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学习-细菌耐药性监测_第1页
临床科室学习-细菌耐药性监测_第2页
临床科室学习-细菌耐药性监测_第3页
临床科室学习-细菌耐药性监测_第4页
临床科室学习-细菌耐药性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多重耐药菌现状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主讲内容:第一页,共49页。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与科学家发现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 摘自WHO报告第二页,共49页。抗微生物治疗面临的困境抗药性问题始终存在细菌不断获得新的耐药机制以往对付耐药性的策略收效不显第三页,共49页。70多年前青霉素的问世宣布了抗生素时代的开始。此后在各种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细菌形成了不同的耐药机制,以逃避抗生素的攻击。

链球菌葡萄球菌GNB(革兰阴性杆菌)MRS,VRE,ESBL,AmpC,TB,念珠菌第四页,共49页。全球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MRS

耐苯唑西林,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PRP

耐青霉素和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ESBL

产生超广谱β-Lac酶的KPN和ECOTypeI产生TypeI(AmpC)酶的阴沟、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Pseudo

多重耐药的铜绿、嗜麦芽和不动杆菌第五页,共49页。2004年10月9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六页,共49页。2008年4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一.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二.加强对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的管理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四.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监管第七页,共49页。2008年6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的通知》

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第八页,共49页。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外膜的通透性产生低亲和力的受体产生钝化酶或灭活酶主动外排系统第九页,共49页。新的耐药细菌突变XX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敏感细菌耐药细菌耐药基因转移第十页,共49页。耐药菌株极少xx耐药菌株为主抗生素暴露xxxxxxxxxx选择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第十一页,共49页。经验治疗+循证治疗

感染发生基础感染发生基础感染病情程度感染病情程度疑诊细菌感染肯定细菌感染可能病原菌已知病原菌当前耐药状况分离菌耐药情况第十二页,共49页。

临床微生物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第十三页,共49页。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检验报告临床治疗结果评述敏感成功正确的预测耐药失败正确的预测敏感失败错误的预测(假敏感)耐药成功错误的预测(假耐药)第十四页,共49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全过程第十五页,共49页。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常规药敏试验特殊耐药机制的检测耐药流行病学分析第十六页,共49页。AST

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临床治疗结果预测不是指体外测得的数据,强调对数据的解释临床不是指体外AST的结果,强调病人用药后的疗效治疗结果用成功或失败衡量,强调实验室与临床的统一第十七页,共49页。体外R≈体内R,对R的结果可以相信体外S≠体内S,对S的结果应持怀疑态度定义:AST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ART)第十八页,共49页。如果没有细菌耐药性检测治疗过度:用药不当,过度使用抗生素治疗错误:用药错误,危重患者丧失抢救时机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增加细菌的耐药性降低医疗服务的质量第十九页,共49页。基本术语敏感:表示检测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浓度所抑制或杀灭。耐药:表示检测菌不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浓度所抑制。第二十页,共49页。中介第一、对某药中介的菌株,其MIC值接近于该药的血液浓度或组织液浓度,与敏感的菌株相比,用该药治疗效果不好;第二、对于那些可以在某些部位浓集的药物或者可以较大提高使用剂量的药物,中介意味着敏感;第三、中介作为一个缓冲域,用来防止由微小的试验误差可能造成较大的错误结果,此点对于那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尤为重要。

第二十一页,共49页。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小杀菌浓度MIC50:最低抑菌浓度百分之五十位数MIC90:最低抑菌浓度百分之九十位数第二十二页,共49页。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药物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第二十三页,共49页。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和耐高浓度氨基甙类的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头孢曲松的淋病奈瑟菌;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具ESBL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及肠杆菌属中其他细菌。密切监视第二十四页,共49页。药敏统计并反馈的项目1、各科室、各感染部位细菌的分布及排位。

2、下述耐药菌分离率:

(1)耐氧西林的的葡萄球菌(MRSA、MRSE);

(2)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葡萄球菌;

(3)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PRP);

(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第二十五页,共49页。(5)耐氨苄西林的嗜血流感杆菌;(6)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和肺炎克雷伯菌;(7)高产Ampc型酶的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杆菌;(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真菌的分离率。4、各细菌对各类药物敏感或耐药比例。第二十六页,共49页。5.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6.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

7.念珠菌第二十七页,共49页。如MRSA对青霉素类敏感;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敏感;肠杆菌科耐三代头孢却对氨基、羧基西林或一代头孢菌素敏感……此类结果必须找出原因。1.不可能的结果第二十八页,共49页。2.需要修正的结果葡萄球菌、嗜血杆菌或淋病奈瑟菌,如β-内酰胺酶阳性时应报告对所有青霉素类耐药。耐林可霉素的葡萄球菌即使出现对克林霉素敏感的结果也应报耐药。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即使出现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敏感的结果,因只抑菌而不杀菌,也应报告耐药。同样,托布霉素/阿米卡星也有类似规律。第二十九页,共49页。3.提示性药物

细菌对此种药物耐药可提示对同类药物均耐药。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提示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也会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耐氨苄西林的肠球菌提示对所有青霉素类及亚胺培南耐药。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对氨基糖苷类均耐药。大肠埃希菌或克雷伯菌对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或氨曲南耐药提示会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第三十页,共49页。MRS的体外药敏试验可能出现对某种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或β-内酰胺酶抑制类抗生素的敏感结果,但用药无效。具有ESBL的大肠埃希或克雷伯菌即使试验中对某种β-内酰胺类敏感也在临床无效,均应向临床解释。

4.需向临床医师解释的结果第三十一页,共49页。

耐药性统计和分析

建立本院、本地区和本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库和网络第三十二页,共49页。控制细菌耐药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与预防应用要选择最适宜的抗菌药物按最佳疗程使用2、控制医院感染第三十三页,共49页。控制细菌耐药3、循环用药4、干预策略5、降阶梯治疗6、短程治疗第三十四页,共49页。预防细菌耐药性的策略预防感染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切断传播途径第三十五页,共49页。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1. 接种疫苗2. 拔除导管3. 针对性病原治疗4. 专家会诊5.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6. 应用当地资料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10.及时停用抗菌药物11.隔离病原菌12.阻断传播链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感染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传播第三十六页,共49页。

二、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方案(各临床科学习的重点内容)第三十七页,共49页。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方案。第三十八页,共49页。一、加强管理有MDRO菌株流行趋势时,感管科应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协作,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分管院领导、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泰能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第三十九页,共49页。二、MDRO的监测

1、开展MDRO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等。第四十页,共49页。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MDRO的检测,早期检出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MDRO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第四十一页,共49页。三、诊断与报告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感管科。2.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感管科。3、感管科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4、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感管科。第四十二页,共49页。四、预防和控制MDRO的传播措施

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2、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收治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MDRO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第四十三页,共49页。3、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MDRO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第四十四页,共49页。5、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①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按照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MDRO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进行床边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③

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第四十五页,共49页。④

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MDRO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