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库仑定律”的探究性教学设计刘永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一.教学设计思想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探究性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探究性教学方式,旨在强化学生的体验,通过对知识的探究,懂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获取的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另外,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实验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实现基于多媒体和现代实验技术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此,我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凸显“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注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敢于提出自的结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物理规律产生的艰辛过程,同时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在探究己的假设和预见、敢于动手实验验证并归纳出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己共同探究的科学素养。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不仅是电磁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阐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对静电力缺少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先由简单的实验入手,在学生对静电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分为二个环节进行探究:先定性探究,后定量探究。每一次探究,都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而使库仑定律的得出水到渠成。%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建立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好的思考、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学生已通过“电荷及守恒定律”的学习,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及基本应用;通过预习,学生迫切希望掌握有关静电的规律及应用,这些为本节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理解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了解库仑扭秤,掌握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及其表达式。()通过静电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及实验的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静电力的大小,得出库仑定律,并体会物理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库仑扭秤实验为载体,渗透物理文化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的作用。()体验和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对科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类比,使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体会到自然界和谐与多样而统一的美。()使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共同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感应起电机、数据采集器、力感传器、金属丝一根、库仑扭秤、静电天平、电脑等;.学生分组实验准备:玻璃棒、橡胶棒(各二根)、丝绸、毛皮、感应起电机、悬挂的外面包有金属箔的泡沫塑料小球、带有绝缘底座的金属球二个、物理支架、完全相同的金属箔(三块)、静电天平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分组实验: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将一玻璃棒的中点用绝缘丝线悬挂在物理支架上,使之呈水平、平衡,再用丝绸摩擦其一端。①用另一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一端,接近;②用一与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接近。.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且同种电荷相互推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静电力,或库仑力。.组织学生对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可能因素进行猜想,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用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带电体的电荷量、;课件投影到屏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首先研究真空中电荷间的静电力,这样可以不要考虑电荷周围可能存在的复习外带电体的形状、大小最好也能忽略电荷的形状、大小及电荷的分布对静电力的影响。进而提出问题: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模型,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大小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带电体间的距离;景入部环境了;在学生讨论、汇报后,师生一起小结: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时,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的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可见,点电荷和质点一样,都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体会:创设与主题相实验是创设真实情景最有效的工具。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又自然地引入即将要探究的电荷间作用力的课题上来。关的、真实的物理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物理探究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而由现实情景切入课题,很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想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取学生的汇报,不可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而简单地否定学生的猜想,否则会大大地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相反,利用学生对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环境因素的猜想,能很自然地过渡到对“点电荷”的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为后续的探究指明了方向,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同时也指出可用空气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真空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二).实验探究,新课教学、探究:定性探究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明确探究的目的。由上面的分析,学生明确了下面用实验验力与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观、证静电察桌面上器材。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如何探究如何改变小球的带电量小组内先讨论探究方案。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用不带电的小球与带电球接触可以改变电荷。量.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感应起电机使金属球让学生自主探究,将现象汇报到课堂上。.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教师边用动画模拟实验现象、边引导学生分析,再得出结论,用课件投影到屏上。体会:这个阶段是实施探究、促进建构的使学生静电力与带电体的电荷量和带电体间的距和包有金属箔的泡沫塑料小球带上同种电荷。再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获得对静电力的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出静电荷、量电荷间距离的定性关系,即让学生经历了“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内在建构过程。在探究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小定探量究的顺利进行埋下了伏笔。离有关;力与电(距离一定时,电荷量越小,静电力越小符合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通过接触起电“分走电荷”的思想,为静电力大探究:定探量究静电力的大小与电荷、量距离的关系.启发思维,提出假设:教师用课件展示下面问题,组织学生万有引力是两个物体因质量而具有的吸引力,大小与、及有关;讨论。静电力是两个物体因带电而具有的吸引有关。'力,大小与、及再引导学生猜想:静电力会与带电、量及距离间有何种关系能猜想它们的关系式吗库仑定律屏上并板书。一.定探量究静电力的大小之后,教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库仑定.提出假设: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并用课件将结果投影到律发现前夕的历史背景:许多人都猜测静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着某种相似,卡文迪许mm1r2由万有引力:FG类比2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静电但由于当时电不量可以测定,所以这样的猜得到证实。后来库仑受到卡力。QQ1r2静电力:Fk2测无法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扭秤实验的启发,突发灵感,设计出了库仑扭秤。(此处要肯定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科学洞察力。)【接着,边引导学生观察库仑扭秤的实物,边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库仑扭秤的主要结构。库仑扭秤的结构如图。在细银丝下悬挂一根绝缘型架,它的一端是一个带电金属小球,另一端有一不带电的球,与的重力平衡。在旁还置有另一与它一样大小的固定小球。为了研究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先使、各带一定的电荷,这时型架会因端受力而偏转。.经典实验赏析()精妙绝伦的设计思路为了帮学助生理解库仑扭秤的原理,师生一起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探究细金属丝的扭力与角度的关系另取一根金属丝,一端与测扭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相连并固定在物理支架上,接到电脑上,金属丝的另一端有一个小指针,转动时的角度可由下方的量角器读出,请一位同学配合教师完成实验,实验现象直接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由同学读出指针转过的角度,教师将数据输入电脑,经电脑处理得到扭力随角度θ变化关系的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θ。使学生认识到,库仑扭秤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测量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当时不可测量的静电力的大小,即“放大微小量的方法”。()模拟大师的探究过程(①教师借助动画模拟用库仑扭秤探究“电荷量不变时静电力随距离的关系”的过程。②展示库仑当年部分实验数据,组织大家追随物理大师的思想一起探究。两带电小球的电荷量不变时:实验次数、球的距离金属丝扭转库仑定律的角度一.定量探究静电力的大小36个刻度.提出假设:144.实验验证:&1∝r2个刻度当、不变时,、575.5个刻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用课件投影并板书。)③提出问题:如何探究距离不变时,随、、的变化学生已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很容易想到用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与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平分。教师在点评时,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有“等分电荷”的创意。要求学生简要说明“距离不变时,探究∝·2”的过程。教师作补充、点评:变、小球的电量不变,只改变小球的电量,得到∝;由于对称性,也将有∝:。这样就得到了:保持距离不∝·。课件播放、教师板书。最后,简要介绍库仑在静电方面的贡献:库仑得用自己设计的扭秤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精确实验,得到了“平方反比”定律,并测出了比例系数,从此使人类对电学方面的研究进入到了定量的阶段。一.定量探究静电力的大小.提出假设:.实验验证:1∝当、不变时,、r2体会:定量探究静电力的大小,是本课的关键环节。先由类比法,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万有引力公式猜想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表达式,再向学生展示库仑扭秤的实验装置、动画模拟实验过程、分享当年库仑的实验据从而得到实验结。论这样设计,既体现探究的基本过程,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被物理大师的思想和方法所吸引,使这个经典的物理实∝·当不变时,*QQ2∝1即:r2QQ1r2.得出结:论Fk2验所蕴含的物理文化和科学思想得到较好的展示,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学生未学过力矩,且对扭力感受不深,特设计了“探究细金属丝的扭力与角度的关系”的探究。这样.学生自主探究设难置疑:物理大师精妙绝伦的实验不易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但我们可以借助课桌上器材:一架由物理天平改装后静电天平、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箔、、,绝缘夹子等。如何探究静电力的大小组内讨论,提出方案。小组汇报后,教师组织班级集体讨论。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一起将实验的原理、方案补充、完善:实验开始前,在左边放上金属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为节约时间,事先已将此天平调节平衡),读出对读数;再将另一金属箔用绝缘夹及支架固定在的正上方,可做,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库仑扭秤实验的巧妙之处扫清了障碍。游码所用摩擦起电使、同时带上同种电荷,这时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天平失去平衡,再次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出读出游码所对读数,则静电斥力的大小()△,即:∝△。要探究与、的关系,只要探究△、与、的关系。由于已经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学生容易知道探究时还是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和“等分电荷”的思想。;体会:虽然学生对天平很熟悉,但用于研究静电力却有较多的学生一时不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可用课件播放体现上述步骤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下面的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个过程要启发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全部由教师讲解,因为解。所以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是典型的灌输式教育,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师组织学生分两大组进行探究活动:第一大组,探究当、不变时,与的关系;第二大、组,探究不变时,与、的关系。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待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各选一组数据记录表,投影到屏幕上,并由提供数据的学生代表进行分析、归纳结。论如:表电荷量不变,.实验、间的距离游码示数△次数/】…表距离不变,.实验电荷量游码示数△*次数电荷量</<以表为例,要求学生汇报数据处理的方法,并给出探究结论。学生:我们小组是直接观察表中的数据,发现越大,越小,但△·基本相等,间接表明了11.△∝,即:∝r2r21纵轴,以为横轴,但还没有来得及画(学r2学生:我们认为可以利用图象处理数据,以△为生显得有些紧张无措)。……$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路,指出列表法和图象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教师将学111输入电脑,由计算机绘制出△、△、△、△的图象,让学生讨论得出rr2r生得到的数据1时,△∝,r2实验结论:电量不变1即:∝.r2组织学生图象法更为准确、直观,利用线性关系很容易得到两个量之间的定量离较远的点进行误差分析,并提出减小误差有方法,从而体会为什么要用较小的金属箔片。再引导学生表中的数据,得出:不变时,∝·,比较上述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使学生认到识在探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关系。同时对图象中偏QQ1r最后归纳可得:Fk2.2体会:展示库仑当年的实验数据,是对不易进行的扭秤实验的一个巧妙处理,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但也有弊端: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大师的盲目崇拜,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用静电天平进行的分组实验,既能对无法重现库仑实验的缺憾的弥补,更能使学生在实验原理的探究、实践操作、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更加体会到了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加深了对库仑定律的理解。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相互交流、课堂点评、得出结论等环节,形成了对库仑定律的集体建构,使库仑定律的得出水到渠成,合符“探究建构”的教学理念。当然,验证库仑定律还有其它方法,课堂上不可能一一展示,可由学生课后自己研究。(三).总结提高,得出结论理解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教师用课件播放库仑定律的内一.定量探究静电力的大小容,边引导学生分析,边板书。二.库仑定律.内容:QQ1r2.表达式:Fk2.静电力的方向:.适用条件:真空中%(四).形成性练习播放课件: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氢核(质子)的质量是×-27kg,电子的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量是×-30kg,在氢原子内它们之间的最短距离×-11m.试比较氢核与核外电子之间的库仑力和万()微观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库仑力,因此在上面进行的实验探究时,都可以把万有引力忽略。()万有引力和库仑力在产生原有引力.因、方向性方面有区别,说明了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两者都遵循“平方反比”规律,表达形式相似,说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进一步体会到自然界的和谐、多样而统一的美。(五).课后延伸,加深理解()上网查阅有关科学家库仑生平、库仑定律的实验及改进的相关资料;%()阅读教材.科学漫步——静电复印。@七.教学流程图课件播放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创设情景定性探究引入新课经典实验定量探究总结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安防设备升级改造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小额贷款逾期债务追偿合同
- 图书馆水电维修服务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合同违约责任认定与赔偿标准
- 2025年度个人信息数据保密与隐私保护协议
- 2025年度航空航天技术简易版投资协议
- 2025年度教育机构股份转让及资源整合协议
- 亲子乐园单项装修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安全保卫与保安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养老院养老人才引进合作协议
- 提案改善课件全员版
-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 体能训练概论(NSCA)
- 铜陵油库重油罐区工艺设计
- 液压传动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质量手册CCC认证完整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 低压电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35张PPT)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清洗消毒保养及注意事项解读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及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