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有机结构与性质_第1页
二轮复习有机结构与性质_第2页
二轮复习有机结构与性质_第3页
二轮复习有机结构与性质_第4页
二轮复习有机结构与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知识整合:一、 官能团的重要性质1、C=C:①加成(H2、X2或HX、H2o);②加聚(单聚、混聚);③氧化[延生]2、C=C:3、。:①取代(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H2)[延生]①引入氨基:先引入一NOT原f-NH2 2②引入羟基:先引入-X水解>—ONa酸化>—OH③引入烃基:+RClaMci3>—R④引入竣基:先引入烃基-Rwo4>—COOH4、R—X:R—X+NaOHh2o>R—OH+NaX;R/—CH—CHX+NaOH-溶液>R/—CH=CH+NaX+HO2 2 2 25、醇羟基:2R—OH+2Na——>2R—ONa+H个2R—OH+HX-^>R—X+HO;2R—CHOH--2,催化剂>R—CHOo2,催化剂>R—COOH2R—OH+R/—COOH浓硫酸,a>R/—CO—OR+HO2R—OH+H—ONO浓硫酸,a>R—ONO+HO2 2 2R—CH—CHOH浓硫酸,a>R—CH=CH+HO2 2 2 26、酚羟基:①与Na,NaOH,Na2cO3反应2<_>—OH+2NaY_》—ONa+H2t—OH+NaOH^J> —ONa+H2O<_>—OH+Na2co三> —ONa+NaHCO3[注意]酚与NaHCO3不反应。J>—ONah2cq或h2吗或h+>」—OH+NaHCO3(NaHSO3,Na+)②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的位置:邻位或对位。③酚与醛发生缩聚反应的位置:邻位或对位。[检验]遇浓澳水产生白色浑浊或遇FeCl3溶液显紫色;7、醛基:氧化与还原R-CHOH<h2R—CHOo2>R—COOH2[检验]①银镜反应;②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8、羧基:①与Na,NaOH,Na2co3,NaHCO3溶液反应R-COOH-Na,NaOH,Na?CO,NaHCO3>R-COONa-fH^R~COOH②酯化反应:③醐胺化反应R—COOH+H2N—R/-R—CO—NH—R/+H2O9、酯基:水解R-CO-OR/+HOh+,a>R-COOH+R/-OH2R-CO-OR/+NaOH R-COONa+R/-OHR—CO—O^>+2NaOH-RCOON+> —ONa10、肽键:水解R-CO-NH-R/+HO一定条件>R-COOH+R/-NH22[应用]①定性分析:官能团二——^性质;常见的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构:(1)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c=c或c三c;⑵遇FeCl3溶液显紫色:酚;(3)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羧酸;⑷与Na反应产生H2:含羟基化合物(醇、酚或羧酸);⑸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羧酸;(6)与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酚;⑺与NaOH溶液反应:酚、羧酸、酯或卤代烃;(8)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9)常温下能溶解Cu(OH)2:羧酸;(10)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含“一CH20H”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水解: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酰胺和蛋白质;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醛;②定量分析:由反应中量的关系确定官能团的个数;常见反应的定量关系:(1)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三C〜2X2或2HX或2H2; 〜3H2)⑵银镜反应:一CHO〜2Ag;(注意:HCHO〜4Ag)(3)与新制的Cu(OH)2反应:一CHO〜2Cu(OH)2;—COOH〜2Cu(OH)2⑷与钠反应:一OH〜1H22⑸与NaOH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一个羧基〜NaOH;一个醇酯〜NaOH;一个酚酯~2NaOH;R—X~NaOH;<Z)—X 〜2NaOH。③官能团的引入:(1)引入C—C:C—C或C三C与H2加成;(2)引入C—C或C三C:卤代烃或醇的消去;

(3)苯环上引入I先硝化后诬原汨小卤代:刈铁屑)(届基氧心(3)苯环上引入I先硝化后诬原汨小卤代:刈铁屑)(届基氧心HOOCNOw(硝化:浓HNE与浓硫酸共热)封口小二磺化】浓硫酸共热)OHC光卤代后水解)⑷引入一X:①在饱和碳原子上与X2(光照)取代;②不饱和碳原子上与X2或HX加成;③醇羟基与HX取代。(5)引入一OH:①卤代烃水解;②醛或酮加氢还原;③C=C与H2O加成。(6)引入一CHO或酮:①醇的催化氧化;②C三C与H2O加成。⑺引入一COOH:①醛基氧化;②一CN水化;③羧酸酯水解。(8)引入一COOR:①醇酯由醇与羧酸酯化;②酚酯由酚与羧酸酐酯化。⑼引入高分子:①含C=C的单体加聚;②酚与醛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醇(或羟基酸)酯化缩聚、二元羧酸与二元胺(或氨基酸)酰胺化缩聚。二、有机反应类型(一)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主要的有机物是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醇、苯酚、卤代烃等。(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C=C或C三C变为饱和键(C=C或C三C变成了C—C),物质由“二”变为“一”。涉及的有机物有不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或酮。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由饱和结构变为不饱和结构,物质变化为一种物质变为两种物质(一种是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另一种为小分子物质);主要是醇类和卤代烃等。酯化反应:醇和酸反应生成酯和水。涉及的物质有醇、羧酸和糖类。也属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有水参加反应,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常为可逆反应。有机物中的某一原子或基团与水中氢原子或氢氧根互换。能够水解的有机物主要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等。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氧化反应为加氧或去氢的反应;有机物还原反应为加氢或去氧的反应,能发生该类反应的有机物为不饱和烃、苯的同系物、醇、醛、葡萄糖等。加聚反应:有机物通过自身加成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生成物中有高分子化合物,且其组成与单体相同。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与二烯烃。缩聚反应:单体间通过缩合反映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的反应。其特征为:既有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又有小分子生成,故其组成与单体不同。2.有机反应类型的推测(1)由官能团转化推测反应类型官能团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反应类型,故根据题中官能团互变就可推知反应类型。但条件不同,反应类型也可能变化,所以还要结合条件来判断。或是已知反应类型而确定反应条件。

(2)由反应条件推测有机物结构和反应类型有机反应的重要条件总结如下①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有: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卤代烃醇溶液的消去、酸、酚②以浓硫酸作条件的:醇的消去、醇变成醚、苯的硝化、酯化反应③以稀硫酸作条件的: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④镍、加热:适合于所有加氢的加成反应。⑤Fe:苯环的卤代⑥光照:烷烃的光照卤代⑦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连有-OH或卤素原子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⑧醇氧化的结构条件:-OH所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考点突破: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ch3例一: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yh2oh。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C能发生银境反应D在浓H2s0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举一反三:0NH2练习1(05江苏)0NH2(丙烯酰胺)。食品中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问题。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③只有4种同分异构体, ④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练习2:(05广东)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属于芳香烃衍生物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属于甲苯同系物例二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QH0A可以和澳水反应b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口八月人人人c分子中有三个苯环DI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iNaOH反 应练习4(2005南京)已知苯环上由于取代基的影响,使与硝基临位上的卤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1mol有机化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共消耗了A5molB6molC8molD4molA5molB6molC8molD4mol练习5(2005泰安)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如下,关于它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只有一种B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8mol氢氧化钠反应C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Br2反应D该有机物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考点二、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例3(04辽宁)下列5个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3种反应的是:①CH2=CHCOOH②CH2=CHCOOCH3 ③CH2=CHCH20H④CH3cH2cH20H⑤CH3CHCH2CH0OHA①③④ B②④⑤C①③⑤D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