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构造特征1_第1页
中国建筑构造特征1_第2页
中国建筑构造特征1_第3页
中国建筑构造特征1_第4页
中国建筑构造特征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特征2008.4.25一、中国建筑的材料及其特点1、主材是木材,基本特征是比重轻,其次是材质软但强度大韧性好。材质软便于加工可切割成各种造型,因此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在世界上堪称一绝。强度大韧性好又决定了可以建造跨度较大的框架结构,空间处理也比欧洲古典建筑灵活。2、木材创造了大跨度框架结构,也造就了结构复杂多变,造型玲珑剔透、勾心斗角、轻盈舒展等特征。除欧洲哥特式建筑具备此特征,其他均不具备这种独特造型语言。二、木构架的种类与结构特征1、大木作:中国建筑的承重形式是以木构架承重为主体,以其他材料做围护的基本特征的建筑体系,承重骨架主要以柱、梁、檩构成,这三大构件成为大木作,是中国建筑的主体。(也包括椽和斗拱,门窗隔扇栏杆等为小木作)2、种类: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1)叠梁式(抬梁式)我国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尤其在北方。梁柱结构体系。应用很广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空间相对灵活;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构成形式:基础上立柱,柱间横向与纵向由梁连接,每间梁上放小立柱(瓜柱),纵深方向在瓜柱上再置梁,梁两端再承接檩,依次层层叠加。房屋进深越大,叠层越多。叠梁式的

基本构件柱:角柱、檐柱、中柱、金柱、山柱、瓜柱;梁:由所支承在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承受几个檩子就叫几架梁;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有檐檩、脊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挑檐檩。穿斗式的基本构件柱:每根柱都落地,多见于川、滇等地。有些柱落地,有些不落地,而插于下层穿枋之上,多见于湘、鄂等地。穿枋:穿过横向柱间将柱联成排架式屋架的构件。挑檐:用挑枋穿过柱子,承托挑檐(檐檩),其尾穿入内柱,或是置于穿枋之下,也可用穿枋出头挑檐构成墙倒屋不塌。构成形式:基础上立柱,柱距密柱径细,落地柱与短柱相结合直接承檩,柱间不用梁架连接而是用穿枋联系,出檐则由柱上伸出的挑枋承接。左:湘西穿斗式右:穿斗式实景(3)井干式采用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置,形成木头承重的墙体。大多于林区,外观厚重而原始,应用范围窄。如广泛应用,自然环境将不知破坏到何种程度。3、木构架的结构特征(1)梁柱结构抗震能力强。榫卯的穿插结构,抗拉力由伸缩的余地。(2)空间的单元组合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以“间”为单元,能组合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象,也就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提出的流通空间理论的先导,也是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理念的基本条件,依据不同的气候地理,空间可围可透,给灵活组织空间提供了技术的可能,是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潮流的根本所在。(3)中国木框架结构技艺上经过数千年的繁复演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梁柱作为承重构件,墙面犹如皮肉附于骨架可有可无,空间既有灵活性也有通透性。与欧洲古典的厚墙和石梁板绝然不同,即便哥特建筑也不如中国构架来得纯正。三、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中国建筑自汉代开始形成一个繁荣时期,并初步形成定制。至唐宋达到全盛,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开始出现尺寸规格化,就是古老的模数制出现了。唐代建筑体现的艺术风格是真实的成熟,显现出泱泱大国的风采。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天津独乐寺观音阁(宋)宋代建筑水平有新的提高,科学技术较大发展,建筑品种多样化,商业城市的出现冲破了唐代的礼坊制,模数制成熟,政府颁发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宋朝建筑无论屋顶造型组合,还是装修色彩都大大发展。结构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风气,给人明朗豪放的清新感觉。唐宋建筑给人整体印象是浑然大器,雄浑博大。故宫乾清宫明清建筑由宋的舒展开朗向严谨稳重过渡,有些构件从功能性向装饰性发展,结构的合理性渐渐失去,代之而起的是逐渐繁复的装饰风格。官式建筑的装修和彩画日趋定型,门窗隔扇天花基本定型,彩画花纹较宋代活泼,明家具发展成熟享誉世界,成为中国家具的代表。2.轻盈玲珑的翼角结构,复杂的起翘与出冲技术,它的美是舒展而上扬的。图为湖北武汉黄鹤楼结构复杂的斗拱技术承载了屋顶,加大了屋顶的上出,增强屋顶与墙身相接的美感,过渡自然舒缓,并增加了建筑的深度与层次图为山西应县木塔及其斗拱局部4.由于防腐的需要而产生的彩绘技术是建筑色彩更加绚丽多彩,辉煌夺目。古黄鹤楼“共分3层,计高92丈,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建的黄鹤楼主楼高50多米,五层,攒尖楼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建筑欣赏——滕王阁始建于653年,为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元婴曾被封滕王,故名。今之滕王阁乃仿宋建筑。1108年,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