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测试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1页
屏幕测试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2页
屏幕测试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3页
屏幕测试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4页
屏幕测试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屏幕测试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中国智能设备领域投资数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要求制造业在智能装备创新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智能制造行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都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设备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中国智能设备领域投资数量不断上升,2018年投资数量达到71起。尽管20019年起我国智能设备领域投资数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稳定,2020年我国智能设备投资数为38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要求制造业在智能装备创新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加,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20万套达到23.71万套,同比增长19.1%。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现逆势上扬,2021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万套,同比增长44.9%。2022年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3万套,同比下降3.2%。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仅2019年出现小幅下降,同比下降2.1%。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增速较快,销量累计达24.8万台,同比增长46.1%。由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预计2023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4.9万台。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机遇分析伙伴产业研究院(PAISI)调研后认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步入初级阶段,特别在工业应用领域尤为突出。未来几年传统制造业转型、智能生产线改造、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能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及市场的爆发需求。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届时中国占全球份额将重新回到50%以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时代快速渗透各个产业。早期的物物交换和分销模式已经逐渐不时候先进社会发展,下一代企业模式将是一种以电商主导工厂为主体对接消费者的一种模式,这是一种C2B早期模式,电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向工厂下单订单,提前准备商品,或者直接由电商自身控股或控制工厂进行生产,另一方面电商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而消费者会将需求及问题反馈回电商及工厂,这一模式将伴随中国智能制造初期及中期的发展。智能装备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行业中上游行业产品是包括光电元器件、气动元件、传动元件、钣金机加件、辅助设备等零部件;下游行业主要为消费电子行业内的ODM和EMS企业;终端客户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一)上游行业对智能装备行业发展的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上游行业均属于成熟行业,其行业竞争较充分、生产技术较稳定、供应量较充足,产品质量满足本行业需求,本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需求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上游行业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对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成本都有直接影响。上游行业市场厂商的技术水平、供给能力对本行业的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优质的上游产品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上游行业的技术改进和更新,可以为智能制造装备业提供更多的可选用的高品质配件,从而促进本行业的产品更新和技术改进。(二)下游行业对智能装备行业发展的影响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波动、下游产品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产能扩充和设备更新需求旺盛,带动了自动化设备的需求。随着下游各行业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对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生产环节的需求领域和范围会不断拓宽,自动化设备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水平需同步提升来积极应对,对本行业的技术研发及生产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下游行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进一步提高,将推动本行业向技术密集、规模化方向发展。智能装备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智能装备行业面临的机遇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智能装备行业整体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为改变这种局面,《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以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此后,政府各部门围绕智能制造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主题陆续出台多项鼓励政策,以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过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016年,工信部、财政部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确定了加强共性技术创新、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等十项重点任务,并提供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创新体系、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六项保障措施。为了配合以上十大重点任务的实施,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随后陆续发布《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等文件,进入十四五阶段,有关部门又陆续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高速发展。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我国智能制造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智能装备行业新兴技术赋能智能制造,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当今世界,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下游行业对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要求的提升,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以工业4.0为代表的产业变革。为实现工业4.0,企业需要通过物联网的实施和从生产系统到ERP系统的垂直整合,以及与CRM,SCM等系统的水平整合,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使得整个生产的体系能够针对多批微量的订单灵活组合各种材料、部件、能力与流程,高效、大规模地完成个性化生产的任务,并基于实时收集的客户反馈与使用数据,实现产品的快速演进与创新,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赋能制造业,帮助制造业实现工业4.0转型。以5G为例,2017年11月,工信部规划明确了厘米波的3.3-3.4G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3.4-3.6GHz和4.8GHz-5.0G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信部陆续将700MHz、2.6GHz频段用于5G工作频段,并已着手开展5G毫米波频段的规划工作,推动5G高、中、低频段协同发展。相较于4G,具备高频率微波波段的5G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拥挤的带宽波段,并且能够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使得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等典型技术场景得以实现,帮助制造业企业将分布广泛的人、部件和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万物感知、实时监控。以上新兴技术在制造业的持续运用,将为行业带来良好机遇。3、智能装备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检测装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汽车电子以及工业电子等领域,而行业下游主要为消费电子领域。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企业的产能扩充和产品更新需求旺盛。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到来,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爆发,消费电子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均提高对泛现实技术的投入,促进AR/VR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企业已经进入该领域并具有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未来消费电子行业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作为电子产品的上游,智能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呈上升趋势。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品牌厂商的合计市场份额为71%,2020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前五大品牌厂商的合计市场份额为84%,2020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前五大品牌厂商的合计市场份额为78%。4、智能检测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企业发展空间大智能检测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型特征,以往我国整体工业水平较低,检测设备以实现自动化为主,智能化水平不高。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以及AI智能、视觉技术等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智能装备的企业逐渐增多。同时,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大众消费能力和劳动力成本均逐年提升,下游电子产业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且对检测设备的智能化需求也更为迫切,智能检测装备制造企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二)智能装备行业面临的挑战1、智能装备行业基础薄弱,与国外厂商仍有差距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检测装备行业起步较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学习模仿与自主创新,我国智能检测装备行业发展迅速,市场主体规模逐渐扩大,但业内企业大多规模偏小、技术积累相对不足、资金力量薄弱,大多检测企业以提供单体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为主,对智能检测装备的关键技术掌握较少,整体智能检测装备的生产水平较低。2、智能装备行业专业及高端技术人才短缺智能检测技术含量高,智能检测装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涉及精密测量、精密机械、声学、光学与机器视觉、射频、软件等多个技术领域,技术集成难度高,对研发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智能检测行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当强烈。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且发展较快,人才培育和积累相对不足,近年来行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又吸引了较多新进入企业,加剧了对本行业高端人才的争夺。技术研发人员是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导致了巨大的高端人才缺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覆盖范围广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正迎来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将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智能制造装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覆盖范围广,主要包括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重大成套设备制造、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其他智能设备制造和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达3270亿元。由于疫情的影响及能源供应限制,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市场规模为2473亿元,同比下降24.4%。2021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达2687亿元,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3190亿元。智能检测行业发展概况根据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的五类关键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和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其中,智能检测装备是由自动化检测设备逐渐发展而来,相比于只能按照设定指令来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测试设备,智能检测装备具有主动识别、决策并自行执行等明显区别。智能检测在多个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产品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生产厂家确保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在检测环节中,厂商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算法、机构设计、控制理论、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及工艺的运用,利用软件算法配合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对产品的各项待测参数进行读取,从而验证待测产品,确认产品的特性可以满足设计需求,实现生产效果的提升,为客户达到提升质量、降本增效的效果。当下,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消费升级的需求日益增强,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产品功能多样化和设计复杂化导致产品检测种类繁多、精度要求高,需检测项目包括主板ICT在线测试、FCT功能测试、射频测试、声学测试、屏幕和LED显示测试(光学测试)、传感器测试等,这促使行业内的智能检测设备的种类较多,且对设备的测试精度要求逐渐提高。智能检测设备主要从声学、光学、射频通信、传感器等功能检测中通过运用机器视觉、核心算法、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完成高精度测量、设备表面缺陷识别、频响分析、失真分析等检测过程。相比人工检测,检测精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测范围更广,可显著提升下游电子产业客户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兴起,电子产品测试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柔性化、多功能化方向升级的趋势愈加明显。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主导的检测设备在逐步打开市场空间,中低端测试设备将逐步被淘汰,智能测试设备融入电子产品生产线将成为市场主流。智能装备行业壁垒(一)智能装备行业技术壁垒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跨学科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掌握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行业优秀的智能装备制造商或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需要掌握机械、电子、测试测量、软件算法、云计算等多门类的技术,还需要随时掌握被服务行业的技术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革新技术和更新设计理念。此外,下游电子产品技术更新周期短,本行业企业需及时掌握终端服务客户产品的技术变化,以响应客户的新测试需求,而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都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较高的技术门槛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构成了壁垒。(二)智能装备行业客户壁垒客户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前提,只有积累相当数量的客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行业的目标客户主要为电子行业的品牌企业和服务型制造企业。为了保证客户产品的高品质,下游客户对智能装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及时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