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五版课件_第1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五版课件_第2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五版课件_第3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五版课件_第4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五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复习考试内容: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概论*定量分析误差*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吸光光度法分离方法题型:选择、判断、填空、解释、计算

解题方法1.分析题义弄清要解决的问题2.找出解决的途径、原理、条件、公式3.列式计算

*概念、典型例题、作业题要求掌握*第二章定量分析概论目的要求:(1)弄清定量分析过程;

(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有效数字及运用;

(4)滴定分析基本知识(特点、分类、方式、反应要求等);

(5)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1.基本概念:误差、偏差,准确度、精密度及相互关系;有效数字,滴定分析法一套(计量点(等量点)、终点、滴定、滴定误差、滴定分析、标液),基准物2.定量分析过程(1)采样、制样采样:代表性、据分析对象不同用不同取样方法公式mQ≥Kda(Kg),制样: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步骤,按四分法缩分(2)试样分解要求:分解完全、无损失、不引入待测与干扰;方法有溶解法(酸、碱溶;溶剂水、酸、碱和混合酸)和熔融法*(3)消除干扰与测定(分析实际存在困难问题)消除干扰方法:a.掩蔽-络合,沉淀,氧化还原法

b.分离-沉淀,萃取,离子交换法等测定:应据待测组分性质、含量、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及实验室设备等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4)分析结果计算与评价

化学表示形式(化学式):实际存在形式、氧化物和元素形式、所需组分、离子含量。

含量表示形式:

a.常量组分相对百分含量

b.低含量组分µg·g-1,ng·g-1

,pg·g-1表示 以前用ppMppb ppt表示

**4.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1.有效数字(概念)A.*0的作用定位/测量0.03020B.对数与负对数pH=10.21lgK=18.20C.含量:小数点后两位55.32%5.32%0.32%D.误差与平衡常数:两位2.记录规则:仪器精准度3.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4.运算规则:加减乘除*5.滴定分析(1)滴定分析特点与主要方法:特点、测定原理(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要求三准(浓度、体积、终点)、主要方法(酸碱、

络合、氧化还原、

沉淀)(2)

滴定分析对反应要求和滴定方式要求:反应完全(反应定量完成,99.9%,按一定反应式反应,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速度快、有适当简便方法确定终点。方式:直接、返滴、置换、间接

*6.基准物与标液(1)基准物质要求:a.试剂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b.试剂的纯度足够高c.性质稳定,d.试剂最好有较大摩尔质量,没有副反应。*判断是否基准物质(2)标准溶液配制方法:直接法+标定法(间接法)*7.滴定分析计算方法: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基本单元);4位有效数字(1).标液浓度表示:量浓度CB(基本单元选择)+滴定度Ts/x(g/mL或%/mL)滴定度与物质量浓度换算

(CV)K2Cr207=1/6(m/M)Fe×1000(2)T与X间计量关系tT+bB=cC+dDnB=b/t·nT,或

nT=t/b·nB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n(1/5KMnO4)=n(1/2H2C2O4)4.待测组分含量计算

TcTVT

反应tT+bB=cC+dD↓BMBmB

例5-4——5-7*1.基本概念:标准偏差、自由度、置信度、显著性、平均值置信区间*2.标准偏差3.正态分布、t分布、*t检验方法*4.平均值置信区间*5.可疑值的取舍

4法;|x异-|≥4,舍去

<,保留(参与平均)Grubbs法T计=|x异-|/s(>0)

若T计≥Tα,n舍去x异

<保留x异(参与平均)Q检验法(了解)*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A.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B.减小测量误差称样量>0.2g

关键测量适当测量体积>20mLC.减小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n=3—4D.消除系统误差

a.对照试验

(1)标样对照

(2)加入回收法

(3)用其他可靠分析方法对照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分析结果校正*1.基本概念:酸碱质子理论一套(酸、碱、酸碱半反应、共轭酸碱对、两性物质、酸碱反应、共轭酸碱对Ka

与Kb关系一元KaKb=Kw,二元Ka1Kb3=Ka2Kb2=Ka3Kb1=Kw

交叉关系)、δ、PBE、酸(碱)的浓度与酸(碱)度、分析浓度(C)、平衡浓度([x])、缓冲溶液、缓冲指数、指示剂变色点、变色范围、突跃范围

2.活度

*3.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计算(1)δ、[x]2位有效(2)MBE、CBE、*PBE熟练正确写出例Na2CO3

(3).溶液pH计算总结公式、条件列表、例题

a.强酸(碱)C>10-6[H+]=CHClC≤10-6.b.一元酸(碱)条件、公式,重点近似式、最简式

c.多元酸:近似一元酸(碱)条件 <0.05

或Ka1››

Ka2d.两性物多元酸酸式盐,重点近似式、最简式

e.缓冲溶液

*4.缓冲溶液缓冲原理、分类、配制计算、β计算β=βHA=2.3δHAδACHA、βmax条件pKa=pH,βmax=0.58C、缓冲范围pH=pka±1;缓冲溶液选择原则(会选)对测量过程没有干扰,所需控制pH应在缓冲范围内,pKa值尽量与所需控制工作pH一致,即pKa=pH;有足够缓冲容量,以满足工作需要,组分比最好1:1,总浓度在0.01-1mol·L-1之间;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5.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A.变色点pH=pKHIn、变色范围pH=pKHIn±1B.常用指示剂MO/MR/PPC.指示剂选择原则*6.滴定原理(1).滴准判据式:一元弱酸、碱TE%≤0.1%,∆pH=0.3,Kac≥10-8

多元酸分步滴准判别式TE%=0.3

,∆pH=0.3,CKa1≥10-8

,CKa2≥10-8Ka1/Ka2≥105(2).滴定曲线突跃及影响因素C,Ka,一元强、弱,多元第四章络合滴定法目的要求

(1)弄清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特别是

EDTA本身及络合物的特性

(2)络合平衡各种常数表示法

(3)导出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及应用(滴定曲线、适宜酸度、酸效应曲线、络合指示剂选择、终点误差)(5)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1.基本概念:逐级稳定与逐级离解常数,1:n型交叉倒数关系、累积稳定常数β、副反应系数α、酸效应、络合效应、共存效应、K稳与K΄MY及关系、最高酸度、最低酸度、最佳酸度、封闭2.EDTA特性:络合剂受酸度影响EDTA-M特性:广泛性稳定性、络合比简单(1:1)

水溶性

M无色则MY亦无色、M有色则MY色更深

*3.络合物各种平衡常数意义、表示及相互关系稳定常数(形成常数)k1k2…Kn

离解常数(不稳定常数)k΄1=1/knk΄n-1=1/k2…k΄n=1/k1交叉倒数关系逐级累积稳定常数βn=K稳1·K稳2…K稳n质子化常数KHi、

βHiK稳=1/K不稳pK不稳=lgK稳4.络合物的分布、平均配位数

*5.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副反应影响(大)用副反应系数表示α=[]总/[]=1/δ,[]=[]总/α

(1)比较实际稳定性K΄MY应用

(2)判断能否滴准lgK΄MY≥8(3)滴定允许最高酸度

(4)控制酸度选择滴定(连续滴定)*7.滴定原理(1).突跃及影响因素CM、K΄MY(酸度)(2).滴准判据单一离子:∆pM′=±0.2,Et≤│±0.1%│,1g(CspMK′MY)≥6lgK΄MY≥8混合离子:∆pM′=0.2,Et=0.3%,lg(CspMK′MY)≥5lg(CspMK′MY)=lg(CspMKMY)-lg(KNYCspN)≥5

或∆lg(Kc)≥5/有副反应∆lg(K′C)≥5lgK′≥7

(3)pM′sp=1/2(lgK′MY+pCspM)pM΄ep=1gK΄MIn=pMep-lgαM=lgKMIn-lgαIn(H)-lgαM

(4)(5)a.单一离子适宜酸度范围“最高酸度”(最低pH)lgαY(H)=lgKMY-lgK′MY→pH

最低酸度→pH

最佳酸度pM′sp=pM΄ep→pH,查表

b.混合离子适宜酸度范围

N存在时滴定M最高酸度同单一离子最高酸度。最低酸度以αY(H)=1/10αY(N)≈1/10KNYCspN值所对应酸度

8.指示剂(1).指示剂条件,变色原理,举例*(2).常用指示剂EBT/XO(3).指示剂选择原则:考虑体系酸度使pMep→pMsp尽量一 致;考虑体系酸度+突跃*(4).指示剂存在问题封闭与掩蔽水硬度测定Fe、Al干扰,加TEA掩蔽,酸度条件置换方法提高指示剂灵敏度Ca-EBT→Mg-EBT*1.基本概念:E0

、E0´、催化反应、诱导反应*2.Nernst方程计算E、E0´(优点)*3.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及程度

滴准判据TE%=±0.1,lgK≥3(n1+n2)/∆E0′

=0.3-0.4v4.反应速度平衡角度可行,但不一定快速,反应历程催化反应、诱导反应、副反应关系*5.滴定原理E=f(v)突跃∆E及影响因素n、∆E0´(可逆电对)对称电对sp点及ep点在突跃中位置*5.指示剂

3类氧化还原型变色范围、变色点;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终点误差林邦误差公式*6.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复杂,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不同产物。计算结果步骤:

a.弄清分析程序,做什么?滴定方式(直接、返滴)

b.正确写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并配平,包括过程及滴定方程

c.据反应式确定化学计量系数。由各步反应计量关系得:aX~bY~cZ~dT,

aX~dTd.计算*7.应用:三种方法比较,列表、注意事项(1).KMnO4法原理(基本反应、E0

)、条件、硫酸介质、指示剂、特点

KMnO4配制、标定及条件、基准物、应用H2O2(2).K2Cr2O7法原理、条件、酸性介质、应用测铁条件、指示剂/加H3PO4作用、应用亚铁(3).碘量法指示剂+操作(防止I2挥发和I-氧化)直接碘量法测还原剂条件,I2液配制、标定、应用、KI作用间接碘量法应用、测氧化剂条件弱酸性或中性、应用铜,Na2S2O3配制与标定典型例题p137,1-4p140,6、7p150,9p15211-13思考题1、7、8、13、14作业题1、3、4、12、16、17、22、24第六章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

目的要求(1)认识重量分析的实质、应用范围

(2)明确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3)掌握沉淀平衡及形成过程理论,进而掌 握进行沉淀的条件和沉淀剂的选择、用量

(4)理解共沉淀理论及影响,如何减免沉淀玷 污的应用.(5)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1.基本概念: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相对过饱和度、均相、异相成核、共沉淀、同时沉淀、继沉淀、表面吸附、混晶、陈化

2.重量分析特点及要求-高含量准确度高(1)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区别(2)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要求*(3)重量分析方法要求(三保)

**3.沉淀溶解度及影响因素(保量)

(1)溶解度及溶度积s=s0+s离子(2)影响因素:四大效应主要(盐效应较小常忽略)比较不同类型沉淀Ksp与S关系,同离子影响大小。实际四大效应综合考虑重点,但同离子效应必须考虑。(定性判断s大小;公式定量计算s)同S↓MA(s)=M+A无络合的强酸盐沉淀盐常忽略酸S↑弱酸盐及难溶酸盐络有络合尤其稳定者,

S又较大*一般推导的公式是单一一种效应,而实际都是两种效应以上,故计算必须按照例题的方法进行。?结合例题总结同+盐、同+酸、同+络三种实际情况S计算方法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温度、溶剂)

4.沉淀形成(保形)(1).沉淀分类(2)槐氏公式意义、定性使用(3)沉淀形成理论均相、异相成核,临界CQ

/s意义成核作用长大过程凝聚无定形↓构晶离子晶核沉淀颗粒成长,定向排列晶体↓

5.影响纯度因素(保质)表面吸附吸附本质(双电层)优先吸附构晶 离子,Ksp小,价高,C大优先共沉淀混晶条件半径与构晶离子相近,晶体结构相同吸留与包夹继沉淀与共沉淀区别减少沉淀玷污方法*6.沉淀条件的选择(1).晶形沉淀条件稀、热、慢、搅、陈作用三保(2).非晶形沉淀条件浓、热、快、电解质、不陈化作用破坏胶体、防止胶溶、加速沉淀凝聚

*

7.换算因数F

例2P~P2O5,

8.*沉淀滴定三种方法比较,重点两种,列表原理、终点、滴定剂、指示剂、条件、干扰、应用(1).莫尔法分步沉淀,AgCl↓(白色)→Ag2Cr04↓(砖红色),AgNO3,K2Cr04

,条件pH=6.5-10.5,铵盐存在6.5-7.2,指示剂用量CK2Cr04=5.0×10-3mol·L-1,消除干扰,NaCl标定AgNO3

,直接滴定Cl-或Br-

(2).佛尔哈德法

NH4SCN标定应用:含量计算典型例题p1813、4,p184,5思考题1、3、4、5、7、8(1)(2)(4)、9作业题4、a、d,5、8、b,10、11、16、17、22第七章吸(分)光光度法目的要求(1)掌握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朗伯-比尔定律

(2)熟悉吸光光度仪器的基本构造及作用.(3)掌握光度法的条件,包括显色反应、 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的选择.(4)熟悉光度法的误差来源及减免方法.(5)几种吸光光度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概念:单色光、复合光、互补色光、朗伯比尔定律、透光率、吸光度、ε、吸收曲线、λmax、工作曲线、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曲线)2.吸光光度法特点(1)λmax定性,也决定物质颜色(2)灵敏度高、准确度较高、应用广泛、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3.朗伯比尔定律

A=lgIo/I=lg1/T=Kbc物理意义、K(吸收系数)与吸光物质性质、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有关。吸光度加和性进行多组分测定测定及平衡常数测定。A=A1+A2=K1b1c1+K2b2c2

*摩尔吸光系数ελ(L·mol-1·cm-1

)计算求得:反映吸光物质对光吸收能力,光度法灵敏度,ε值是选择显色反应重要依据>104。(1)计算近似(2)ε受溶剂极性及溶液性质、入射光波长等影响,表示ε时应用ελ注明λ

(3)与C无关在稀溶液中成立桑德尔灵敏度S

(μg/cm2

):S与ε关系S=M/ε仪器检测极限A=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出的吸光物质最低含量,S与ε关系:S=M/ε4.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1).目视比色法特点(2).吸光光度法特点:A.入射光是高纯度单色光,减少偏离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直线部分范围大,分析结果准确度高。B.可任意选取某波长单色光,利用吸光度加和性,可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C.与目视比用光电管代眼睛测量,提高准确度D.用工作曲线,快速,可用一段时间F.有色物共存,可选适当波长(相互不干扰)或参比液来消除干扰,提高选择性。F.许多无色物若在紫外及红外有吸收峰,也可测定。

*(3).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及功能:光源、单色器(光栅)、比色皿、检测器和显示装置。5.显色反应选择(氧化还原+络合反应)显色反应要求a.选择性好;灵敏度足够高,ε>104。b.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必须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使生成一定组成络合物。c.有色化合物性质稳定,保证在测量过程中(30min)吸光度基本恒定。要求有色化合物不易受外界条件影响。d.

有色化合物MR与显色剂R之间颜色差别要大,要求两者吸收峰波长之差∆λ(对比度、反衬度)=│λMR-λR│>60nm。e.显色条件易于控制

显色剂无机+有机6.显色条件选择通过条件实验确定合适条件,包括: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试剂加入顺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有机络合物稳定性及共存离子干扰等。消除干扰方法a.控制溶液酸度b.加入掩蔽剂c.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d.利用校正系数e.利用参比溶液f.选择适当波长g.共存消耗显色剂干扰离子,增加显色剂用量。h.分离*7.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选择

(1).测量波长选择:无干扰,最大吸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干扰,吸收最大、干扰最小(2).吸光度范围选择

A=0.2~0.8;控制方法A.控制浓度,改变称样量及适当稀释。B.选不同厚度吸收池。c.改变ελ

,另选入射光波长,工作曲线重绘。D.示差法*8.参比溶液选择原则

a.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b.显色剂无色,被测试液中共存有色离子,用不加显色剂被测试液。c.显色剂有色,可选不加试液的试剂空白作。d.显色剂和试液均有色,将一份试液加适当掩蔽剂掩蔽被测组分,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而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以此作参比,可消除显色剂和一些共存组分干扰。e.改变加入试剂顺序,使被测组分不显色,以此溶液作参比消除干扰。9.标准曲线A-C(校准、工作)一条过原点直线。*a.标准曲线不过原点也可用,在线性范围内。b.一直线过原点,可用比较法。c.操作手续或仪器、试剂变动,重绘。d.用同类标样使标液与试液组成尽量接近。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原因:参比溶液选择不当,吸收池厚度不等,位置不妥,透光面不清洁等。偏离不严重,仍可用。10.对朗伯—比尔定律偏离标准曲线不呈直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偏离不严重,即标准曲线弯曲程度不严重,仍可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