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_第1页
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_第2页
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_第3页
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_第4页
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

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一)推进全民健身的体教融合贯彻落实省级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要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资源,保证充足的场地、器材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体校教练员、社会组织进入学校参与学校体育工作渠道,鼓励学校体育工作者走出校园指导社会体育工作,促进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赛事活动及工作发展,开拓校内外体育人才资源互通互补、互促互进的新局面。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要求,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强化大课间活动安排,推进体育锻炼类作业的实施。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加课后服务的文体类内容,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和监测制度,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体育考试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纳入教学督导内容体系,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二)促进全民健身的体旅融合以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为主导,推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引入集观赛旅游、体验旅游、休闲运动、极限挑战、高原体育训练等体验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系列体旅产品。改造提升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和体育旅游目的地,鼓励旅游经营者设计推出健身休闲旅游新产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湿地公园等发展水上运动、城市乐走、越野跑、人文环线马拉松等新兴运动休闲业态。根据官渡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特色街道、运动休闲街区和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致力打造一街道一品牌的全民健身特色。扶持发展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官渡本土特色文化相结合,培育具有官渡特色的体育产业。(三)深化全民健身的体卫融合以街道为单位,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场所,提供健康自助检测、健康自我评估、健康指导早期干预等健康服务。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有效融合教体和卫生的特点,以学生健康体测、家长查询等互联网+数据采集为载体,以体质监测、健康教育为手段,以学校和运动场馆为阵地,引导师生科学健身,以点带面,带动全民健身。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多个维度的积极作用,构建完善健康促进体系,推动形成体卫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开展学生乃至全民科学健身活动,提升全人群体质健康水平。国内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发展(一)全民健身计划对中国传统体育的推动作用1、培育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的直接体现。传统体育项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入全新的文化特点和时代元素,形成了现在更适合城市环境下进行的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在保留民族文化特点的同时也简化了运动内容,降低了运动项目的场地和环境需求。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开展对传统体育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让传统体育项目参与人员数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虽然全民健身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改动中,抛弃了体育项目中部门民族传统文化色彩,但却让传统体育项目符合现代社会的健身需要,让体育项目在保留民族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得到了极为有力的传承与推广。如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精神而改变的长拳,就取自于我国多家民俗拳法,将其中难度较高以及实战作用较多的动作删除,留下动作飘逸、简单大方健身功能较强的动作,形成全新的拳法。2、让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进入学校随着各国文化的不断加深,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许多传统文化进入了传承困难、发展缓慢的边缘时代。在传统体育文化中,我国青少年在体育运动学习的选择中更为倾向,来自印度的瑜伽、日本的柔道、跆拳道等等。我国各级高校为迎合学生的学习意向需求纷纷开设柔道、跆拳道体育课程,忽视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推广。《全民健身纲要》的出台,有效的优化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纲要中以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武术作为核心思想,出台了一系列的我国本土文化保障措施,让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成为可能。3、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各民族娱乐文化直接产物,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阶段,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影响。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大量涌入,让我国部分传统体育项目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提高传统体育项目社会参与度与传承可能,全民健身计划中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体育项目传承发展,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建设提高健康水平等指导纲要。为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加大了对八段锦、太极拳、毽球、武术等传统武术项目的文化底蕴与健身作用的宣传,提高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认知度,让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4、促进学术研究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关注度以及学术研究关注度,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以及传统体育项目教育的研究。纷纷成立围绕传统体育设立的基础教育学科。让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和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成为了一套系统化、专业化的学术体系。(二)传统体育促进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传统体育教育我国是二战中受到破坏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百废待兴,决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需要经历较长的积累和成长阶段,在体育教育方面,我国在群众体育的宣传教育方面存在资金限制,在教育器材成本以及教育人才成本上投入所不足,基于上述形势,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群众体育引导和教育中的优势逐渐凸显。传统体育项目对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要求较低,同时其丰富的运动形式给予不同体能条件和年龄阶段的人提供了更多的运动方式选择。这对我国在中小型城市、乡村地区以及贫穷落后的山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具有地方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项目推广,能有效的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传统体育自身特性与全民建设的需要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根据自身防身自卫需求、生产生活需求、生活娱乐需求产生的运动方式。因此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同传统体育项目在具备运动功能的同时,都具备不同的附加价值。如武术运动,核心思想是身心合一,不仅仅能起到对身体的锻炼,也对人的精、气、神都有不同程度的锻炼,有着全面的健身价值。舞狮运动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具有浓厚的我国地方文化色彩,舞狮既是一项运动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以及运动价值,是我国千年文化底蕴的直接体现。西方体育项目多为极限竞技项目,竞技是西方体育运动永恒的主题,这决定只有少数身体素质较高和年龄阶段适中的人群才能真正参与到西方体育项目中,这违背了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初衷,我国越来越多有健身需求的人开始关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契机1、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优势传统体育项目多数都起源于我国民间,在我国拥有群众基础优势,同时传统体育项目是由我国地方人民生活生产中必须从事的活动逐渐演变而来,集参与性、观赏性、竞技性于一体,这是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民族文化优势。随着界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代表性项目逐渐走向世界,如舞狮、八段锦等等。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以及认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场地要求多以自然环境为主,运动实用度很高,适合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群选择。2、休闲时代人们追求自我完善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物质生活逐渐富足,人们对生活的其他品质有了更多的需求,受多方面原因决定,现阶段人们体质普遍较差,许多疾病发病年龄提前,健康危机一度成为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中心,人们对健康逐渐重视,引发了我国全民健身的高潮,花钱买健康的全新消费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健身活动也逐渐成为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同时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巨大压力,心理压抑、抑郁等患者逐年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具有较高娱乐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心理调节、强身健体等方面的优勢得以发挥。全民健身普及的对策(一)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发展,人们体力劳动和运动量也逐步减少,加之我国有大批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因此现代文明综合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虽然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但至少人们已开始摒弃无病、不看医生即是健康的错误认识,从对人体健康认识的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WHO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因此,促进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进行使身锻炼是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表现。克林顿指出:健康是21世纪的通行证。青壮年人应是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主力军,他们既没有老年人那种悠哉心态和充裕的闲暇时间,又没有少年在校学习的条件和活泼好动的心理。许多人总是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参加体育锻炼,这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是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缺乏现代意识的表现,都需要予以澄清和更新观念。(二)抓住基础,培养全面合格人才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涉及十三亿人口的大计划。计划纲要指出:青少年和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昌盛。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抓住了学校体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国人的体能。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展的体育新模式。(三)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使身的发展我国各类学校有体育教师近1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体育老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训练经验,其中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这是从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全民健身一定会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接触的范围很广,具有健身、俊美、娱乐、竞技、教育、经济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有正规项目、民族民间体育、传统健身术等。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和进行专门培训,将自觉锻炼者组织在一起进行专业指导,达到其锻炼目的,发挥专业人员的一技之长。(四)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开展全民健身要使全民健身活动有计划、系统、持久地开展,除了尽多地开放现有公园、风景区等自然环境和城市现有的体育场地进行活动外,国家在城市规划建设时也可适当地考虑建设一些适合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如田径场、游泳馆、健身房;在公园和自然风景区建设简易大众参与的设施,如梅花桩、平衡桥、秋千等。在居民生活区建设休闲锻炼的场地,如单杠、双杠、爬杠、球类球场等。另外人们也应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体育场地进行全民健身锻炼,在工作之余就近到体育场地锻炼。想锻炼就能找到锻炼场地,这样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达到健身的目的。(五)利用体育比赛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口号并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实践表明,在国家强有力的引导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生龙活虎,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调动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体育人口,让更多的人在参与奥运中分享健身效益与奥运荣光。此外,各类大赛在我国的举办也为大众健身提供了一种诱导,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而促使大众进行健身活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身政策举措越来越完善、健身途径越来越便捷、健身环境越来越优越,健身观念深入人心,健身运动在全国蔚然成风。全民健身、人人参与的实践热潮正在全国大地涌动不息。全民健身使人们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在现如今的中国,全民健身已经超越简单的强身健体,而是与经济、教育、文化、养老等事业相融合,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下班了,为了放松心情,为了舒解压力,常常三五成群地泡吧,烟酒不断,或是整晚地赖在椅子上做个专业的网虫,或是四处找脚去砌长城。(一)改善体形健身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变体形,通过健身可以令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要是有肌肉组织的部位)增大或减小并有效地改变其形状,达到形体漂亮的效果,并且这一过程是可以控制的,有益健康:健身人体的肌肉、骨骼、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等比一般的运动有更强的刺激,对于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更有效果。(二)延缓衰老通过健身能使自己的激素分泌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那些坚持锻炼的人有些男的到六十多岁还能保持良好的性功能和充沛的体力;有些女的到了五十多岁全身的肌肤一样收紧,全身没有一点赘肉,处处流露出青春的气息。精力充沛:有了强壮的身体,整个人也变得精力充沛,随时都可以有最好的精神状态。(三)充满自信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健身对一个人的心理面有多大的影响,当你经历健身的锻炼之后,你会感到自己会有一种力量,一种自信,几乎可以让拥有你应付一切事情,挑战一切事情的能力的感觉。别人刮目相看的眼光,也能让你情绪激昂,做事的热情会更足。在现代社会,能拥有以上条件,意味着你能更从容地进行社交活动,更有精力地应付事业和生活上的各种事情,以更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来生活。意味着你的人生可以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美好!只要进行适量的健身运动和注意一下生活习惯,你会发现生活从未如此的轻松和谐和健康。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的深度融合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躯体、心理、社会的完满状态。健康是民众的福祉,是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聚焦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了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那么,当前影响全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全民健身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如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值得深入探讨。(一)缺乏锻炼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巨大改善,人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的不足50岁,达到2019年的77.3岁。但同时,我国正在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农村的占比为46.66%,城市为43.8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团队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指出,除了膳食风险、吸烟外,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肥胖、肢体活动频率低等,均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我国居民上述健康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此外,中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比例已超过成年人人口总数的50%,6-17岁儿童及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缺乏锻炼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业余静态行为时间由2010年的平均每天2.7小时,增加到了2013年的平均每天3.3小时。身体活动是指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所有活动,包含运动频次、运动强度、运动类型和运动时长4个基本要素。已有研究证实,即使是运动频次、时长、强度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也不能抵消静态行为对健康的损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居民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医疗花费近48.6亿美元,占全球的10%,其中间接花费17.8亿美元,直接花费30.8亿美元。而充足的身体活动、规律运动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预防老年痴呆,促进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完满状态。正因为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全民健身行动已经列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五项行动之一。全民健身行动提出到2022年、2030年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要达到37%及以上、40%及以上的目标。(二)当前推进全民健身呈现出的特点及优化对策公众对于全民健康有高度的认可,全民健身的理念得到普及,但不同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动机、障碍存在明显差异,真正做到经常运动锻炼的人口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20岁及以上人群中,93.8%的人认为体育锻炼重要,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平均为33.9%,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14.7%。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达到30.6%,其次为没兴趣惰性没人组织;而6—19岁儿童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学习没兴趣不喜欢太累等。建议落实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民健身行动的主体责任,在学校切实落实阳光运动一小时的前提下,组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达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大学制定学生体育锻炼考核机制,提高大、中、小学生体质。职业人群由于工作、通勤、家务、子女教育占用时间较多,建议企事业单位建立工间操制度,举办健步走比赛,以及结合工作性质和环境,设计适宜员工运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的健身活动,使其能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支持性环境持续改善,仍存在巨大改善空间。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缺乏场地设施既是影响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也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制约因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建设一批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建设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努力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等改善体育锻炼支持性环境的举措。建议一方面调整经营性健身场馆税费,促使运动健身场馆费用下调,减轻公众运动健身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扩建和优化全民健身场所,创造全民健身的支持性环境,以居民区、企事业单位为核心,打造15分钟健身圈,提高国民对健身环境的可及性;基于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配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场所,并优化健身场所设施设备和条件,包括对社区健身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对现有运动场所分布、不同类型体育场所进行升级改造,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运动需求,比如,新加坡注重设置完整、连续的慢性步道,做到不被阻断、人车分离;再如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绿视率高的道路、区域更容易吸引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疫情防控常态化给全民健身带来挑战,如何在做好个人防护、场所管理的基础上,提高人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保障必要的运动强度,需要在全民健身活动形式、技术、管理方面有突破性创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持续一年多,我国采取积极的疫情防控政策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均表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大幅减少。对此,需要研发和推广运动健身新技术、新方法,激发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参加运动锻炼的兴趣,以适应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互联网、移动健康技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下多种APP具备运动、心率监测,VR、AR技术可以实现个人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对此,可研发新的运动产品,实现非聚集、非接触的大型体育活动,使个体居家环境下的运动有更为丰富的体验感。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目前的现状(一)全民健身理论指导情况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政策法规,对全国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保证全民健身在整个体育工作中地位的基础.调食发现,有47.5%的居民对体育政策以及法规知道且了解和基本了解;但仍有52.5%的居民对体育政策以及法规等指导全民健身的理论体系不了解。(二)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情况1、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居民选择的活动项目依次为:健身走或跑(53.8%)、羽毛球(46.6%)、乒乓球(42.4%)、篮球(38.8%)、足球(28%)、游泳(19.7%)、排球(11.3%)、大众健美操(9.3%)、太极拳(扇)(8.2%)、还有武术、自行车、网球、钓鱼、(6.0%)。可见,传统健身项目如健身走或跑、羽毛球等强度不大的项目是居民青睐的,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参加较少,因此,健身活动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拓展。2、参加体育锻炼动机随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调查表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减肥美容、塑造形体、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等。说明人们的体育观念较以前有所改善,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体育活动的目的己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向娱乐休闲、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多元化方向发展。3、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和持续时间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依次为:无规律、一周一次、每天参加、一周三次、从不锻炼。另符合体育人口锻炼频率的人也只有不到15%,说明体育人口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锻炼持续时间在30m以下占36.1%,30一60m占41.3%,60m以上占22.6%,说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还算可以。(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情况场地设施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社区体育场地数量在1一3个之间的占多数,并且比率随着场地数量的增加呈现负相关,有12.4%的社区场地设施数量为0个,可见在此问题上依然有较大空间需要提升。另还有14.3%的人对自己社区内场地设施数量不清楚,这样就会对部分社区在物质资源配置或合理利用上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四)全民健身组织管理情况说明目前的管理体制与居民之间的期望及体系建构目标之间相对都存在一定差异。另有47.1%的居民区没有健身活动组织,达到目标中提出的二次社区范围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只有31.6%,说明居民对于健身活动的组织现状不太理想。(五)全民健身支持情况从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度调查看,认为非常需要的占10.2%,认为比较需要的占21.6%,认为需要的占20.4%,认为无所谓的占35.9%;认为完全不需要的占12.0%。总计认为需要的超过了半数,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有待于加强。(六)全民健身信息宣传情况信息传播途径的排序为: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学校或单位、朋友家人、社区宣传、其他。因此,电视广播媒体应再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应加大对健身信息供给的改革、信息内容整合与建设;健身活动内容、体育人口数量有待于拓展和提高,体育锻炼动机和理念较以前有所改善;场地设施应作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全民健身互联网和运动新风尚的融合便利店化的健身房降低了运动门槛,基于运动的社交平台扩充了健身朋友圈;智能穿戴让运动更时尚。传统的健身房运营成本高,对现金流需求迫切,大部分选择预付费模式,久而久之,也暴露出服务质量、经营压力等问题。近年来,包括乐刻、超级猩猩等在内的新型健身房不断推出,按次付费、全时段营业的模式逐渐兴起。Keep等在线健身平台走俏,更是打破空间限制,让健身场所无处不在。从销售导向的运营思路到用户导向的平台化模式,互联网+健身让动起来的门槛不断降低。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121万家健身相关企业。截至2021年7月20日,2021年已新增超23万家健身相关企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加持下,健身这件事正变得更智能、更轻量、更社交。(一)运动是习惯,也是一种时尚全民健身浪潮下,黑科技服饰、智能穿戴等产业快速发展。采用抗菌除味的功能面料,增加服装支撑点,设计减压肩带……更注重运动需求,是很多服装企业研发新品的现实考量。服装品牌爱慕副总裁刘慧枝负责运动产品线。运动服饰市场持续火热,品牌瞄准跑步、瑜伽两个场景,通过大数据、运动机能研究等对不同运动强度区分设计、制版,聚焦运动痛点尝试更可持续、摩擦力更小、透气性更强的材料。(二)智能穿戴设备同样随着运动风潮走俏。运动手环记录热量消耗、智能动感单车满足个性化的居家运动需求……从线上健身服务起步,Keep将触角延伸到吃、穿、用、练多个方面。消费品科技化让用户获得更沉浸的运动体验。Keep的智能硬件产品已为156万用户提供服务。Keep合伙人刘冬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个人护理类和健康类家电保持高速增长,线上个护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科技赋能于体育,普及起来更广泛、更容易,为全民健身找到一个新的可行抓手。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此前表示。对很多人来说,运动健身的目的并不局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