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Ⅲ_第1页
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Ⅲ_第2页
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Ⅲ_第3页
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Ⅲ_第4页
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3/31病理学第16章传染病Ⅲ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肠道传染病

伤寒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肠阿米巴病22023/3/3132023/3/31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青壮年多见夏秋季多发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病变部位: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突出临床表现: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病后获得比较稳固的免疫力

伤寒(Typhoidfever)42023/3/31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的D族,G-菌含有三种主要抗原成分:

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菌体裂解内毒素致病传染源:伤寒患者、带菌者

肥达氏反应52023/3/31

病因及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苍蝇(媒介)

口伤寒杆菌(粪,尿)污染食物,饮用水消化道62023/3/31

病因及发病机制伤寒杆菌小肠淋巴组织潜伏期(10天)肠壁淋巴组织过敏反应导致肠粘膜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菌血症MPS第2-3周愈合败血症细菌及内毒素入血第1周胆囊内细菌再次入肠第4周72023/3/31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急性增生性炎:主要是巨噬细胞的增生伤寒细胞:巨噬细胞胞浆中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及细胞碎片。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82023/3/31伤寒细胞: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92023/3/31伤寒细胞102023/3/31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112023/3/311.肠道病变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分期:每期持续约1周

髓样肿胀期(第一周)坏死期(第二周)溃疡期(第三周)愈合期

(第四周)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体温呈梯形变化122023/3/31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凸出于粘膜表面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似脑回样隆起色灰红,质软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最为显著(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1.肠道病变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32023/3/31髓样肿胀期142023/3/31伤寒细胞、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152023/3/31伤寒细胞、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162023/3/31肿胀的淋巴组织的中心部发生坏死,并逐步融合扩大,累及粘膜表层。大体:灰白或灰绿色(2)坏死期(第二周)1.肠道病变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72023/3/31

坏死肠粘膜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3)溃疡期(第三周)1.肠道病变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82023/3/31镜下:可见溃疡、坏死物、伤寒小结192023/3/31

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将溃疡填平,然后由溃疡边缘的上皮再生覆盖达到愈合。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一般不引起肠道的狭窄。

(4)愈合期(第四周)1.肠道病变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02023/3/311.肠道病变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12023/3/31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器官肿大胆囊:多无症状,但可成为传染源心脏:中毒性心肌炎,相对缓脉皮肤:皮肤玫瑰疹肾脏:免疫复合物型肾炎肌肉:凝固性坏死(蜡样变性)2.其他病变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22023/3/31皮肤玫瑰疹232023/3/31结局:4-5周可痊愈,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是本病主要死因

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

结局和并发症242023/3/31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增生性炎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伤寒细胞:巨噬细胞胞浆中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及细胞碎片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突出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临床表现: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52023/3/31肠道传染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肠阿米巴病262023/3/31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节多见病变局限于结肠假膜性肠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细菌性痢疾272023/3/31病原体:痢疾杆菌,G-短杆菌

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志贺氏菌还产生外毒素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病因与发病机制福氏菌宋内氏菌鲍氏菌志贺氏菌282023/3/31口苍蝇(媒介)食物、水、生活用具、手等痢疾杆菌病因与发病机制传播途径:292023/3/31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层繁殖释放内毒素

炎症反应肠粘膜溃疡吸收、入血毒血症痢疾杆菌胃大肠

志贺氏菌外毒素

水样便病因与发病机制302023/3/31

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理联系病变部位: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根据肠道病变、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不同

急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痢疾312023/3/31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渗出物中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细菌一起形成假膜假膜呈灰白色,糠皮样假膜脱落形成“地图状”溃疡,多表浅浅小的溃疡愈合后无明显瘢痕,深而较大的溃疡愈合后可形成浅表瘢痕,很少引起肠腔狭窄急性细菌性痢疾322023/3/31

急性细菌性痢疾332023/3/31342023/3/31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1-2周,大多痊愈,少数可转为慢性急性细菌性痢疾352023/3/31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假膜性炎:渗出物中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细菌一起形成假膜假膜呈灰白色,糠皮样假膜脱落形成“地图状”溃疡,多表浅溃疡愈合后很少引起肠腔狭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急性细菌性痢疾362023/3/31肠道传染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

寄生虫病—肠阿米巴病372023/3/31寄生虫作为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的流行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被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适合于寄生虫生活的环境条件、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易感人群:对寄生虫感染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区域性、季节性及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382023/3/31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和损害:夺取营养:营养不良、贫血机械性损伤:压迫、阻塞、坏死毒性作用:脓肿、溃疡免疫性损伤:肉芽肿、过敏性休克392023/3/31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主要寄生于结肠可经血液运行或直接到肝、肺、脑和皮肤等处阿米巴溃疡或阿米巴脓肿遍布世界各地,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在我国多见于南方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为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阿米巴病402023/3/31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常称为阿米巴痢疾

肠阿米巴病412023/3/31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原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包囊滋养体422023/3/31

病因和发病机制排出体外胃

回盲部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引起病变结肠包囊包囊432023/3/31

病因和发病机制1.机械性损伤和吞噬作用2.接触溶解侵袭作用3.免疫抑制与逃避

442023/3/31

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性质:以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病变特点: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

分期:急性期、慢性期452023/3/31肉眼:

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或浅溃疡

坏死灶增大,圆形纽扣状

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边缘潜行性,具有诊断意义

1.急性期病变针尖样圆纽扣状烧瓶状烧瓶状隧道样改变462023/3/31472023/3/31镜下:溃疡处为无结构的淡红染坏死区,口小底大。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和肠壁的小静脉腔内常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滋养体呈圆形,体积较巨噬细胞大,球形的泡状核,胞质内常含糖原空泡或吞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碎片等。病灶周围炎症反应轻微,仅见充血、出血及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1.急性期病变482023/3/31492023/3/31502023/3/31阿米巴滋养体512023/3/31

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伴腥臭味。粪检时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多数病人可治愈,少数可转入慢性期。1.急性期病变522023/3/312.慢性期病变

病变复杂新旧病变共存坏死、溃疡和肉芽组织增生反复交错发生形成息肉和阿米巴肿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肠腔狭窄532023/3/31性传播性疾病542023/3/31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疾病传统的性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552023/3/3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性病分为四级一级性病:艾滋病二级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衣原体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三级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部念珠菌病、传染性软疣、阴部单纯疱疹、加特纳菌阴道炎、性病性肝周炎、瑞特氏综合症、B群佐球菌病、乙型肝炎、疥疮、阴虱病、人巨细胞病毒病四级性病:梨形鞭毛虫病、弯曲杆菌病、阿米巴病、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甲型肝炎562023/3/31

淋病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球菌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传播途径:成人:主要为性交传染幼儿:接触污染的衣物等间接感染病变部位:泌尿生殖系统的移行上皮与柱状上皮572023/3/31男性:前尿道→后尿道→前列腺→精囊→附睾女性:外阴/尿道→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输卵管

淋病582023/3/31病原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6、11),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的部位通过性接触传播持续存在、反复发作局部可有瘙痒、烧灼痛潜伏期通常为3个月

尖锐湿疣592023/3/31

尖锐湿疣肉眼:初起为散在小而尖的突起,逐渐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质软、湿润、淡红或暗红602023/3/31镜下:上皮增生呈乳头状结构角质层轻度增厚,细胞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伴表皮钉突增粗延长棘细胞层可见凹空细胞

真皮层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尖锐湿疣612023/3/31622023/3/31凹空细胞:体积较正常细胞大胞质空泡化细胞边缘残存带状胞质核增大,居中,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632023/3/31上皮脚下延并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层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642023/3/31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程长期、危害重临床表现多样全身性、长期性、隐匿性

梅毒652023/3/31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传染源:梅毒患者为唯一的传染源传染途径:由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先天性梅毒:母婴垂直传播后天性梅毒:性交传播

病因及传播途径662023/3/31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可见于各期梅毒2.树胶样肿:梅毒瘤肉芽肿(特征性变化)仅见于三期梅毒

基本病变672023/3/31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小动脉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使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闭塞。小血管周围炎:指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

基本病变682023/3/3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692023/3/31

血管周围炎702023/3/312.树胶样肿(梅毒瘤)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和睾丸肉眼:灰白色,大小不一,质地韧有弹性,如树胶。镜下:结构类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灶周围肉芽组织中富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上皮样细胞和郎汉斯巨细胞较少常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

基本病变712023/3/31722023/3/31先天性梅毒后天性梅毒第一期梅毒:入体后3周左右第二期梅毒:下疳发生后7-8周第三期梅毒:感染后4-5年

梅毒的类型及分期732023/3/311.第一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局部炎症反应→下疳病变部位:阴茎冠状沟、龟头、子宫颈、阴唇等处。肉眼:常为单个,直径约1cm,表面糜烂或溃疡,溃疡底部及边缘质硬,亦称为硬性下疳。镜下: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

后天性梅毒742023/3/31752023/3/31溃疡底部有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762023/3/312.第二期梅毒全身广泛性皮肤、粘膜的丘疹(梅毒疹)全身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血管周围炎改变,病灶内可找到螺旋体此期传染性强梅毒疹可自然消退

后天性梅毒772023/3/31

梅毒疹

后天性梅毒782023/3/31二期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