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报告(终稿)_第1页
规划设计报告(终稿)_第2页
规划设计报告(终稿)_第3页
规划设计报告(终稿)_第4页
规划设计报告(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规划报告TOC\o"1-3"\h\z第一章前言 11.1项目建设背景 11.2规划编制过程 11.3规划目的 21.4规划任务 21.5项目规划依据 31.6项目规划建设期限 4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62.1自然条件 62.2社会经济条件 92.3土地利用现状 102.4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12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63.1指导思想 163.2原则 163.3规划目标 16第四章规划方案 174.1规划标准 174.2总体布局 174.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五章投资规模 205.1投资概算过程 205.2投资内容 205.3投资结构 215.4项目分年投资计划 21第六章规划方案评价 226.1经济效益分析 226.2社会效益 276.3生态效益 27第七章项目实施措施 297.1组织机构 297.2项目管理制度 297.3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1第二部分设计说明第一章综合说明 341.1绪言 341.2水文 341.3气象 351.4土壤 351.5工程任务和规模 36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61.7施工 361.8主要工程量 371.9投资预算 37第二章设计基本资料 382.1农业、气象 382.2水文 392.3工程地质 40第三章工程任务及规模 423.1工程任务 423.2工程规模 42第四章水资源平衡分析 434.1作物灌溉制度 434.2需水量计算 434.3可供水量计算 444.4水资源平衡计算 45第五章工程设计 465.1设计依据 465.2工程总体布置 465.3农田平整工程设计 475.4农田水利设施工程设计 485.5电力工程设计 535.6道路工程设计 535.7农田生态防护林工程设计 54第六章施工组织 556.1施工管理机构的建立 556.2施工计划 556.2.1土地平整 556.2.2农田水利设施工程 556.2.3施工交通运输 556.2.4施工总体布置 556.2.5施工总进度 56附表 57附图 59图1**市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61图2**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 61图3**市土地整理项目典型田块规划设计平面布置图 61附件 61附件1土地整理项目区预算说明书 61附件2土地整理项目区主要建筑物统计表 61附件3土地整理项目区设计图册(包括主要渠道和建筑物结构图纸设计要素表等) 61第一部分规划报告第一章前言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市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特编制本规划。1.1项目建设背景**市位于**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隔**湾与玉环、洞头县相望,南隔瓯江与温州市相对,西接永嘉县,北临黄岩市,东北与温岭县接壤。**市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市乐虹平原沿海地带,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较高,后备土地资源比较少。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市土地整理项目被批准为2002年国家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000.56公顷,涉及4个镇,41个村庄,投资规模为4128.46万元。通过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对确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的实现,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建设与吃饭的争地矛盾,实现**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1.2规划编制过程**设计院受委托从2002年3月中旬开始进行**市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历时近两个月,于2002年5月初完成规划初稿。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制订的有关土地整理的规范和规程,结合项目区的实际,努力提高规划质量,使规划成果能达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市土地管理局的密切配合下,项目规划设计组成员对项目区范围内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勘察,并收集了**市及项目区内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林业、水利、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状况、各种图件资料等,经过内(1)准备阶段设计组到实地进行踏勘,根据当地的实际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确定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2)收集资料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收集了大量资料、图件和数据,以全面了解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利交通条件、气象水文特点、自然灾害状况,以及现有的农田排灌设施。(3)土地整理潜力调查用1:2000的项目区土地整理现状图,到实地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调查,查明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4)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潜力调查的基础上,经室内数据整理和分析测算,编制规划方案,确定格田、道路、灌溉渠道和排水渠的位置、等级;确定产权调整方案;编制土地整理工程预算。(5)成果编制编写规划设计报告初稿,绘制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6)方案论证将规划设计初步成果提交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7)根据修改意见完善规划方案。1.3规划目的(1)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的标准农田。(2)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的稳定性。(3)改善和创造项目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4)(5)通过该项目实施,为滨海滩涂区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示范效应,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走向社会化、产业化的轨道。(6)土地整理2000.56公顷,新增有效耕地达200公顷。1.4规划任务(1)分析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2)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合理安排项目区各项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整理潜力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确定土地整理目标和整理后土地利用方针;(4)根据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和林带状况,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工程,确定土地整理工程量;(5)综合评价规划方案;(6)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5项目规划依据1.5.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8)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9)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10)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11)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1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1.5.2省级有关法律、标准、文件(1)浙政发(1999)190号《关于开展1000万亩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通知》;(2)浙政办发(1998)91号《关于鼓励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浙土法(1998)4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通知》;(4)浙土发(1998)96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5)《**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省森林管理条例》。1.5.3市县有关文件、规划、计划(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2)《**市石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3)《**市蒲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4)《**市乐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5)《**市天成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6)《**市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7)《**省**县土壤志》;(8)《**市统计年鉴》(1999年,2000年,2001年);(9)《**市可开发水资源调查报告》(讨论稿)1999年12月。1.5.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意见(1)《**省**市三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市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各相关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估意见。1.5.5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6项目规划建设期限本项目规划建设期限为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与范围**市位于**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隔**湾与玉环、洞头县项目区东面频临**湾,南靠乐成镇中心区,北与虹桥镇、南岳镇接壤,涉及到**镇、**镇、**乡、**镇四乡镇的41个行政村,总人口6.24万人。项目区东西最大跨度为10.57公里,南北最大跨度为9.8公里。土地总面积2000.56公顷,有耕地总面积1542.53公顷。其中废弃宅基地10.16公顷、低利用园地23.29公顷,废弃坑塘14.63公顷以及未利用土地200.63公顷,共计潜力248.71公顷。所在4个乡镇总面积157.69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2.8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80万人。北纬28°14′。2.1.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类型为海积平原,属于乐虹平原的东部。区内地势平坦,一般在2.1~5.1米之间(黄海高程系),地势基本走向为西高东低。区内土壤肥沃,境内河网纵横交织,水陆交通方便。西干河、慎海河(乐涫运河慎海段)、东干河三条主干河呈南北走向,众多支河与之相连接。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公路交通便利,项目区内有部分机耕路与104国道相通。2.1.3水文地质该项目区内平均降雨量为1400~1700毫米之间,7~9月份台风活动往往带来暴雨、大潮,而且风、暴、潮交织在一直危害特别深重。项目区内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多年平均径流深1047毫米,多年平均潮水位0.26米,最大潮水位5.55米(1994年8月22日),最低潮水位-3.49米。内河排水受潮水位影响较大。地下水按埋藏情况,自西向东由潜水逐步过渡到承压水,水网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受地表水水位影响很大,洪水期几乎上下贯通,地表水位即为地下水位。浅层潜水为壤中含水,其给水度低,水质差,不能作为工农业及人畜饮用,104国道至天成沿海一带分布有深层承压淡水,砂砾石含水层顶面埋深在地表100米以下,层厚10~30米,2~3层韵律层,单井出水量在1000立方米/日以上,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良好,可用于生活及工业用水,年开采量为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但不能过量超采。2.1.4气候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整理区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日平均稳定通过大于0℃积温6480℃,大于10℃积温5350℃,年无霜期为268天,热量资源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二、三熟生长。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82mm,降雨的类型主要是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雨量充沛,但分布上不均匀,有两个多雨季和小雨季,深秋至初春(10月~翌年2月)是个明显的小雨季,另一个是盛夏七月小雨季:一是春末夏初5~6月梅雨期,占全年的22.5%左右;二是台风期(8、9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的25.8%~34.7%。该区盛行风向为春季东南~东,夏季东南~东,秋季西北,冬季西北~西。表2-1**站多年各月平均气象情况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年平均气温(°C)7.37.710.915.920.424.127.727.925.120.215.39.917.7最高气温(°C)24.823.428.128.730.733.535.536.633.530.627.924.536.6最低气温(°C)-4.8-4.9-0.80.410.015.920.519.213.03.9-1.3-5.8-5.875798185858886838176737581降水量(mm)47.676.3106.1148.3229.9219.2133.2216.5221.680.457.944.91581.9蒸发量(mm)62.255.874.588.7104.8106.1173.3178.2145.1128.698.269.81285.2日照时数(h)129.7107.0113.4115.1109.0113.6219.3227.1189.0175.6149.6141.217902.1.5植被该市植被属亚热带针阔叶林带,由于砍伐,天然植被已大部分不存在。整理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分布大量的桉树、榕树、樟树等,道路两侧植有水杉、海提、河岸之侧种植木麻黄、杨柳护堤。2.1.6土壤滨海土壤形成之前,因受海潮周期性淹没或浸润的影响,成土地母质含盐量很高,一般为1.5~3.0%。但经人为围堤,修河道,海潮挡在堤外,海涂脱离了海水浸没,多年在雨水淋洗和经过改良土壤及各种农艺措施作用下,逐渐向脱盐发展,土壤从脱盐过程进入脱钙过程,其盐分明显下降,石灰性减弱。成土地年代先后从滨海向内陆,年令由小到大,脱盐脱钙和熟化作用逐渐增强,越靠内陆,成土年代越久,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深,土壤发育也越高,顺次分布着涂粘土~咸粘土~淡涂粘土~淡涂粘田~青紫甲粘田。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和近几年土壤监测资料表明:整理区内104国道左侧(石帆镇境内)土壤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青紫甲粘田土属,其土壤质地为轻粘土。该土种植水稻时间久远,成土时间长,耕作层养分含量比较丰富,目前种植作物有蔬菜、瓜果、水稻等作物。104国道之右乐成镇、蒲岐镇范围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土壤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淡涂粘田土属,其土壤质地轻粘~中粘土。在自然雨水和灌溉、耕作的影响下,土壤已经脱盐脱钙淡化,含盐量均在0.1%以下。该土耕作时间100~500年,已具备高产土壤的土体构型,土地层深厚,养分贮备丰富,具备高产的潜力和基础。104国道两侧天成乡范围整理区项目土壤属淡涂粘田约占55%,属青紫甲粘田约占45%。表2-2项目区土壤化学性质分布耕作层厚度PH有机质(%)全N(%)碱解N(ppm)(ppm)速效K(ppm)0~15cm6.0~6.63.38~4.920.20~0.26131~2233~1050~1580~15cm6.3~6.83.14~4.280.20~0.23129~1983~1080~1802.1.7自然灾害据有关资料表明,项目区历年自然灾害中以洪涝、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寒潮和冷空气、干旱。由于该区处于平原河网,其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山区和平原降水,河道水位受水闸控制,河网蓄水能力较强,而且还有通航和淡水养殖功能。地势低平而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少雨季节在50~60cm左右,雨季则接近地表,加之土壤质地较粘重,渍涝已成为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7~9月是台风盛期,过程雨量100mm以上伴随八级以上大风的,严重影响的台风为多年平均1次,每年台风暴雨可造成地表积水,农作物倒伏,致使农田受灾。项目区内旱灾也时有发生,发生时间往往是伏天。春寒和倒春寒天气都会产生大面积水稻烂秧和死苗。2.1.8自然资源(1)光热资源该区年太阳辐射量为102.2千卡/平方厘米,日照为1789小时。该项目区平均气温17.7℃,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7.9℃(8月份)极端最高温36.6℃,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3℃,极低温为-5.8℃,大于10℃有效积温为5350℃。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品种繁多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适生环境,适宜水稻、蔬菜、瓜果以及柑桔、葡萄等作物生长。(2)水资源该项目区平均降雨量为1400~1700毫米之间,7~9月份台风活动往往带来暴雨、大潮,而且风、暴、潮交织在一直危害特别深重。但随着二十年一遇标准堤塘建成(五十年一遇标准堤塘已规划),为项目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工程保障。(3)生物资源本整理区范围内的生物资源主要有一些防护林及老化园地,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沿海二线塘内及机耕路、河流两测。2.2社会经济条件**市是温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是浙南沿海城市群的一个副中心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历年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商埠之一。全市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5万人(非农人口10.8万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00.0万人,农村居住人口15.5万人。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市经济发达的乐虹平原东部,与市区相隔很近,紧邻高速公路和104国道线,交通便利。项目区所在4个乡镇总面积157.69平方公里,农村人口17.79万人。整理区所在的乡镇人口稠密,乡镇企业发达,商贸繁荣。以2000年统计结果,项目区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平均为6909元,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14元,粮食总产值44507吨,占全市粮食总产值的20%。表2-3项目区所在乡镇主要经济指标乡镇总人数(人)总户数(户)总产值(工农副)(万元)人均纯收入(元)总耕地(亩)人均耕地(亩/人)粮食总产量(吨)粮食单产人均粮食(kg/人)石帆镇320638235219334232164750.5111538700360蒲岐镇341928760520566280101100.306849677200天成乡18832534934712433488370.475994678318乐城镇143592478514464028506365410.2520126551140合计228679701955551036909719630.3144507618195资料来源:《2001**统计年鉴》2.3土地利用现状2.3.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总面积为2000.56公顷。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面积为1542.53公顷,占总面积的77.10%,其他用地分别为:园地23.29公顷,占1.16%;居民点与工矿用地43.40公顷,占2.17%;交通用地45.38公顷,占2.27%;水域139.03公顷,占6.95%;林地6.3公顷,占0.31%;未利用地200.63亩,占10.03%。项目区各片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4。表2-4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规划片区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小计石帆片745.87//16.3868.0819.7893.89944蒲岐片324.311.111.811.8126.187.4951.69424.39乐蒲片472.3522.184.517.1944.7716.1355.05632.17合计1542.5323.296.345.38139.0343.4200.632000.56比例(%)77.101.160.312.276.952.1710.03100.002.3.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率高,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还有待于优化。(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扩展速度快,建造占地多而分散,不仅不利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布置,而且也影响了农村新面貌。(3)土地生产率较低,中低产田较多,土地肥力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4)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项目区内现有的水利设施较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能力,灌溉水利用率低。据现场踏勘发现,项目区内现有大量土地因缺乏灌排水利设施而生产率极低。2.3.3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1)结构调整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主要来自于200.63公顷的未利用地;废弃或利用率不高的园地23.29公顷;零星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面积10.17公顷;部分废弃坑塘14.63公顷。根据**市以往土地整理的经验,整理后的土地当年即可收获,在对项目区进行生产基础设施系统(2)中低产田改造潜力据调查本项目区有中低产田925.5公顷(见表2-6),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60%,近年来中产田单产310公斤,低产田单产仅260公斤。中低产田主要是由于缺水、渍涝和冷浸或经营管理粗放造成。这类水田被各种土堆坟地间隔,田块分散,沟渠不配套,易受旱、涝影响,加上对其耕作粗放,粮食产量较低。通过灌、排、降工程配套,调节田间土壤水份平衡状况和地下水水位,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表2-5项目区耕地质量状况单位:公顷项目片高产田中低产田合计石帆片298.4447.5745.9蒲岐片129.7194.6324.3乐蒲片188.9283.4472.3合计617.0925.51542.5占比例(%)40.060.0100.0(3)综合生产潜力对现有的农田实行田、林、路、沟、渠、埠、电的统一规划,将其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面积适度、四周林网、路渠成行、灌排分开、适于机械操作、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农田,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2.4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2.4.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现有西干河、慎海河(乐涫运河慎海段)、东干河三条主干渠(干沟),三河呈南北流向,河面宽20~35米,底宽10~25米,深1~4米。西干河河面宽20~38米,底宽10~20米,深2.5~4.5米。慎海河河面宽20~30米,底宽10米,深3米。东干河河面宽20~30米,底宽10米,深3米。区内支渠支河河深1~3米,宽度一般为8~15米。区内干、支灌排渠系相连,形成较为完善的排灌两用骨干工程体系。整个渠道工程体系由处于项目区的河道与上游的淡溪水库和上叶水库等供水,通过塘河及主干河由处于项目区东南部沿海排涝闸将多余水量排入东海。项目区内的主要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河网,出海水闸,内河控制闸及标准塘等。(1)项目区内河网总长125公里,水面面积2599.5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其中主河道蓄水量90万立方米,支河蓄水量210万立方米。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047毫米,平原河网作为平原水库。除天然降水外,项目区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的淡溪水库和上叶水库等。整理区内用水主要靠主河道来水,主河道河底高程比支流河底高程低1.5米左右,大旱时常需上游水库供水和从河网提水。(2)在慎海河的两端建有内河控制闸,由于本项目区中乐蒲片乐成镇境内(慎海)地势低,其功能使其灌排成为单独一片,同时又与乐成水系和虹桥水系相沟通。另外埠头村以南地势低,为满足整理后水田的灌溉和防止受涝,沿慎海河、西干河另建有内河控制闸7座。(3)项目区内主要的出海水闸有6座,都建在标准塘上。其中单孔排水闸有4座,3孔水闸有2座。具体情况参见表2-6。(4)堤塘。项目区东南侧目前已建有20年一遇的标准堤塘。表2-6标准塘上主要排水闸情况表名称所在地孔数总净孔宽(m)闸底高程建成年月新塘闸乐成镇蛎灰窑12.053.90.901976下新塘闸乐成镇下塘村11.727.50.401972三眼陡闸乐成镇慎海3984.45-0.51958新塘下闸乐成镇新塘村11.568.90.01969红卫新闸天成乡埠头村324461-1.88在建红卫外塘闸天成乡埠头村11.678.21-0.119752.4.2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项目区内现有电力排灌机埠56个,灌溉沟渠141150米,其中三面光渠44210m。目前部分水田虽基本上能实现排灌,但灌排渠系主要以泥渠为主,且由于拐角多,田块破碎零乱,建筑物老化现象严重,致使串灌串排,灌排效率低下,遇上干旱或洪涝季节,农田水利系统难以满足灌排需要。项目区农田水利状况见表2-7。表2-7项目区农田水利状况单位:个,m片区电力排灌三面光渠(m)泥沟渠(m)站数(个)机数(个)蒲岐片(Ⅰ区)/12953020010乐蒲片(Ⅱ区)/161250026360石帆片(Ⅲ区)/282218046570合计/5644210969402.4.3交通状况项目区内道路建设状况较差。还未形成一个干路、支道、田间道、生产路相互连接贯通、布局均匀、合理的道路体系。项目区内现有104国道线、石帆至郭路村、巨光村至下贾岙村、才头至万宅后村、土墩塘村经凤凰亦至蒲岐、蒲岐至虹桥、蒲岐至南岳、蒲岐至田成等通村公路,宽8米左右,路面为砼结构;另外有外沿海塘线和埠头至巨光村等各机耕路,宽3米左右,以砾石或土铺面,路面状况较差,并且尚未全线开通。区内田间道一般呈东西走向,路面宽度多小于1.5米,路面高低不平,由于受渠道自然弯曲的影响,部分道路弯曲。只能供田间作业人员徒步或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大中型农机行走不便或无法进入。部分农业示范小区内的田间路建设标准都较高,可以满足大型农机具的通行要求。表2-8项目区道路现状表单位:m分片道路类别1~3米3~5米5米以上长度(m)长度(m)长度(m)蒲岐片泥路841028002350水泥路704030105160乐蒲片泥路10045574045100水泥路1159664113600石帆片泥路852067457455水泥路9630610062002.4.4林网建设状况部分机耕路边,栽植有3~5年生的行道树,树种主要为杨树。部分塘、浦边种植柳树。但存在着分布不连续、林相不整齐,没有形成网络等问题。在项目区内,沿海塘线已建有一条长3.0公里海岸防风林带,树种为木麻黄,林带宽度一般在10~20m不等,林带占地面积为67亩;现有海岸防护林长势良好,树高一般在5~10m,但在三眼陡以北海塘3.3公里海岸线未建成防风林带。2.4.5电力设施状况本区域电力供应主要来自华东电网,距离项目区较近的变电所为虹桥变电所,可供应项目区的生活、生产用电。但电力设施布局不合理,随意性较大,一些田间目前尚无电力设施。另外,项目区固定机泵少,农机水平低。2.4.6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尚未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渠道周围缺乏植栽,造成日光直接照射,使日夜温度相差很大,对生态的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同时田间田块不规整、路网渠系不配套,田园景观差。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3.1指导思想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发展规划》,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用途管制,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兼顾,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3.2原则(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4)可行性原则;(5)因地制宜原则;(6)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原则。3.3规划目标(1)土地整理总面积2000.56公顷,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200公顷。(2)平整土地,建设沟渠、道路和林带,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农田达到十年一遇抗洪标准。(3)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全面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第四章规划方案4.1规划标准根据项目区实际和连片原则,项目区分三片进行规划实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灌排分设、旱涝保收”的农田标准,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总体标准。4.2总体布局项目区总体布置要求路成网,路桥相通,渠系配套排灌自如。根据**市三万亩土地整理项目耕地分布情况,以集中连片为原则,将该土地整理项目划分为蒲岐片(Ⅰ区)、乐蒲片(Ⅱ区)和石帆片(Ⅲ区)三个整理片,各整理片相对独立。项目区以西干河、慎海河和东干河为主干渠,呈南北向贯穿项目区,垂直干渠布置支渠,垂直支渠布置斗渠,形成灌溉渠系。项目区内骨干道路有104国道、虹南公路等,规划支道、田间道、生产路依现有骨干道路为依托,纵横道路组成方格网状结构。4.2.1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费用投资317.74万元,该项目将因地就势,使用机械平整,修建水稻田格。计划完成土方量108.08万方。整理后的格田为格田长度为100~120米,宽度为20~25米,整理后适合机械化作业。项目区耕地以田间路围构成的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相对均匀分布。4.2.2田块规划(1)耕作田块方向田块方向尽量选用南—北向,以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2)耕作田块形状田块形状以长方形为主,整理区边上的一些田块以近似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接近长方形的形状为主。(3)耕作田块的边长按照耕作机械工作效率,水稻生长对田块平整度、灌溉均匀程度以及排水畅通度和防止风害等的要求,确定耕作格田长度为100~120米,宽度为20~25米。4.2.3道路规划(1)按照方便田间作业以及农产品和农用物资(化肥、农药)运输,节省耕地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内及区外已有道路状况,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两平行路道之间的间距在200米左右,形成纵横交错的田间道路网络。(2)主要田间路宽4.5米或3.5米,高出地面0.4米,主要和农村居民点以及原有道路相衔接;生产道设计路面宽度2米,高出地面0.3米。4.2.4农田水利设施规划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是从项目区内西干河、慎海河(乐涫运河慎海段)、东干河三条主干渠(干沟)及平原区河网引水。根据现有水网田块实际情况,建立固定泵站或移动机泵,拟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1)项目区采用排灌分设,局部地区采用排灌结合,斗、农渠道建造采用矩形槽钢筋砼浇砌。(2)排水渠系设计确保田间地下水位降到0.7米以下,防止土壤盐渍化。(4)每个斗渠和独立农渠设立固定泵站或机埠一座。4.2.5林带规划(1)林带垂直主害风向布设,同时尽可能考虑与渠道和道路的走向一致,并根据主害风设置林带间距。林带布设于道、渠之间。(2)选用的树种主要为桧柏,株距2米。4.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项目区内有200.63公顷的未利用地,另外还有废弃或利用率不高的园地23.29公顷和坑塘14.63公顷、零星农村居民点10.17公顷;通过经过填埋废沟塘,开垦荒地,调整交通和灌排渠系,共可增加耕地200.00公顷,耕地增加率达10.0%。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见表4-1。表4-1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表单位:公顷规划片区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小计整理前面积1542.5323.296.3045.38139.0343.40200.632000.56整理后面积1742.530.0024.4375.96124.433.240.002000.56增减数200.00-23.2918.1330.58-14.63-10.16-200.630.00第五章投资规模5.1投资概算过程在参考地方水利、水电、土建定额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工程量和有关建筑材料、用工费用,计算工程施工费;并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992)、《**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1994)、《**省建筑安装工程综合费用定额》(1995)、《**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1995)、《**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定额及概(预)算编制细则》(1999)、《**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1998)、《**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8)、《**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市建设工程价格信息》(2002.NO.1)确定项目的总投资额。5.2投资内容5.2.1土地平整本项目土地平整区别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水利项目的工程,项目涉及的土方量都纳入国家投资预算范围。5.2.2农田水利本规划国家投资预算内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排系统中的沟渠工程(分斗、农两级)、水工建筑物、排灌工程及与之配套的电力工程。5.2.3道路工程规划分田间道和生产路,新建部分纳入国家投资预算范围。已有的公路、陡坎等不纳入国家投资预算范围。5.2.4其它工程其它工程主要是农田防护林工程,在国家投资预算范围内。5.3投资结构**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组成。预算总投资4128.46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3548.62万元,占总投资的85.96%;设备购置费88.94万元,占总投资的2.15%;其它费用共计375.93万元,占总投资的9.11%(其中前期工作费177.43万元,占总投资的4.30%;竣工验收费106.46万元,占总投资的2.58%;业主管理费76.6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拆迁补偿费15.39万元,占总投资的0.37%);不可预见费114.98万元,占总投资的2.78%。根据分片预算的原则,本项目预算中工程施工费分三片作预算。石帆片工程施工费为1527.27万元,乐蒲片工程施工费为1097.97元,蒲歧片工程施工费为923.97万元。5.4项目分年投资计划项目分两年实施,2002年投资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2.68%;2003年投资1128.46万元,占总投资的27.32%。第六章规划方案评价6.1经济效益分析6.1.1投资概算**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组成。预算总投资4128.46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3548.62万元,占总投资的85.96%;设备购置费88.94万元,占总投资的2.15%;其它费用共计375.93万元,占总投资的9.11%(其中前期工作费177.43万元,占总投资的4.30%;竣工验收费106.46万元,占总投资的2.58%;业主管理费76.65万元,占总投资的1.86%;拆迁补偿费15.39万元,占总投资的0.37%);不可预见费114.89万元,占总投资的2.78%。6.1.2项目运行年产值分析6.1.2.1价格确定及计算原则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的投入产出取价原则,取当地农作物价格前三年平均价格为基价,单产也以前三年平均值为基准,并假定在计算期内保持不变。计算时,早稻、晚稻以水稻代表,瓜菜、经济作物以瓜菜代表,其他旱作物以豆类代表,其统计资料见表6-1。表6-1各类种植作物前三年平均产量表单位:公斤/公顷,元/公斤品种水稻瓜菜豆类单产6150251251875单价1.21.22.0资料来源:**市1999~2001年《**统计年鉴》整理后项目区水稻、瓜菜、豆类三类代表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150%、30%、30%。则项目实施后,水稻、瓜菜、豆类三类代表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2612.1公顷、522.42公顷和522.42公顷。6.1.2.2净增耕地可创造的年产值项目整理后,将新增耕地200.00公顷。则三类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298.32公顷、59.66公顷、59.66公顷,其年产值为:①水稻产值=300公顷×6150公斤/公顷×1.2元/公斤=221.40万元;②瓜菜产值=60公顷×25125公斤/公顷×1.2元/公斤=180.90万元;③豆类产值=60公顷×1875公斤/公顷×2.0元/公斤=22.50万元。合计:A1=221.40+180.90+22.50=424.80万元。6.1.2.3中低产田改造后的年产值本项目区有中低产田925.5公顷,改造后的产值为:①水稻产值=1388.25公顷×6150公斤/公顷×1.2元/公斤=1024.53万元;②瓜菜产值=277.65公顷×25125公斤/公顷×1.2元/公斤=837.11万元;③豆类产值=277.65公顷×1875公斤/公顷×2.0元/公斤=104.12万元。合计:A2=1024.53+837.11+104.12=1965.76万元。6.1.2.4原有高产田的年产值本项目区有高产田617.0公顷,改造后的产值为:①水稻产值=925.5公顷×6150公斤/公顷×1.2元/公斤=683.02万元;②瓜菜产值=185.1公顷×25125公斤/公顷×1.2元/公斤=558.08万元;③豆类产值=185.1公顷×1875公斤/公顷×2.0元/公斤=69.41万元。合计:A3=683.02+558.08+69.41=1310.51万元。6.1.2.5中低产田改造后增加的年产值据调查,近年来种植中低产田,水稻单产在4275公斤/公顷左右,瓜菜单产在1250公斤/公顷左右,豆类单产在100公斤/公顷左右。通过灌、排工程配套,调节田间土壤水份平衡状况和地下水水位,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后,预计可使耕种中低产田的产量恢复到至少如上所述的一般水平。则项目区改造中低产田每年可增产值计算如下:本项目区有中低产田925.5公顷,改造后的产值为:水稻产值=1388.25公顷×(6150-4275)公斤/公顷×1.2元/公斤=312.36万元;②瓜菜产值=277.65公顷×(25125-18750)公斤/公顷×1.2元/公斤=212.40万元;豆类产值=277.65公顷×(1875-1500)公斤/公顷×2.0元/公斤=20.82万元。合计:312.26+212.40+20.82=545.58万元。项目区年创造产值:A=424.80+1965.76+1310.51=3701.10万元。项目区年增加产值ΔA=424.80+545.58=970.38万元。6.1.3年总成本分析项目经济评价参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参数进行。结合项目区实际,将总成本分为生产资料成本和年运行费用两项内容进行分析。6.1.3.1生产资料成本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构成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育秧薄膜、农机磨损、机械油耗、收割、加工等。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状况,确定生产资料成本如下表:表6-2农业生产耕作成本构成表名称水稻(2612.1公顷)瓜菜(522.42公顷)豆类(522.42公顷)元/公顷小计(元)元/公顷小计(元)元/公顷小计(元)种子1503918157539182225117545化肥105019507539182农药600450235089//投劳22504200900470178排灌225587722.57539182//机耕420900470178//地膜等15039181515000//合计48452265012006269046.1.3.2项目年运行费用具体包括:折旧费、管理费、维修费、销售费、农业税和利息。计算如下:⑴年折旧费根据我国现行财务有关制度的规定,确定本项目折旧年限为30年,设固定资产形成率为70%。则年折旧费为:C1=4128.46万元×70%/30=96.33万元。⑵管理费(按年销售收入的3%提取):则C2=3701.10万元×3%=110.03万元;⑶维修费(按固定资产的1.8%计算):则C3=4128.46×70%万元×1.8%=52.02万元;⑷销售费(按年销售收入的1%计算):则C4=3701.10万元×1%=37.01万元;⑸农业税(按年销售收入的3%计算):则C5=3701.10万元×3%=111.03万元;⑹年利息。建设期为2年,r取6%。则每年的利息(万元)为:则年运行费为C=C1+C2+C3+C4+C5+C6=860.57(万元)6.1.3.4正常年税后净收益分析生产期正常年税后净收益D=年总产值-年总成本=A-(B+C)=3701.10-(+860.57)=1393.90(万元)6.1.4指标分析6.1.4.1税后投资收益率6.1.4.2效益费用比本项目的效益费用比为1.60,大于1.0。6.1.4.3静态投资回收期:土地整理属于国家鼓励投资工程项目,在银行贷款上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故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计算,则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式中:T—还本年限,K—项目总投资;B—项目年总效益;C—项目年总成本经计算,项目还本年限为3年。6.1.5结论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本项目运行经济可行,每年可以增加产值970.38万元,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而且项目实施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的升级,将使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6.2社会效益通过对项目区废弃池塘、高低不平田地、弯曲道路的土地整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水利配套、旱涝保收的目标,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200.0公顷,耕地比例将提高到87.10%,土地生产率将提高10%,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使耕地面积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对社会增加物质财富,为实现**市耕地占补平衡具有重要作用。6.3生态效益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道路、灌排渠系、田、林等农田基础设施综合建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因此对防止水土流失,对持续建立农田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行的。表6-3效益分析表产区种植类型分析项目面积(公顷)单产(公斤/公顷)单价(元/公斤)小计(万元)净增耕地部分水稻300.061501.2221.40瓜菜60.0251251.2180.90豆类60.018752.022.50中低产田部分水稻1388.2561501.21024.53瓜菜277.65251251.2837.11豆类277.6518752.0104.12原有高产田部分水稻925.561501.2683.02瓜菜185.1251251.2558.08豆类185.118752.069.41总计(元)////3701.1第七章项目实施措施7.1组织机构成立**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土管、农业、水利、林业、农委、统计、审计、计委、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市土地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市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在项目涉及的乡镇成立项目管理工作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土地和农业副镇长担任副组长,土管员、水利员、农技员、各村主任为成员,负责有关土地政策及相关问题的处理,其任务是参与项目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项目建设资金审计、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有关村成立土地整理工作组,一般由2~3人组成,村主任兼任组长。权属领导小组对土地整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纠纷问题负责协商解决。7.2项目管理制度7.2.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实施将涉及到**市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乡、镇、村人员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土地部门牵头,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以**市土地整理中心为项目业主单位,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并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7.2.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由市土地管理局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进行招标公告,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合理选用土地开发整理施工单位,招投标的内容包括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等。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由市土地整理领导小组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施工图答题→施工单位投标→公开投标→标文评议→确定中标施工单位。7.2.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在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大胆探索并运行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负责从工程施工设计、招标、监理到验收的全过程,但其本身的运作又受到由各部门的有效监督,从而保证土地整理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7.2.4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市土地管理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7.2.5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由**市土地管理局为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负责人牵头组建施工技术指导小组、工作小组、政策处理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工程的实施;负责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参与最终验收。7.2.6利用农闲季节实施工程项目区工程庞大,需要大量当地农民,尤其是项目区所在农民来参与工程建设。为方便群众安排农时,工程实施应尽量避农忙季节,充分利用农闲时间。7.2.7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利用相互配套的水利、电力、林网、道路交通等设施,开展种植、养殖等多种经营,通过秸秆还田、压青、豆科和禾本科作物轮作、施加农家肥等方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7.2.8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独立核算,一支笔审批拨款,统一报帐管理的县级报帐制。具体就是:项目资金开设专门账户,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审批拨付工程款,拨款申请表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组长、项目法人签字拨款;设置专门财会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工程款由施工单位申请,技术管理机构负责人、监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长按责职审核签署意见并经项目法人签字后方能支付;严格财务会计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财务监督检查由市审计局审计事务所进行,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市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监督检查;竣工决算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提交市审计部门审计;工程经费的稽核由市财政局农业财务科进行稽核。7.3土地权属调整方案7.3.1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精神,土地整理工作要注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又不可随意平调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土地。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之前,应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工作,核实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及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对项目区的土地登记加以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得进行变更登记。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整理前土地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数量有所增加,土地质量得到提高。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的,负责整理的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涉及国有土地的,须经市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的同意。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的依据。7.3.2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1)依法原则;(2)公平效率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自愿、公开、公正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5)尽量减少插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就近就便,减少矛盾。7.3.3土地权属调整机构(1)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土地管理局领导任副组长、项目涉及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对项目区内的宗地权属类型、数量、质量以及土地权利人的类型、数量和原有土地在整理前进行公告,并确权登记发证。土地权属确认定界按原所属单位确定面积进行公告,然后确定权属定界、设置界址。涉及调整土地权利相关权利人之间必签订调整协议,协议由市土管居统一制定协议格式。一式多份,其中相关土地权属人各执一份,相关乡镇存档一份,市土管局一份各类。(3)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市土地管理部门应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各村原有的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对土地整理后的农用地进行分配。(4)新增耕地可由村委会统一承包给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经营;也可实行招标承包,但原所有权主体内的个人和单位拥有优先承包权。7.3.4村内土地产权调整(1)自留地和口粮田:土地整理后按等面积原则分配土地,保证农户分到与原实有面积不变、质量基本相当,并尽可能集中的土地。(2)承包田:按自愿、等面积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如原承包人放弃承包权,则由村委另找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来承包,也可以集中承包给土地经营大户。7.3.5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权属调整(1)插花地: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采用在村界处等面积原则调整,亦可采用调整土地使用权方式调整;非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采用调整土地使用权方式调整。(2)村与村之间少量不规则的村界:土地整理后,农地权属按田成方要求,等面积原则进行调整。第二部分设计说明第一章综合说明1.1绪言1.1.1概述**市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市乐虹平原沿海地带,涉及石帆镇、蒲岐镇、天成乡、乐成镇四乡镇,区内总面积达2000.56公顷。项目区内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地类相互交叉,即稻田、坡地、河网纵横交错;项目区属于虹柳平原蓄提溉区,区域内水系混乱,沟渠路不配套,荒地、非耕地、墩、坑、塘较多。因此,对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极为必要,**市土地管理局于2001年3月份进行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于2002年1月份对此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委托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院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1.1.2勘测设计过程规划设计组在**市土地管理局的密切配合下,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地利用现状、现有基础设施状况、灌溉水源地等进行了实地勘察,并收集整理了**市及整理项目区内水文、气象、土壤、林业、水利、环保、社会经济状况及相关规划和各种图件资料等,为项目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依据**市土地管理局提供的土地整理项目区1:2000的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进行工程布局。1.2水文该项目区平均降雨量为1582毫米之间,丰水年雨量达2359毫米,枯水年雨量达914.5毫米,且降雨量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最大一日降雨量377毫米(1981年9月21日),最大三日降雨量509.5毫米(1981年9月21日),多年平均雨日177天。项目区内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多年平均径流深1047毫米。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丰富,地下水按埋藏自西向东由潜水逐步过渡到承压水,水网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受地表水水位影响很大,洪水期几乎上下贯通。地下水年开采量为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此,项目区内水源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有效保证了项目区的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表1-1一日、三日面暴雨参数表雨型均值Cv值Cs/CvP=1%P=2%P=5%P=10%P=20%一日143.70.503.0383.8340.6284.6240.6194.0三日209.00.503.0558.0495.7413.8349.0282.2项目区所属的**市境内河网较多,内河排水受潮水位影响较大。项目区多年平均潮水位0.26米,最大潮水位5.55米(1994年8月22日),最低潮水位-3.49米。1.3气象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整理区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日平均稳定通过大于0℃积温6480℃,大于10℃积温5350℃,年无霜期为268天,光热量资源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二、三熟生长。1.4土壤**市三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地处水网滨海平原,即发育汪海沉积母质上的水网滨海平原,属古海湾地形,人工围塘修建挡潮堤坝后,加速了本区滩涂的成陆过程。整理项目区内104国道左侧(石帆镇境内)土壤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青紫甲粘田土属,其土壤质地为轻粘土。该土种植水稻时间久远,成土时间长,耕作层养分含量比较丰富,目前种植作物有蔬菜、瓜果、水稻等作物。104国道右侧乐成镇、蒲岐镇范围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土壤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淡涂粘田土属,其土壤质地轻粘~中粘土。在自然雨水和灌溉、耕作的影响下,土壤已经脱盐脱钙淡化,含盐量均在0.1%以下。该土耕作时间100~500年,已具备高产土壤的土体构型,土地层深厚,养分贮备丰富,具备高产的潜力和基础。104国道两侧天成乡范围整理区项目土壤属淡涂粘田约占55%,属青紫甲粘田约占45%。1.5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设计任务:项目区内的土墩、荒地废沟塘及零乱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灌排及交通条件,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平整;2.修建机耕道路;3.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包括灌排渠系、提水泵站、灌渠建筑物等;4.修造防护林。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项目区共分为3片,各片采用独立的灌排方式,灌渠、排水沟均分为斗、农二级。根据地形的不同,分别采用灌排相邻单向布置、灌排相间双向布置,大部分灌溉渠道沿机耕路布置。在轮灌组分界处设田间灌溉插板式节制闸。其他主要建筑物有提水泵站、农桥、涵洞等。1.7施工1.7.1施工条件项目区内有G104公路经过,可以满足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运输;施工用水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就近取用;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入;“三材”和燃料从当地购买,天然建筑材料从项目区就近采集。1.7.2施工布置该工程项目设立工程建设管理局,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整个工程可分为土地平整、灌排渠沟工程、灌区建筑物等。1.7.3施工进度项目计划在2003年12月底完成。1.8主要工程量工程量主要是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1.9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总资金为4128.46万元。第二章设计基本资料2.1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产品的形成,要求一定的光、热、水、肥、和气等作物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分析和研究项目区内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土壤质地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对提高指导农业生产,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1农业种植**市是温州市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农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其次是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3%),一年三熟,即早稻—晚稻—绿肥或早稻—晚稻—春花作物,其他有经济作物、瓜菜及其他作物,复种指数多在2.0左右。根据项目区内地形情况,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充分发挥多熟制的生产优势,也是本次项目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区内的大部分地区全年可实行“旱、稻、稻”三熟的耕作制度;在光、热、水条件较差的地方,可搞一部分“肥、稻、稻”,有利于全年增产丰收。2.1.2农业气候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整理区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日平均稳定通过大于0℃积温6480℃,大于10℃积温5350℃,年无霜期为268天,热量资源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二、三熟生长。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82mm,雨量充沛,但分布上不均匀,有两个多雨季和小雨季,深秋至初春(10月~翌年2月)是个明显的小雨季,另一个是盛夏七月小雨季:一是春末夏初5~6月梅雨期,占全年的22.5%左右;二是台风期(8、9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的25.8%~34.7%。该区盛行风向为春季东南~东,夏季东南~东,秋季西北,冬季西北~西。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三个方面的有利因素:春季回温早,增温快,春末夏初“雨热同步”,有利于各种作物生产;秋季“光温互补”,有利于晚秋作物、果木的成熟和春花的生长;气候地域性差异明显,宜于多类作物生长。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常有发生,对粮食增产影响较大;冬春雨水较多,年际变化大,影响春粮高产稳产。2.2水文设计所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