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传染病3》课件_第1页
《病毒与传染病3》课件_第2页
《病毒与传染病3》课件_第3页
《病毒与传染病3》课件_第4页
《病毒与传染病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炎病毒HepatitisVirus现在是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肝炎病毒,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不同种属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TT病毒(TTV)?

己型肝炎病毒(HFV)现在是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HAVHEVHBVHCVHD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品、注射器传播现在是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甲型病毒性肝炎●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归类于小RNA病毒科肝炎病毒属●病毒结构:病毒直径27nm,无包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一)生物学性状甲型肝炎病毒现在是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甲型肝炎病毒现在是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二)致病性●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发热,肝肿大,疼痛,黄疸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甲型肝炎病毒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现在是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发病机理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目前观点: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甲型肝炎病毒现在是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易感人群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甲型肝炎病毒

临床特点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预后良好免疫力现在是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现在是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甲型肝炎的预防1.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2.特异性预防: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3.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甲型肝炎病毒现在是1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现在是1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目前流行情况

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每年有30万人因此成为肝癌患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为10%,而广东地区成年

HBV携带者则高达17%现在是1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2、管形颗粒3、小球形颗粒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二、生物学性状现在是1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1、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有双层衣壳又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1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1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HBV是人类病毒中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病毒,仅含有3,200个核苷酸双股环状DNA,其中一段为单股现在是1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毒DNA和DNA多聚酶。3、管形颗粒

直径22nm,长度50-700nm,

由若干小球形颗粒串连而成.不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1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1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2、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HBcAb)3、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1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1、HBsAg和抗-HBs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中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于HBV感染2周后出现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表面抗体(抗-HBs):由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表示曾感染过HBV,并获得免疫力。阳性: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

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2、HBcAg和抗-HBc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衣壳表面不易在外周血循环中检出有着较强的抗原性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核心抗体(抗-HBc):无中和病毒的作用血清中的抗-HBc多在HBsAg出现后3—5周出现——“窗口期”产生两种抗体:抗HBc-IgG和抗HBc-IgM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a:抗HBc-IgG

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低滴度是过去感染,高滴度是病毒活动性复制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b:抗HBc-IgM是感染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阳性:HBV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低滴度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高滴度是急性乙型肝炎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3、HBeAg和抗-HBe

e抗原(HBeAg):

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的血清中阳性:HBV复制活跃及血清具有传染性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e抗体(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重点乙肝病毒生物学性状现在是2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1、是目前乙型肝炎诊断的主要方法。2、常用的有RIA和ELISA法。3、检查项目主要是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三、微生物学检查现在是2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结果分析+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

–急、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

–+急、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现在是2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二)HBV-DNA的检测是诊断HBV感染最直接的标志用PCR法检测HBV-DNA,可对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进行客观判断。以指导疾病诊断及临床用药。现在是3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一)致病性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乙肝病毒致病性最主要途径是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四、致病性和免疫性现在是3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毒不严格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乙肝病毒致病性现在是3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3.易感人群(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高发病区:4~8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乙肝病毒致病性现在是3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二)致病机制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现在是3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三)临床类型(不同机体表现各异)

被感染肝C数量不多,免疫应答正常:特异CTL摧毁被感染细胞,释放至细胞外的HBV则可被抗体中和而清除—急性肝炎被感染C数量众多,细胞免疫应答亢进大量细胞坏死,肝衰—重症肝炎机体免疫低下,病毒复制CTL仅部分杀伤病毒,亦无有效抗体中和病毒,病毒持续存在—慢性肝炎—成纤维C增生—肝硬化/原发肝细胞癌现在是3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一)一般预防1、严格筛选献血员2、输血及手术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3、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4、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排泄物、用具及食具应彻底消毒五、防治原则现在是3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二)人工自动免疫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2、三代疫苗:第一代:HBsAg血源疫苗

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HBsAg多肽疫苗或HBV-DNA核酸疫苗,正在研制中现在是3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a:新生儿接种(“0,1,6方案”)

产后24小时内一个月六个月

5ug5ug5ug现在是3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b: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

产后24小时内一个月六个月

10ug10ug10ug现在是3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c:成人接种方案首先检测“两对半”,抗-HBs阴性注射疫苗:首日一个月六个月

5ug5ug5ug现在是4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三)人工被动免疫1、含有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乙肝的紧急预防。2、接触HBV后8天之内注射0.08mg/kg,两个月后重复注射一次。现在是4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优势六、治疗现在是4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药物:拉米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腺苷作用机理: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止HBVDNA复制。3、免疫调节剂: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猪苓多糖、香菇多糖等。1、干扰素(interferon,IFN)

2、核苷类似物现在是4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丙型肝炎病毒球形,有包膜,属RNA病毒传染源:病人、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输血、注射、性接触等引起丙型肝炎比乙型肝炎更易转为慢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无特异疫苗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现在是4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丁型肝炎病毒属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经输血等途径传播只感染HBsAg阳性的人与HBV协同或同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现在是4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戊型肝炎病毒球形,无包膜,属RNA病毒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病情较重,孕妇感染死亡率高戊型肝炎病毒(HEV)现在是4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我国是世界上狂犬病发病较多的国家。也是记载本病最早的国家。现在是4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毒形态:似子弹状,是嗜神经病毒:可在神经细胞中增殖,并在胞浆中形成卵园形的嗜酸性包涵体(内基体)生物学性状现在是4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传染源:病犬(主)带病毒的家猫蝙蝠感染途径:

唾液、血液、尿液、乳汁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致病性现在是4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致病性潜伏期:数天~数年(10d,20年或更长)通常1~3W与多种因素有关:咬伤部位感染年龄接触病毒的数量现在是5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症状早期症状:发热、乏力、头痛、伤口四周及传入神经通路相应皮肤麻木、发痒、疼痛或蚁爬感中枢神经症状:烦躁不安、焦虑、抑郁吞咽或饮水时咽部肌肉痉挛(又名恐水症)惊厥、发作性全身肌肉痛性抽搐,精神异常、嚎叫、咬人、3~5d后麻痹、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病死率近100%狂犬病症状现在是5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人与动物同

V→伤口肌细胞增殖→沿感觉N末梢上行→脑干、脊髓NS内增殖→病变

V↓

传出N→唾液腺等→唾液带V致病机理现在是5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关犬观察7-10天:发病:杀犬、取犬脑(海马回)

1)、查Ag

2)、切片—→检查包涵体(内基小体)人-动物咬伤史、典型症状微生物检查现在是5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防治原则

病死率高,重在预防宠物注射狂犬疫苗1、即用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70%酒精→3%碘酒2、抗狂犬病毒血清(被动免疫)

狂犬疫苗(灭活)现在是5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狂犬病

rabie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教授现在是5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概述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100%。现在是5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原,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带病毒,带毒率可达22.4%,也能传播狂犬病。现在是5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现在是5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被病狼咬伤后为50%~60%。现在是5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⑤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现在是6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5日至19年或更长,一般l~3个月。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现在是6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前驱期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本期持续2~4天。现在是6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常升高(38℃~40℃)。

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现在是6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大量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病人神志多清晰,可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等。本期约l~3天。现在是6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麻痹期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6~18小时。现在是6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上述为狂躁型临床表现。麻痹型(静型)狂犬病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现在是6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流行病学史有被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有赖于病毒抗原,病毒核酸、尸检脑组织中的内格里小体或病毒分离等实验室检查。

现在是6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等现在是6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治疗

临床曾应用多种药物如α-干扰素、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告失败。其病死率达100%。现在是6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治疗发病后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①单室严格隔离病人,防止唾液污染,尽量保持病人安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狂躁时用镇静剂;②加强监护治疗,包括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可用p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有脑水肿时给予脱水剂。现在是7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

管理传染源以犬的管理为主。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和对进口动物检疫等措施,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了人狂犬病。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现在是7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

伤口处理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季胺类消毒液)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季胺类与肥皂水不可合用)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冲洗后用70%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尚要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现在是7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

预防接种1.疫苗接种:暴露后预防:凡被犬咬伤者、或被其它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者、或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病人唾液玷污时均需作暴露后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从事狂犬病毒研究的实验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目前主要使用安全有效的细胞培养疫苗。现在是7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预防注射方法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每次2ml,肌注,于0、7、21日进行;2~3年加强注射一次暴露后预防: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于0、3、7、14和30日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当日至第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现在是7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2.免疫球蛋白注射: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用量为201U/kg,马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简称马抗血清)为401U/kg,总量一半在伤口行局部浸润注射,剩余剂量作臂部肌肉注射。为避免马血清的过敏反应,注射前应作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可脱敏注射。现在是7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

病人、接触者及环境管理:

(1)报告:任何医疗单位发现病人及可疑病人时,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其他人员发现疫情时,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现在是7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2)病人转运:立即转运至传染病医院治疗,转运过程中避免病人唾液污染护送者的伤口、粘膜等部位;若病人有狂躁症状,先镇静治疗后再运送。

(3)隔离:病人必须单间隔离治疗,并严密看护。现在是7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4)消毒:伤人动物和狂犬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等应用含氯制剂消毒,病人衣物、食具等可用煮沸或曝晒消毒。

(5)检疫:伤人动物的其他致伤者,或被狂犬病人唾液污染粘膜或致伤的人员,在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的同时,应医学观察。

(6)接触者预防:对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接种狂犬疫苗,有致伤暴露时,必须采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措施。

现在是7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7)传染来源调查:疾病控制部门应24小时内赴现场调查,追查伤人动物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其他动物和其他人员致伤情况;收集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并查明患者自致伤以后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情况。现在是7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

医护人员防护从事狂犬病治疗或护理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狂犬疫苗的暴露前预防注射;如有暴露,需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工作中应做好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帽等防护措施。现在是8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

流行时措施一旦发生狂犬病病例,应对疫区内伤人动物、患病疯动物或可疑疯动物进行扑杀,动物尸体经消毒后予以焚毁或深埋处理。对伤人动物和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等进行消毒。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注射狂犬疫苗。对有致伤暴露的人员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现在是8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麻疹病毒单负链RNA病毒,无节段,有包膜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有百万分之一患者出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现在是8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至今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和有效预防疫苗现在是8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肠道感染病毒肠道病毒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病毒 1、2、3型 柯萨奇病毒A组(1-22,24型);B组(1-6型) 人肠道致病变孤儿病毒/埃可病毒 Echo病毒

1-9,11-27,29-33型 新肠道病毒68,69,70,71型…轮状病毒 呼肠病毒科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主要病原体现在是8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共性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有感染性培养:在易感细胞中增殖,产生典型的CPE(除柯萨奇A组的某些型别外)抵抗力:在pH3-9的环境中稳定,不易被胃酸、胆汁灭活现在是8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100nm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现在是8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结构蛋白VP1~VP4分三型现在是8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致病机制粪-口途径传播以上呼吸道,咽喉,肠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带有受体的靶组织(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等)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及临床症状现在是8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特征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约5%出现流产感染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现在是8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防治原则人工主动免疫OPV,SabinIPV,Salk(口服减毒活疫苗)(注射死疫苗)类似自然感染途径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产生间接免疫优点现在是9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致病特点是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型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现在是9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生物学特性:28nm球形颗粒,分A组和B组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导致驰缓性麻痹

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导致痉挛性麻痹预防尚无疫苗可用现在是9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病毒蚊子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流感样3-7天 血液播散(第二次病毒血症)痊愈 全身症状 血-脑屏障 痊愈 CNS症状 恢复、死亡、后遗症现在是9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免疫性依赖体液和细胞免疫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关键人群免疫----乙脑死疫苗幼猪免疫----乙脑死疫苗现在是9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埃博拉病毒埃博拉(Ebola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现在是9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毒发现“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现在是9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结构形态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⁶。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现在是9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结构形态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现在是9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9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10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基因组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capping)。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基因顺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复制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需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现在是10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毒活性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在污染的床单、衣服等干燥环境下存活几小时仍具有感染性,在液体或低温情况下存活时间更长,比如,病毒在4摄氏度放置5天仍具感染性,在零下70摄氏度时可以长期保存。在物理温度增高到60摄氏度,灭活一个小时就不具备感染性;100摄氏度煮沸5分钟就可以杀灭。这种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含酒精、含酚等有机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对紫外线和热线也非常敏感。现在是10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毒分型扎伊尔型:1976年8月26日首次于扎伊尔北边城镇爆发,有高达90%的致死率苏丹型: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平均死亡率为53%雷斯顿型: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吉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fascicularis)身上被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科特迪瓦型:1994年11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苏丹-扎伊尔混合亚型:

2014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人感染高致死率的苏丹-扎伊尔混合亚型埃博拉病毒,与当前在西非地区流行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有所不同。[现在是10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致病性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埃博拉是人畜共患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现在是10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症状症状因人而异,会突然出现。最初的症状包括:发高烧(最少摄氏38.8度或华氏101度)、严重头痛、肌肉、关节或腹部疼痛、严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怀疑疫症爆发前,早期症状会被错误诊断为疟疾、伤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这些病都较常见。埃博拉病毒进而引致腹泻、深色或带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胀大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出血而皮肤出现红斑、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出血,包括鼻、口、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其他症状包括低血压(低于90毫米汞柱)、低血容量、心悸、体内器官严重受损(尤其是肾、脾和肝)并引致弥散性全身坏死,及蛋白尿。由病发开始到死亡(通常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或脏器衰竭)通常为7至14日。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出现多个器官衰竭。现在是10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发病机理埃博拉病毒通过细胞内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内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后一种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埃博拉病毒可侵袭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纤维原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并造成脏器坏死和组织糜烂出血。现在是10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检查方法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特异性抗原病毒核酸现在是10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预防1.在流行地区,避免接触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病患禁止性行为,直到确定精液无病毒为止。3.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并配戴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现在是10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治疗目前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但目前还未获科学证实。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npc1即1类尼曼-匹克蛋白,一般为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NPC1阻碍剂就是NPC1抗体或对NPC1有抵抗作用的一类药物。现在是10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治疗实验药物ZMapp对埃博拉病毒可以产生一定效用。这种药物由三种单克隆抗体混合制成。单克隆抗体是将小鼠暴露于埃博拉病毒的片段,然后老鼠的血液中的抗体生成制作药物。生产“ZMapp”需要让烟草感染经过改造后的抗体,这种从一组烟草属芳香植物或灌木中获得的。现在是11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Zmapp-应用进展2014年8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对人试用新药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2014年8月4日,美国两名在西非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感染该病毒后试用ZMapp,病情好转。2014年8月12日,美国生物科技公司ZMapp已将库存的所有抗击埃博拉病毒新药试品送往西非,新药试品已告罄。2014年8月12日,利比里亚政府宣布,该国将接收到试验性药物ZMapp治疗埃博拉感染者。2014年8月13日,西班牙政府宣布已获得依然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ZMapp”,用于治疗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西班牙公民。现在是11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疫苗世卫组织正与各方加快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相关疫苗或将于2015年1月限量分配使用。当下有数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潜在疫苗,其中世卫组织重点关注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ChAd”和美国纽琳基因公司开发的“VSV”疫苗,世卫组织正与药物研发公司、临床专家与监管方加快这两种疫苗的临床试验。世卫组织已出台安全使用输血疗法治疗埃博拉患者的指导方针,并帮助受疫情影响国家从康复患者体内提取血浆、准备血清以治疗更多患者。现在是11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发展趋势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现在是11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Fevervirus现在是11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毒性出血热

Viralhemorrhagicfever,VHF自然疫源性疾病-Transmittedbyanthropodorrodents蜱媒传播蚊媒传播动物源性传播其他途径传播Manifestations—four“H”Hyperpyrexia(高热)Hemorrhage(出血)Hypotension(低血压)Highfatality(高死亡率)现在是11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出血热病毒和病毒性出血热布尼雅病毒科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黄病毒科登革病毒丝状病毒科马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砂粒病毒科阿根廷出血热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病毒拉沙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亚欧美非)新疆出血热(中国新疆)登革热(东南亚,南美)马堡热(非洲)埃博拉热(非洲)阿根廷出血热(南美)玻利维亚出血热(南美)拉沙热(非洲)现在是11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汉坦病毒

Hantavirus现在是11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History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firstrecognizedinHeilongjiang,Chinainthe1930s,andcametotheattentionoftheWestduringtheKoreanwarwhenover3000UNtroopswereafflicted.In1974,thecausativewasisolatedfromtheKoreanStrippedfieldmiceandwascalledHantaanvirus.1982,WHO,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In1995,anewdiseaseentitycalled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wasdescribedinU.S.现在是11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毒体VirionFormsaseparategenusintheBunyavirusfamily

布尼雅病毒科,汉坦病毒属Unlikeotherbunyaviridae,itstransmissiondoesnotinvolveanarthropodvectorEnveloped-ssRNAvirusVirions98nmindiameterwithacharacteristicsquaregrid-likestructure.GenomeconsistsofthreeRNAsegments:L,M,andS.现在是11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基于中和试验的血清型

SubtypesofHantavirusesBasedonNT黑线姬鼠型褐家鼠型欧洲棕背鼠型草原田鼠型巴尔干姬鼠型小家鼠型

黑线姬田鼠小家鼠现在是12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毒学EpidemiologyNaturalhost:RodentApodemusagrarius(Strippedfieldmice,黑线姬鼠)传染源:啮齿类动物,以鼠为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Viralcontaminationcomesfromrodenturine,stool,salivarysecretion现在是12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RodentCarriersofHantavirusesStrippedfieldmouse(Apodemusagrarius)

黑线姬鼠Bankvole(Clethrionomysglareolus)

欧洲棕背鼠DeerMouse(Peromyscusmaniculatus)鹿鼠

Rat(Rattus)家鼠现在是12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传播途径呼吸道:气溶胶消化道接触垂直传播其他途径(螨)Seasonalandregionaldistribution黑线姬鼠:11月-1月家鼠:3-5月现在是12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特点ClinicalFeaturesIncubation:2weeks,HFRSPathogenesismechanismisunknown.Immunologicalreactionmayplayrole极低的隐性感染率Verylowsubclinicalinfectionrate(1-4%)病后稳定的免疫力,一般不再发病Stablehumoralimmunity.norepeatinfection现在是12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致病性PathogenesisThemultisystempathologyofHVDischaracterizedbydamagetocapillariesandsmallvesselwalls,resultinginvasodilationandcongestionwithhemorrhagesClassically,hantavirusdiseaseconsistsof5distinctphases.Thesephasesmaybeblurredinmoderateormildcases现在是12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FivestagesofHFRSFebrilephase

发热期Hypotensivephase低血压期Oliguricphase

少尿期Diureticphase

多尿期Convalescentphase

恢复期病程1-2个月,患病期间,有“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眼球结膜、面部、颈胸部)”现在是12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HPSThemajorityofcasesarecausedbytheSinNombrevirus(汉坦病毒属辛诺柏病毒)Morethan250casesofHPShavebeenreportedthroughoutNorthandSouthAmericawithamortalityrateof50%现在是12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微生物学诊断Diagnosis血清学诊断直接检测病毒抗原RT-PCR病毒分离Virusisolation免疫组化现在是12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治疗和预防Treatmentdependsmainlyonsupportivemeasures

支持疗法高热低血压休克Ribavirin

利巴韦林Vaccination(死疫苗)RodentControl现在是12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新疆出血热病毒

XinjiangHemorrhagicFeverVirus1966年首次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血液、尸体脏器及硬蜱中分离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hemorrhagichevervirus,CCHFV)发热、出血、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现在是13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生物学性状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90nm~120nm,外有包膜,表面有空管样突起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的-ssRNA出生后l~4天的乳鼠对XHFV最为敏感,常用于病毒分离及传代。用VeroE6等细胞培养病毒不产生CPE,可用免疫荧光法通过检测感染细胞的胞浆内可形成嗜碱性包涵体现在是13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致病性与免疫性野生动物(啮齿类动物)和家畜(羊、牛、马、骆驼、狐狸和兔)是自然宿主和传染源。羊在维持XHF疫原上起重要作用硬蜱特别是亚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是传播媒介。病毒在蜱体内增殖并经卵传给子代,蜱也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现在是13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致病性与免疫性蜱在每年的4月~6月大量增殖人群发病的高峰蜱叮咬或与病畜直接接触(破损皮肤)感染5~7天潜伏期发病,以发热和出血为特征产生中和(NT)抗体、血凝抑制抗体NT抗体出现较早,维持较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现在是13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微生物学检查法确诊主要依赖于病毒的分离鉴定患者双份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现在是13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防治原则防蜱咬和灭蜱严格隔离病人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灭活疫苗现在是13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现在是13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现在是13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

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现在是13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概况EV71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75年保加利亚:705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例死亡。1997年马来西亚:2628例发病,39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多例患儿死亡。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现在是13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概况EV71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爆发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现在是14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原学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现在是14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原学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埃可病毒4、6、9、11等型。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3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现在是14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现在是14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现在是14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现在是14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台湾资料:EV71家庭接触传染率为52%(176/339家庭接触)。其中传染率分别为,同胞84%(70/83);堂表血亲83%(19/23);父母41%(72/175);祖父母28%(10/36);叔叔阿姨等26%(5/19)。现在是14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常见于4~9月份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现在是14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EV71特点EV71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现在是14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

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炎病毒侵袭

脑脊髓炎神经源性反应

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

死亡或后遗症康复现在是14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现在是15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手、足、口现在是15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心肺部症状重症病死率:10-25%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现在是15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严重脑干脑炎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现在是15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表现(非特异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晚期表现(可诊断)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现在是15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现在是155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现在是156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现在是157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现在是158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现在是159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诊断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现在是160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鉴别诊断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人感染口蹄疫较少见。主要为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牛乳或接触病牛而感染。潜伏期2至18天,一般3至8天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疱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指(趾)尖皮肤上出现小水疱和溃烂,有痒痛感,有时也出现于手掌、鼻翼和面部;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现在是161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鉴别诊断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可同时存在。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现在是162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鉴别诊断重症病例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相似,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现在是163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鉴别诊断重症病例与重症肺炎鉴别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现在是164页\一共有183页\编辑于星期五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