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件:13-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流行病学课件:13-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流行病学课件:13-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流行病学课件:13-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
流行病学课件:13-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控制其发生和进一步蔓延?2002年底,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在中国广东出现并迅速蔓延开来,短短数月便波及全球。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使人震惊。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慌笼罩了整个地球。从哪儿来?怎么传播的?哪些人可能被传染?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se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发源地,也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已经有的还是新出现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及消灭,传染病流行病学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位和作用传染病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内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第一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一、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

天花鼠疫霍乱流感真正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只有一种—天花1616―1617年天花大流行中,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部落全部灭绝。18世纪初,冰岛的一次大流行中,死了近40%的人。18世纪的欧洲,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死于这种疾病。1979年WHO在肯尼亚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内消灭。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街道上尸体纵横。坟地已经无法容纳,只好临时在周围挖些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尸体成百成千地葬下去,就像货物堆塞到船舱里去似的。仅这年的3月至7月,佛罗伦萨城里就死了10万人。这一年,意大利死了近一半人口,法国也减少了人口的3/4。鼠疫流行了整整3年,使得欧洲不少城镇人口灭绝,欧洲的1/3人口死亡。人们闻‘黑’丧胆,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怖

与“黑死病”不相上下的霍乱

霍乱的滋生地是印度。19世纪前“霍乱骑着骆驼旅行”。整个19世纪,霍乱共有6次世界大流行的记录,而中断的时间远远短于流行的时间,从1817年至1926年,只有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人们怀着内心的恐惧过着远离霍乱的日子。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瘟疫—流行性感冒1918年,一场致命的流感席卷全球。疾病从西班牙开始,跟随着战士们的步伐,渐渐蔓及欧洲和美洲。这次流感仅持续6个月,却在全球夺走了4000万人的性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4年,也不过使1500万人丧生。是人类受害最深、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都市传染病大流行。二、20世纪与传染病的斗争曾经取得巨大成就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多种传染病成功消灭天花,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努力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21世纪的近50年间,我国传染病发病率从约2000/10万下降到约200/10万,传染病死因构成比从约20%下降到不足1%。呼吸道、肠道、虫媒传染病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减少了80%以上。图1England和Wales地区呼吸系统结核年平均死亡率长期未能控制

流感、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再燃

结核、霍乱、疟疾、性病、血吸虫病等新发现

AIDS、SARS、禽流感、疯牛病、O139新型霍乱、丙肝、戊肝、埃博拉出血热等三、进入新世纪,仍然难逃传染病肆虐的宿命1993年WHO宣布:结核病全球告急,全世界总人口约1/3感染了结核杆菌。结核病耐药菌株流行呈上升趋势。结核病再燃的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和流动加大多耐药菌株的产生HIV/结核杆菌合并感染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不足,卫生服务不健全图21985-2000年全国主要性病发病情况1986年10月,在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头奇怪的病牛。这头牛初发病时无精打采,随后出现烦躁不安,站立不稳,步履踉跄,动作不能保持平衡的现象,最后口吐白沫,倒地不起。经过有权威的兽医的诊断,确诊这头牛得的是疯牛病。这是英国第一次出现疯牛病,自此,疯牛病便恶作剧般在整个英国蔓延开来。疯牛病1992年,疯牛病像瘟疫般在英国流传,至1997年初,英国有37万头牛染上了疯牛病,16.5万头牛因病死亡。不仅如此,不久又发现疯牛病危及到了人类,一些人食用了患有疯牛病牛的肉而患上与疯牛病同症状的病,被称为“新克雅氏病”(CJD),又叫“人疯牛病”。患CJD的病人大脑组织充满细小的空洞,因而该病又被称为海绵状脑病。此病可导致大脑损害,人变得痴呆、震颤并最后因大脑破坏严重而死亡。WHO总干事中岛宏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表1传染病按传播方式和特征分类传播方式特征接触传播需要直接(如皮肤、性接触)或间接接触围产期传播类似于接触传播,发生于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经水和食物传播摄入受污染的水或食物经空气传播吸入受病原体污染的空气经生物媒介传播依赖于生物媒介的分布和病原体的感染力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表2传染病按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储存形式分类储存形式典型传染病人梅毒螺旋体、志贺氏痢疾杆菌动物狂犬病、沙门氏菌土壤破伤风杆菌芽孢、炭疽杆菌芽孢水军团菌、绿脓杆菌二、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1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

(病毒,细/真菌,立克次体,衣/支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2宿主(host)

能供给病原体营养和场所的生物。

(人和动物)3

传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

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4感染谱(spectrumofinfection)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同的反应,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这种表现称为感染谱。特性数量变异性侵入门户特异性防御体系非特异性防御体系病原体宿主未发生感染隐性感染轻型疾病中型疾病严重型疾病病死以显性感染为主:麻疹,水痘等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狂犬病等以隐性感染为主:脊灰,乙脑,流脑等“冰山”现象(icebergphenomenon)隐性轻型

中型重型

死亡图3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隐性显性感染比例相近:古典型霍乱,流行性腮腺炎等病原体的特性:传染力(infectivity)

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续发率=继发感染数/暴露数致病力(pathogenicity)

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致病力=发病数/感染数毒力(virulence)

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毒力=重病例或病死数/总病例数表3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强度传染力致病力毒力高天花,麻疹天花,狂犬病,麻疹,普通感冒天花,狂犬病,结核,麻风中风疹,腮腺炎,普通感冒风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低结核结核,脊灰炎麻疹极低麻风麻风风疹,普通感冒病原体的变异性:耐药性变异

指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药物不敏感或耐受菌株。抗原性变异

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从而使疾病发生爆发流行。毒力变异

变强或变弱。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三个环节两个因素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医源性垂直传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一)

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1病人:最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大部分传染病此期内不排病原体,有些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而有传染性。(麻疹)临床症状期:整期都可排出病原体,传染性最强,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恢复期: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但有些仍可排出病原体。(伤寒、痢疾、乙肝)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确定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判断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检疫期限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确定疾病的流行特征各型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临床症状明显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轻型、非典型病例作为传染源的的意义也不容忽视。传染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传染期(communicableperiod):

是指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染期是决定隔离期的重要依据。2病原携带者(carrier):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麻疹、白喉、痢疾、霍乱等少数传染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一般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时间较短。健康病原携带者:

目前只能对重点人群进行携带情况的检查。一般认为流行病学意义不大,但流脑、乙脑、乙肝、脊灰等健康病原携带者较多,则是重要的传染源。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携带时间、携带者的职业、生活环境、卫生习惯及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卫生防疫工作质量都有关系。饮食服务行业、供水企业、托幼机构等单位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对人群威胁非常严重。“伤寒玛丽”本名叫玛丽·梅伦。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玛丽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住了11个人,有6个人患病。1915年,纽约一家妇产医院暴发了伤寒病,25人被感染,2人死亡。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伤寒玛丽3受感染的动物: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称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或人畜共患病。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动物的种类和密度等。动物性传染病患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一般不大,因人与人之间通常不会引起传播。但鼠疫除外。(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中国1经空气传播(air-borneinfection)(1)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2)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广,发病率高续发率高冬春季发病率上升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常与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有关2经水传播(water-borneinfection)(1)经饮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均可发病,暴饮者尤多水源常年被污染,病例常年不断;被一次大量污染,可出现爆发或流行;采取净化水源措施后,发病明显减少(2)经接触疫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接触疫水后发生爆发或流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3经食物传播(food-borneinfection)经食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人有食用被污染食物史,不食用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出现爆发停止供应该食物或采取措施后,爆发平息无年龄、职业、性别差异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发生中毒较经水传播疾病严重4经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1)直接接触(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2)间接接触(in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经间接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多呈散发型,家庭续发率高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较差有关四季均可发病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发病5经节支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infection):虫媒传播经节支动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分布与传播该疾病的节支动物分布一致季节性分布特点,发病率升高与特定节支动物活动季节一致明显的职业和年龄分布特点年龄分布青壮年多发多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6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infection)

不合格的检查、诊疗和预防措施使用被污染的血液和生物制品交叉感染7经土壤传播(soil-borneinfection)肠道寄生虫病(钩虫、蛔虫等)芽孢(破伤风、炭疽等)8

围产期传播(perinatalinfection):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经胎盘传播:风疹、艾滋病、乙肝上行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分娩时传播:淋球菌、疱疹病毒(三)人群易感性(herbsusceptibility)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易感性降低易感性升高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消退免疫人口死亡1疫源地(infectiousfocus)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2决定疫源地大小的因素:传染源的存在时间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四)疫源地及流行过程(1)疫源地成立条件

传染源+病原体能继续传播(2)疫源地消灭条件:传染源转移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传播途径不存在;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感染。1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理因素。2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既可扩大流行,也可制止发生、蔓延以致消灭。二因素分别作用于三个环节而起作用。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而多变,因此,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察布查尔病:制备面酱染肉毒杆菌毒素Kuru病:食人俗葬仪风俗与宗教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新疆察布查尔县流行着一种类似神经毒性的怪病,由于病因不明,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很高,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流行病学专家通过描述“察布查尔病”的时间、地区、人群的“三间分布”,成功地寻找到锡伯族人群,特别是儿童、妇女喜爱的特殊食物——晒干的发酵馒头“米送乎乎”中存在的肉毒杆菌是“察布查尔病”的元凶,即肉毒毒素中毒。察布查尔病Kuru病仅见于巴比亚新几内亚Fore族的高地居民。患者总数约为3万,以女性和未成年儿童居多。该地区曾盛行一种食人尸的习俗,人死后家庭主妇会取出死者大脑,与家人共食,并将血涂抹在头面部。这种习俗被制止后,Kuru病逐渐消失了。Kuru病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预防和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群策群立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预防保健网,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2加强传染病监测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二、预防措施和办法:1改善卫生条件2健康教育3免疫预防4国境卫生检疫三、控制(一)疫情管理1疫情报告报告种类:三类39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1N1流感丙类:手足口病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责任报告人:所有医务人员甲类: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内乙类: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内丙类:24小时内2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报告制度是否健全,上报是否及时漏报率、漏诊率(二)防疫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对传染源的措施:(1)病人:“五早”甲类:强制管理乙类:严格管理丙类:监测管理(2)疑似病人:尽早明确诊断(3)携带者:

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定期随访(4)接触者:检疫

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5)动物性传染源:

处死,彻底消灭,隔离治疗2

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杀虫3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