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1页
传热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2页
传热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3页
传热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4页
传热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概述返回第四章传热一、传热过程的应用(1)物料的加热或冷却(2)热量与冷量的回收利用(3)设备与管路的保温2023/3/301二、传热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气体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固体导电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非导电体: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液体机理复杂特点:静止介质中的传热,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2023/3/302(二)热对流(三)热辐射物体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温度不同造成的浮升力引起的流动。强制对流:流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流动。能量转移、能量形式的转化不需要任何物质作媒介

特点:流动介质中的传热,流体作宏观运动2023/3/303传热速率Q(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的整个传热面传递的热量,单位J/s或W。热流密度q(热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J/(s.m2)或W/m2。(二)传热速率与热流密度2023/3/305非稳态传热

(三)稳态与非稳态传热

稳态传热

2023/3/306(四)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t2t1T1T2对流对流传导冷流体Q热流体稳态传热:2023/3/307一、傅立叶定律温度场:某时刻,物体或空间各点的温度分布。

(一)温度场和等温面非稳态温度场

稳态温度场

等温面:在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第二节热传导不同温度的等温面不相交。2023/3/309(二)温度梯度

nnxt+ttxQ方向:法线方向,以温度增加的方向为正。2023/3/3010(三)傅立叶定律式中dQ──热传导速率,W或J/s;

dA──导热面积,m2;t/n──温度梯度,℃/m或K/m;

──导热系数,W/(m·℃)或W/(m·K)。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2023/3/30111.固体热导率

金属材料10~102W/(m•K)

建筑材料10-1~10W/(m•K)

绝热材料10-2~10-1W/(m•K)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大多数金属材料a<0,t

对大多数非金属材料a>0

t

2023/3/30132.液体热导率金属液体较高,非金属液体低;非金属液体水的最大;水和甘油:t

,其它液体:t

,0.09~0.6W/(m·K)2023/3/30143.气体热导率

t

一般情况下,随p的变化可忽略;

气体不利于导热,有利于保温或隔热。0.006~0.4W/(m·K)2023/3/3015积分:2023/3/3017(二)多层平壁热传导假设:各层接触良好,接触面两侧温度相同。t1t2b1txb2b3t2t4t32023/3/3018各层的温差2023/3/3019四、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

(一)单层圆筒壁的热传导

特点:传热面积随半径变化,

A=2rl(2)一维温度场,t沿r变化。2023/3/3021在半径r处取dr同心薄层圆筒积分2023/3/3022讨论:——对数平均面积热阻令——对数平均半径2023/3/3023(二)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2023/3/3025三层:n层圆筒壁:

2023/3/3026式中 Q──对流传热速率,W;1

、2

──热、冷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W/(m2·K);

T、TW、t、tW──热、冷流体的平均温度及

平均壁温,℃。

冷流体:热流体:牛顿冷却定律2023/3/3029(一)影响因素2.引起流动的原因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而引起流体的流动。强制对流:由于外力和压差而引起的流动。强制

>自然

二、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1.流动状态湍流

>层流

2023/3/3030自然对流的产生:设热处:t2,2;冷处:t1,1——体积膨胀系数,1/C.或而得:或2023/3/3031由温度差而产生的单位体积的升力:加热板冷却板2023/3/30325.是否发生相变相变

>无相变4.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形状——管、板、管束等;大小——管径、管长、板厚等;位置——管子的排列方式,垂直或水平放置。3.流体的物性

,,,cp

2023/3/3033三、对流传热的特征数关系式变量数8个基本因次4个:长度L,时间T,质量M,温度无量纲特征数(8-4)=4无相变时2023/3/30341.

努塞尔特(Nusselt

)数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特征数2.

雷诺(Reynolds)数反映流体的流动状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2023/3/30353.

普兰特(Prandtl)数反映流体的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4.

格拉斯霍夫(Grashof)准数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一般形式:Nu=f(Re,Pr,Gr)简化:强制对流Nu=f(Re,Pr)

自然对流Nu=f(Pr,Gr)2023/3/3036使用准数关联式时注意:1.应用范围2.特征尺寸3.

定性温度强制对流自然对流无相变有相变蒸汽冷凝液体沸腾2023/3/3037四、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1.

圆形直管内的强制湍流流体被加热n=0.4流体被冷却n=0.3(1)应用范围:Re>104,Pr=0.7~160,L/d>60,

气体或低粘度的液体(<2水)(2)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的算术平均值(3)特征尺寸:管内径2023/3/3038讨论:(1)加热与冷却的差别:液体气体2023/3/3039物性一定时:(2)影响因素:2023/3/3040公式修正:(1)当L/d<60,乘校正系数;(2)高粘度液体(>2水)工程处理:加热:冷却:2023/3/3041(3)弯管(4)非圆形管道用当量直径计算。2023/3/30422.圆形直管内流体处于过渡区时的对流传热系数2300<Re<1042023/3/30433.圆形直管内强制层流(1)随热流方向不同,速度分布情况不同;(2)自然对流造成了径向流动,强化了对流传热过程。对于液体2023/3/3044自然对流可以忽略:Gr<25000自然对流不能忽略:Gr>25000乘校正因子:适用范围:定性温度:特征尺寸:管内径2023/3/3045(二)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传热1.流体在管束外垂直流过2023/3/3046应用范围:Re=5000~70000;x1/d=1.2~5;x2/d=1.2~5

特征尺寸:管外径;流速取各排最窄通道处 定性温度:进、出口温度平均值Nu=C

RenPr0.4平均对流传热系数:2023/3/30472.流体在换热器管间的流动折流挡板形式:圆缺形、圆环形2023/3/3048设置折流挡板目的:增加壳程流体的湍动程度,进而提高壳程的。圆缺形折流挡板:

定性温度:应用范围:Re=2×103~1062023/3/3049正方形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特征尺寸:(1)当量直径ded0tt2023/3/3050(2)流速u按流通截面最大处的截面计算:式中h——两块折流挡板间距离,m;

D——换热器壳径,m;2023/3/3051(三)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定性温度:膜温(tm+tw)/2特征尺寸:垂直的管或板为高度H

水平管为管外径d0各种情况下的C、n值及特征尺寸不同。

2023/3/30521.蒸汽冷凝方式五、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滴>膜

(1)膜状冷凝(2)滴状冷凝冷凝过程的热阻——冷凝液膜(一)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2023/3/30532.膜状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1)水平管束外定性温度:tSr,其它膜温

n——水平管束在垂直列上的管数r——比汽化热2023/3/3054(2)蒸汽在垂直管外(或垂直板上)冷凝qm——冷凝液量,kg/sM——冷凝负荷,kg/s.m2023/3/3055层流Re<1800Re>1800湍流特性尺寸:管或板高H定性温度:膜温

2023/3/30563.影响因素和强化措施(1)液体物性,,

r

(2)不凝气体

不凝气体存在,导致,需定期排放。(3)蒸汽流速与流向(u>10m/s)同向时,t,;反向时,t,;u,(4)蒸汽过热

r’=r+cp(tv-ts)影响较小2023/3/3057(5)强化措施:目的:减少冷凝液膜的厚度水平管束:减少垂直方向上管数,采用错列;垂直板或管:开纵向沟槽,或在壁外装金属丝。2023/3/3058(二)液体沸腾时的对流传热大容积沸腾管内沸腾1.沸腾现象在粗糙加热面的细小凹缝处:汽化核心生成汽泡长大脱离壁面新汽泡形成搅动液层2023/3/3059沸腾必要条件:

过热度t=(t-ts)>0

存在汽化核心推动力(tw-ts)沸腾三个阶段:自然对流、核状沸腾、膜状沸腾

工业上采用核状沸腾大,tW小水沸腾曲线2023/3/30602.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1)液体的性质(2)温度差核状沸腾阶段:t2.5,,t

(3)操作压力2023/3/3061(4)加热面新的、洁净的、粗糙的加热面,大

(5)强化措施表面粗糙化:将表面腐蚀,烧结金属粒;加表面活性剂(乙醇、丙酮等)2023/3/3062第四节传热过程计算返回总传热速率方程式中Q──传热速率,W;

tm──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A──传热面积,m2;

K──总传热系数,W/(m2·℃)。2023/3/3063(一)恒温传热(二)变温传热tm与流体流向有关一、传热平均温度差逆流并流错流折流2023/3/30641.逆流与并流t2t1T1T2t1t2T1T2

t2tAt1T2T1逆流

t2tAt1T2T1并流2023/3/3065以逆流为例推导tm假设:(1)稳态流动,qm1、qm2为常数;(2)cp1、cp2为常数;(3)K沿管长不变化;(4)热损失忽略不计。AT2t1t2T1dTdtdAt2t1t=T-t对于微元:2023/3/3066T1T2t2t1Q而2023/3/3067逆流、并流均适用;当t2/t1<2,则可用算术平均值。——对数平均温度差2023/3/30682.错流与折流查图

<1tm<tm逆——>0.9若

<0.8,温差损失大,传热不稳定;应改变流型2023/3/3069(三)流向的选择1.所需传热面积逆流优于并流。2023/3/30702.载热体消耗量t1t2T1T1T2并T2逆加热任务:t1t2(T2并)min=t2(T2逆)min=t1逆流优于并流。2023/3/30713.温度差分布逆流时的温度差分布更均匀。T2并流T1t1t2t1t2T1T2逆流4.并流操作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粘稠物料等的加热,或生产工艺要求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的场合。2023/3/3072二、总传热系数K——总传热系数,W/(m2·K)twTw管内对流管外对流导热冷流体热流体tTdQdQ1dQ3dQ2(一)总传热系数计算2023/3/3073管内对流管外对流管壁热传导稳态传热

2023/3/3074(1)平壁dA=dA1=dA2=dAm讨论:(2)以外表面为基准(dA=dA1)2023/3/3075K1——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W/(m2.K)dm——对数平均直径,m以内表面为基准:d1/d2<2可用算术平均值2023/3/3076(二)污垢热阻

Rd1、Rd2——传热面两侧的污垢热阻,(m2·K)/W(三)提高K值的讨论

设法减小控制热阻。(1)减小污垢热阻——防结垢、及时清洗。2023/3/3077(2)若污垢热阻与壁阻可忽略时,有或若则当1、2相差较大时:若则或应提高较小,进而提高K。当1、2相差不大时,二者应同时提高。2023/3/3078三、壁温的计算稳态传热

(1)大,b/Am小(壁阻小)tWTW2023/3/3079TW接近于T,即大(热阻小)侧流体的温度

(3)两侧有污垢(2)当tW=TW

2023/3/3080四、传热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热量衡算式

(热负荷)无相变

有相变

应用条件:定态流动,qm为常数;

cP为常数;

K为常数;忽略热损失。2023/3/30811.设计型计算已知:qm1、T1、T2(生产任务),t1、qm2等求:传热面积A或校核换热器是否合适步骤

:(1)计算热负荷;(2)计算tm;(3)计算1、2及K;(4)计算A若A实

>A计

或Q换>Q需要,换热器合适。2023/3/3082二、操作型计算(1)已知:换热器A,qm1、T1,qm2

、t1

求:出口T2、t2(2)已知:换热器A,qm1、T1,T2

、t1

求:qm2、

t2注意:列管式换热器中流通面积传热面积2023/3/3083一、基本概念1.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2.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特点:能量形式的转换不需要任何介质第五节热辐射2023/3/3084QQQNQ能量守恒定律:

——吸收率

——反射率

——穿透率

3.物体对热辐射的作用总能量Q;被物体吸收Q

;被反射Q

;穿过物体Q

2023/3/3085

黑体:白体(镜体):透热体:灰体: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辐射能的物体固体、液体:=0+=1

气体:=0+=12023/3/3086二、物体的辐射能力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表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全部辐射能(波长从0到),E表示,W/m2──黑体辐射常数,5.669×10-8W/(m2.K4)(一)黑体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四次方定律表明,热辐射对温度特别敏感Cb──黑体辐射系数,5.669W/(m2.K4)2023/3/3087(二)实际物体黑度:

<1

=f(物体的种类、表面温度、表面状况)C——灰体的辐射系数,C=Cb是物体辐射能力接近黑体辐射能力的程度

——实验测定2023/3/3088(三)克希霍夫定律对灰体:热交换达到平衡时T1=T2,q=0任意物体:T1>T21

2=1E1Eb(1-1)Eb1Eb

Ⅰ灰体

Ⅱ黑体

克希霍夫定律2023/3/3089结论:(1)物体的辐射能力越强,其吸收率越大(2)=

同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与黑度数值上相等(3)<1,E<Eb在任何温度下、各种物体中以黑体的辐射能力为最大2023/3/3090(一)辐射传热速率四、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①两面积无限大的平行平板②两平面有限大的平行平板2023/3/3091③一物体被另一物体包围若外围为黑体,1=1

或A2》A1,则C1-2=C1=Cb12023/3/3092

1.温度的影响

QT4;低温可忽略,高温可能成为主要方式

2.几何位置的影响

3.表面黑度的影响

Q,可通过改变大小强化或减小辐射传热

4.辐射表面间介质的影响减小辐射散热,在两换热面加遮热板(小热屏)(二)影响辐射传热的主要因素2023/3/3093五、高温设备及管道的热损失对流:

辐射:

令=1

总热损失:

T——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W/(m2.K)2023/3/3094(1)空气自然对流,tW<150C(2)空气沿粗糙壁面强制对流管道及圆筒壁保温层外空气速度u>5m/s平壁保温层外空气速度u<=5m/s2023/3/3095一、换热器的分类按用途分类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按冷、热流体热量交换方式分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第六节换热器2023/3/3096二、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一)夹套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缺点:

A小釜内小强化措施:釜内加搅拌釜内加蛇管外循环2023/3/3097(二)蛇管换热器1.沉浸式强化措施:容器内加搅拌器,提高K优点:结构简单管内能耐高压缺点:

管外小2023/3/30982.喷淋式优点:结构简单管内能耐高压管外比沉浸式大缺点:喷淋不易均匀占地面积大2023/3/3099(三)套管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能耐高压

(K)或tm大缺点:结构不紧凑A/V小接头多,易漏2023/3/30100(四)列管换热器管板、管束、封头、壳体2023/3/301011.固定管板式特点:结构简单;但壳程检修和清洗困难。——加热补偿圈(膨胀节)当管内外流体温差Δt>

50℃

时,需考虑温度热补偿。根据热补偿方式不同,列管式换热器分为:2023/3/301022.浮头式特点:可完全消除热应力,便于清洗和检修,结构复杂2023/3/301033.U型管式特点:结构较浮头简单;但管程不易清洗。2023/3/30104三、列管换热器的选用1.根据工艺任务,计算热负荷2.计算tm3.依据经验选取K,估算A4.确定冷热流体流经管程或壳程,选定u先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如果<0.8,应增加壳程数;由u和qm估算单管程的管子根数,由管子根数和估算的A,估算管子长度,再由系列标准选适当型号的换热器。2023/3/3010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