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07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三首【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从前并和唐朝新出现的近体诗(别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巧,不用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可是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长的传统,至唐朝又发生了新变。唐朝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辟,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进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专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限制于比较纯真的抒怀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势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宽阔、语言明畅,不单抒写波涛起伏的感情心理活动,还直接表达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谈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获得空前的发挥。唐朝诗人中也有靠近于汉魏古诗委宛淳朴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此外,在音节上,唐朝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汲取声律的和睦与对仗的工整,或则存心走上反律化的门路,皆不同于晋、宋从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因此明朝风格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其实不算错。不过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看法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甚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能够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成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重申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点,不可以拿汉魏古诗委宛委宛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堪称通畅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异,这个问题比较奇妙,须仔细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划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同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宁舒缓的心胸,近乎平常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弘扬蹈厉的感觉,近似于朗读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粗心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许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不论叙事仍是抒怀,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致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听说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论是悲慨仍是喜颂,是仄脚仍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平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划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略这样。这就是为何五七言古诗只管都发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此后改日渐离开音乐,获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逗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朝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由。(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修改)1.对于古体诗,以下表述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体诗产生于唐朝从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其实不严格,因此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巧,不用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要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过去古风不同。【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6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阐述类文章”部分的“理解文中重要看法的含义”考点。2014年和2015年山东卷第6题考察的是归纳阐述文要旨的能力,今年改为考察理解看法含义的题目,表现了向全国卷过渡的思想,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理解看法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分清看法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杂范围,强拉因果、误解文意,偷换看法、惹是生非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归纳文章的内容。答题时第一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而后认真剖析,本题前三个选项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段,但A项中的“渐渐走向衰微”和C项中的“更似绝句律诗”需联合全文内容来判断,B项原文中各特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联系。2.以下对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汉魏古诗大多限制于比较纯真的抒怀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宽阔。B.就委宛淳朴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稍进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睦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存心“反律化”。D.二者各具特点,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答案】C【分析】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朝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汲取声律的和睦与对仗的工整,或则存心走上反律化的门路,皆不同于晋、宋从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照。【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6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阐述类文章”部分的“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这种题目是山东卷必考内容。本题指向明确,难度适中。从选项设置来看,四个选项所波及的信息集中在文本第二自然段,地点都比较显然,考生略加梳理挑选就能够找出,再将找出的信息与选项内容——比较,很简单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同五家,足见其成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点,其看法堪称通畅。B.本文第三段采纳了对照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正确掌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一生不得志”,抒怀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6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阅读一般阐述类文章”部分的“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考点,不单考察学生对作者看法的理解,还考察学致使用的能力,指向明确。A项信息在文本第二自然段后半部分,B项信息在文本第三段,C项信息在文本二、三两段,D项连续了2015年高考本考点的命题形式,要求考生用选文文本内的看法解读课本内容,依据选文中“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弘扬蹈厉的感觉,近似于朗读或歌唱表演的声腔不论是悲慨仍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平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可判断出D项正确。(一)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问题。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①,随风远飞扬。长与故杜绝,万岁不相当②。何这样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徐徐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注】①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②相当:相遇,相遇。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点,表现征人的辛勤困苦。而后以蓬草随风飞扬,无所归止,永久没法回归故乡,表现征人流浪在外的无奈与孤单。这几句诗为下文描绘征人的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分析】本题考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经过剖析可知,诗歌前八句经过“鸿雁”和“转蓬”这两个意象,表现了征夫的生活境遇,运用的是比兴的手法。而后联合诗句从内容和结构双方面详细剖析即可。2.“何这样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答案】(1)①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②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③出征之久,年纪飞逝,老之将至;④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2)这些方面密切联系,共同反应了征夫思乡不得归的主题。【诗歌鉴赏】曹操的乐府诗,常常大方而多气,甚有风骨。这首诗以沉郁凄凉之笔写征夫思乡之情,也显示了曹诗的这一特点。这首诗开头连用比兴,最后又以比兴作结,首尾互相照顾。鸿雁、转蓬、神龙、猛兽、狐狸,其表象各不同样,诗人却擅长抓取它们有助于表现主题的特点来描绘,全诗显得和睦一致、水乳交融。只管诗歌大多数篇幅是比兴,描绘主题的只有寥寥数句,但比盛行到了延长、拓展、重申主题的作用,因此整首诗仍旧给人以委宛深邃、内蕴丰富之感。(二)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计窘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情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耐的生计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建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计,却把人约束在文明的各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即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球:“让思想打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溃不成军”。从此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溃不成军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整打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不过是打破思想的牢笼。假如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仍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为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品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边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监禁此中”,它“沉着超然,逻辑严实,等级威严,宏大非常”,“它最后要无情地吞噬全部”,“向来连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停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停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别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盛,人们自己被软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确有一套自我掩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好像五星级旅馆,使监犯忘掉自己仍是监犯,使监犯们踊跃踊跃地甘当监犯。牢笼诚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掉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广泛相信“进步论”,相信此刻比过去好,将来比此刻好。这种进步论假如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权衡,是不足以证明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只此刻不比过去好,将来更让人担忧。只管这样,现代人仍是一心“向行进”,没有人愿意“向退后”,哪怕是退后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回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省:“悟过去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路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当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这样的“飞快发展”,现代人果然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愈来愈近了吗?那或许不过一厢宁愿罢了。我们急促行进盼望贴近前面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为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害与现代人的生计窘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无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终点,实质上就必定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对的问题上。”1.以下对于“牢笼”的理解,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耐的生计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实质意义同样。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为了“铁笼”,是一种沉着超然、逻辑严实、等级威严、宏大非常的非人品化文明。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约束在文明的各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简单打破,想打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答案】D2.以下不属于“现代人的生计窘境”的一项为哪一项A.陶渊明的“回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省,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假如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权衡,却其实不是真正的进步。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实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为疏远了。【答案】A【分析】A项,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