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笔记五:公冶長篇_第1页
《论语》阅读笔记五:公冶長篇_第2页
《论语》阅读笔记五:公冶長篇_第3页
《论语》阅读笔记五:公冶長篇_第4页
《论语》阅读笔记五:公冶長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阅读笔记五:公冶長篇这篇文章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对其各个弟子的点评孔子点评一0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前519-前470),孔子学生。字子长、子芝。孔子的女婿,七十二贤之一。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他精通鸟语,并因对鸟儿失信,而被鸟儿陷害,因此无辜获罪。孔子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错,因此将女儿嫁给他。公冶长一生治学,拒绝出任鲁国大夫,并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深受孔子赏识。孔子评论公冶长,值得为其做媒,虽然他坐过监牢,但不是他的罪过。然后孔子将其女儿许配给他。0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又名南宫括,孔子说南容这个人很厉害,在太平时代可以发挥才能,又能在混乱时代独善其身,保全自身,有大智慧,因此觉得可以将侄女托付给这样的人。同时,在《论语.先进篇》中还有一句提“05.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这句说孔子听南容吟唱了三遍“白圭”,觉得他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因此更放心将侄女嫁给他。孔子评论南容,国家清平之时,其才具能够得到发挥,国家混乱之时,可以避免陷入其中,远离刑罚。孔子将其兄长的女儿许配给他。03.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宰。《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宓子贱还可以做更大的官。有个成语“掣肘难书”就是子贱为单父宰的故事。孔子认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是鲁国真正的君子。评论子贱,这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那子贱算什么呢?04.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瑚琏”是古代的玉器,用来供于庙堂之上的,非常精洁庄严。古代要在国家大典的时候,才请出瑚琏来亮一下相。平常的时候,只好锁在柜子里藏起来,保护起来。因此,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的评价非常高,相当于孔子的最后的底牌一样。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你是一个器,子贡问,什么器?孔子说,瑚琏。0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冉雍,字仲弓,少昊裔,孔门十哲之一,与冉耕、冉求皆在孔门十哲列,世称“一门三贤”。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口才不好。孔子说,为什么要能说会道?能说会道的人常常用嘴与人对抗,容易招人怨恨。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光有嘴巴利索有什么用?06.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漆雕开,字子开,又字子若。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人谦和而有自尊,博览群书,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著有《漆雕子》十三篇。他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孔子建议漆雕开出去做官。漆雕开说,我没有自信能做好,不想出去做官。孔子听后非常高兴。0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孔子说,我的学问无法得到国家的施行,我想坐独木舟去海外归隐。估计愿意跟我一起的,可能就是子路吧。子路听后非常高兴。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武功好,但我们却找不到合适的木材做舟。仁乎?0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仁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很少有人能得到孔子知仁的评价。孔子和孟武伯聊孔门弟子的时候,一向温良恭俭让的孔子,谦虚地说不知道自己的弟子是否符合仁的标准。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可以算个仁者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为什么这样说?孔子说,子路,其有能力管理千乘之国的军队,但我不知道他的仁德怎么样。孟武伯再问,那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有能力管理千室之邑、百乘之家的事物,可以担当家臣。但我还是不知道他的仁德如何。孟武伯再问,那公西华怎么样?孔子说,公西华,善于沟通,可以安排其在朝堂之上与他国使臣辩论,但我也不知道他的仁德。孔子点评二0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問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子贡前面提到过了,现在说说颜回。颜回,字子渊,尊称复圣颜子,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师,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颜回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厉害?子贡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举一反十,我最多举一反二。孔子说,你确实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也不如他。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宰予,姬姓,字子我,孔门十哲之一。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古典的解释中,古人认为这是孔子骂宰予的话,并把宰予列为了孔门弟子中的反面教材,但是我觉得很奇怪,既然是这样一个反面教材,为什么又被古人列为孔门十哲之一呢?这不是很矛盾吗?古典解释:“宰予这个人白天睡觉。孔子说,大白天睡觉,真实一堆朽木,无法雕琢,一堵烂墙,无法粉刷,这样的人有什么用?”直到我看到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我深以为然,其后的潜台词就是,学习和做事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一个人没有好的身体,有再多的才能也无法发挥出来。南怀瑾解释:“宰予这个人白天睡觉。孔子说,一个人身体差了,就像一块腐朽的木头,无法培养,犹如一堵土墙,无法修饰,这样的人我还能说什么呢?”识人11.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我相信这句话是孔子在四十岁以后,达到不惑的阶段说的。孔子经历了太多以后,看待一个人不再是看表面,而是看这个人在做什么。因为吹牛的事太容易,而真正要把自己说的话变成行动才是真正的承诺。所以孔子在年长以后,更关心别人所做的事。后来的王阳明也提出“知行合一”,里面也包含这样的意思。孔子说,以前我看一个人,听他说了什么,就信了,现在我看人,听他说了什么,还要观察他做了什么,我从今天开始改正。孔子点评三12.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后世的林则徐有副非常出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中的成语”无欲则刚“就是出自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太多,就无法保持仁义,甚至无法做到刚强。申枨,字周,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说,我未见刚强者。有人说,申枨够刚强。孔子说,申枨有欲望,无法刚强。13.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前文讲过,子贡这个人非常厉害,善于雄辨,办事通达,曾任鲁国丞相。对于子贡说的不想被人强迫,也不想强迫别人这种话,孔子是不信的,而且后来孔子让子贡救鲁国于危难时,子贡展示出的超强政治手腕,也侧面印证了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子贡说,我不喜欢别人加给我的东西,也不喜欢加东西给别人。孔子说,子贡,这是你做不到的14.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古代的圣人都拥有超高的智慧和洞察力,后学的弟子往往只能领会到先贤的传授的皮毛知识,不是圣人们不愿意传授,而是后学的弟子无法全面继承老师的衣钵。孟子的一大愿望就是“得英才而教之”,可见大部分后学弟子是无法完全学到老师的本领。子贡说,孔子讲解的学问,可以得到传授。孔子对人性和天道的理解,无法得到传授。15.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子路学到新东西,还没有真正实践之前,害怕学到新东西。1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文子,名圉(yǔ),是卫国的大夫。孔文子想要将女儿嫁给太叔疾,但太叔疾却取了前妻的妹妹,因此孔文子就要攻打太叔疾,结果太叔疾逃到了宋国,孔文子就将女儿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太叔遗。作为一个臣子,孔文子攻打国君是以下乱上,还随意地将女儿嫁来嫁去,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所以子贡对他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大为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孔子就告诉他,孔文子这个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向孔子请教,孔文子凭什么能谥号“文”字?孔子说,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能谥号“文”。17.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孙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郑穆公之孙,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子产在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有控制地开放言路。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在世界观方面,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他还提出了人性观念,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开端。孔子评论子产,这个人有君子的四德:做事认真负责,尊敬上级长辈,对百姓有恩惠,使百姓有所养,调用百姓也合情合理。18.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齐灵公二十六年,晏婴任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历史上有很多故事都是跟晏子有关,比如南橘北枳、舌战群雄、二桃杀三士、华而不实,以及挂羊头卖狗肉等等。孔子说,晏平仲这个人,善于与人交往,与其相处久了,依然值得尊敬。19.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臧文仲,姬姓,臧氏,名辰,谥号文。春秋时鲁国大夫,世袭司寇。春秋时期,各国主要的共识是国家减少税负,鼓励工商业,增强国力。但臧文仲却希望通过设置关卡收税来加强国力,导致鲁国关卡林立,税负极重,导致民间反对声音较大,与周边的齐楚相比,也没有体现出任何优势。所以孔子对其有“不仁”的评价。孔子说,臧文仲养了一只玳瑁,给它修了极其奢华的房子来住,这样的人有什么智慧?20.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斗谷于菟(dòuguwūtú),芈姓,字子文,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令尹,三任首辅,在楚国发生内乱,困难重重时,自毁其家,以纾国难,执政时,大力整顿内政,使楚国成为长江流域霸主。子张问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文先生,三次做官当令尹,没有沾沾自喜,三次下台,也没有垂头丧气。而且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将现在工作给新的令尹讲清楚。这样的人如何?孔子说,这就是忠臣。子张又问,这能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他不懂什么是“仁”,所以不算“仁”。21.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齐国的崔子反叛,杀了齐国国君,齐国的陈文子,有十乘马车(很有钱的意思),他舍弃了马车逃跑。逃到了其他国家,发现其他国家的大臣跟齐国崔子差不多,又逃跑到一个国家,还是发现这个国家的大臣和齐国崔子一样,又逃走了。有人问孔子,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很清高。又问,这样的人算“仁”吗?孔子说,他不知道什么是“仁”,不算得“仁”。22.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鲁国大夫,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但季文子行事为人谨慎,总是三思而行,连孔子都认为他过于小心,所以,就评论说他想两次就够了。季文子这个人总是三思而行。孔子说,思考两次就可以行动了。23.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名俞,谥号“武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进入正轨时,就贡献自己的才智,国家混乱的时候,就表现得愚笨。要做到他那样的智慧是可以的,但要像他那样在合适的时候表现得愚笨却是很难做到的。孔子回国24.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5.子曰:“伯夷,叔齊,不戀舊惡,怨是用希。”孔子在前文对弟子给了很多评论,在这里却对弟子提出了不满意,因此希望回国继续传道授业。可是当年出国周游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当年鲁国国内的政治矛盾,现在要回国就要面对当年的政敌,因此这里又提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说怨恨会慢慢淡化,这大概也是孔子认为自己离开鲁国这么多年,当年的那些政治宿怨都已淡化,可以回国好好教书了。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跟着我这些小辈,大都个性豪放,把天下事都看得很容易,议论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却不知该如何中肯地评判。孔子说,伯夷,叔齐,他们不恋旧恶,怨恨随着时间也慢慢淡化。孔子的直26.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27.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在《学而篇》中,子贡评价自己的老师是“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但这里孔子还表现出了其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