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_第1页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_第2页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_第3页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_第4页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第1页/共33页

原始美术古代美术退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欧洲中世纪美术

第2页/共33页

1.最早的艺术遗迹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洞窟壁画是原始艺术主要形式阿尔塔米拉洞窟拉斯科洞窟壁画

神秘的起源雕刻美术饰品第3页/共33页

“大壁画”,位于主洞顶部,长约14米、宽约9米,共绘有二十多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第4页/共33页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第5页/共33页受伤的野牛(洞穴壁画,长185厘米,旧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万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这里所见的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位于主洞的顶部。从现在的画迹来看,这些壁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合,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利用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壁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第6页/共33页拉斯科洞窟内景第7页/共33页

马群第8页/共33页在拉斯科洞窟壁画中第一次出现了人类自己的形象,这在史前壁画中是极为罕见的。

第9页/共33页公牛

第10页/共33页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

约公元前3000年这些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巨石结构”、“巨石建筑”或“巨石碑”的巨大石块是欧洲新石器时代重要遗物。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诸岛至大西洋沿岸地区。这些巨石有的高达70多英尺,重百吨;有的排列成长达2英里的行列,极其壮观据统计,分布在西欧的巨石结构数量最多,约有四、五万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城北平原上的斯通亨治巨石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巨石结构,在一个很大的广场上,每两块竖立的巨石上压着一条数吨重的横石,以此组成四圈石栏。中间有一个石板大平台,可能是当时的祭台。石栏的最大直径是105英尺,高约13.4英尺,最大的巨石高达23英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新石器时代建造这样一种巨石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创造。至于它的实际用途,学者众说纷纭,看新石器时代美术

看来它既有明显的宗教意义,也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纪念碑。即使在它已被严重破坏的今天看来,它仍然具有庄严、肃穆的威仪。第11页/共33页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英国的巨石建筑的实际用途及意义?讨论第12页/共33页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两河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苏美尔时期的精美头像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第13页/共33页公元前2500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如同它的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狮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的旁边。雕像面向东方,高约20米,全身长约73.2米。雕像的面部据说是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的,原有长长的胡须,身体则雕凿成狮子状。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它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从造型上看,狮身人面像的头颅和躯体,同它附近的方锥形的金字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吉萨地区由三座主要金字塔所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更富有变化。古代埃及美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第14页/共33页涅菲尔蒂公元前1355据说世界雕塑史上有两位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的《米洛岛的维纳斯》;一是柏林国家博物馆里的《涅菲尔蒂》,她比《米洛岛的维纳斯》要早1500年左右。这两尊塑像都是无与伦比的。

《涅菲尔蒂》雕像的写实技巧极高,可达乱真之境,人们很难相信这竟是出自三千多年前奴隶艺术家之手。

涅菲尔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东之妻。埃及肖像雕刻是作为死者的替身而创作的,所以雕刻家竭力追求雕像的逼真。为了达到酷似,还经常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古代埃及美术

制雕像,然后再仔细加工。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探索,掌握了极高的写实技巧。

据说涅菲尔蒂王后在古埃及具有倾城倾国的美貌。这尊雕像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还令人心醉神迷。当然,与其说是惊叹王后的美,倒不如说是折服艺术家的天才。雕塑家表现了一个典型的美丽东方女性,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庄重、优雅的仪态,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被誉为最具有个性特征,女性活力和高雅之美的雕像。第15页/共33页阿布·辛贝尔神庙之雕像石像,共有四座,高约20米,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250年左右,现位于埃及第一瀑布以南二百八十公里处的尼罗河岸边。

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同时也是埃及历史上最热衷于建造纪念物的统治者。他十分懂得艺术的感化作用,认为所修建的神庙是巩固自己统治的“永恒之石”。公元前1300年左右,拉美西斯二世征服了在当时十分强盛的努比亚(现埃及境内),大量廉价的奴隶和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尼罗河平原,国力空前繁盛。拉美西斯二世在努比亚建造了好几座巨大的神庙,都以古埃及人崇拜的主神阿蒙命名,称为阿蒙神庙。其中最雄伟、最特殊的是座落在阿布·辛贝尔的石窟神庙,它是埃及石窟神庙最有代表性的杰作。

神庙的正面塑有四个高大巍峨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它们都直接雕在崖壁上,高达20米以上。在四尊雕像的正中,有一个贴在石像后墙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的是主神阿蒙;雕像的两腿中间和旁边站着包括王后在内的法老王族的小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仿佛直接从山崖中长出来一样,气势异常宏伟。它们高居于尼罗河最高水位之上,尼罗河恰好在雕像面前拐弯,所以凡是在河上航行的人们,都能从远处看到这四尊正襟危坐、令人生畏的法老坐像,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古代埃及美术

第16页/共33页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公元前13世纪。第17页/共33页古代埃及美术

拉美西斯二世神庙之雕像第18页/共33页奥古斯都全身像

罗马的统治者、贵族,认识到通过肖像的传播可以炫耀个人的权威,制造个人崇拜,这是罗马肖像雕塑发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罗马雕塑艺术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鲜明地成为歌颂君权、颂扬帝国武功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帝王贵族的肖像雕刻极为发达。神圣皇帝渥大维在自传中写过,在罗马城中,为他树立的(或站立或在马背或在战车上)银质塑像约80座。

《奥古斯都全身像》是一尊有代表性的帝王全身肖像,约作于公元前19-13年,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奥古斯都意即“神圣”,雕像是罗马第一位大皇帝渥大维。渥大维是罗马大独裁者恺撒的外甥,由他收养。恺撒遇刺身亡后,19岁的渥大维用计谋获得一部分军权,并不断施计击败他的政敌而终于成为罗马皇帝。这尊雕像着意美化这位大皇帝:身着罗马式盔甲,左手持着象征无上权力的权杖,右手指引方向,有趣的是在右腿边雕着一个小爱神,造成高矮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的含义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暗示古罗马是爱神维纳斯的后代,更多人认为可能是以爱神象征仁爱,以此表明奥古斯都不仅是伟大的军事统帅,而且是仁爱之君。渥大维护胸铠甲上的装饰浮雕,寓意着罗马对全球的征服和统治。雕像的姿式和表情有明显的理想化和神化的倾向,不过面容还是很像渥大维本人的。他那僧侣式的小平头,清瘦严肃的面容,表现出他执政时仍然崇尚简朴,目光中透现出他的足智多谋。古罗马美术第19页/共33页

帕提农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公元前447-438。它原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它原是供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的意思。它采用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庙的列柱采用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帕提农神庙古希腊美术第20页/共33页掷铁饼者希腊米隆大理石,罗马制品,公元前五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米隆是公元前五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雕塑之所以呈现出整体的运动形态美,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古希腊美术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第21页/共33页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第22页/共33页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第23页/共33页罗马式美术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罗马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都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强有力的技艺。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窗使整个建筑更显得无比的坚固。造型罗马式建筑具有受雕刻形体总体影响的空间处理特征。在纪念性雕塑上,以雄健、苍劲的风格为主要特征,突出庄严感和神圣感,这与罗马式建筑的后墙小窗、雄浑坚实的风格是一致的。在壁画上,有追随雕塑风格的倾向。在手抄本插图中,也可以看出线条风格有追随雕塑的倾向,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在变形和风格化中产生形象。第24页/共33页哥特式美术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出现在12世纪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他以新型的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在建筑上,哥特式建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线条轻快的尖券拱作为重要的装饰手段,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第25页/共33页罗马式与哥特式艺术比较罗马式:坚实,厚重,威严,暗示稳固的宗教权力。雕刻于内部,抽象庄重感强,结构内在无世俗感觉。哥特式:灵巧,上升的力量控制人的情感。对光线的运用变化交错,结构外露,具有世俗性,使人感到崇高、神奇、神权飘忽,至高无上。第26页/共33页

公元4世纪到公元15世纪,拜占庭美术综合了古西腊的艺术风格,在建筑上将希腊的古典柱式、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与小亚细亚艺术重内部装饰的特点融为一体,明显反映出王权与基督教神权的超人力。拜占庭美术第27页/共33页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内部非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