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采薇_第1页
高一语文采薇_第2页
高一语文采薇_第3页
高一语文采薇_第4页
高一语文采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采薇课件第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解题《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第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第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诗的思想内容。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3、学习《诗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更多资源

第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第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岁亦莫止猃狁之故载饥载渴王事靡盬我行不来彼路斯何四牡騤騤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词语注音(mù)(zài)(lài)(kuí)(mǐ)(xiǎnyǔn)(gǔ)(lù)(féi)(yù)第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字词点击莫(mù)止:莫,同暮。玁狁(xiǎn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不来(lài):无人慰问。雨(yù)雪:下雪。彼路(lù):路,通辂。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所腓(féi):隐蔽,掩护。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第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五章:第六章:结构梳理直接写战事。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第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恨、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文本分析第一章第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第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诗歌欣赏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戍卒将士长年在外,一年又一年,他们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阵容又如何呢?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阵容又如何呢?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这三章表达的情感层层递进。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四、五两章追述从军作战的紧张战斗生活。四牡业业:以驾车马匹的高大,烘托士卒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写军容之盛和军械的精良。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和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这两章写军士军威及军械精良的同时,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如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第二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悲和哀,可见戍卒归家途中是百感交集的。

长久的戍边生活

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呢?为什么?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岭外音书断不知家中有阿谁?问客从何处来?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有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合作探究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风吹柳绵垂,一枝连一枝——孟郊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征人离家之时,正是桃红柳绿的丽春,面对美景,征人却不得不与亲人分别,杨柳依依,正含着不忍与亲人分别的依依之情。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死离别的哀愁。(以乐衬哀)苦尽甘来,能活着踏上归途,不久将和家人团聚,但偏偏遇上坏天气,还要忍受途中的饥寒,以哀景写乐,增强乐哀乐的鲜明对比度。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古人评价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今人评价一: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有何特点?艺术特点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第三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比兴手法审美感悟

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2.注重细节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现战争的残酷。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王夫之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反衬手法:

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反衬往往比陪衬更有力量。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4.重章复唱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课堂小结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诗经》中优美的爱情诗当然远远不只这些,但是我们通过这几首诗,可以看到冰山一角,可以体会古代青年男女的欢乐与痛苦,可以从他们大胆的追求自由幸福的领悟出人生的道理,那就是爱情在相知中,幸福在劳动中,永恒的爱情来自纯结和忠贞。两千年后的我们,再次重温这些诗歌时,那些鲜活的灵魂仿佛又出现在我们面前。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我是一名归途的士兵

大雪纷纷扬扬,我拖着连年征战的疲惫走在回乡的路上。年年盼归,日日思乡的我,在回家时没有常人的兴高采烈,内心却是绵绵不尽的伤痛。想起了我当年服役离家的时候,孩子亲密地拉着我的手,瞪着一双大眼睛询问着我的归期;妻子为我精心打点好了行囊,送了一程又一程;年迈的双亲相互搀扶着,呆呆地站在村口,站成了我心中永恒的风景。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最终我还是咬着牙,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仿佛又听到了孩子深情的呼喊,我仿佛又看到了妻子眼中的泪水、父母眼中的期盼。这一去啊,生死难料;这一去啊,归期何时!“人生自古伤离别”,那春风中轻拂的杨柳啊,道不尽我内心依依惜别的深情和满腹的无奈。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大巢菜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外敌入侵,战事连连,我们刻苦练兵,奋勇杀敌,野菜为生,一年又一年。今天我终于可以踏上回家的路了,可是我的心却怎么也无法高兴。来的时候,青春年少,而此时,由于连年的征战奔波,艰苦的岁月在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来时的老乡,军营的战友,如今已死伤大半,北方寒冷的大地成了他们永远的归宿。那一座座光秃的墓冢啊,只有夜晚那清冷的月光才能为他们披上凄凉的外衣。千里之外无数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亲人们期盼团圆的眼神将是一种最令人伤痛的永恒。第四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因为我的离去而荒芜不堪的家园;我仿佛看到了破旧的茅屋中相依为命的妻儿;还有我可怜的双亲,是否因为我的离去而无法安享晚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和我的亲人都在别无选择地啜饮着同一杯战争的苦酒!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雪下得更大了,片片雪花无情地扑打着我的面庞,阻挡了我的视线,我的心情更加的伤心和悲苦了,可有谁能知道我内心无限的哀痛呢!风雪之中,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渐渐地,渐渐地,我消失在了这漫漫归乡的路上……这篇小短文站在归乡戍卒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借助环境的渲染作用,比较充分地展现了一名归途士兵复杂而又悲苦的内心世界。学生听后,深受感染和启发,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培养了学习兴趣。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这样,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当时的特殊背景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从而训练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智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高考诗歌鉴赏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天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⑵清冷、幽静⑶“为拂绿琴埃”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描摹心理,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第五十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思乡情感戍卒思归思念亲友羁旅愁思征妇思夫故国之思

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念亲友

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愁思枫桥夜泊

张继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征妇怨》张籍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征妇思夫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虞美人李煜故国之思

春花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