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体区间施工勘察报告书_第1页
林体区间施工勘察报告书_第2页
林体区间施工勘察报告书_第3页
林体区间施工勘察报告书_第4页
林体区间施工勘察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场地位置2.2地层岩性2.3岩土物理力学性能3.施工勘察评价4.施工建议附件:1技术要求2地质岩芯照片图表部分序号图表部分图号张数1勘探点主要数据据一览表2007.0..02.009-112岩石物理力学试试验报告2007.0..02.009-213图例2007.0..02.009-314勘探点平面配置置图2007.0..02.009-415工程地质断面图图2007.0..02.009-536钻孔柱状图2007.0..02.009-6107中、微风化基岩岩等高线图图2007.0..02.009-71前言1.1任务来源与勘察目的受xx省基础公司的委托,并按其提出的《**市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xx~体育中心区间施工补勘技术要求》,xx院对**市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xx~体育中心区间进行了岩土工程施工补充勘察工作。根据xx省基础公司提出的技术要求,本次补充钻探的主要目的为查明**体育中心内现正施工的左线与右线的地层分布情况,并结合部分详勘资料,提供较详细的工程地质断面图,以便指导施工。1.2工程概况**市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线路总长约3.96km,全部采用地下线路,共设9座车站。拟采用明挖法、暗挖法和盾构法。xx至体育中心区间段长约593.5m,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本次补充勘察钻孔位于**市体育中心内,钻孔主要位于里程YCK3+040~YCK3+510。1.3本次勘察工作依据的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建质[2003]114号)《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及《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2000)、《抽水试验规程》(YS5215-2000)《**市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xx~体育中心区间施工补勘技术要求》等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布置2个钻孔,采用钻探为主,辅以原位标准贯入试验测试,并与室内岩土试验相结合。根据勘察技术及有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工作内容工作量承担部门勘探总进尺148.10mm/10孔钻探队标准贯入试验36次采取岩石试样4组室内岩石试验4组试验室测量定点10处测量组本次勘察采用的坐标、高程系为**城建坐标、高程系。各钻孔孔口坐标及标高均为实测值,两钻孔结束后均根据地铁总体技术要求,采用P.O32.5普硅水泥浆注浆封孔。本次勘察满足本院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未发生环境污染和健康安全事故。1.5利用资料利用《**市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天河南一路至xx段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6钻孔资料:MCZ3-TT-32,MCZ3-TT-54,ZJZ3-TL-01,ZJZ3-TL-02,ZJZ3-TL-03,ZJZ3-TL-07。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地形地貌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xx~体育中心站一带地面条件较为简单,主要为体育中心的体育场馆。地面高程变化于10.83~11.79m,地势开阔,地形较平坦。勘察场地地貌形态上属于xx冲-洪积平原,场地埋藏的第四系地层为冲积—洪积砂、土层及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碎屑岩。2.2地层岩性根据补充勘察钻孔及利用孔揭露的地质资料,盾构通过深度范围内主要揭露地层包括白垩系(K2d2)泥质粉砂岩及砾岩和第四系(Q)土层,第四系土层覆盖于基岩之上。现按从新至老的顺序将有关地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2.2.1第四系土层(Q)人工填土<1>(Qml):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的杂填土,呈灰褐、褐黄等色,多呈松散状,部分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粗砂、碎石、碎砖、混合而成。层厚1.90~4.00m,平均厚度2.79m,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细砂<3-1>(Q3+4al+pl):浅灰色,灰白色,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不均匀含粘性土10~15%粘性土。该层零星分布于钻孔ZJZ3-TL-01、ZJZ3-TL-02,层厚0.80~1.00m,平均厚度0.90m,埋藏深度3.00~4.00m。粗砂、中粗砂<3-2>(Q3+4al+pl):浅灰色、灰黄色,呈饱和,稍密状态为主,局部呈中密~密实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不均匀含10~20%粘性土。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与粉质粘土<4-1>互层,见于钻孔Z5~Z14,MCZ3-TT-32、54,、ZJZ3-TL-01、03、07,层厚0.80~5.00m,平均厚度1.85m,埋藏深度2.20~8.80m。粉质粘土<4-1>(Q3+4al+pl):灰黄、褐红色,呈可~硬塑状态,局部不均匀含中砂20~30%。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与中粗砂<3-2>互层,见于钻孔Z5~Z14,MCZ3-TT-32、54,、ZJZ3-TL-02、03、07,层厚0.90~5.00m,平均厚度2.45m,埋藏深度1.90~6.10m。可塑粉质粘土<5-1>(Qel):由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砾岩风化残积形成,紫红、褐红色,呈可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较广泛分布于场地,见于钻孔Z7,MCZ3-TT-32、54,、ZJZ3-TL-01、02、03、07,层厚1.65~4.60m,平均厚度3.35m,埋藏深度7.20~8.70m。硬塑粉质粘土<5-2>(Qel):由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砾岩风化残积形成,紫红、褐红色,呈硬塑状态,局部较角砾。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较广泛分布于场地,见于钻孔Z5~Z14,MCZ3-TT-32、54,ZJZ3-TL-01、02,层厚1.40~7.10m,平均厚度3.39m,埋藏深度7.70~11.60m。2.2.2白垩系上统大塱山组三元里段(K2d1)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及砾岩,呈褐红、紫红色,泥质、钙质胶结为主。碎屑结构,厚层状构造。全风化带<6>:为泥质粉砂岩,呈褐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基本风化破坏,但仍可辨认,岩芯呈土柱状,见于钻孔Z5,MCZ3-TT-32、54,层厚1.20~2.80m,平均厚度2.02m,埋藏深度9.30~13.55m。强风化带<7>:为泥质粉砂岩,呈褐红、紫红色,钙质、泥质胶结,已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土柱状、土夹碎块状,岩块用手可折断,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遇水易软化。见于钻孔MCZ3-TT-32、54,ZJZ3-TL-01、03,层厚1.80~3.30m,平均厚度2.50m,埋藏深度11.30~15.60m。中风化带<8>:为泥质粉砂岩、砾岩。褐红、紫红色,钙质、泥质胶结,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块状、短柱状,锤击声较脆。揭露层厚1.20~1.90m,埋藏深度11.00~17.80m。微风化带<9>:为泥质粉砂岩、砾岩。褐红、紫红色,厚层状构造,钙质、泥质胶结,胶结紧密,陆源碎屑结构、角砾结构,中厚~厚层构造,原岩结构基本未风化破坏,局部裂隙稍发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短柱状,岩石坚硬,锤击声脆。揭露层厚1.40~9.00m,埋藏深度11.10~16.30m。补充钻孔地层描述详见附图6“钻孔柱状图”(2007.0.02.09-6),沿线地层具体分布请参照区间详细勘察阶段报告书。2.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3.1室内岩石试验本次勘察时在场地钻孔中采取岩石试样4件,并进行了室内岩石试验,统计结果详见下表2: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2地层取样编号饱和抗压强度(MPa)天然抗压强度(MPa)微风化砾岩Z5-126.232.1Z9-122.823.4平均值24.527.8微风化泥质粉砂砂岩Z8-16.913.2中风化泥质粉砂砂岩Z13-11.52.3.2标准贯入试验本次勘察在钻孔中共进行了36次标准贯入试验,其统计结果详见下表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指标地层标准贯入试验实实测锤击数数(击)统计个数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粗砂<3-2>1113~3518.7(166.35)15.3(133.46)6.9010.368粉质粘土<4--1>79~2113.1(111.89)10.0(8..97)5.0800.387粉质粘土<5--1>166(4.9)粉质粘土<5--2>1218~3024.1(199.30)21.9(177.63)4.1003.185全风化花岗岩<<6>13737(30.330)注:1、刮号内数值为杆长修正值。2、粗砂<3-2>有2个数据离散性较大,粉质粘土<4-1>有2个数据离散性较大,未参与上表进行统计。3.施工勘察评价3.1从区域资料及勘察成果分析,本段线路范围无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3.2场地内软土层(淤泥、淤泥质土)不发育,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类别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3.3基岩为白垩系沉积的砾岩、泥质粉砂岩,埋藏深度不大,层位分布起伏较大,勘察范围内位于ZCK3+350、ZCK3+400、YCK3+400附近区域将穿越中、微风化砾岩,该岩完整性较好,砾径2~15cm,需引起施工单位注意。详细地质情况请参考附图5“工程地质断面图”(2007.0.02.09-5)、附图7“中、微风化等高线图”(2007.0.02.09-7)。3.4白垩系红层残积土层及其全风化、强风化岩,泥质含量较高,遇水易软化。泥质粉砂岩暴露时间长易发生失水干裂。在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基岩裸露时间过长或长时间浸水。4.施工建议4.1根据**市xx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平面图,结合详细勘察资料,xx至体育中心区间隧道埋深较浅,隧道主要在砂层、冲-洪积土层、残积层中穿过,体育中心以北区间部分地段隧道结构底板从岩层全~微风化中穿过,特别是ZCK3+350、ZCK3+400、YCK3+400附近,钻孔资料揭露该附近区域盾构底板位于中风化砾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