同的歌唱形式。藏家情歌的鼎盛时期,约在公元18世纪初,当时在西藏南部一个信奉红教的家庭里,有位年龄达15岁、名叫仓央嘉措的门巴族青年被藏地摄政王第巴桑吉认定为六世达赖灵童。仓央嘉措入寺做床,虽然因为聪慧、刻苦,学业突飞猛进,但尘念难消,一缕情思与日俱增,每天郁郁寡欢。他在做功课之余,先后共写出了三百余首情歌。这三百余首情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好多种译本,包括外文译本,不过标题有所不同,如于道泉译出的《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开藏族文学作品汉译的先河,后有刘家驹译的《西藏情歌》,娄子匡译的《喇嘛之谣》等等。在此,随笔摘录几首,与大家共品情诗中的那份浪漫、伤感,体味一代情歌王子的内心情愫(藏语意):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娇娘的脸蛋,浮现在我的心上。※※我和情人幽会,在南谷的密林深处。没有一人知情,除了巧嘴的鹦鹉。※※拉依情歌(3)是自然七声羽调,旋律的运动规律接近于传统民歌,效果介于男、女调之间,称为中调。《赶牲口》(1)是普通羽调式,即女调,旋律舒展,体现了无比喜悦的心情;《赶牲口》(2)是七声变宫羽调。三度间音“si”的运用,使旋律更富有了表现力,即产生了所谓的“欢音”效果,对牲灵的疼爱之情得到尽情的表露(这一调式也具有“哭音”效果,丧葬时有人用来哭丧)。总的看来,《拉依情歌》①②③为山歌调子,山区的劳动紧张而富有节奏感,可称其为短调;《赶牲口》①②或是用来放牧、或耕地,曲调绵长,显得散漫悠闲,可称其为长调。其他曲调基本上都是由以上四种基础曲调变化而来。因为每种曲调的旋法不同,产生的旋律也就有所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搜集更多的拉依情歌的曲调,从研究调式入手,分析其中的民族旋法,弄清它的旋律发展法则,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拉依情歌的风格,谱写出富有时代气息、旋律婉转的拉依情歌。总之,拉依情歌在旋律、调式上也无非就这几样,但它确实是藏乡传统民歌、说唱艺术之根,这简单的旋律一经民间艺人或纯朴山民的歌喉演唱,艺术效果却大有不同。听着此伏彼起、高低不同的拉依情歌,穿山林、过草坡、走田野、步小路,总感觉四处一片春天的气息,眼前的人、物、景、事,没有一样不是美丽可爱的,不论春夏秋冬,惬意得很。为了获得拉依情歌的旋律和唱词资料,笔者曾经无数次冒着被山上滚石“打击“的危险,藏匿在艺人身旁的灌木丛中,因为这样记录的结果来得自然真切。终于,笔者发现:拉依情歌的精彩不只在简单调子的优美和明快,还在唱词的丰富多样,描景、叙事、抒情,尽在其中。下面以整理后的部分唱词为例(藏语意):都说头顶有天堂,我说天堂美不过我家乡:山水花草发奇香,春秋冬夏话沧桑。※※走过了一山又一坡,眼里头尽是把牛羊看;转过了一弯又一拐,心里头总是把你喊。※※(男)拉依嗬嗬呼唷热,我在南山把柴打,心上的人啊你在哪?唱起拉依把话答。(女)拉依嗬嗬呼唷热,有心找我请下山来,来了帮我把药采,阿妈在家等药来。※※大彩电、DVD,音响功放摆案头,党的政策实在好,我们农户在奔头。宽公路,大卡车,中国电信和移动,庄户人家村村通,唱支拉依给党听。※※日月东升西落,过客南来北往。时过境迁,爱你依然。※※天上的星星伴着月亮,将漆黑的夜晚照亮;人间的你陪着我,把爱的琴弦拨响。※※拉犁的小黄牛啊好辛苦,我爱在心里,疼在心头。加把劲儿努力的拉呀,犁完这块儿咱就回。※※黑牦牛啊,真威风,赶起你来,我好骄傲。是我陪你来还是你陪我,相依为命来咱把朋友交。拉依情歌做为舟曲藏乡独有的民间传统歌唱形式,延续至今而不衰,原因有二:一是拉依情歌贴近生活,它深深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是生活哺育了拉依情歌;它来自生活,生活成为拉依情歌不竭的源泉。二是党的富民政策,让藏家人过上了好日子,有了好心情,看啥啥都好,他们心正、身直、气顺、劲足,总有咏之歌之,既而还有手舞足蹈之激情,这恰恰是拉依情歌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拉依情歌必将走上舞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舟曲藏族歌舞艺术瑰宝——突古、罗罗和朵迪突古、罗罗和朵迪,是舟曲藏乡独有的民间歌舞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艺术,它记载着舟曲藏羌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光辉历史,集歌、舞于一体,堪称“舟曲藏族歌舞艺术瑰宝”,是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突古、罗罗和朵迪,本是同源,全属舟曲藏乡民间对歌艺术,只是因为所属地域的不同,人们在其形成以后的冠名也有所不同而已。在舟曲山后片区的铁坝、拱坝,称其为“突古”,某些艺术前辈认为叫“特格尔”⑤更为贴切,“特”为“手挽手”或“连接”之意,“格尔”意为“舞蹈”,是以其舞蹈动作特点起名,想来“突古”是“特格尔”的变音。而在武坪、八楞、博峪藏区,称其为“朵迪”,是指原始的民间歌舞艺术,一般以对歌为主要形式,“朵迪锅”,意为大家集体演绎这种歌舞艺术。有的却说“朵”在舟曲藏族口语中为“传说”、“故事”、“前人之言”或“古话”之意,同藏族文字中的“旦木”⑥;“迪”⑦,应取“总汇”、“汇编”之意;“锅”同“锅尔”⑧,即为“纲目”、“篇章”或“围绕××主题”之意。总的意思应该是“传说篇”、“古话篇”之类,是以其唱词内容特点起名。还有的说,“朵迪”应写为“多迪”⑨,“多”,指“安多地区”,“迪”为“舞蹈”之意,“多迪”特指“安多舞蹈”,是以其形成之地域命名。至于“罗罗”,是武坪、果耶藏区的汉族同胞取“欢乐”之“乐”(在舟曲土语中读作luo)而冠名,说“突古”、“朵迪”是因欢乐才舞,又为欢乐而舞。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冠名,很多艺术前辈因为理解不同而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为了弄清楚这些莫衷一是的冠名之间的微妙关系,探究其历史渊源,笔者走访了好些民间艺人。武坪村艺人老罗的回答最有趣,也最有说服力,他说,铁坝、拱坝的突古是从武坪传播开去的,仅是朵迪艺术星空里的一颗流星,他们有关突古来历的神奇传说——什么家园被妖魔毁灭,什么后来人们斩妖除魔、庆贺胜利而舞之说,有牵强附会之嫌。朵迪是人们在出现语言之后对生活所做的原始记录,是藏羌先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内容之丰富、蕴藏的研究价值之高,完全可以说是钻石极的。根据艺人老罗的陈述,我们暂且给朵迪渊源下一个这样的结论:朵迪艺术与藏羌先民一同诞生,与社会发展同步,它从口头流传,乃至后来运用文字记载,用对歌这种易于接受和流传的形式作为传承文明的文化载体,是安多地区,更是舟曲藏区所特有的原生态歌舞艺术。艺人老罗越说越有兴致,他剑眉上扬,用手比划着,娓娓道来:朵迪在内容的安排上与数字十二密切相关,它总分十二大项,每一大项又分十二小项,如此类推,唱词均为七言,语言精练干脆,逻辑严密,对每一样问题总是寻根究底,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朵迪艺术,从开天辟地说起,大到宇宙、物种起源,小到生活细节,无所不包。在《开天辟地》里,说天神将混沌从中劈开后,到处一片汪洋,后来相继出现石头、沙土、弥猴、人类及其他。在《日月星辰》里讲宇宙起源,说有了天地日月星,才有了万物,有了农耕文化等。在《筑房篇》里,谈到怎样选择木材、怎样加工木材,就连往工地拉运木材时狼虫虎豹如何帮忙都写了进来,显得很有趣。还谈到筑房用的其他各样材料的加工方法、尺寸标准、数量,一直说到房屋竣工。此时,人们安居乐业,朵迪的出现便水到渠成,独特的服饰文化也开始点缀藏羌先民的生活,人们在载歌载舞的同时,自然感激上天及诸神佛的恩赐,于是祭祀活动随之兴起,祭祀过程中的祈愿祝辞也就作为一种文化,进入朵迪艺术,并成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朵迪节庆的开场。朵迪艺术中的第六项内容说的是酿酒文化,开篇谈到酿酒的全过程,尤其对酿酒原料的来源讲得极为透彻,其中还罗列有很多传统酒歌和祝酒辞,并叙述有酒在社会交际、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第七项内容《农耕·狩猎》里,谈到土地色彩与农作物色泽的变化关系,尤其对种种农具的生产技术、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术谈得极为详实,就连大豆颗粒上的黑线如何而来这样的奇怪话题都讲得头头是道。其中的第十分项,谈的是地面上所有事物的基本常识,这就包含的多了,什么生物、解剖、物理、地理均收其中,举个例子说:鸡冠的形状象什么,颜色象什么等等,问答着实详尽。不仅如此,还有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使朵迪艺术情趣倍增:不用勺子就能舀的三种水——口水、泪水和鼻涕;不用镰刀就能割的三样草——鼻毛、胡子和眉毛;不用剪子就能裁的三样衣服——虎皮、豹皮和熊皮……在最后一节,还汇编有许多首犁地歌、狩猎歌。第八项《房门构成》独立成篇。因为屋门纳禧纳福,是房舍之命门,所以古人对其材料选择、长宽尺寸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常识也是朵迪对歌中的主要内容。不只这些,对屋门框架结构中的各部分还有说道——上下左右用什么来压,回答是:上用头,下用脚,左右用双肩,门环用手压。又问:上下左右象什么,回答是:上为锦鸡下为豹,左为青龙右白虎……——第九大项,主要说的是朵迪队去东家赴会前祭祀天、地、空的所有程序的细节说明。——第十大项,记朵迪队到东家赴会,被东家用一张大红桌子拦在门外,要求他们与早已等候在屋内的歌王对歌。桌上供有猪头、青稞酒、钱币,表示东家备有丰盛的宴会,但是对歌不过关,就无法进入家门。这时歌王将会对朵迪队提出十二道问题……要求讲解这一张大红桌子就是第一道关口题,婚嫁习俗是第二道关口题,饮食起居是第三道关口题……——第十一项,是歌王问朵迪队有关来时路上的一些问题——①,上须弥山顶祭祀是否见到含苞的三朵花——日、月、星;半山腰呢?浮云、雾和风;山脚三条吉祥线——路、沟、坎;山顶、山腰、山脚住的谁?他们的衣食住行呢?语言特征呢?②,去海边祭祀,在海岸礁石上是否见到三鸟窝,三窝共有蛋几只,大小黑白各多少,总共孵出几只鸟,鸟儿的种类、色泽、啼声怎样,都去了哪儿。以上两项是在问有关民族渊源问题。③问天、地、人三界的境况。——朵迪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朵迪队进得门来给众人表演朵迪助兴,唱词内容大多是对东家的祝辞,虽然也有对歌,但都是结合当时情境临场发挥。朵迪队首先站成圆圈,领舞主唱,大家转圈,然后排成一字形,在领舞的带领下且歌且舞,领舞在队伍的前首如同灵狐,在左蹦右跃之时,双手依二四节拍摇着镶有铜铃的皮带,节奏由慢到快,众队员随着铜铃声响,先是如浪潮一般左右摆动。这动作看似简单,却有讲究:左右摆动时,要求队员手挽手,肩靠肩,以双脚尖为轴心,左右旋转并摆动脚跟,擦肩、侧身、转脸。当铃声渐快,动作发生变化,外加下蹲两次。继而队形由一字形转为“6”字形,尔后又打开,恢复成一字形,如此反复十二次。铃声又急,跳的是猴子舞这一出,这重点是讲民族渊源问题。当铜铃声响急促至极,队员舞步无法与此合拍时,众人齐声欢呼,所有人的心却像脱了缰的骏马,风驰电掣而去,久久不能平静……当问及朵迪艺术中的唱腔,老罗兴奋异常,他站起身,清清嗓子,唱起来,优美的朵迪旋律便从他歌喉流出:(转圈下蹲时齐唱)(对歌时女方唱腔)男方唱腔基本上与《拉依情歌》③的调子接近,但节奏属于散板。朵迪唱腔开始绵长低沉,尔后短促高亢,情绪时而张扬激越,时而压抑惆怅,虽然大起大落,却也不疾不徐,悠然自得。艺人老罗最后补充道,朵迪的内容浩如烟海,如果能够得以整理,字数起码要达300多万。由此看来,朵迪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藏族百科全书,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使这一艺术瑰宝大放异彩。总而言之,舟曲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独具特色,人文思想突出,民族色彩浓郁。以上所谈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内容,游离于艺术殿堂之外。你要是想读懂它,须满怀虔诚,入乡随俗,贴近生活,注重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