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初中历史8年级上册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主讲教师:单位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长清一中初中部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感知长征感动长征感悟长征第13课1928-1935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变化图感知长征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军队比例110万多4万多约2.5:1220万3万多约7:1330万3万多约10:1430多万7万多约4:1550万8万多约6:1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毛泽东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思考:长征的原因是什么?感知长征根本原因:是本质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的原因。直接原因:是表面现象的一种,是指不经过任何中间事物或中间环节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

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广西西康四川陕吴起镇甘肃三军会师会宁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河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义1935.1.二、长征的历程广东云南感知长征遵义会议背景:战略转移初期,由于实行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中国共产党、红军极度削弱,频临绝境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内容:1、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感知长征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中共诞生

(1921年)遵义会议(1935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14年14年经历“左”和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多公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公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感动长征感动长征感悟长征长征精神?

对崇高理想的坚持、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挫折不屈不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官兵一致同心同德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胡锦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毛泽东感悟长征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感悟长征五四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风采展示——激情抢答C2.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A.湘江B.湘西C.遵义D.泸定桥B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D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C5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