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题
1.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
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旧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认识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3.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
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
4、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5.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6.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7.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上升地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
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
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都是辩证法观点
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9.认识主体是指()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10.客体指()
A.一切客观事物B.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11.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
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2.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段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15.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B.人口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
16.首要的生产力是()
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劳动者D.生产管理
17.囊括全部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范畴是()
A.社会形态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政治结构D.社会有机体
18.依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关系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是()
A.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B.不断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D.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19.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认为()
A.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B.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一个
C.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在经济领域中寻找D.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0.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
A.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
B.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过程不起作用
C.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主体选择性
D.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其客观规律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E.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唯心主义产生存在的根源是()
A.生产力落伍
B.科学技术不发达
C.在阶级社会中,落后、反动阶级的需要和支持
D.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E.在认识过程来自存在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A.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B.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C.旧哲学是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
D.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革世界
E.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4.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会导致()
A.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C.庸俗唯物论
D.庸俗进化论E.物活论
5.古语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E.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6."跟着感觉走"的说法包含着的错误观点有()
A.经验论的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唯我主义的观点D.非理性主义的观点
E.感觉是认识的起点的观点
7.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A.剥削阶级的偏见B.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
C.私有制度的存在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E.唯心主义观点有其正确的内容
8.黑格尔说:如果一个化学家取一块肉放在他的蒸馏器上,加以多方面的割裂分解,于是告诉人们说这块肉是由氧、炭、氢等元素所构成。可见这些抽象的元素已经不再是肉了。"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整体由部分构成B.整体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性质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D.离开了整体的部分不再具有在整体中的性质和作用
E.各个部分必须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具有新的性质和作用的整体
9.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D.是否承认偶然性
E.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10.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为()
A.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都包含一般,都是一般D.一般是个别的一部分或本质
E.一般是个别的总和
11.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万物一体"D."一分为二"E."过犹不及"
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A."万物莫不有对"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一分为二","相反相成"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E."万物皆化"
13.新生事物是()
A.新出现的事物B.形式新奇的事物
C.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D.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E.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14.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A.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E.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15.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
D.可知论E.不可知论
16.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济,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
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每天会升起。"这说明()
A.感性经验对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重要的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D.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
E."总会有太阳在早晨不升起的一天"
17.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A.真理具有客观性,价值没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价值没有相对性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D.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
E.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
1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
意味着()
A.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E.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不可捉摸
D.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E.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2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维持
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应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法律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E.法律属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思想上层建筑
2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E.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22.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关系是()
A.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C.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为代价
D.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
E.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
23.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
A.选择生产力B.自由选择生产关系C.自由选择社会形态
D.依据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选择不同的道路实现社会发展规律
E.依据本国特点选择社会形态的具体模式
2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是()
A.社会和自然界是一样本质上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
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没有区别
D.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
E.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无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参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选择题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D4、D5、C6、B7、D8、D9、C10、C11、D12、D13、
D14、D15、C16、C17、D18、D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
1.D、E2.A、B、C、D、E3.D、E4.A、B、C、E5.D、E6.A、C、D7.A、B
、C、D8.A、B、D、E9.C、D、E10.A、B、C、D11.A、B、C12.A、B、C、D
13.C、D、E14.B、D、E15.A、D16.B、C、E17.C、D、E18.A、D19.D、E
20.A、B、C、E21.A、B、E22.A、B、C、D、E23.D、E24.A、B、D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7、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8、《坛经》上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10、区分事物质的依据是
A、事物的本质属性
B、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人的直觉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纯粹偶然的现象
C、人的主观错觉
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2、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论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机械论观点14、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16、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17、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18、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
A、阿奎那
B、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20、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及其代表作是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B、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C、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D、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21、代表美国现代精神的民族哲学思潮或本土哲学思潮的理论党派是
A、美国实用主义
B、美国新黑格尔主义
C、美国新实在主义
D、美国人格主义22、“人是符号的动物”这句名言出自下列哪位哲学家的代表作
A、卡西尔的《人论》
B、舍勒的《论人的永恒性》
C、格伦的《人,他的本性及在世界中的地位》
D、普列斯纳的《有机体阶段和人》23、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或核心范畴是
A、范式
B、结构
C、科学革命
D、科学发展模式24、20世纪哲学的两大潮流是人文主义和
A、生命伦理学
B、逻辑实证主义
C、证伪主义
D、科学主义25、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2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D、共产主义同盟上27、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28、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30、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任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32、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B、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33、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是
A、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当家作主
D、按劳分配3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35、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36、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D、社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7、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
A、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
C、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的支持
D、社会主义方向38、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39、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A、必然阶段
B、表现形式
C、革命性过程
D、自我完善和发展4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工人运动
C、阶级斗争
D、暴力革命41、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
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
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2、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D、勇于自我批评43、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民主集中制44、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
D、完善党的领导45、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46、“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4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4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5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51、“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2、“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5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5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5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58、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5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60、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19世纪初期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其根本原因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C、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阶级斗争
D、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够成熟,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61、巴黎公社的最主要的经验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62、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63、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最优越的条件在于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D、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64、“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D、资本主义时代财富是最多的65、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产生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66、被历史学家称为法国无产阶级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B、二月革命C、里昂工人起义D、六月起义67、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68、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69、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C、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70、《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的积极作用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71、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72、巴黎公社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C、资本主义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形态的理论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73、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时,必须联系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74、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
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7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76、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77、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C、商品生产D、产品生产7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A、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离B、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C、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D、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分离79、市场机制的内容不包括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D、保障机制80、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A、劳动产品B、生产工具C、劳动技能D、劳动对象81、商品是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8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8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84、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85、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A、脑力劳动B、体力劳动C、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86、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
价格87、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的消费者心中的效用或有用性B、移动电话本身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8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8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9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矛盾B、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C、封建经济的基本矛盾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9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B、生产商品耗费的物质资料量决定的C、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商品的用途决定的9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9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9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供求机制B、价格机制C、竞争机制D、风险机制96、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与
A、价值长期背离B、价值始终保持一致C、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D、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无关9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98、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99、资本的总公式为A、G—W—GB、G—W—G′C、W-G—WD、W—G—W′10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101、剩余价值是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完全无关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C、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生产领域D、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又在流通领域中产生10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随着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A、只会创造出等于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装连锁加盟合同样本
- 2025海上运输合同模板书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转让与道路救援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投资公司股东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全新期权合同3篇
- 2025年度养羊产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保护公益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虚拟现实合伙人股权分配与内容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业用地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农村自建房包工与智能安防系统安装合同
- 大班春季班级工作计划下学期
- 2024年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研学教育项目商业计划书
- MOOC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工作计划
- 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协议书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级调研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4s店管理的年度工作总结
- 中医护理查房胁痛好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72课测试
- 类风湿关节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