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解析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第3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eq\o(□,\s\up5(01))生物群落与四周的eq\o(□,\s\up5(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eq\o(□,\s\up5(03))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eq\o(□,\s\up5(01))组成成分和eq\o(□,\s\up5(02))养分结构。3.生态系统的成分(1)eq\o(□,\s\up5(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物群落4.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eq\o(□,\s\up5(01))食物链和eq\o(□,\s\up5(02))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eq\o(□,\s\up5(03))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②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养分级)。不含eq\o(□,\s\up5(04))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③养分级:一般不超过5个养分级④某一养分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养分级的eq\o(□,\s\up5(05))全部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肯定是一个物种。(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成的困难养分结构。②形成缘由: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eq\o(□,\s\up5(06))多种植物,也可能被eq\o(□,\s\up5(07))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③食物网中各类生物关系:eq\o(□,\s\up5(08))捕食和竞争。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eq\o(□,\s\up5(09))养分级。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eq\o(□,\s\up5(10))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深挖教材(1)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可否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为什么?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探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2)寄生与腐生的区分?提示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养分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养分物质。题组eq\a\vs4\al(一)生态系统各成分的推断1.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A解析b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也有原核生物,如蓝藻,但都是自养型,A正确;a消费者中全是异养型生物,但不肯定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c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以及蚯蚓等腐生动物,C错误;b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其次养分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全部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C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D错误。技法提升生态系统成分的推断方法(1)依据生物类型推断生态系统的成分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即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包括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其不能干脆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得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③“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2)依据结构图(右图)推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先依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依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推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终依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题组eq\a\vs4\al(二)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织连接成食物网的缘由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养分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起先答案C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养分结构,而食物链交织连接构成食物网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养分级,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始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D正确;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4.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状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洁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5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削减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肯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可知,C是生产者,A和B都是消费者,且B的数量先于A的数量削减和增加,说明B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依据A、B、C三个曲线可知,种群B在3年到5年期间,由于食物的削减和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导致数量下降,B正确;A和B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群落是指这一个地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A、B、C三个种群不包含微生物,D错误。技法提升依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1)依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书写食物链依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2)依据重金属、DDT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养分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成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养分级的凹凸,从而推断食物链(网)如右图:(3)依据数据的各种变式模型书写食物链: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养分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图2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丁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养分级,乙是高养分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A→B。题组eq\a\vs4\al(三)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改变分析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改变。绿藻和白鲢短期内种群数量改变趋势依次是()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C.下降、下降 D.下降、上升答案C解析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捕食白鲢增多,使白鲢数量下降;花鲢捕食水蚤,花鲢削减,使水蚤数量增多,水蚤捕食绿藻,使绿藻数量下降。6.(2024·河南洛阳模拟)假如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假如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D解析能量流淌的特点:单向流淌,逐级递减,所以题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因乙是以甲为食的,所以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就会相应下降;由于甲是以丙为食,也就是甲是丙的天敌,丙的天敌数量削减其数量就增加;又由于丁是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导致丁因食物足够而数量增加。技法提升食物链(网)中各养分级生物数量变动状况分析(1)食物链的第一养分级生物削减,相关生物都削减。(2)“天敌”削减,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3)“中间”养分级生物削减的状况,举例如下:若青蛙突然削减,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削减,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削减,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高考热点突破1.(2024·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 B.小球藻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2.(2015·天津高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和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K值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群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与无机环境亲密相关,D正确。3.(2015·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养分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C解析属于生态系统第一养分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4.(2024·全国卷Ⅲ)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纳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须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eq\o\al(-,3),通常植物根系对NOeq\o\al(-,3)的汲取是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完成的。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解析(1)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若要采纳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须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分解者生物的种类、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3)植物从土壤中汲取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eq\o\al(-,3)的汲取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5.(2015·海南高考)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整气候、爱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